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奇瑞電動汽車小馬網

奇瑞電動汽車小馬網

發布時間: 2021-05-14 05:58:34

① 想買輛奇瑞新能源小螞蟻女王版給老人出行用,容易上手嗎

奇瑞新能源小螞蟻eQ1女王版操作很簡單,車身靈巧還好開好停。AI智能語音交互也能方便控制車輛,對於老人來說也很容易上手。

② 御捷純電動汽車 怎麼樣 好不好 大家有買的嗎說說感受

今年11月28買的一輛御捷小馬駒,說說這兩月來的體驗!質量真不好,車門打不開,開回來好好的,到家六十多公里,沒開兩天,車門沒有任何擠壓磕碰的情況下不好打開了,一打開就克與車門挨著的邊框,電量也極其不穩定,充了八到十小時的電,還顯示不滿格,有兩次這種現象了,電量不耐用,小毛病不斷,可煩人

③ 小馬自駕私家車從A地到B地,駕駛原來的燃油汽車所需油費108元,駕駛新購買的純電動汽車所需要電費費

A地到B地距離:
(108-27)/0.45
=180千米
電動汽車每千米電費:
27/180
=0.15元
答:電動汽車每行駛1千米需電費0.15元。

④ 奇瑞小螞齒輪油,用幾升

這個要看你自己的箱體,具體缺多少機油才能夠加多少,並不是說一定要用幾升。

⑤ 對話 | 「特斯拉超級粉絲」小馬哥:開電動車會上癮

初識小馬哥,是被其身上標簽所吸引, 包括「特斯拉超級粉絲」「最早一批買特斯拉 Model S 的車主」、 「最早購買特斯拉 Model X 車主」「小鵬首位交車車主之一」「蔚來創世版車主「電動汽車深度用戶」等等。
我的腦海中開始浮現起來,購買這么多電動車,背後一定有著一份對電動汽車的熱愛。或許是一位活躍於科技與數碼的新青年,關於科技的話題滔滔不絕,亦或是一個熱愛鑽研搗鼓的文靜小伙理工男,不愛說話,沉靜寡言,好於研究。
終於有一個機會,我們聯繫上了小馬哥,並與之見面。
與小馬哥的初次見面
見面前,我們得知小馬哥是一個工廠企業主。
還沒到工廠,廠外就立了蔚來超充樁小鵬超充樁指導牌,車一直往前開,廠門前標注著充電由此進。
小馬哥的工廠位於深圳龍崗工業區,周圍沒有高樓林立,也沒有隨處可遇的都市白領,與門外的新能源充電牌有些格格不入,這讓我們更加好奇。
進門處有一片很大的空地,醒目站立一排充電樁,往前還有一個籃球場,空地周圍是三棟四層工廠,值得一提的是,小馬哥的充電樁是對外開放的,往前走還有一個車主休息室,裡面還有檯球、乒乓球,投籃機,空調、廁所等基礎設施,很是貼心。
與其他工廠不同,整個園區都很安靜。
「疫情影響還是比較大,周圍很多廠家都關廠了。周圍的廠家並不是還沒開工。」
「沒辦法,現在疫情嚴重影響訂單,別無選擇。」帶領我們進入工廠的保安叔叔無奈的說道。
走到辦公區,與我們想像中的不一樣,小辦公區擺布齊整,有幾十號年輕員工在電腦前工作,與當下的 CBD 辦公樓環境不相上下,現代化辦公座椅、頭頂橫條式 LED 燈,樣品展覽區也整齊擺放著公司的產品。
走進辦公室,小馬哥的辦公區也不顯沉悶,除了幾幅我所不識的字畫,辦公桌上還擺著特斯拉 Model 3車模、Semi車模、還有一些圓柱電池散落的組件、茶幾上的杯子周圍還有蔚來 LOGO 的樣式。
初次見面,小馬哥並不是西裝革履,而是身著一身黑色運動服以及一雙運動鞋,步履如飛。他並不是我想像中的樣子,更不是活躍或是沉悶的新青年,他是一個即將步入中年的實實在在的實業家。
就連見面,我們都要「禮儀」式的握手,像極了經濟人物專訪現場。
電動車與實業家的碰撞 會擦出什麼火花?
如其公司立牌所說的開放、探索精神是公司的文化,那年輕、自信就是小馬哥的風格,並且懷這一股鑽研和探索的精神,敢為天下先。
小馬哥創辦的第一家企業是一家模具廠,後來演變為手機配件生產工廠。由於經常要去歐美日開展會展銷自己的產品以及進行業務拜訪,所以小馬哥有很多機會接收到科技的相關最新消息,這其中就包括特斯拉。
從智能手機到智能汽車,小馬哥覺得智能汽車其實好比就是一部手機,中國現在是重走當年「手機」在中國發展的階段。
在 2000 年左右,手機生產在國內剛剛開始興起,涌現出華強北很多品牌的手機,剛開始由於技術和供應鏈不成熟,手機返修率和品質都差強人意,但是由於後面不斷的發展,才涌現出小米華為等中國值得驕傲的品牌,甚至今天華為手機能夠雄霸世界。
小馬哥認為,由於傳統汽車的波箱和發動機核心技術,國內並不能掌握,所以在汽油車市場,中國企業沒有很多的機會,而電動車的出現,包括電池、iPad 平板以及鈑金技術等等都是中國的強項,所以電動汽車彎道超車在中國是可以預見的未來。例如今天的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威馬汽車。
