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簡介
A. 電動汽車業務訂單破千億,博世是如何做到的
電車匯 消息:近日, 汽車 零部件供應商博世(Bosch)在法蘭克福車展上宣布,自2018年初以來,已獲得約130億歐元(約合1021億元人民幣)的電動車業務訂單。據博世預計,到2025年,該公司在乘用車和輕卡上的電動車零部件和系統銷售額將達到50億歐元(約合393億元人民幣)。
實際上,博世一直在新能源領域 探索 ,但此前並未將三電系統作為核心發展方向。2018年博世全球銷售額為779億歐元,電氣化業務佔比仍相對較少。一直以來,柴油動力系統是博世的主要業務來源,占其總營收的比重極高。在電氣化大潮來臨之時,博世並未落於人後,短短一年時間,博世電動 汽車 業務訂單就突破千億,並且能夠為客戶提供一系列解決方案。
動力總成系統
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博世動力總成事業部展出了一系列創新解決方案,除了傳統的共軌系統、尾氣後處理系統,天然氣系統等核心業務,還包括48V電池、以及首次展出的適用於輕型及重型商用車的700V系列電機、燃料電池、以及商用車互聯產品iTrams等電氣化與互聯化產品。
在48伏電池生產上,博世已經與寧德時代達成長期合作協議。後者將在全球范圍內為前者的48V動力電池系統提供動力內核。博世方面,選擇外購電池單元,再通過自身的電池管理系統技術與系統集成為客戶提供完整的電池系統。48V弱混對原動力架構改變較少,只增加了動力電池、電機、DCDC和整車線束,性價比極高。
隨著國六的到來48V系統憑借所能帶來的節油率提升效果以及對應的成本優勢等籌碼,得到了車企的青睞。博世認為,到2030年,全球20%的新型電動 汽車 將裝配48V電池系統。其中中國市場需求量巨大。為此博世於去年11月在無錫對48V電池進行了本土化量產,為Px(P0-P5)的應用准備模塊化方案。
針對新能源 汽車 ,博世導入了eAxle電動後橋驅動方案、電動機、熱管理。博世eAxle集成化電驅動橋內集成了電機、功率電子模塊和減速箱,適用於小型乘用車、SUV,甚至輕型商用車上,適配各大主機廠的底盤。博世計劃在2019年將這款集成式電驅動橋投產,包括中國的本土生產。
電驅動橋的發展也促使博世做出一項重大決定——今年年初,它宣布將全資收購電機製造商EM-motive。這家電機企業是博世與戴姆勒在2011年成立的合資公司,成立以來已經生產了45萬多台電機。戴姆勒、保時捷、菲亞特沃爾沃、標致和郵政車StreetScooter等都採用了它生產的電機。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電動 汽車 發展的這幾年,自動駕駛技術也得以快速發展,雖然一眾車企都宣布了自己的自動駕駛 汽車 發展計劃,但是這背後都離不開博世的硬體支持。
從2018年開始,已經有部分車企開始推自己的L2級自動駕駛 汽車 。雖然有小部分車企是自己去研發,但是更多的還是選擇與博世等企業合作。
數據顯示,2018年自主品牌中共有24款車型搭載了博世的輔助駕駛系統,2019年這個數字可能還要再增加40。例如吉利繽瑞、WEY VV6、寶駿RS-5、威馬EX5、榮威Marvel X、長安CS55等,這些車型搭載的輔助駕駛系統基本都是博世全套解決方案的不同本土化開發。
在自動駕駛這場合作中,博世給整車廠提供的是一整套的打包,包括雷達、攝像頭、控制器、演算法,博世全部都能自己解決,同時博世還在中國積極地與地圖商合作,入股或者收購與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演算法相關的初創公司。在巨大體量的均攤下,博世的L2輔助駕駛系統已經能夠出現在10萬元級別的本土品牌車型上。
在自動駕駛領域,博世預計今年銷售額將實現12%的增長,達到20億歐元。針對下一級別自動駕駛系統,博世計劃在2022年前投資40億歐元。在美國和亞洲市場,目前正研發的L2級別自動駕駛技術能讓駕駛員在高速公路上實現部分自動駕駛。而由博世和戴姆勒共同研發,並在德國斯圖加特梅賽德斯-賓士博物館停車場落地應用的自動代客泊車系統,成為了全球首例獲批的L4級自動駕駛系統。自動代客泊車服務已經遠遠超越原型階段。到2021年底預估全球十幾個停車場將配備這一服務。
現如今,電動 汽車 逐漸成為了 汽車 行業的新秀,也已經成為了各車企的發展重點。作為全球第一大零部件供應商,博世無疑希望為電動 汽車 的普及做好准備,以保障其在未來一段時間依舊能夠穩坐行業老大。
B. Luca是一款什麼樣的新能源車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這兩年十分盛行,新能源車的初衷是環保和節約,不過,在造車技術和材料應用等方面,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一直以來並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只是在發動機的零部件上少了很多,但是在車體結構、應用材料以及工藝技術等方面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這便是當前新能源車的基本情況。
