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後新能源汽車會普及嗎
A. 新能源汽車將來真的能普及嗎
從事新能源汽車行業技術研究者回答一波,主要從發展新能源汽車目的,新能源汽車規劃,現在面臨的問題,問題解決方案及進展,最後展望。
1.結論:會普及
2.發展新能源汽車目的:
人類:
改變人類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當蒸汽機剛發明的時候,這玩意跑不過馬車,故障也多。但人們還是去研發它,因為出行路上不會有臭臭的馬糞,生活里也不用跟動物打交道,動物身上的體味現在真適應不了。我們發現我們的出行方式變了,生活方式也變了。這是人類最求美好生活的目的。
國家:
中國 - 緩解能源潛在的危險,促進國家汽車行業的崛起。中國是能源匱乏的國家,煤炭佔比大,石油天然氣進口需求大的很,如果在購買,運輸或自家門口被封鎖,後果可想而知。但中國火力發電,水電,風電,核電還是可以的,幹嘛不好好利用呢。為了解決能源潛在危險,中國還有舉措有:1.跟石油出口國建立良好商貿關系,伊朗,俄羅斯,委瑞瑞拉伊拉克等。2.開展一帶一路。3.突破東海島鏈,南海運輸航道。4.在巴基斯坦租港口。5.在非洲和印度洋駐軍。至於中國傳統汽車行業之弱就不用多說了,核心的技術和專利都在歐日,我們搞了這么多年,國產企業企業想追超的策略基本放棄,走新能源汽車變道超車。
日本 - 亞洲大哥說的對,我國內能源比你還匱乏啊!
歐洲 - 國內能源也是缺乏,但老子有錢想過青天白日的日子,少點碳排放。
美國 - 我不要搞,我要搞,我不要搞,我要搞…。特朗普看看自己的發家過往和自家生意,我選C
印度 - 莫迪: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車。中國網友:大仙不鬧。
中東 - 啥,新能源汽車,石油留著當水喝么
非洲 - 新能源汽車是一直保持新車么
3.新能源汽車規劃:
中國 - 城市交通將以鋰電池動力新能源汽車為主,長途貨運將發展氫燃料電池新能源汽車,現在常見的鋰離子動力電池汽車,我們重點講這個。
第一個5年計劃:2016-2020年,解決車用及續航問題,從國家主導的十城千輛到進入市場。從續航150km到今年發布的新車基本達到500-600km續航,明年700km續航會陸續推出來。續航基本與燃油車有的一比了。
第二個5年計劃:2021-2025年,主要是要解決充電和成本問題。新基建就包含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售量要達到汽車銷售總量的25%,4個人買車至少有一個人買新能源汽車。汽車壽命周期的成本與燃油車持平。
第三個5年計劃:2025-2030年,降低安全問題發生概率和里程衰減。沒錯,大家心心念念的安全問題會在最後解決攻克。不是現在不去重點解決,而是跟成本倒掛,買車時摸摸屁股…後面的口袋…,作為消費者,你也不會為安全一點去多掏幾萬塊錢。
歐洲 - 歐洲在2019年確定純電動是主要路線後,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布局已經鋪開。今年歐洲的新能源汽車補貼高得嚇人哦,各位不要再糾結我們國家為發展新能源補貼那麼多錢,補貼跟歐洲大佬比起來就是個小弟。今年預測歐洲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中國。中國在新能源汽車 起了大早,可能趕了晚集。變道超車有可能被反超。
美國- 老中老德啊咱三合計合計,干他小日本一…,就走純電動路線。
日本:上面三位得罪不起,公開專利公開專利。在德國三巨頭確定新能源汽車走純電動路線後沒幾天,日本公開了燃料電池專利。日本新能源的燃料電池和混合動力做得非常牛。專利布局已經搞得差不多了。中美歐抱團純電動路線。
印度 - 別問我怎麼實現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車的。問就是全國騎小電驢,一輛小電驢載幾十個人的那種。
新能源汽車推廣面臨的主要問題:
1.續航里程
2.充電不便
3.成本高
4.安全
5.里程衰減快
6.二手車不保值
7.冬天續航掉的快,夏天著火概率大(耐候性差)
問題解決方案及進展:
上述問題都有解決方案,一大批行業從業者也在兢兢業業地為新能源汽車推廣而不斷努力,而且可以預期能夠解決。
B. 新能源汽車什麼時候全國普及
新能源汽車何時才能遍布全國?
