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能增速嗎
① 電動汽車會是未來發展趨勢嗎現在買電動汽車怎麼樣
電動汽車是未來的,發展的趨勢,其實根據現在電動汽車的發展來看的話,電動汽車將傳統的汽車行業可以講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甚至包括現在原有的傳統燃油車的整體的技術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拿國內的車企來說,長城奇瑞,吉利,北汽,長安,比亞迪等,這些都有自己的電動汽車,甚至是一些新勢力的加入。
電動汽車在使用的時候可以靠電力相對於普通的人為車來講,用車的成本要遠遠低於傳統燃油車的,雖然對於現階段而言,電動汽車處在起步的階段,但是隨著政府的補貼再加上新能源汽車在很多方面具有的優勢,對於日常有剛需,並且作為城市通勤的人來說,這些都是一個非常便利的福利。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再去懷念功能機了,這裡面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智能手機的功能太過強大,現在人的生活已經完全離不開智能手機了,第二個原因就是現在的手機電池和充電技術快速發展,目前手機電池動輒就超過4000毫安,中度使用兩天都沒有問題,而且目前很多智能手機廠商都推出了快充技術,目前最大的充電功率已經達到了65w,也就是說沖個十幾分鍾就足夠你用一整天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再也不會有人顧慮手機電量問題了。
② 電動汽車能不能提速
當然可以提速。電動汽車本身的速度就比較快,現在的速度完全可以提的更高,在於電池的瞬間爆發的電能能量。
③ 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發展趨勢如何
純電動汽車產量持續上升,銷量出現下滑
在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和網聯化,環保要求愈發嚴格的趨勢下,電動化是汽車未來發展的方向。近兩年隨著技術進步以及禁售燃油車等相關政策的推動,純電動更是成為各大車企研發的重點。由於對環境影響相對傳統汽車較小,其前景被廣泛看好。純電動汽車(BEV)相對於混合動力汽車(HEV)和燃料電池汽車(FCEV)的優點是技術相對簡單成熟,對電力有一定要求。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019年我國純電動汽車生產完成102萬輛,同比增長3.4%;銷售完成97.2萬輛,同比下降1.2%。
雖然純電動汽車的普及遇到較大的挑戰與困難,但是汽車的電動化是未來汽車發展的必然趨勢,相信隨著技術的突破,市場對純電動汽車的接受度提高,純電動汽車的普及率將逐漸提高。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④ 2019年插混市場增速是否高於純電動汽車
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車型也是越來越豐富,除了主流的純電動汽車之外,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同樣具有一定的市場空間。那麼在過去的2019年,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的增速是否是高於純電動汽車呢?
所以從長遠來看,純電動汽車是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的主流車型,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只不過是從傳統燃油車超純電動汽車發展中的過渡產品。不知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⑤ 新能源汽車行業還能發展下去嗎會不會倒閉
整理了一些資料供參考如下:
預測2019年補貼退坡政策落地 新能源汽車價格將上漲
「買新能源車的話,要盡快了。」深圳一家上汽榮威4S店的銷售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如果2019年新的補貼政策落地之後,全系產品或漲價一至兩萬元。而北京一家吉利新能源4S店的銷售也表示,補貼退坡後全系產品可能漲價30%。
早在2018年年底,各地經銷商便以2019年補貼退坡後車型可能漲價為由,鼓勵消費者盡早購車。而直至2019年春節假期結束,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方案仍未落地,但坊間版本層出不窮,並指出2019年補貼退坡幅度將高達50%、地補取消等多項變化。而一旦該政策施行,這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巨大的震盪。業內簡單估算,單車補貼退坡預計最高可達7萬元。