「中國未來將會是最大、做的最好的電動車市場。」
「你看,最大的電動汽車的市場在中國,最大的研發基地在中國,最大的供應商基地在中國,最大的生產基地在中國,最大的投資金主在中國,最嚴的限牌限號在中國,智能互聯網體驗做得最好的人也在中國」。
「中國的電動汽車沒有理由做不好」。
買特斯拉,並沒有太多猶豫
初次邂逅「特斯拉」這幾個字是小馬哥意外在網上看到,便對其產生好奇。由於工作的原因,小馬哥每年都會參加美國拉斯維加斯 CES 展覽會。
也正因此機會,小馬哥終見「特斯拉」真身。帶著內心的憧憬與期待,小馬哥參加了 2014 年的 CES 展。
美國的 CES 展以電視、手機、相機等品類為主,2014 年拉斯維加斯的 CES 展上電動汽車開始成為焦點。
但小馬哥失望了。
特斯拉的 Model S 出現在松下展台,但當時松下展台還是向大家展示 Model S 的電池方案與服務,沒有對特斯拉做出詳細的展示,燈光、展位等都只是松下展台中的一小部分,這種落差略顯失望。或許特斯拉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具有「未來感」,註定是曇花一現的科技產物,這一次小馬哥有放棄的念頭。
偶然,再次相遇。
在美國科技之城舊金山,小馬哥趁著日落晚霞散步看看風景,他偶然看到路上飛馳而過的特斯拉 Model S,正時黃昏,特斯拉在科技之城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出眾,被賦予了更多科技與未來的象徵,雖已謀面,但這一刻與車展中的實車完全不同,小馬哥「一見鍾情」已被其傾倒,特斯拉,就是他的夢想。
與國外環境不同,當時國內關於特斯拉的消息不像如今已不脛而走,大街小巷熟知。大家只能通過網上資料了解特斯拉的最新消息。從那一刻開始,小馬哥下定了購買的決心,雖對於電動車有著未知與不定,但一夜輾轉後,小馬哥下定決心在網上完成下定。
特斯拉強勁的推背感、安靜的座艙環境讓小馬哥深深折服,這份驚喜是與小馬哥購車前所憧憬的一樣,證明了自己的選擇沒有後悔。
開電動車會上癮
下定後不久,就是提車,用車。
聊到電動車,小馬哥說:「電動車會上癮。」
電動車,是需要體驗的。與傳統燃油車不同,燃油車體驗歸屬於鑰匙、汽車操控,而如今電動車歸屬的方面不止於此,還有 APP、自動駕駛等等,這些需要一定的使用場景,而不是單單去提它有或是沒。
當我們問到小馬哥最喜歡哪些電動車哪些功能時,小馬哥說到最喜歡的還是車輛定位、遠程式控制制以及車輛召喚。
車輛定位,初始大家以為這是一個防盜功能。但小馬哥深度體驗後發現它擴充很多使用場景,應用范圍很廣。包括司機接送,可以准確看到司機定位而判斷什麼時候下樓,晚上想問家人是否回家吃飯,也可通過定位查看家人是否在歸家的路上,而不用打電話打擾家人開車等等。
除了車輛定位,小馬哥最喜歡的功能還有夏天遠程開空調、車輛召喚。
因為夏天天氣很熱,利用手機 APP 遠程式控制制提早打開車輛空調,夏天鑽進車廂內和燃油車沒法比,會舒服很多。
說著,小馬哥現場演示了小鵬 G3 的遠程式控制制功能,打開了手機 APP。
偶爾忘記了車輛停在地庫哪個位置,也可以打開小鵬的頂棚頭查看我的車輛位置,或者隨時查看我車輛附近的情況確保車輛安全。
召喚功能其實用的也多,偶爾下雨天積水、車位過於狹窄、衣服穿得太多時可以提前下車,或者把它開出來我再上車。
單一功能所延伸出來的使用場景越來越多,這也是智能所具有的服務人類的一大特性。
「我用著越來越上手,也會越來越上癮。」
當然,最「上癮」的還是自動駕駛
高速上可以輔助駕駛,開車也會更輕松。對於自動駕駛,小馬哥的觀點與大多數人不同,他認為自動駕駛目前是最安全的。這個最安全是基於輔助駕駛,而不是完全自動駕駛。
小馬哥坦言道,真正落地實現百分之百自動駕駛需要的時間還很長,如今可變因素很多,包括自然與人為因素,甚至上升至道德倫理。
如果自動駕駛的汽車面對的是一塊石頭和紙箱,它撞的可能是石頭,因為石頭面積小,無人駕駛汽車認為石頭對自己的傷害更小,那如果是老人和兒童呢?
有趣的是,小馬哥提到了「電車難題」。
「電車難題」 是一個倫理學領域的思想實驗,在 1967 年由 Phillipa Foot 提出以來。如果一輛高速行駛的電車無法停下,而電車前方只有兩條軌道,軌道各有一個人和三個人,如果你有拉桿的控制權你會怎麼搬動道岔呢?