作為為純電動車,在動力部分與傳統純電動車就沒有太大的區別了,同樣是配備了「三電」系統,而且電池組還採用了模塊化設計,據說在未來還可以換用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組。盡管這款車此前已經露出了真容,但是依舊是概念車狀態,不過愛因霍芬科技大學的環保團隊表示其已經進入產生產階段,量產車估計會在今年6月產出,如果能實際官方認定為合法道路車,那麼就會進入到新的量產或交付階段。
本文為汽車觀察家原創,如有抄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運營人員:凌蕭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C. 新能源汽車的電池供應商國內哪些
森能源電池和比亞迪是國內最出有名的
D. 均勝電子真的那麼好嗎
股市上近些年,要說誰的表現特別牛,那一定要數新能源汽車了,同時也帶動了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轉型升級與發展。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均勝電子吧,這家公司目前作為汽車電子安全和汽車電子領域的頂級供應商。
在分析均勝電子之前,這有一份汽車零部件行業的龍頭股名單,這就分享給大家,想要領取就快點擊下方鏈接:寶藏資料!汽車零部件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分析
公司介紹: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化的汽車零部件優秀供應商,主要致力於汽車安全系統、智能駕駛系統、新能源汽車動力管理系統和車聯網核心技術等的研發與製造,該公司經歷企業創新升級和多次國際並購,實現了全球化和轉型升級的戰略目標,成了全球多家汽車製造商的合作夥伴。
均勝電子的亮點:
1、收購持續發力,進一步打造全球化高端品牌
歷經對多家公司的收購和整合,均勝電子在業務和市場以及資源等方面實現了融合互補、共同發展的目標,在汽車安全、自動駕駛等多個領域整體刷新,期間還與中、德、美、日等國主要整車廠商及國內各大汽車品牌進行長期合作交流,內生和外延攜手共進,更進一步深化了"高端化"的產品戰略和"全球化"的市場戰略。
2、互聯網+助力布局,業務生態良性發展
公司在車網互聯、智能駕駛、自動駕駛等服務領域和軟體領域的布局一直在不停的完善,充分發揮公司現有的積累和實力來進行新業務的發展,同時通過新業務的開展讓目前業務的生態系統得到進一步的完善,這也實現了共同發展的目標。
3、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引領全球汽車電子板塊發展
均勝電子能把自身的整合能力、行業經驗及資源優勢都施展開來,提升了汽車零部件業務的綜合競爭力,同時,在公司領先於行業的研發和技術的加持之下,以先進的創新設計、覆蓋全球的生產製造體系、可靠的品質管理以及始終如一的優質服務,引領全球汽車電子和安全行業不斷發展。
由於篇幅受限,關於均勝電子的情況,學姐已經提前這里到下方研報中了,戳這里了解一下吧:【深度研報】均勝電子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發展分析
從全球的業務發展來看,目前整個汽車乃至工業界都處於快速變革的過程中,從車聯網、智能汽車、自動駕駛到工業4.0都彰顯了工業界信息化、智能化的趨勢。這不僅體現在市場對於最終產品的需求度和接受程度上,還體現在製造、營銷和物流等整個流程,對於整個生產鏈的發展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磨練過程。這對於對一個汽車甚至整個工業行業來講,既充滿了未知以及挑戰,而且裡面還可能遇到機遇。
可是文章具有一定的延遲性,我想要知道更准確的均勝電子在未來的行情如何,點開這個鏈接即可,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均勝電子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均勝電子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09-0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E. 均勝電子企業介紹,有人說下嗎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在股市上一展雄風,同時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轉型升級與發展也被帶動起來了。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均勝電子這家公司,它是目前汽車電子安全和汽車電子領域的頂級供應商。