而相比上述4S店的觀望態度,有新能源車企已經坐不住了,推出漲價和保價方案。春節前,小鵬汽車官方宣布,其首款量產車型小鵬G3自2月1日起綜合補貼後統一售價由13.58萬-16.58萬元調整至15.58萬-19.98萬元,相比12月份新車上市的售價增加幅度為2.00萬-3.40萬元,漲幅接近15%。更早些時候的1月24日,新特汽車DEV1兩款車型也分別漲價5000元、6000元。
與小鵬汽車和新特汽車的漲價不同,蔚來汽車和威馬汽車則選擇推出稍微含蓄的「保價政策」來應對補貼退坡。例如,蔚來公布的保價政策提出,用戶在2月份購買蔚來ES8,並在國家補貼政策發布前提車並上正式牌照,可按2018年標准享受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2月份支付大定,國家政策發布後4月30日前上正式牌照,國家補貼按2018年標准享受,地方補貼則按2019年政策執行。
北京一家比亞迪4S店的銷售也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補貼退坡政策落地後,新能源產品價格將會上調,而在3月份之前完成上牌的購車用戶則能享受2018年的補貼優惠。位於北京的一家奇瑞4S店的銷售告訴記者,目前下一批次的車可能因為補貼政策而漲價。相比推出保價政策穩固市場,有些品牌則選擇了暫停銷售等待政策落地再行定價。位於北京的另一家奇瑞4S店的銷售告訴記者,店面從2019年1月1日開始便暫停銷售,直至新的補貼政策落地。「有一些品牌沒有漲價,但是由於補貼少了,消費者需要掏出更多的錢;而另一些品牌車型的到手價格會有小幅上調。但在2019年底,實際價格將重新回到下降通道。」有分析人士指出。
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統計情況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至2018年12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2.5萬輛,同比增長38.2%,環比增長32.9%,單月銷量創歷史新高。累計方面,2018年1-12月份累計銷量為125.6萬輛,同比累計增長61.7%,全年勝利收官。1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16.6萬輛,同比增長69%,環比增長19%,佔比74%;新能源商用車銷量為5.9萬輛,同比下降8.8%,環比增長97.8%,佔比26%。純電動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9.2萬輛,同比增長33.8%,環比增長39.1%,佔比85%;插電混動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2萬輛,同比增長73%,環比增長3.2%,佔比15%。整體銷量增長符合預期。
2018年12月,狹義乘用車(轎車+SUV+MPV)零售銷量達221.7萬輛,同比下降19.2%,環比增長9.8%;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達2235萬輛,同比下降5.8%。2018年全年狹義乘用車產量2309萬輛,同比增速下降5%。
2012-2018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統計情況
2012-2018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補貼退坡後影響到底多大?
對於2019年補貼退坡政策落地後產品是否漲價,蔚來、威馬汽車都保持著謹慎觀望態度。如果保價政策到期而不採取其他措施,那麼對於消費者而言,價格則順其自然上漲。與此同時,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補貼退坡後車企成本增加,2019年大多數電動車都會有升級換代,包括續航里程、電池能量密度都會升級,而升級後的產品價格也會適當向上調整。
舉例來說,廣汽新能源GE35302018年享受的補貼為9.9萬元,但2019年的補貼將直降至2.9萬元,補貼退坡幅度高達7萬元。不過,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於清教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電動車漲價並不會成為一種趨勢。「漲價不會成為一種趨勢,只是一種表面現象,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整個還會下調。」他表示。
其認為,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電控等上游企業在前幾年整車廠的傳壓之下成本已經實現穩中有降,隨著2019年特斯拉等外資品牌電動車產品的加入,如果自主車企不自掏腰包補齊差價,那麼產品競爭力也將極大減弱。「整車如果因為沒有補貼就漲價是不現實的,第一消費者不會買單,第二並沒有更高性價比的車讓消費者買單。」於清教說。「變相漲價說明新能源整車在控製成本方面做得還不是很好。」於清教認為,漲價對限購城市而言影響不大,主要影響更關注性價比的二、三線及以下市場。「補貼進一步退坡至少讓那些以補貼為生,或者說目的不是研發和開發有價值新能源產品的企業退出市場,清理了市場環境。」上述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進入後補貼時代,對於新能源汽車企業而言,要做的不單單是整合現有技術開發一款受市場歡迎的產品這么簡單,更要實現全產業鏈的布局和各個細分市場產品的全覆蓋,強化企業綜合競爭力。「新能源汽車目前產品處在快速迭代的時期,整個供應鏈任何一個環節技術沒有快速跟進的話,對沒有掌握核心零部件技術的企業來說,很容易掉隊。」上述比亞迪相關負責人說。