這一難題被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放在了網上,場景改為無人駕駛汽車,軌道一邊改為老人、一邊改為兒童,或者一邊為男人、一邊為女人,或者一邊是流浪漢、一邊是科學家....
經過數百萬網友參與調查,得到的答案都不統一。
這一「難題」,也引發人們的思考,如果我們人類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又如何交給機器判斷呢?
完成百分之百的無人駕駛,小馬哥雖持著「未及」的態度,但他更多的把自動駕駛當成輔助系統來用 。包括長途駕駛避免過度緊張疲勞、機器有比人類更具靈敏的反應速度等等,他生動的將其比擬為「另一個司機」。一個司機是駕駛者,另一個司機便是輔助系統,他可以輔助你安全行駛,盡可能避免意外,當然它也不是替代你。
與很多人對電動車 0 或 1、是或否的接受程度不一樣,小馬哥對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有著自己的理解,認為有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才是最安全的。
選擇自己喜歡的與合適的,在電動車面前,小馬哥雖然執著但依舊保持理性。
最早在 2014 年小馬哥定下了 Model S 85 版本,當時擁有一個很大的前備廂,但沒有搭載相關自動駕駛硬體。為了體驗特斯拉的「招牌」自動駕駛,小馬哥隨後購買一輛搭載自動駕駛硬體的特斯拉 Model S。
由於自己喜歡大車,並且還有炫酷的鷹翼門,小馬哥購買了 Model X,這也是目前小馬哥最鍾意的車型,也是日常代步車型。特別是在現場,小馬哥還給我們演示 Model X 的「跳舞」功能,雖然中間發生幾次車門感應系統的意外導致終止,但小馬哥還是反復嘗試直至其成功展示出來,小馬哥對其的喜愛,可見一斑。
隨著特斯拉最新的自動駕駛硬體的革新,後來小馬哥購買了搭載最新自動駕駛硬體的 Model 3 ,也成為首批 Model 3 車主。
擁有了以上的電動車駕駛體驗,小馬哥開始把注意力轉向國產電動品牌,包括蔚來 ES8 以及小鵬 G3,成為「蔚來 ES8 首批用戶」、「小鵬首 24 位交車車主之一」。由於小馬哥缺乏一台接待客戶的車,蔚來 ES8 自身定位高端化、大空間,所以小馬哥購買了蔚來 ES8 來接待客戶。
而作為小鵬汽車的第一台車 G3 ,其搭載了包括頂棚攝像頭等眾多「黑科技」,這也讓小馬哥對其有另一種偏愛,偶爾的短途代步也會開著它,不過這台車目前更多的是給員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小馬哥的帶動,小馬哥的員工們已經購買了十多輛電動車。
未來將繼續探索
與小馬哥相處一個午後,暖陽懶懶的鑽進百葉窗,時間且慢,小馬哥是個樂於分享的人,但從其雙眸中也能看出他一日接待客人的疲態,但談起電動車時的那股沖勁與神氣,讓我們這班年輕人也深受感觸。
在聊天時,小馬哥還從車間拿出了特斯拉的松下電池模組,熟悉的跟我們分享其中的構造,雖只是一些零散的零件,裡面擺放著幾顆圓柱電池,但他樂於分享,我隱隱約約能夠想像到他與其他電動車愛好車溝通的場景,專業且有深度。
「未來,在電動汽車零件上將繼續做探索,希望融合在一起」。
聊起工作與愛好,小馬哥更希望兩者能夠相融合一起。藉助愛好填補工作,兩者也相輔相成。
從認識、到了解、再到喜歡、購買,這個過程像極愛情的純真與浪漫。把這些形容放在小馬哥身上也不為過,從對電動車一無所知的他到如今成為發燒者,其付出的時間與精力是許多人所無法比擬的。
雖然現實中疫情的影響也在擴大。但相比未來,小馬哥有自生以來的自信與穩健。辦公桌前的「電動車們」面朝陽光,如同與電動車如今面臨的機遇一般充滿希望。對於最先一批電動車車主,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對於科技與極致的追求,這與年齡無關。這也不是無知愚昧的狂熱,而是一種懷揣著年輕時的熱情與執著。
他也如這個電動車時代映射出來的「人物」一般,對未來科技的憧憬與熱愛、對未來的自信與樂觀,追崇的也是電動車電動汽車廠商們如今的工匠主義與創新精神,自然,也不輕易被現實所打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齊瑞AI這車怎麼樣呢 詳細