9月9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在2017中國汽車工業發展(TEDA)國際論壇上作公開發言。現在,全球汽車行業正在加速向智能化、電氣化方向轉型,中國已經啟動了對傳統燃油車停產停售時間表的研究。
在此之前,中國、印度、挪威、法國和英國已經宣布,它們將逐步淘汰燃油汽車,代之以更清潔的電動或混合動力汽車。挪威定的最後期限是2025年,印度是2030年,英法基本是2040年。
新能源汽車何時才能遍布全國:開始告別內燃機。
大眾:到2020年,大眾集團預計在中國銷售40萬輛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將向中國消費者供應約150萬輛零排放新能源汽車,其中大部分是純電動汽車。
賓士:未來,賓士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等新能源動力汽車將納入品牌的系列。
寶馬:將加大對互聯網化、智能化、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電動、燃油車等)的投資。).
沃爾沃:宣布從2019年起,所有沃爾沃新車型都將配備電動馬達。
豐田:早在2015年,豐田就宣布在2050年前停止銷售。
內燃機車只會賣混動車、電動車和燃料電池車。
新能源汽車何時能遍布全國:遍布全國的原因?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有幾個原因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及其在全國的普及有關:第一,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的問題。二是新能源汽車的快充技術。第三,充電樁遍布全國。第四,電動汽車廢電池對未來環境的污染問題。只要解決了這些問題,燃油車禁產禁售與人民生活的關系將為零,燃油車禁產禁售將被社會普遍接受。
新能源汽車何時才能遍布全國:何時停止銷售燃油車?
汽車工業發展史上的這一里程碑時刻何時到來?專家們有不同的解讀,最早不會早於2025年,也不會晚於2040年。因此,在8到22年內,新能源汽車將完全取代燃油汽車。
今天,邊肖汽車的簡介到此結束。以上是邊肖汽車關於新能源汽車何時會遍布全國的簡要介紹。目前,新能源汽車正在慢慢走向成熟。對待新能源汽車的關鍵原因應該是電池壽命的問題。不過目前大家基本都在積極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新能源汽車應該離遍布全國不遠了。
C. 四年後新能源汽車會發展嗎
對於消費者而言,無論選擇什麼能源形式的汽車產品,購車預算和用車成本是相對固定的。在推行新能源電動車的初期階段,政策補貼、免徵購置稅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電動車做到了買車省、用著也省,但轉眼當下,它還像起初的那樣物美價廉嗎?
電池與整車售價水漲船高
電池是新能源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之一,不過和燃油車的時代有本質的不同,純燃油汽車的製造成本與產量成反比,也就是說,產量越大,平攤到每一台車的成本反而越低。但是電動汽車在製造成本上卻並不相同,因為每一台電動車都需要動力電池,產量越大對於電池和電池製造的原材料需求越大。有限的產量加上激增的需求,這是電池漲價的根本原因,不過對比原因來看,相信更多人關心的是誰來為漲幅「買單」。
新能源補貼政策從2010年至今,已經走過了12年,在其扶持下,讓電動汽車從車型產品到充電基礎建設的完善,都已經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但要知道,這是在政策扶持之下,如果政策退去,從電動汽車的高購車成本、後期高養護成本、續航里程焦慮,加以目前覆蓋並不完全的充電設置這些層面來分析,以其當下水平想要進一步侵佔傳統燃油車的市場,難度可想而知。
