安徽省新能源汽車銷量2019
『壹』 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120.6萬輛:同比降4%、10年來首次下滑
過去十年高歌猛進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戛然而止,2019年的政府補貼大幅退坡踩下了新能源汽車的剎車,汽車廠商的好日子暫時告一段落。
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0.6萬輛,同比下降4%,這是中國自2009年啟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化以來的首次下滑。
然而,7月份開始銷量出現斷崖式下跌,並且在「金九銀十」的階段連續兩個月下滑,僅在年底才有比較明顯的回升。而2017和2018兩年的銷量走勢都是從下半年開始到年底一直攀升的狀態。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2019補貼大幅退坡,對生產企業影響很大,整個行業處於虧損狀況,很難通過新能源汽車盈利。他表示希望政府下一步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但不可能繼續大幅財政補貼,而是通過稅收、使用環節等政策予以引導。同時,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認可度沒得到確認,因此對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謹慎樂觀。
顯然,從2019年下半年的銷量走勢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還適應不了補貼大幅退坡的節奏。
在剛剛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演講中表示,「大家很擔心,去年7月1號退坡,今年7月1號還會不會退坡,大家放心,今年7月1號不會再進一步的退坡。」
隨後,工信部相關司局負責人以答記者問的形式對苗圩的表態進一步解釋稱「今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保持相對穩定,不會大幅退坡」。從工信部領導的表態來看,目前可以確定的是今年的退坡幅度不會像2019年那麼大,甚至有可能與2019年的補貼標准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當中國快速減少新能源汽車補貼以實現從政策驅動轉換為市場驅動的時候,德國卻在進一步增加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
德國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最早是在2016年5月18日推出的,消費者購買純電動汽車可獲得一次性補貼4000歐元,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補貼3000歐元,資金由政府和行業各分擔一半。該計劃資金總額為12億歐元,原計劃到2019年6月底結束,而為了推動電動汽車發展,德國政府及汽車行業計劃提高財政補貼,三年前提出的補貼時間也由原定的2020年底延長至2025年底。
誠然,與德國市場相比,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規模早已邁入「百萬級」,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是大勢所趨,符合發展規律,也是產業共識。但從去年的市場表現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尚未到完全「斷奶」的時候。所以,2020年維持2019年的補貼標準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同時,政府要盡快推出接續補貼的其他政策措施,以穩定市場預期,扭轉2019年新能源汽車下滑的局面,而車企則需要加快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投入,快速降低成本和售價,提高新能源汽車相比燃油車的競爭力,以這樣才能實現新能源汽車從政策驅動到市場驅動的轉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貳』 2019年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分析!
受新能源補貼政策大幅退坡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從2019年7月開始,銷量連續出現負增長。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4.9萬輛和16.3萬輛,環比增長36%和71.4%,同比下降30.3%和27.4%,這是新能源汽車月銷連續第六次負增長。
好在,近日有消息曝出,2020年的新能源補貼將不再下跌,算是給還未買車的消費者帶來了一點慰藉,也是給國內新能源市場准備的最好的禮物。
作為「新能源領軍者」,比亞迪的新能源車在2019年卻呈現總體下滑態勢,尤其是在第四季度開始比亞迪的新能源車銷量呈現持續性下滑態勢。補貼大退坡讓比亞迪最受傷,及時的「保價」政策,讓比亞迪的銷量危機延遲到了第四季度,但仍舊影響了全年的成績。46.14萬輛的2019年銷成績,僅完成了公司65萬輛銷售目標的7成。2020年新的篇章已經打開,比亞迪該造起來了,該另闢蹊徑再度沖擊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最高的地方在哪裡
2019年整體乘用車市場並不景氣,雖然全年累計銷量突破了兩千萬,達到了2097.7萬輛,但同比還是出現了-3%的負增長。幾乎舉國上下都在推新能源汽車的同時,小編其實一直有一個疑問,目前全國不同省直轄市的乘用車銷量當中,新能源車型和燃油車的銷量佔比情況都怎麼樣的呢?銷量排名前十的省直轄市當中,又是哪個地方新能源車型銷量佔比最高呢?下面,小編就基於終端交強險數據,給大家做一個分析。
小結