1.我想買A1.但是不知道這車到底怎麼樣? 大家覺得A1怎麼樣

怎麼說呢,任何問題都有它的兩面性,打個比方吧,幾十上百萬的車那是好,可錢也好啊,對不對?我去年6月份買的這車,赤銅紅的,是第一批出廠的。反正跑了一年多,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不斷,不過我買之前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備了,在我們武漢流行一句話:奇瑞奇瑞,修車排隊,可想而知,修車的人多得排隊,就是因為買的人多,為什麼?兩個字,便宜。而且這車還是4年12萬公里保的,我為什麼不在同價位裡面選它啊?我也就是上班、出去玩用用,我要買個十幾萬的日本車,那是省油,可比A1多用的購車款夠我用多少年的油啊?

2.都說齊瑞的小毛病太多,有買A1的嗎.不要給我復制長篇大論.說說你的心裡話.你的真實感覺.謝謝

小毛病是不少,網上的就不說了,你自己可以去查,我就說我的車吧:
1、中控壞了兩次
2、剛買的時候,正副駕車門玻璃機械有故障老上不來,把我的雷朋膜都刮壞了。
3、冬天的時候,早上檔老是卡,要先踩著離合把檔掛掛才敢走。
4、方向機整個換了一個軸(免費滴,呵呵),可能是間隙有問題,左轉老是噠噠響。
5、這車的胎基本上除了4S店有,其他換胎的地方都沒有這種型號的。
6、副駕車窗玻璃老失靈,特別遇到下雨天(我也是懶得去修)。
7、儀表盤轉數顯示失靈,整個換了個儀表盤(也是不要錢滴,呵呵)
8、現在車喇叭也有點問題了,老變單音,不過它一會兒自己會好,我也懶得去排隊修。
9、引擎蓋打開老是關不上,每次得關好幾次。
……
先說這么多吧。

3.只要我滿意分不是問題.......先給100吧! 不行我再給分

分就看著給吧。

4、還有就是買車時樣注意什麼? 有什麼贈品呢

注意事項可以去網上查。
買車的時候跟他要地膠跟地墊,月底去,有時候做銷售的為了沖業績會讓很多步滴,呵呵!!我整車地膠,還有亞麻地墊都是送滴,哈哈~~

問題補充:不知道A1這部車多少錢可以買到,經銷商最低能降多少錢呢?

我買的時候是50800,現在是48000了吧。
不過有一次在4S店碰到一個A1車主,他說是在安徽蕪湖買的自己開回來的,才48000,不過這是一年前了,不知道那邊現在是什麼行情。

⑦ 奇瑞公司幾款轎車所用發電機有什麼不同,請畫出發電機內部電路圖說明

奇瑞揭穿了我國汽車工業的兩個神話***
我不喜歡奇瑞的車,因為奇瑞目前為止還沒有滿足我需求的車型,另外,我覺得奇瑞的標志不好看。還有,我曾經蔑視過奇瑞的車主下面這篇帖子中關於奇瑞的內容不一定是真的,寫這篇帖子的作者也並非叫大家都去買奇瑞的車,不過,曾經威名赫赫,堪與勞斯萊斯、賓利一爭長短的大紅旗在一汽手中變成了奧迪100的時候,我們應該對給我們帶來了普桑、桑2000、PASSAT、奧迪、GOLF、POLO卻泯滅了曾經象載人航天一樣代表中國工業精神的紅旗品牌的德國大眾,是應該感謝還是應該討伐呢???!!!
***********************************
一、"奇瑞"精神,意義重大