所以,當補貼正式褪去的那一天,電動車如果迎來新一波的漲價,面對著物美價廉、可靠質優的傳統燃油車,其優勢也將進一步縮減,甚至當下電動車與傳統燃油車之間的這份平衡,或許也將被正式打破。
寫到最後:
宏觀角度來看,我國已經對世界作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承諾,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汽車新能源化發展是必行的大趨勢,但實際上,消費者才是決定市場走向的關鍵因素。
D. 新能源汽車將來真的可以普及嘛
新能源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會大量普及,但是能不能取代燃油車,這個不好說。或許有人說了以後石油枯竭了,那肯定就是新能源的天下了,說這話的人就是抬杠來了。下面說說我的觀點。
第一,新能源車現在技術發展不如燃油車,電池充電時間,續航能力都需要解決,另外,燃油車對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很方便的。
第二,也就中國政府大力發展新能源,因為,燃油車國產車尚比不過合資車。要想彎道超車只有發展新能源。就跟當初中國選擇發展雙離合一樣。
第三,石油資源一時半會也不會枯竭,車企為了利潤有時候不會把精力全部放入到發展新能源車里而不顧燃油車的發展了。
第四,當今世界發展中國家還佔多數,發展新能源就跟發展中國家要發展自己,對環境的影響是走先污染再治理還是先治理再發展,相信大家都知道,發展中國家要想發展肯定是先污染再治理,這沒辦法。燃油車對發展中國家還有很大的需求。
第五,重型卡車燒柴油的大卡,新能源估計現在還沒有那麼大馬力。還有好多領域新能源根本不能比。
所以,新能源汽車會普及,但是燃油車跟新能源還會一塊存在。
E. 新能源汽車什麼時候能普及
你好:我國雖然沒有明確宣布禁售燃油車的時間,但是已經有許多車企積極響應國家節能環保的號召,紛紛宣布停止生產燃油車的時間,其中北汽宣布,將在2020年停止生產燃油車,長安也將在2025年停止生產燃油車。這兩大國企為各大自主廠家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值得鼓勵。所以,綜合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的產銷數據和國內新能源汽車良好的成長的環境,估計新能源汽車最早將會在2025年在我國普及,也就是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當年乘用車總銷量的50%左右。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F. 新能源汽車多久能普及啊
這個普及時間不太好說,但是國家的發展方向是朝這個方向的,未來5-10年新能源汽車會越來越多。
希望能夠幫助你,謝謝採納。
G. 大家認為新能源汽車什麼時候可以普及
那現在正在普及中,因為它的成熟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較充分的驗證,並在持續驗證中;而且它是像純電動過渡的一個更加穩妥和經濟的驅動形式,因此我認為是在未來幾年內就能得到迅速普及的一種形式。舉個數據的例子:
我認為目前還有些問題尚待解決,比如續航里程,充電的方便程度,充電的速度、電池安全性等,哪一個環節都沒有做到能夠和燃油車分庭抗禮。所以,什麼時候普及,取決於它的核心部件什麼時候足夠成熟和安全。我認為目前阻礙純電動車普及的瓶頸,主要責任都出在電池系統上!
