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
1. 無線充電技術會給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帶來什麼影響
目前,無線充電除去在手機中的應用,在其它行業領域也逐漸增多,最典型的當屬電動車。汽車消耗的汽油,不僅是不可再生能源,還會在使用過程中產生較大污染,對環境影響惡劣。電動車的出現是一種轉機,電力驅動下污染排放幾乎為零,雖然發電廠也對環境產生影響,但比起無處不在的尾氣要好得多。
目前電動車主要依靠固定位置的充電樁進行續航充能,但無線充電是它們的發展大方向。如果無線充電能實現功率、速度上的提升,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講,應該是種比較完美的充電方式。操作簡單,使用便捷,不會有觸電危險,不過這種應用技術還需要時間發展,普通人短時間內難以享受到這種服務。
2. 中國准備引入汽車無線充電技術,與美國企業共同製作標准
中國准備引入汽車無線充電技術,與美國企業共同製作標准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CEC)批准並發布了一套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國家標准,
該標准將基於由馬薩諸塞州無線電力傳輸專家WiTricity共同開發,並獲得專利的磁共振技術。無線充電技術一直是新能源汽車為攻克的難題之一,缺乏標准化始終是無線充電普及的主要障礙。
但似乎在不久的將來,將最終為的解決方案即將浮出水面。
所有電動汽車都將引入該通用解決方案,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球。
在過去的四年中,WiTricity通過與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CEPRI),中國汽車技術與研究中心(CATARC)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CEC)的合作,積極參與了中國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標准化過程。
WiTricity擁有1400多項已發布和正在申請中的專利,已宣布20項中國專利是實施國標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標准」。
目前,我國汽車製造商及其一級供應商依靠國標委員會來定義在中國部署的無線充電解決方案。
現在,已批準的標準是只是在公共有線充電基礎設施中,發揮了推動力,無線領域基本為0。
WiTricity與國標委員會在幾個重大技術問題上密切合作,包括努力使中國標准與將於2020年和2021年發布的其他國際標准(SAE J2954,ISO 19363,IEC 61980)保持一致。
新標准在GB / T 38775文件的四個部分中進行了描述:
GB / T 38775.1「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 / T 38775.2「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第2部分:車載充電器與充電設備之間的通信
GB / T 38775.3「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第3部分:特殊要求
GB / T 38775.4「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第4部分:電磁環境限值和測試方法
在過去的幾年中,WiTricity與中國汽車製造商和一級供應商合作。
獲得WiTricity技術許可的公司包括:
浙江VIE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VIE)
安捷無線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安捷)
VIE已經為OEM提供了無線充電系統的試生產設施,而安捷無線則與Xpeng Motors展示了無線充電功能。
我們現在想知道,WiTricity的技術是否不會使該公司在市場上處於主導地位,這可能會影響此類系統的價格。
當然,另一個問題是,效率。
因為間隔空氣傳輸的功率,通常會額外的損失的至少百分之幾。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主要是利用什麼技術,什麼和什麼之間進行能量傳輸後,轉化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主要是利用了電磁感應定律中的互感。也類似於變壓器,從初級線圈輸入,然後在次級線圈上產生感應電流。主要是靠電與電之間的能量傳輸,將電轉換成磁,再感應出電。
無線充電簡單來說就是在不通過實體電線連接的情況下,通過電磁場或電磁波等方式來為用電設備進行充電。目前主要有三種方式:電磁感應式、電磁共振式、無線電波式。
(3)halo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擴展閱讀: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的優勢:
安全性,這是無線充電的一大優勢。目前的高電壓的充電樁擺放在外面並不安全,尤其是在露天一些雨天等惡劣天氣環境中,擁有極大地安全隱患。另外如果遇到惡意破壞的情況下,充電樁也非常容易引發危險。而無線充電樁埋在地下,可以很好地適應惡劣天氣以及避免惡意破壞。
可靠性高。在車長期的使用中,車裸露的充電部分會因為雜物造成充電效率的下降以及各種問題的產生,而無線充電則只需要將無線充電模塊置入汽車即可,很容易避免這些問題的產生。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普及和流行還需假以時日,而且必須跨過幾個關鍵的坎首先,無線充電的元器件比有線充電樁要多出電磁感應相關的部件。整體成本比有線充電樁高很多,甚至是幾倍。
4. 純電動車能用上無線充電技術嗎
提到無線充電技術,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智能手機上的無線充電功能。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無線充電技術也被視為未來的充電方式之一,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得到重用,反倒是在手機、滑鼠、牙刷等消費領域火了一把。而這項看上去很「黑科技」,又十分便捷的無線充電技術,為什麼至今沒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呢?