奇瑞是安徽蕪湖市新興的地方國有企業。1996年購買了一條發動機生產線,1999年12月開始生產轎車。2001年自主開發出第一款轎車,至2003年共開發了4款轎車投放市場。2003年銷售轎車9萬多輛,其中出口1200多輛,佔2003年我國轎車出口的50%左右。2003年簽約,為伊朗建一個年產5萬輛轎車的整車廠,用奇瑞的品牌和散件裝車,成為我國第一個到國外去建合資轎車廠的企業。
奇瑞的成就,意義重大,戳穿了我國汽車工業的兩個神話:
1.戳穿了中國汽車工業不能自主開發轎車的神話
"我國沒有自主開發轎車的能力",是多年來我國汽車界普遍的觀點。從2000年到2004年2月,媒體經常有這方面的報導。理由是以下幾點:①開發一款轎車,需10幾至20億美元。我們拿不出這么多的錢;②要開發一款轎車,工廠必須有相當大的規模,有的說至少30萬輛,有的說50萬輛,有的甚至說要有200萬輛,才能承擔如此巨額的開發費用;③開發一款轎車要十年甚至二十年,要幾代人的努力等等。
奇瑞生產轎車的歷史只有4年多,產量最多的2003年,銷售汽車不過90367輛;銷售額還不到80億元人民幣,能用來開發轎車的費用有限,但他們已開發出4款車型。2001年最早開發的"風雲"牌轎車,一亮相就反響強烈,一下子就打開了市場,而且銷到國外。中國不能開發轎車的種種理論,被奇瑞的實踐駁得體無完膚了(其實奇瑞並非個別現象,吉利、哈飛都自主開發出了轎車)。
有諷刺意味的是,奇瑞開發轎車的人才,來自東風汽車集團,他們兩年以前就在奇瑞開發出轎車來了。而且東風集團自己,幾年前也曾開發出"小王子"小型轎車,但不生產。由另一個小廠,現已年產幾萬輛。這就說明,中國開發轎車的問題,用得上孟子的話: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從奇瑞開發轎車一事,可以看出:
(1)開發轎車並不神秘,並不如有些人講的那麼困難
奇瑞轎車的主要車型,就是自己開發出來的。設計出"東方之子"和"QQ"兩款轎車,又在"風雲"的基礎上改進為"旗雲"。到目前為止,奇瑞已經開發儲備了20多款各類轎車,開發了從0.8~4L按歐Ⅳ排放標準的18款發動機,一個龐大的"奇瑞車家族"正在浮現。其中部分擬投放歐洲市場一汽、東風和上汽幾個大型汽車工業集團,無論生產汽車的歷史、資金或規模,都大大超過奇瑞。為什麼奇瑞已經開發出了4款車型,他們卻說還沒有開發轎車的能力呢?顯然,並不像他們自己說的那樣,缺乏物質條件。依筆者看,他們缺的是精神,就是缺不甘落後的骨氣、為國增光的志氣、敢於和跨國公司競爭的勇氣。奇瑞年年組織青年職工赴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和茅山(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所在地)參觀,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說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有了這個精神條件,物質條件較差的奇瑞,可以開發出轎車;相反,物質條件再好,沒有這個精神,也開發不出轎車來。
韓國現代集團比我一汽晚建設14年,但不到8年就自主開發了"小馬駒"轎車,產量不過7100輛,並銷到國外。奇瑞生產汽車不過兩年,就自主開發了轎車,產量不過3萬輛,很快也銷到國外。一汽自己建廠不到7年,就開發了紅旗轎車。時間都並不長,規模也並不大。
我們說的自主開發,其實就是技術創新。因為自主開發不僅僅是一個產品設計問題,而是從構思到新產品設計、製造工藝、生產管理、產品銷售、佔領市場直到維修服務的全過程,是這些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這就是技術創新。技術創新不能光靠技術人員,必須靠企業家才能實現,因為只有企業家才能實現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同時,也只有從事技術創新的企業領導人,才稱得上企業家。同樣的20多位技術人員,為什麼在東風集團不能開發汽車,而到了奇瑞就能開發?因為兩個企業的情況不同。實踐證明,技術創新的理論是正確的。
與東風汽車集團合資的日產總裁,在合資談判後評價說,這個項目中方的貢獻等於零。話說的很難聽、很尖刻。汽車的產量、銷售額和利稅曾位居全國同行第一的東風集團,今天竟然落到這個地步。但仔細想,人家講的並不錯。東風集團不搞自主開發,技術、先進的管理都是人家的,東風集團有什麼貢獻呢?
奇瑞的自主開發,並非十全十美,據反映產品還有些小毛病。在自主開發的初期也可能難於完全避免。我們還是希望奇瑞更加嚴格地加強管理,精益求精。
(2)自主開發並不意味故步自封
為了學習世界先進技術,提高設計水平,奇瑞的第二步就是委託意、德、日的設計公司設計新車型。但一定要派人參與,通過聯合開發,進行學習。第三步,由自己設計較低端的產品,然後向高端產品爬升。計劃用3~5年時間,完全掌握有國際競爭力的各檔次車型的設計能力。自主開發基礎較差的我國,這是一條現實之路。哈飛走的也是這條路子。奇瑞還"引進來"吸收"海歸"人才;而且僱用了20多名外國技術、管理人員。但他們不是外國母公司派來的欽差,沒有特殊待遇,與奇瑞員工一樣,是公司的雇員。