廣東省不僅僅是乘用車銷量大省,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以及佔比也是全國最高的,足以見得廣東人民相對全國其他地方而言,整體收入水平以及對於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普遍都是高於全國其他省直轄市的。同時,浙江和湖北人民對於新能源車型相對也是比較青睞的。同時,從這個三個省份最暢銷的車型可以看出,大家對於油電混動車型還是比較認可的,雷凌和卡羅拉的兩款油電混動車型均入圍當地銷量TOP3,同時,地產車在當地也是油市場的,如廣東的比亞迪,湖北的東風風神等,吉利新能源旗下的車型居然沒有入圍浙江新能源銷量TOP3是有點讓人意外的。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新能源汽車相關的行業資訊,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謝謝。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肆』 解讀丨2019年全球新能源車市成績單出爐,其中隱含了哪些趨勢
縱觀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特斯拉可謂一騎絕塵,但新能源汽車大盤增長10%、市場份額上升等,充分說明了未來新能汽車領域的發展趨勢。產品為王的效應將會更加明顯,而隨著更多外資品牌新能源車型的到來,中國品牌的新能源車型的生存空間還將進一步受到擠壓,中外車企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伍』 中汽協:2019年汽車銷量下降8.2% 新能源市場迎十年首降
2019年中國汽車市場先後經歷了寒潮蔓延、國五國六切換觀望期、新能源補貼退坡、傳統淡季等的侵襲。如今,在業內一片哀鴻中,2019年車市成績單終於出爐。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2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8.3萬輛和265.8萬輛,環比增長3.5%和8.2%。產量同比增長8.1%,銷量同比下降0.1%;2019年我國汽車產銷累計分別完成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雖然同比仍下降7.5%和8.2%,但產銷量繼續蟬聯全球第一。
從車企來看,上汽集團以累計銷量197.6萬輛銷量奪得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冠軍,吉利汽車、長城汽車汽車則分別以136.7萬輛、91.1萬輛緊隨其後。值得關注的是,在排名前15的中國品牌車企中,僅有2家車企保持銷量同比正增長。
「目前的市場確實整體低迷,尤其是對於一些品牌力較弱、且缺乏核心競爭力的自主品牌來講,確實是不小的挑戰。」在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看來,車市大環境不好,頭部自主車企能夠通過戰略調整保住一定的市場份額,但一些缺乏競爭力的中小企業會面臨很大的市場風險。
對於中國品牌的前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師建華認為:「前些年中國品牌發展的好,主要由於三四線城市的硬性需求高、消費層級多,加上SUV市場紅利,很多企業抓住了機會。對於中國品牌來說,轉型升級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頭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逐步提升,與合資企業間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對未來而言,市場競爭雖然激烈,但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還是能夠穩定在一定程度,甚至是上升。」
總的來說,在車市持續下行的大背景下,2019年汽車市場大幅下跌已成事實。對於2020年市場預期,中汽協分析認為:「2020年宏觀經濟仍將保持穩定增長,中國汽車產業仍將延續恢復向好、持續調整、總體穩定的發展態勢。預計總體呈現2%的負增長,而新能源市場將保持和目前持平或者微增長的態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2019全球新能源車市成績單出爐:這10款車賣的最好
▲全球新能源車地區銷量分布表
據EV?sales數據顯示,中國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市場,雖然下半年的銷量出現了六連跌,但由於上半年的持續增長,2019年,全球各個車企在中國仍售出了120萬輛新能源汽車,約佔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55%。
另一個主要的新能源車消費市場則是歐洲,2019年全球各個車企在歐洲共售出了56.4萬輛新能源汽車。美國也是重要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2019年全球各個車企在美國共售出了32.5萬輛新能源汽車。
加拿大地區的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也比較高,整個2019年,全球各個車企在加拿大地區共售出了5.1萬輛新能源汽車。
日本和韓國也是兩個比較重要的電動汽車消費市場,2019年,全球各個車企在日本地區共售出了4.4萬輛新能源汽車,在韓國則有3.4萬輛新能源汽車售出。
而澳大利亞、巴西、墨西哥、南非、新加坡等地區雖然也有電動汽車售出,但其銷售總量都比較小,對全球新能源車的總銷量影響並不算大。
結語:特斯拉已穩居世界新能源車企龍頭老大
2019年對於特斯拉來說是飛速發展的一年,這一年間特斯拉Model3的產量大幅攀升,上海工廠也順利投產,柏林工廠也在規劃之中,還發布了ModelY和Cybertruck。
除此之外,特斯拉的市值也在一路飆升,目前特斯拉的市值已經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豐田。
從銷量結果上來看,特斯拉也確實非常成功,2019年特斯拉在全球共售出了超過36萬輛電動汽車,比第二名多了將近14萬輛,銷量優勢非常明顯。
特斯拉能取得如此驚人的銷量跟特斯拉Model3的大賣分不開,特斯拉Model3年銷量達到了30萬輛,一款車的銷量超過了比亞迪的全年銷量。