電動車核心就是電池、電機、電控。
綜上,關鍵就看電池啥時候能搞定,搞定電池的一系列問題(續航啊、安全啊、充電啊),那純電動車普及是水到渠成的事。
別太過於樂觀和理想化,我們現在國產所謂的新能源車都是些技術含量不高的電動 汽車 ,它的技術含量雖然標榜三電合一,但實際上和以前的電瓶車來說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差異,無非是電池和控制器更加先進一些。再放眼5-10年量產電池技術也很難有實質性的飛躍,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並不是很容易突破的瓶頸。
城市的電力供應是否能滿足純電動 汽車 的普及?能否支撐每個家庭一天20度左右的用電量需求?沒有科學、長遠、系統的規劃發展,而通過臆想定出燃油車退市的時間表是件很可笑的事情,這就像我們國內的很多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的完工時間並不是按照科學發展的規律制定,而是以某個大事件的發生或管理者人為的意志為完工的時間點一樣。
今天我們的新能源 汽車 (電動 汽車 )只是虛假的繁榮,是通過政府補貼和對已經非常環保、成熟的燃油車進行限制而得來的。有人覺得2025年新能源 汽車 會全面爆發,但我並沒這么樂觀,現在很多電動 汽車 從200公里增加到300公里續航無非都是增加電池數量,獲得政府補貼為目的,根本不是電池技術的提升 ,5-6年後我們可能未必迎來穩定、安全、可靠續航幾千公里甚至上萬公里的電池技術,但現有蜂擁而上馬的技術不成熟的電動 汽車 的電池普遍會壽終正寢,將會給電池回收和無害化處理帶來巨大的壓力,要知道到今天我們連垃圾分類還都做的相當不理想,所以如果電池不能妥善處理,那將不是比燃油車污染更大的問題,很可能會導致斷子絕孫的命運,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我們不斷透支環境發展眼前利益而遭受的報應。
提前報廢掉燃油車似乎排氣管少排點尾氣,但報廢一輛 汽車 產生的污染和生產一輛難於處理、壽命有限的電池車所對環境的影響往往被我們心安理得的忽略了,這就是在利益面前人是很難戰勝靈魂的。現在全球的氣候異常,冰川加速溶解,似乎並沒有讓我們止步於對安逸生活的享受。
新能源 汽車 主要兩個發展方向,電動,氫燃料。
過去我國 汽車 行業里,大家經常引用德國、丹麥一些國家的禁售燃油車倒計時,強調2035年是一個大關,工信部之前也有強硬的聲音,表示中國也將制訂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但過了幾年多時間,仍沒有具體的方案。
現在來看,政策還不夠明朗。我個人認為,新能源 汽車 的普及有幾個前提條件:
一是政策。在政策上,要有嚴有松。
嚴的方面是,要大力推動公務用車、公共交通、商用貨運、特種車輛、特殊區域,加快強制更新為新能源車。例如港口,機場,封閉的廠區,裡面的車輛都是僅在本區域內進行作業的車輛,具備良好的充電環境和充電時間,為什麼不用新能源車輛呢?在北京首都機場我就注意到,幾次乘坐的擺渡車仍為燃油車,排放大量的尾氣,我用鼻子就可以判斷,尾氣排放根本就是不達標的。
松的方面是,要給低速電動車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從經濟的角度出發,電動 汽車 並不是續航里程越高越好,而是根據需要,在一些人口密集的縣城,市民對低速的電動車需求很大,因為他們每天的車程只是10-30公里,買一輛續航里程在80-150KM的老年代步電動車就足以滿足需求。但是低速電動車,怎麼界定?怎麼管理?所以在電動 汽車 的發展上,要兼顧各方需求,合理規劃方案和制訂完善的政策。
二是配套。必須加快跟進。
充電、加氫燃料電池,是新能源 汽車 發展的必要配套條件。目前,充電樁發展較快,截至2019年10月,中國電動 汽車 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數據,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47.8萬台,其中交流充電樁27.8萬台、直流充電樁20.0萬台、交直流一體充電樁488台。2019年10月較2019年9月公共類充電樁增加1.2萬台。從2018年10月到2019年9月,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1.6萬台,2019年10月同比增長68.0%。但是,一些品牌不匹配,不兼容的問題,充電樁利用率不均衡,仍比較突出。在很多城市裡,通過地圖尋找充電樁,經常出現不能用、損壞的情況,無人維護。
三是技術。要突破瓶頸。
電池的成熟性、穩定性、可靠性,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驗證,自燃現象大幅降低了。但是成本、回收環節,仍有較大的問題。電池在整車的成本上占據較大,一旦涉及換電池的環節,讓消費者難以承受。特別是換下的電池,還沒有很好的形成梯次利用,資源浪費,處理不好,也一樣污染環境。