電池成為成本核心 價格下降將成為未來主要趨勢
依託新能源補貼政策的扶持,過去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實現了高速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即便是在乘用車銷量28年來首次負增長的2018年,新能源汽車也實現了61.7%的同比大幅逆勢增長。盡管對補貼的梯度式退坡,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經做出了一定的適應,但在資金緊缺以及市場導向還未完全形成的大環境下,2019年補貼的進一步退坡對車企而言仍帶來成本壓力。
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下降被認為是未來的主要趨勢,其關鍵在於電池等核心部件的成本下降。2018年年底,威爾森發布的《2018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白皮書》指出,2020年電池成本相比2018年可以再降20%左右。縱向來看,動力電池系統成本從2015年的3元/瓦時,降低至2018年的1.2元/瓦時。若同比計算,電池容量60千瓦時的整車電池成本估計下降了2-3萬元。
與此同時,非電池關鍵部件的其他部件成本,也在下降通道當中。在科技進步和規模效應的雙重帶動下,電機、電控、智能系統等主要部件成本也在下降。不過,威爾森同時表示,這依然難以覆蓋補貼全部退出帶來的影響,建議未來雙積分政策獎懲力度進一步加強,如設置更高的積分比例要求、更嚴格的技術參數指標以及提高經濟懲罰的金額等。目前中國推行的雙積分制度還不能有效地化解補貼退坡之後的影響。
在2018年的一次論壇上,江淮新能源乘用車營銷商務中心總監王輝用清晰的數據,展示了雙積分交易初期微薄的「填坑」能力——一輛能獲得6萬元—8萬元補貼的電動車,積分只能賣出5000元—6000元,僅為補貼的1/10。而與此前6萬到8萬的單車補貼相比,雙積分的收入就是「毛毛雨」,可以想像,2020年補貼取消之後,企業日子的艱難程度。
這對於試圖將賣積分作為收入來源的新造車企業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而對於處於創業初期的新造車企業而言,由於補貼下滑,未來企業的資金壓力會進一步加劇。新造車企業產品尚未形成大規模銷售,資金正向迴流有限。除此之外,隨著各家產品陸續批量交付,2019年新造車企業將全面開啟銷售端的比拼,屆時整車售價大概率將會走低。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⑥ 電動汽車能增速嗎
改裝一下就行了,但是最好不要,危險
⑦ 電動汽車發展增速 2020有望成為電動汽車大爆炸元年
據統計,2018年電動汽車全球銷量已突破200萬輛,這對未來汽車產業格局產生影響,並成為汽車領域變化的核心因素。到2019年,全球汽車銷量普遍出現下滑,但從當前情況來看,截至11月末,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為194萬輛,估計全年銷量不會少於2018年的記錄。
特斯拉
據彭博社預測,到今年Q3,歐洲電動汽車銷量將上漲35%,有望超過中國。同時,還有消息顯示,大眾已將2025年生產100萬輛電動汽車的計劃提前至2023年。而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也已正式投產,預計到2021年,其電動汽車銷量將超過100萬輛。除此之外,現代汽車、豐田、雷諾日產也將助力電動汽車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⑧ 純電動汽車現在情況如何
純電動汽車產量持續上升,銷量出現下滑
在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和網聯化,環保要求愈發嚴格的趨勢下,電動化是汽車未來發展的方向。近兩年隨著技術進步以及禁售燃油車等相關政策的推動,純電動更是成為各大車企研發的重點。由於對環境影響相對傳統汽車較小,其前景被廣泛看好。純電動汽車(BEV)相對於混合動力汽車(HEV)和燃料電池汽車(FCEV)的優點是技術相對簡單成熟,對電力有一定要求。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019年我國純電動汽車生產完成102萬輛,同比增長3.4%;銷售完成97.2萬輛,同比下降1.2%。
雖然純電動汽車的普及遇到較大的挑戰與困難,但是汽車的電動化是未來汽車發展的必然趨勢,相信隨著技術的突破,市場對純電動汽車的接受度提高,純電動汽車的普及率將逐漸提高。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