無線充電設備的高成本也是一個難啃的骨頭,因為安裝無線充電設備除了需要挖地、埋暗線,還要算上造價不菲的無線充電設備。據悉,一套無線充電設備的造價是普通立體慢充樁的5-6倍。如果日後埋在地下的發射器出了問題,後期維護也非常麻煩,維護成本也更高昂。至於動態無線充電,建設一條鋪滿無線充電設備的道路的成本更是難以想像的。
●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目前無線充電技術應用在部分高端的插電混動車型上是合適的,即便充電效率低,也不會影響正常的駕駛需求。但對於續航長、電池容量大的純電動車型而言,現階段無線充電確實沒什麼存在感,畢竟傳統的有線快充不是更「香」嗎。當然,也許有一天,無線充電技術可以突破性地提升充電效率和速度,甚至解決用戶的充電痛點,那麼到時無線充電技術才有可能真正普及開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5. 汽車無線充電的原理詳解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通過埋於地面下的供電導軌以高頻交變磁場的形式將電能傳輸給運行在地而上一定范圍內的車輛接收端電能拾取機構,進而給車載儲能設備供電。
當開始充電時,電力發射器PTx通過其線圈產生交變電流,從而根據法拉第定律產生交變磁場。該磁場又由電力接收器PRx內的線圈拾取並由功率轉換器轉換回可用於對電池充電的直流電流。
磁場的一個關鍵特徵是它可以穿過任何非金屬非鐵質材料,如塑料、玻璃、水、木材和空氣。換句話說,電力發射器PTx和電力接收器PRx之間不需要電線和連接器,從而實現了無線充電功能。
(5)halo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擴展閱讀:
應用
沃爾沃在其經典車型C30上加裝一個無線感應充電裝置,讓司機給汽車補充能量時只需要將車開到固定位置,而不接觸充電電纜。
該裝置由電池、充電感應器、交直流轉換器和控制系統組成,以地面充電板作為媒介給電池「餵食」交流電,大約20分鍾就可以充滿電,如果用家用的照明電,則一般要6-8小時才可以充滿。
6. 新能源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有哪些類型
新能源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從基本原理上區分,主要有電磁感應式和磁場共振式。
電磁感應的研究聚焦在感應充電、無線充電、電磁感應和充電站領域;磁場共振的研究聚焦在無線電源、共振頻率、感應系數、天線和發射器領域。
中興、寶馬、賓士等採用電磁感應式技術原理,高通Halo、Witricity 採用磁場共振式技術原理。
還有一種方案是利用智能電網進行無線充電控制,將電動汽車的無線充電管理許可權上交,由智能電網對無線充電裝置進行控制。此種方法可以協調區域內的用電情況,在智能電網管控中通過對電動汽車行駛區域的電力使用情況及電力負荷情況來進行智能的充電及電力的控制,從而保證電網運行效果良好,電力使用情況在電網負荷的范圍內。
7. 無線充電用晶振嗎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還需要考慮哪些
晶振的作用是給單片機一個時鍾頻率,如果設計中不需要頻率信號,自然就不用晶振
8. 汽車無線充電技術的主要成果
無線充電對手機、電腦、相機等電子產品而言,只是個錦上添花的新功能,但對電動車產業,卻有可能是啟動整個市場的關鍵。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沒有外露的連接器,徹底避免漏電、跑電等安全隱患。採用無線充電,可以將電源和變壓器隱蔽在地下,讓汽車在停車處或街邊特殊的充電點充電。
眾多電動車廠商都在積極探索這項技術商用的可能。比亞迪早在 2005 年 12 月就申請了非接觸感應式充電器專利。他們今年七月賣給猶他大學一輛 40 英尺的純電動巴士,這款巴士裝配著最新的 WAVE 無線充電墊。這是一位在猶他州州立大學能源動力學實驗室的領導者研究出來的。司機將巴士停在充電墊上,經歷數分鍾的等待就能充滿電。德國、日本等國也十分積極。在德國慕尼黑,早就開始進行家用無線充電的測試。日本豐橋技術科學大學在研究能夠透過 20 厘米厚的混凝土磚塊將電力傳輸給汽車的道路充電裝置。研究下一代無線充電技術的兩家公司 witricity 和富爾頓科技(Fulton Technologies)都贏得了不少主流電動廠商合作夥伴。