在這幾個因素能夠充分解決的前提下,我認為,在中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密集的城鎮,有希望在十年內得到普及。在西北、西南邊疆這些地廣人稀的區域,還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工信部2025年禁售燃油車的信息雖然沒有實錘,但是無風不起浪也是老例。目前長安、北汽以及其他小廠制定階段性禁售燃油車計劃,以及2025年徹底停產燃油車計劃也從側面印證了工信部信息。
那麼電動 汽車 的普及節奏就可以大致判斷了,從第一款國產EV上市銷售到2017年保有量不過170萬左右,而2018年僅上半年的銷量就超越現有量的2/3,預計完成目標為200萬輛。按照現在的普及速度來看,這七年內電動 汽車 的市場佔有率會達到15%~20%。尤其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限行限牌城市,傾斜會越來越大。
但電動 汽車 畢竟是新生事物,任何一種新生事故如果沒有剛需或者特別大的領先差距,普及的難度都會很大。電動 汽車 的優勢僅在於用車成本,使用便利性還不盡人意。
可政策的大力推行是勢不可擋的,普及階段不僅是讓消費者主動或被動的接受這一車型,更是 汽車 研發企業技術積累和突破的過程。
如果汽油2元一升的話沒人會在乎用車成本,但是高昂的售價已經讓用車成為很多人的負擔,電動 汽車 的優勢也就逐漸顯現。一旦續航里程或者電池成本突破限制,這種車會迅速取代燃油車。
新能源 汽車 目前還存在不少使用困難,縮短充電時間,電源容量大一些。普及介決全國性或地域性充電樁設置,投資大,那個部門投入,須多個部門配合協商,問題多,麻煩。如果是全面普及,只能長期觀望。
真正的達到普及的話,我覺得應該最少在十年以上,除了相關充電配套設施的完善和電池充電技術的普及與提高,還有老百姓對新能源 汽車 的接受度。
汽車 畢竟是能源利用的終端,只有新能源普及了,新能源 汽車 才有普及的條件。
就我個人而言,對內燃機有著自己的熱愛,這是情懷。內燃機從19世紀誕生到如今一百多年了,經歷了很多技術上的變革。所以,每一台機器都是一代又一代工程師的心血,如果真要取代內燃機,那會有很多人就面臨失業的。
我認為內燃機在未來20年內不該被完全替代,而是繼續在它上面尋找技術的革新,應對環保問題。
你先買我們馬上跟上
H. 成都舉辦車展,新能源車受關注,在未來新能源車會徹底取代燃油車嗎
我認為新能源汽車不可能完全替代傳統的燃油車,因為它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很難彌補。成都開辦了一場車展,新能源汽車備受大家的關注,其實不只是在成都,在我國各個地方都同樣如此,新能源汽車似乎早已成為了趨勢,因此有人猜測,在未來的某一天新能源汽車會徹底取代燃油車,但是我卻認為這兩者還是有差距的。
最後。我認為新能源汽車無論在何時都不可能完全取代燃油車。例如新能源汽車在使用時必須要提前充電,但是在作戰時敵人會給你充電的時間嗎?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軍事類的汽車使用燃油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動力十足,不用擔心在行駛的過程中會沒電,這也是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弊端之一,最起碼通過現有的技術是無法彌補的。
I. 現在新能源汽車已經完全普及了嗎
現在國家越來越注重環保方面的問題,根據最新汽車尾氣的排放標准,國家已經制定了國六的排放標准,好多車將面臨淘汰,並且在一些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都開展了一系列的限牌限號的情況,小編感覺新能源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管限牌限號這些事情,對環境做到零污染。新能源汽車沒有完全普及,可能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因為好多國人認為新能源汽車剛開始發明研究,可能性能等方面還不是特別的完整,所以好多人都沒有購買。
覺得新能源汽車代替燃油車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我們地球環境的需要。我們都知道全球變暖,這因為我們人類二氧化碳排放過多導致的,其中燃油車在二氧化碳排放比例中佔了21%,雖然路面上的燃油車越來越多,這個排放比例會更多。再加上石油資源有限,有專家預測全球石油最多可供我們使用40年而已,所以對於新可再生資源的研發迫在眉睫。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發展的主要方向。隨著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建設速度正在以十倍的速度進行中,在未來三到五年後,全國基本可以解決純電汽車或插電混動汽車的充電設備問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主要面臨續航里程、充電時間、充電設備、成本與質量這幾個模塊的難題,只要這幾個模塊都能解決,取代燃油車的時間也就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