(3)不搞自主開發,難以消化吸收引進的技術
人們感嘆:"只重視引進技術,不重視消化吸收";"用於消化吸收的錢,不到引進技術的20%";"我們陷入了"引進-落後,再引進-再落後"的怪圈等等。筆者以為,根子就在於,引進技術的企業不搞自主開發。沒有這個壓力和動力,就會千方百計購買新的生產線。合資企業是不搞產品開發的。產品落後了,就由合資企業出錢,合資的外方,從他的母公司拿來產品圖紙,賺取技術轉讓費,於是就生產了"換代產品"。但是,企業家一搞自主開發,情況大變。技術人員會如飢似渴地學習、消化引進的技術,並根據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加以改進。因為不如此,他們就不能開發新的車型。奇瑞就是這么做的。由此看出,我國"重視引進不重視消化吸收"這個痼疾,不搞自主開發就難以醫治。
(4)自主開發才能取得國際競爭力
產品的性能價格比,決定國際競爭力。奇瑞的"風雲"與桑塔納、捷達和富康"老三樣"屬同一檔次,為什麼價格卻低30%左右(2001年的定價為8.8萬元人民幣)?①自主開發成本低(僅人工費就為外國的幾十分之一);②企業的全部問題由自己決定。比如不需付巨額的技術轉讓費;不需花幾十倍於中國技術人員的工資,去聘請數量不少的外國"專家"(他們在中國的工資,超過了在國外的水平);可以盡量採用國產設備;由自己在國際、國內市場上選購質優價廉的零配件等等。
跨國公司與我建設的合資廠,外方不同意出口轎車。不僅因為出口會和合資外方的母公司在國際市場上展開競爭;而且合資的外方收取了高額的技術轉讓費,以高價進口了大量設備和CKD、SKD散件,僱傭了不少高工資的外國專家,這些都大大增加了成本,合資企業可能有奇瑞這樣的國際競爭力么?
(5)自主開發的企業會積聚人才,不搞自主開發就難免人才流失
有人說,科技人才在自主開發的企業是掌上明珠,在不搞自主開發的企業則可有可無。請看上述那20來位技術人員,在奇瑞被待為上賓;而在原來的單位,卻連工作都難保,豈只可有可無?這種明顯的對比,對我國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為什麼我國許多企業的人才流失?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不搞自主開發。技術人員固然關心自己的工資、待遇,但最關心的還是能不能用其所長,能不能事業有成。到奇瑞去的20多位科技人員,比外企和合資企業的待遇差遠了,他們不但不想離開,而且乾的很起勁,因為他們為企業、為國家做出了貢獻,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司馬遷說:士為知己者死。奇瑞搞自主開發,已成為一塊磁鐵。不僅這20來人,一汽、東風以及幾乎全國汽車工業系統各企業都有一些技術人員紛紛到奇瑞來。因為他們在這里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華,做出貢獻。他們原來所在的企業,自然就"人才流失"了。身在異國他鄉,願意報效祖國的留學生和華人,也紛紛來到奇瑞。目前奇瑞的許多重要崗位上,已有一大批從通用、福特、勞斯萊斯等企業歸國的尖端人才。說明自主開發的企業,吸引力何其大也。
(6)不搞自主開發,就不能掌握企業的領導權
在合資企業中,即便外方只掌握30%的股權,但由於產品是他開發的,他就掌握了知識產權,實際上一切問題由外方說了算。比如:企業要害部門的主要職務、產品的更改、產品的質量認證和鑒定、工廠的設計和委託、協作配套廠的選定、產品改型和設計費用、進口散件的數量和價格、進口設備的選購和價格等等,不勝枚舉。最典型的是,上海大眾的貨架、清潔機(掃地用)都是從德國進口的,其他設備的進口就可想而知了。這就是為什麼一汽的設計部門,在成功地修改捷達車的尾部結構以後,大眾公司要花高價購買這個設計的原因。這樣,他就掌握知識產權了。東風集團的襄樊柴油機廠,引進美國CUMMINS的技術,又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花了幾億元,修改了圖紙20幾處,產品受到用戶的歡迎。這原本屬於我國的知識產權,卻在與CUMMINS合資的浪潮中,沒有獲得任何補償,就一風吹掉了。回頭全部按CUMMINS的圖紙生產。可見我們企業的領導人,對知識產權的認識,停留在什麼水平上。而且這個所謂的合資,CUMMINS並沒有出資,只是答應提供技術,就獲得了50%的股權。
奇瑞就完全相反,一切問題由奇瑞自己決定,因為產品是奇瑞自己開發的,奇瑞掌握了知識產權。蘭德公司80年代說過,沒有技術獨立,就沒有政治上、經濟上的獨立。技術上依附於人,當然就不會掌握領導權,就不可能有獨立自主。
自主開發的核心是掌握知識產權,從而掌握企業的領導權,這是企業一切問題的要害。自主開發是一把金鑰匙,不僅可以取得國際競爭力,培養我國自己的專家,帶動中國工業的發展,而且能解開我國經濟、科技工作中的許多難題。是應當把自主開發作為我國經濟、科技的重大戰略問題來認真抓的時候了。
2.戳穿了汽車工業企業必須與外商合資的神話