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已經開始交付了,可以預見,未來特斯拉仍將會長時間占據世界新能源車企龍頭老大的位置。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柒』 2019年乘用車銷量2144.4萬輛 下降近10% 新能源汽車銷量下降4%
隨著中汽協產銷數據的公布,2019年,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136萬輛和2144.4萬輛,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9.2%和9.6%;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0%。
此外,由於汽車市場嚴峻、國五國六切換消除庫存以及新能源汽車補貼等原因,中汽協將2019年2800萬輛的銷量目標降至2688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由原來的160萬輛降至150萬輛。截止去年12月,2019年汽車銷量目標完成率為95.87%,其中新能源汽車完成率為80.4%。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捌』 中汽協: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4%,十年來首次負增長
在過去的十年間,新能源汽車借著政策的東風一路高歌猛進,而這一態勢隨著2019年政府補貼的大幅退坡,一腳重剎讓國內新能源市場的增長戛然而止。
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公布的2019年全年銷量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汽車銷量2576.9萬輛,同比下降8.2%,我國汽車產銷量連續第二年出現下滑。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20.6萬輛,同比下滑4%,這是自2009年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車產業以來出現的首次年度下降。
補貼退坡影響巨大
受補貼大幅退坡等因素影響,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0%。其中,純電動汽車生產完成102萬輛,同比增長3.4%;銷售完成97.2萬輛,同比下降1.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0萬輛和23.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2.5%和14.5%。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在發布會上也表示,2019年新能源汽車受補貼退坡影響,下半年呈現大幅下降態勢。希望國家下一步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下一步可從稅收、使用環節便利性等方面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做政策支持。
從去年的市場表現來看,政策補貼仍舊是影響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要因素,尚未完全轉化到市場驅動。工信部的表態,表示了重振新能源市場的決心,但國家也需要在今年補貼完全退出後,推出接續補貼後的政策措施,繼續推動新能源汽車快速向前發展,並完成從政策市到市場市的轉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銷量即「王道」 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top10出爐
帝豪EV在2019全年的銷量為28447輛,同比下滑9.5%,而從吉利新能源車型在2019年的整體銷量來看,新能源補貼退出等因素所造成的市場下行,對於吉利的影響不小,因此其今年銷量的整體表現都不算太好。
結語
一年到頭也成了各車企「收獲果實」的時間,這個時候高低就立顯了。的確,「你不要假裝自己很努力,結果不會陪你演戲」,年初「開門紅」的聲音喊得越是響亮,年底差強人意的銷量就越是「打臉」。
前不久,特斯拉已經完成了第一批國產車型的交付,進一步發力在華中高端新能源市場。因此,在新的一年裡,筆者認為,大多數各自主新能源車企最應該要做的,應該是在降本增效、發力低端市場的基礎上,再提升產品力、發力中高端市場,進一步發力並盡快搶占自主品牌相比之下還具有一定優勢的中低端新能源市場份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拾』 2019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全年或現負增長
沒有想像中的金九銀十,可能也不會迎來往年顯著的翹尾效應,數年來漲勢迅猛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在2019年甚至有負增長之虞。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9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09.3萬輛和104.3萬輛,同比增幅僅有3.6%和1.3%。而11月的銷量還有沒超過10萬輛,同比跌幅超過四成,已連續5個月同比下降。如果12月仍然不能止住頹勢,全年銷量負增長幾成定局。7月份成為一道分水嶺。2019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依舊保持快速增長,6月份銷量漲幅甚至一度超過80%。7月開始形勢急轉直下,同比降幅逐步擴大,從3.8%、21.7%、34.8%到10月份已呈腰斬之勢,達到46.0%,11月份才略微收窄(見圖表1、2)。從2010年新能源汽車被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來,銷量幾乎一路走高,即便是近幾年國內汽車行業進入微增長時代,到2018年甚至迎來了當時28年來的首度新車銷量下滑,新能源汽車也一直是相對低迷的整體車市中的一抹亮色。它為何會在2019年出現前所未有的「五連降」?當前的市場形勢是在哪些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市場格局正發生怎樣的變化?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