在開始分析均勝電子前,我要把一份整理好的汽車零件行業龍頭股的名單分享給大家,觸碰下方即可領取:寶藏資料!汽車零部件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分析
公司介紹: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化的汽車零部件優秀供應商,主要致力於汽車安全系統、智能駕駛系統、新能源汽車動力管理系統和車聯網核心技術等的研發與製造,該公司經過企業創新升級和多次國際並購,實現了全球化和轉型升級的戰略目標,成為全球多家汽車製造商的合作夥伴。
均勝電子的亮點:
1、收購持續發力,進一步打造全球化高端品牌
通過對多家公司的收購和整合,均勝電子將業務、市場以及資源等方面,進行互補融合和協同發展,在汽車安全、自動駕駛等多個領域不斷革新,不斷地與中、德、美、日等國主要整車廠商及國內各大汽車品牌進行生意往來,內生和外延並重發展,"高端化"的產品戰略和"全球化"的市場戰略得到了更多的深化。
2、互聯網+助力布局,業務生態良性發展
公司不斷完善在車網互聯、智能駕駛、自動駕駛等服務領域和軟體領域的布局,使用公司現有的積累和實力來新硒業務獲得發展,同時通過發展新業務對當前業務的生態系統作進一步的完善,實現共同發展。

3、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引領全球汽車電子板塊發展
均勝電子在對於自己的整合能力、行業經驗及資源優勢都能充分發揮,不斷提高了騎車零部件業務的綜合競爭,除此以外,公司仰仗領先於行業的研發和技術,以先進的創新設計、覆蓋全球的生產製造體系、可靠的品質管理以及始終如一的優質服務,不斷指引全球汽車電子和安全行業的發展。
篇幅不允許過長,和均勝電子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有關的內容,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大家可以參考一下這篇:【深度研報】均勝電子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發展分析
著眼於全球的業務發展,而今快速變革已經貫徹到整個汽車乃至工業界,從車聯網、智能汽車、自動駕駛到工業4.0都彰顯了工業界信息化、智能化的趨勢。這不單體現在市場對於產品的最終需求度和接受程度上,還在製造、營銷和物流等全部流程有所展現,是對整個產業鏈的發展考驗。因此,對於汽車甚至是整個工業來講,這可能充滿了未知數以及始料未及的挑戰還更充滿了可能和機遇。
然而文章沒有實時性,我想要知道更准確的均勝電子在未來的行情如何,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均勝電子估值,我們去看一看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均勝電子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09-0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F. 誰會死,誰能活供應商揭開了這些造車新勢力的老底
[汽車之家行業]?2020年是造車新勢力的分水嶺,他們迎來兩種命運:一邊正在崛起,蔚來、小鵬、威馬、理想頭部企業市場佔比從6%提升至15%;一邊深陷泥潭,賽麟、博郡、拜騰相繼「暴雷」,已經進入瀕死邊緣。
為什麼他們的命運如此不同?「這是市場的必然選擇」、「根本沒有交付、量產能力」、「錢燒完了企業也就趴下了」,業內眾說紛紜。仔細思考這個問題,其實並不簡單。人才管理、產品規劃、融資情況、資金鏈、生產資質、交付時機等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讓本就脆弱的造車新勢力走向覆滅。
面對造車新勢力生死之問,與之緊密關聯的供應商最有發言權。從拿出PPT,到產品研發測試,再到交付量產,都有著供應商的身影。誰在真造車?誰在「跑龍套」?誰有核心技術?誰在向上突圍?誰又走向深淵?零部件配套合同見分曉。
牛銘奎告訴汽車之家:「造車新勢力走到盈利階段,還需要一段時間。畢竟整個行業還處於培育期,企業在研發、渠道、工廠、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也非常大。只有產品交付量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最終走向盈利。」
市場波雲詭譎,即便如蔚來這樣的頭部造車新勢力,也難言最終的成功。汽車之家也在造車生死考系列文章中深入探討,造車新勢力想要取得一時的勝利很難,想要取得長久的勝利更難。在不少零部件企業看來,現在就認定哪家造車新勢力已經勝出為時尚早,造車新勢力還處於爬坡期,配套風險依舊存在。
但是,零部件供應商追隨造車新勢力的信心也在。正如牛銘奎所言,新能源汽車是發展大趨勢,作為零部件供應商,如果不能抓住配套機會,未來發展只會越來越窄。「我們的想法是長期投入,做好短期內不盈利的准備。前提是要找到靠譜的造車新勢力,風險共擔,走向共贏。」
◆編輯總結:零部件企業打的什麼算盤?