汽車工業與我國的家電、個人電腦、手機等許多產業由合資陸續轉入自主開發相反,不但合資沒有減少,原來沒有合資的汽車廠,也紛紛與外商合資;東風集團,從轎車已發展到全行業(含貨車、發動機)合資,還自詡為"全方位開放"。我國汽車工業超過90%已走上了與外商合資的軌道。聽說一位大企業的負責人感嘆:長此以往,在中國的汽車工業舞台上,將上演一出沒有中國演員的中國話劇。
為什麼如此?表面看,合資後迅速投產,國家有稅收,企業有利潤,不太費勁,汽車工業就很繁榮,特別是企業領導人和職工工資增加了,於是皆大歡喜。
只要我們加以研究分析,就會發現,原來是我國的一系列政策寵出來的。請看:①合資企業,只吸收我方的精兵強將,老弱病殘等等包袱,一概由原來的老企業、國家背起來。②在稅收上優惠:兩免三減(前兩年免徵所得稅,第3~5年減半徵收,實際上更低);設備、CKD等散件進口減免關稅。③用高關稅保護合資廠的"國產"汽車。從超過200%逐漸降低,2003年排量3L以下轎車整車進口還有38.2%。④國家對合資企業,只要求提高國產化率,不要求提高自主開發能力。其他幾乎沒有任何要求(巴西等國還要求有一定數量的出口,因而產品具備國際競爭力)。於是就出現了廣州本田,在我國生產的雅閣牌轎車,銷售價高達30多萬元,摺合390萬日元,高出日本國內價格六成左右,2001年的利潤率高達36%;德國大眾與我國合資生產的汽車數量僅占其總量的14%,但利潤的80%卻來自中國;通用汽車公司每輛車在美國賺145美元,在中國卻賺2400多美元的怪現象。這不是駭人聽聞的暴利和掠奪么?汽車界業內少數有識之士對這種現象義憤填膺,有的離開了合資企業,轉入自主開發企業(以下簡稱民族企業)。令人不安的是,大多數人卻熟視無睹,對國家和老百姓財富大量外流的現象不感到心疼,個別人甚至還為之叫好,說什麼"不要為民族(工業)所累"。
透過現象看本質。國家減少的稅收,國家買公車、老百姓買車多花了高出國際市場價格百分之幾十的冤枉錢,都流入了合資企業;而合資企業收益的大頭(據估算大體為我方利潤的2~5倍)卻被合資的外方拿走了。因外方除利潤分成外,還有高額的技術轉讓、零部件實驗、設計更改開發費、散件、設備進口費,外方人員高額工資等額外收入。實際上外方是老闆,我方只是打工者。
我們粗略計算一下:2003年我國生產了202萬輛轎車,以90%合資生產,平均每輛20萬元計,銷售額約為3640億元,平均利潤率按20%計(實際比這還高),利潤達727億元,我方分得其中的363億;保守估計,外方的各種所得為我方利潤的3倍,一年就拿走1100億元。怪不得有的外企合資不到幾年,就把投資全部收回去了。日本的跨國公司,原來只賣汽車給我國,看到合資的油水如此之大,於是紛紛與我合資了。
有人說,凡是在中國土地上建設的外商獨資或合資企業,就是中國的企業。人們不禁要問,這種"中國的企業",享受了中國政府這樣多的優惠政策,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又很低,為什麼賣給中國政府和老百姓轎車的價格,卻要比國際市場高出好幾成?在合資企業中,外方股份僅佔一半(有的僅30%),為什麼拿走的收益,卻為我方
應急方案——著車的同時,原地轟油門,在4000轉保持20-30秒鍾,可以暫時解決問題
穩妥方案——去4s店檢測一下,清洗一下進氣點火系統,問題應該可以徹底解決
▂▄▆★自製依蘭特行車「黑匣子」★▆▄▂
飛機有「黑匣子」出了事可以分析故障和責任,如今隨著「新交法」的出台,汽車也非得要「黑匣子」不可了,「新交法」規定司機撞了行人要司機來舉證,保險公司偷著笑了,哈哈白騙一筆第三者險......不想傾家盪產的私家車主們怎麼辦?
本市某建築設計院的陳先生近日遇到了一件蹊蹺事,這天他駕駛桑塔納車上班,與往常一樣,已有6年駕齡的陳先生只把車開到時速5公里左右,快到單位門口時,陳先生看見前方右側出現幾位行人。突然,「意外」發生了,一名外地女子高聲喊停陳先生的桑塔納。車後方,一名外地女子捂著左手哀叫不止,另一名外地女子則指著陳先生大叫「撞人了。」陳先生一臉詫異地走下車。外地女子表示,陳先生的車在經過時右側反光鏡撞到了她的左手,要陳先生送「傷者」去醫院,要不就賠錢。此時,「傷者」還振振有詞地搬出了新交通法的規定:「你機動車撞了我,就算是我們亂穿馬路不對,你也要賠錢。」束手無策的陳先生只得拿出手機撥通110,「受傷」女子見狀立刻奪路而逃。民警趕到後聽取了陳先生和證人的陳述,初步判斷這起事故詐騙的嫌疑很大經調查,該女子姓徐,是安徽來滬人員,幾天前在一棋牌室認識了另一名女子花某。花傳授了一個「致富」的辦法,即假意撞向行駛中的車輛,恰到好處地受點小傷以此詐騙錢財。此後,花某多次在長浜路一帶演示給徐某看。未料,這次兩人聯手時卻栽了.
事後,本市也有計程車公司向警方反映了類似案件線索。不少駕駛員經常遇到莫名其妙的警方綜合各方面信息後確認,這類新型犯罪手法是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某些規定,故意製造行人違法導致機動車撞人事故,進而詐騙賠償。為此警方提醒廣大駕駛員朋友,行駛中如遇可疑的交通事故,切不可輕易私了,因為《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因此,駕駛員此時應首先留下目擊證人,並立即報警,由警方來裁決。
LL的底盤[轉貼]