按照之前國家規劃好的排放標准升級時間表,從2019年7月1日起,國內開始正式實施國家第六階段排放新規,即從7月1日開始,國五排放標準的新車停止上牌登記。有些城市甚至採取了提前實施的措施。
但一份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在2019年4月下旬公布的《2018年汽車經銷商生存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經銷商新車銷售幾乎無利潤可言,而庫存預警又連續17個月居高不下,其中「國五」車型壓庫嚴重。對於經銷商而言,大幅降價促銷成為快速清理庫存車的必然選擇,市場上在5、6月份甚至出現「買一輛送一輛」的打折法。
這種降價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不少消費者的購車選擇,即從打算購買新能源汽車轉向購買超低價格的國五傳統燃油車。而有的消費者面對這種情形更加迷茫,繼續觀望。
「新能源汽車其實也受國六標準的制約,很多企業受到國六標準的沖擊,導致傳統產品跟不上,老產品又必須清庫,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崔東樹認為,國六標準的實施推動了行業的快速清退的過程,一些合資企業特別是不少自主品牌車企受到嚴重影響。插電式混動車型在10月份出現同比下降44%的情況,也是受到這一政策的後續影響。
3.第三個政策因素則與正在實施的「雙積分」政策相關。一些業內專家指出,當前正在實施的「雙積分」政策沒有發揮預期的巨大「威力」。
發布於2017年9月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雙積分」政策),被業內視為補貼退出後鼓勵車企繼續生產新能源車的接檔政策,意在通過積分交易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推廣。該政策對年產量或進口量達到3萬輛以上的企業提出了明確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12%。徐長明曾表示,新能源汽車未來如何波動式發展,取決於雙積分政策所發揮的作用。如果不嚴格執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未來發展將充滿疑問。
從目前來看,雖然「雙積分」政策的促進作用已經開始顯現,但無論是當前表現出來的積分交易價格,還是在倒逼車企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投入、推動擴張市場份額的力度上,業內一些專家都認為略顯不足。2018年,新能源汽車雙積分交易金額超7億元人民幣,每分僅850元,預計2019年年末將上升到2000元以上。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明確指出:「現在的『雙積分』政策效率是不高的,應該研究調整『雙積分』政策的實施方案,通過『雙積分』政策來保障實現電動車佔比逐年上升的目標。」
2019年是「雙積分」政策實施的元年,工信部已經兩度調整,並拿出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目前「雙積分」政策還在調整完善之中。據了解,本次修改意在引導節能汽車的多元化發展,給車企的新能源積分考核和來源要求提供更為寬松的環境,以求對行業發展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第二,從消費市場來看,2019年主要有三重因素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和信心。
1.近年來宏觀經濟的持續下行已經影響了整個國內汽車市場。
國內一些經濟學家指出,對汽車等行業而言,當前面臨的一個嚴峻形勢就是國內消費受到了嚴重擠壓,居民的家庭資產負債出現嚴重問題,打擊了居民的消費信心和能力。在購車補貼大幅退坡的疊加影響下,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難以像往年一樣獨善其身。北汽集團營銷業務委員會產品與商業模式創新中心市場研究部部長趙新智也分析認為,因為很多家庭是第二輛車用戶,隨著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下降,導致購買力不足。
2.從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頻發的新能源汽車起火等安全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普通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顯示,從5月到8月,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共發現79起安全事故,涉及車輛96輛。在已查明起火原因的車輛中,41%的車輛處於行駛狀態、40%的車輛處於靜止狀態、19%的車輛處於充電狀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絕大部分事故車輛使用的是三元鋰電池,佔比達86%。
近三年的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持續提升對續航里程和能量密度的要求,一年一個台階快速升級。為了達到補貼的標准,車企多採取高能量密度電池,但驗證工作嚴重不足。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產品續航里程已有大幅提高,但隨之帶來的安全隱患也逐漸顯現。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數據顯示,目前已要求召回33281輛新能源汽車。另據了解,因動力電池問題而召回的車輛佔比近兩成。