零部件供應商眼中的造車新勢力,與外界看法有所不同。在他們的認知邏輯中,與造車新勢力一道找尋中國汽車產業機會,是唯一的目標。所以,他們對於造車新勢力看法十分務實,誰行誰不行,配套見真情。汽車產業鏈上,無論是傳統汽車企業,還是造車新勢力,整零關系從來都密不可分,甚至是榮辱與共的關系。
如今,即便蔚來喜提5萬銷量,小鵬喜獲5億美元融資,理想遠赴納斯達克上市,造車新勢力依舊危機四伏。對於零部件企業而言,賺快錢不如布局長遠,所以他們更看重與頭部企業的深度合作。正如汪國真的詩,「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文/汽車之家李爭光)
相關閱讀
《造車生死考|拜騰為何倒在了量產前夜?》
《造車生死考|內外雙壓零跑還能走多遠?》
《造車生死考|首車難天際「高」處不勝寒》
《造車生死考|現金流承壓愛馳的自救籌碼》
《造車生死考|風口已過難扭轉的造車敗局》
G. 求特斯拉一級供應商列表
1、威唐工業(300707.SZ)回復深交所問詢函時稱,公司與特斯拉的業務合作主要通過子公司威唐汽車沖壓技術(無錫)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唐沖壓」)與特斯拉簽訂供貨合同與汽車沖壓零部件的開發項目。
2019年9月,威唐沖壓收到特斯拉部分零部件開發項目合同,進入特斯拉一級供應商名錄,主要提供白車身結構件,不涉及核心技術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生產。威唐工業提示,項目未來的量產時間和數量存在不確定性,預計2020年特斯拉業務對公司主營業務不會造成重大影響。
2、旭升股份(603305.SH)是國內較早開發新能源汽車鋁制零部件的企業之一,2013年開始與特斯拉合作,從供應個別零部件起步,全面發展到供應傳動系統、懸掛系統、電池系統等核心系統零部件,並進一步將零件組裝為油泵等總成部件。旭升股份已與特斯拉上海工廠就動力系統殼體、電池殼體、車身零部件、底盤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開展合作。
2016 年至2019年6月末,旭升股份對特斯拉銷售收入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6.61%、56.46%、61.51%和52.09%,特斯拉已成為旭升股份最重要的客戶之一。
3、據天汽模(002510.SZ)公告披露,2014年起,公司向特斯拉提供模具開發製造服務,2019年1月18日,雙方簽署了2823.64萬元的模具訂單。投資者對此十分關注,並在互動易平台上向天汽模詢問與特斯拉近兩年的訂單總金額和相關車型,不過應特斯拉的保密要求,相關信息均未透露。
4、世運電路(603920.SH)主要從事各類印製電路板(PCB)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業務,目前公司主要通過美國上市公司Jabil(捷普)向特斯拉供貨。據財通證券研究,世運電路來自特斯拉的收入規模約為1.8億元,在特斯拉的市場份額約為18%,是其PCB主力供應商。另據世運電路在e互動平台披露,2019年公司間接供應特斯拉的營業收入約占汽車板收入的20%。
5、中礦資源(002738.SZ)在2018年以18億元收購了江西東鵬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東鵬新材」)100%股權,東鵬新材是全國主要的氟化鋰生產企業之一,通過向日本森田供應電池級氟化鋰產品而進入特斯拉供應體系。
H. 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有哪些
在整車領域推薦:比亞迪、宇通客車、江淮汽車以及多氟多、杉杉股份、康盛股份
、猛獅科技
等轉型標的;電池及相關原材料領域推薦:東源電器
、猛獅科技、先導股份
、贏合科技、天賜材料
、當升科技、新宙邦、滄州明珠、正海磁材、寧波韻升、中科三環、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眾和股份、華友鈷業等;充電樁領域推薦:特銳德、萬馬股份、奧特迅等。
I. 哪些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廠在歐洲、日本建立了多個研發中心,在國 內建 立了多家
在歐洲和日本共建立50多個研發中心 在國內建立了8所研發中心【摘要】
哪些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廠在歐洲、日本建立了多個研發中心,在國 內建 立了多家【提問】
在歐洲和日本共建立50多個研發中心 在國內建立了8所研發中心【回答】
哪些企業【提問】
比亞迪 長安 長城 北汽 吉利【回答】
零部件的企業【提問】
1.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華域汽車是上汽集團旗下的零部件供應商,業務涉及電子電器,功能件、熱加工件、新能源驅動電機、金屬成型與模具;
2.海納川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海納川是北汽集團旗下的汽車零部件製造商,該公司多年來為戴姆勒、寶馬、奧迪、大眾、沃爾沃等品牌,提供鋁合金零部件的開發與生產服務;
3.中國航空汽車系統控股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在2011年4月全面收購耐世特公司,中航工業通過收購耐世特後每年營收不斷上漲,成為現在中國第四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4.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中信戴卡主營業務是鋁車輪輪轂,同時還做鋁汽車底盤,裝備,模具等等。中信戴卡有一定的技術儲備,同時具有很強的供貨能力;【回答】
5.廣西玉柴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玉柴集團汽車主要業務為汽車發動機生產,除了發動機之外還有機車,船舶,工程機械等等。在柴油發動機領域,玉柴有很高的國產化率;
6.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耀玻璃聞名世界,在世界玻璃供應商中排名第二,在中國市場福耀玻璃市佔率接近60%,為絕對龍頭,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並且在各大主機廠附近就近設廠,產能布局非常完善;
7.北方凌雲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凌雲集團是一件有軍工背景的汽車零部件公司,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所屬軍民結合子集團;
8.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寧德時代成立於2011年,是國內率先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電池製造商之一,專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的研發。是目前世界比較出名的電池製造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