⑧ 想買純電動汽車,結果有朋友說千萬別買,買了後悔,是這個樣子嗎

想買純電動汽車,結果有朋友說千萬別買,買了後悔?我想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想把!這其實和小馬過河是一個道理,到底鞋是否合適還是自己的腳知道。我開過很多品牌的電動汽車從進口的特斯拉到國產那些工藝粗糙的都開過,而且也跑過長途,從我個人而言,對眼下的國產電動汽車沒有一點好感,我認識的一些買電動汽車的人也是無奈大城市對燃油車的購買和使用限制而不得已選擇電動汽車。


最後,跑長途,純電動汽車目前不適合,一般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太短!

都知道國內放長假吧?堵在高速公路上幾天的都有,開個純電動車好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你到哪裡去充電呢?

所以,目前來看,還是別買純電動汽車為好,當然只是在城市裡代步使用,充電又方便,也是可以考慮的!

熱點內容
y61皮卡二手車 發布:2025-05-26 09:04:48 瀏覽:518
五十鈴房車卡車 發布:2025-05-26 08:55:21 瀏覽:57
房車在國內多少錢 發布:2025-05-26 08:49:21 瀏覽:729
風駿3皮卡車前杠 發布:2025-05-26 08:21:09 瀏覽:879
35座車價格 發布:2025-05-26 08:11:50 瀏覽:146
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有房車嗎 發布:2025-05-26 07:08:12 瀏覽:97
皮卡丘愛心之劍 發布:2025-05-26 06:52:29 瀏覽:444
tt游戲平台怎麼找去吧皮卡丘 發布:2025-05-26 06:36:54 瀏覽:628
舊金山免費停房車 發布:2025-05-26 06:35:23 瀏覽:571
b型房車哪些品牌 發布:2025-05-26 06:34:30 瀏覽: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