3.目前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車型的保值率狀況堪憂,而保值率恰恰是消費者購車時重點考量的因素之一。
中國汽車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員會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汽車保值率報告顯示,多數目前在市場上熱賣的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1年的保值率就已經低於50%,續航能力在300公里以下的更是僅有兩、三成。即便是表現最好的特斯拉MODELX,1年保值率僅為67.46%,其次分別為特斯拉MODELS與蔚來ES8,它們的保值率分別是65.32%與51.28%。
「新能源汽車銷售量下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殘值率低,而且還需要專業人士對其動力電池的使用情況進行評估才能定價。即便是電池使用狀況還可以,但是二手車買家不認賬,新能源二手車的價格也提不起來。」崔東樹表示,這種情況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經銷商不好出手,回收的時候會把價格壓得很低,車主不接受便會私下交易,對二手車市場和新能源二手車的流通都十分不利。
以上三點因素,加上政策的變動及不確定性,讓更多消費者暫停購買計劃,處於觀察和觀望狀態。
第三,從供給端看,一些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生產動力轉弱,減少了對市場的產品供應。
國內一家整車廠銷售負責人甚至表示,「從單車成本而言,目前是賣一輛虧一輛,有的已經暫時停賣了。」在2019年3月25日之前,有的純電動乘用車單車補貼可拿到7.5萬元,到6月26日前已經降到4.5萬元,之後繼續降到2.5萬元。崔東樹分析指出,這個調整期給企業帶來的巨大壓力是難以承受的,也導致了現在艱難的困局。
據趙新智透露,相對於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退坡幅度達60%-80%。這加大了企業的成本壓力,因此必須對低價車限產、提價。
市場格局演變:傳統自主車企份額跌破9成
歷經數年發展,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正打破原來的局面,各參與方、各種產品的市場份額和力量對比也正在變化之中。
在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外資品牌的較量中,傳統自主車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絕對優勢正受到沖擊。
「2019年可能是近年來傳統自主品牌車型佔比首次低於90%的一年。」近日,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2019年會長、中海同創集團董事長李金勇在2019中國車商高峰論壇上表示,目前國內合資品牌純電動車型已經逐漸進入市場,造車新勢力的產品佔比達到9%,也逐步成為市場重要參與力量。
從2010年到2015年之間,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幾乎是傳統自主車企的天下。但從2016年開始,跨國車企巨頭明顯加快了向電動化轉型的步伐,向中國市場投放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規劃力度也明顯加大。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情報所主任、總工程師黃永和觀察到,從2013年到2015年,雖然很多合資企業包括跨國公司都發布了關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但車型上市還比較少。但從2018年開始,在市場上的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明顯增多。2019年1-10月,合資品牌產品佔比已經超過了10%。他擔憂的是,根據市場調查,在不少「80後」、「90後」年輕人的意識中,已經把特斯拉和BBA並列為豪車品牌了,這可能會影響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特別針對年輕一代的細分市場。「應該對我們的市場沖擊比較大。」
從各類細分市場看,插電式混動車型銷量到2019年11月已經同比下滑超過40%。而在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中,A0和A00級車型的下滑尤其明顯。
這兩款車型一直是近年來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的主力。在2017年,A0和A00級車型總銷量一度占據純電動乘用車7成以上的市場份額,然而到了2018年開始收縮,特別是A00級產品的市場份額少了接近20個百分點。2019年,A00級車型的市場佔有率降幅擴大,目前僅占不到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A級純電動乘用車的佔比明顯提升,已佔據當前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的半壁江山。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這種市場格局的演變正是近三年國家補貼政策不斷調整的結果。崔東樹指出,另一個因素是一批分時租賃企業倒下,其產品被大量退租並流向市場,大量低價處理。A00級電動車一直是分時租賃場景的主要運營車輛,「因此A00級車增長壓力巨大,市場表現低迷。」
進口車、出行市場承包年度亮點
盡管新能源汽車整體市場下滑,但在一些細分領域仍然不乏亮點。
第一是新能源車型進口量增長迅猛,成為進口車市場的亮點。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總進口量約4.9萬輛,同比增長191.7%。其中,特斯拉總進口量約3.33萬輛,同比增長了184.1%,成為進口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力品牌。
第二是出行市場特別是計程車、網約車市場,但這種市場表現是否可以稱之為亮點,業內爭議不小。
上汽通用總經理王永清曾在2019年廣州車展上透露,2019年1-9月,全國賣給私人用戶的電動車僅十餘萬輛,其餘的70多萬輛全部投放給B端的出行市場。不少行業人士在看到這一信息後紛紛表達了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質疑與擔憂,他們認為,這沒有反映出私人用戶的真實需求,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前景更加悲觀。而1-10月的新能源汽車上牌數據則顯示,過半數純電動乘用車是營運車輛及由單位購買的非營運車輛。
出行市場特別是網約車、計程車已經成為消化新能源汽車產品的主要渠道。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不失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一個亮點。崔東樹透露,目前納入監控范圍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為201萬輛左右,其中計程車、網約車、公務租賃用車佔47%,而私人用車佔了53%。
從運營的里程來看,用於網約車、計程車的車輛的運營里程佔60%、55%左右。「網約車市場的良好發展態勢帶動了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幅提升,目前新能源汽車在網約車市場的滲透率達到了10%以上,計程車則達到了6%左右,主要車型包括北汽EU系列、帝豪EV系列、比亞迪e5、e6等,網約車、計程車是新能源汽車真正推廣的活名片。」
因此,崔東樹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車主要賣給了出行公司應當是一個亮點而非問題。因為這恰好說明出行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接受,特別是運營用戶對其認可,電耗比油耗更有優勢,如果網約車運營而沒有達到合理的經營情況,用戶是絕對不會願意使用的。這本就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亮點。
當前,新加入的網約車必須是純電動車型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城市的選擇。在司機收入方面,新能源網約車在一二線城市已經開始占據優勢。新能源汽車在網約車市場的大量使用應當被視為到目前為止一個較為成功的案例。
專家觀點: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預判
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不會有大幅提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
在2019年的最後一個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有可能會因為多重因素出現翹尾跡象,但是即便出現年末的銷量小幅上揚,也無法直接帶動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幅提升。下半年新能源車市出現的「五連降」會讓政府、車企、消費者等多方重新審視新能源汽車市場。預計政府會推出更利好新能源汽車發展和銷量提升的政策,車企也將根據市場調整生產節奏與產品布局,而消費者也將更為理性。因此,進入到2020年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不會有太大提升,仍將會處於一個調整期。
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出現26%的正向增長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
預計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是200萬輛,中性判斷約為160萬輛。按照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中提出的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達到25%的目標,預計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700萬輛以上。按照2019年近130萬輛的銷量計算,2020年到2025年復合增速將超過33%。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這個目標對企業的引領作用很大,會推動企業加速發展新能源汽車。
預計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80萬-200萬輛
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2019年會長李金勇
2020將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起步年。未來B端市場將繼續堅挺,計程車、網約車電動化成為必然趨勢。限購城市市場有望出現新能源汽車的增量(北京增加4萬-10萬輛)。未來隨著積分價值提升,電池成本下降,A00級純電動乘用車市場將回暖,非限購城市銷量增加。隨著特斯拉國產、部分造車新勢力車型上市,推動新能源汽車高端用戶擴大,預計增加10萬輛以上。2020年作為新能源汽車補貼最後的盛宴,最後一個年尾效應顯現,有望增加20萬輛銷量。
2020年仍是調整期,實現微增長
北汽集團營銷業務委員會產品與商業模式創新中心市場研究部部長趙新智
2019年和2020年是市場的調整期,預計2019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在110萬輛左右,其中純電動汽車80萬輛。明年有望微增長,純電動汽車約有6%的增幅增加到85萬輛。未來市場會進入一個增長期,2021—2023年增速約為17%-20%。到2023年以後預計可達200萬輛以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