witricity 公司研發了能夠隔空充電的電動汽車充電器。那是個放置在車庫地上的半米寬的板子—從上面開過去,汽車就開始充電了。
Witricity 與許多公司一起合作,把這項技術推向市場。許多汽車製造商對他們的技術感興趣,如奧迪、豐田等。它與 Toyota 簽訂了價值數百萬的合同來開發靠電池供電的汽車充電器,並宣布與台灣的電子產品製造商聯發科技(Mediatek)合作來開發為可移動設備充電的產品。
另一家新創公司富爾頓科技公司的技術可以穿透幾厘米厚的大理石或車庫地板給電動車無線充電。
這些技術都比現在已有的感應充電更實用—現在已有的技術能夠讓你在自家車庫為汽車無線充電,但你必須剛好停在特定的位置上,與充電線圈校準。
富爾頓已經被美國晶元設計公司高通收購。從今年初開始,高通聯合法國雷諾及英國德爾塔汽車公司在倫敦東區科技城進行了街頭無線充電的商用測試。高通設想在購物中心的停車場和公共道路停車點建設無線充電設施,採用半動態充電,比如在交通警示燈處、十字路口、計程車停靠點和公交車站都可以設立充電點,每次充電沒必要充滿,保持 40%-80% 的電量即可。倫敦政府正在考慮建造覆蓋整個城市的建造網路。
目前,阻礙無線感應式充電技術大規模運用的瓶頸主要是對於輻射的擔憂,因為無線充電會產生強大的磁場。當人或動物位於電動車和充電裝置之間時,有可能帶來電磁傷害。所以確保無線充電系統的安全性也是一個關節點,在這方面,各家公司還需要大量的測試和改進相關技術。
9.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是什麼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是什麼,詳細介紹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電磁感應式
電磁感應——初級線圈一定頻率的交流電,通過電磁感應在次級線圈鍾產生一定的電流,從而將能量從傳輸端轉移到接收端。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是什麼,詳細介紹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磁場共振
原理——由能量發送裝置,和能量接收裝置組成,當兩個裝置調整到相同頻率,或者說在一個特定的頻率上共振,它們就可以交換彼此的能量。
10. 無線充電技術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
相比較於國外眾多廠商參與的盛況,國內研究無線充電技術的機構並不多,其中以中興、比亞迪、重慶大學等為代表。其中中興於2013年就開始研發無線充電技術,2014年推出了成熟具體的產品和方案。目前中興的無線充電方案已經開始在部分城市正式投入使用。不同於中興的廣為人知,比亞迪據說在2005年就申請了非接觸感應式充電器的專利,並在2014年賣給猶他大學的一輛純電動巴士上配備了WAVE無線充電墊。至於科研機構的代表重慶大學,據說在2002年開始研究給汽車充電的「大功率無線電能充電傳輸裝置」。
目前在國內,雖然無線充電技術沒有國外成熟,但也已經開始在部分城市、地方投入運營使用,據了解北京已經在研究推廣無線充電微循環公交車,並將於今年下半年在亦庄或是京郊區縣已經有電動計程車的示範區域,開始進行無線充電的示範運行。
無線供電入選廈門市第八批「雙百計劃」,這也是無線充電高新技術項目首次進入福建和廈門,標志著無線供電產業已成為廈門高新產業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7.5萬輛,2015年一季度達2.72萬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速增長使得市場對充電樁的需求越來越大,解決充電難題已經刻不容緩。雖然已有車企和充電公司投入興建充電樁,但市場遠遠未達到飽和程度。而且相比較於充電樁,無線充電的建設成本更低,據了解中興的一套無線充電設施建設下來成本大概2萬元左右,並且還不受場地限制等因素的影響。在巨大的市場蛋糕誘惑面前,無線充電此時不分一杯羹還待何時?也許步入商業化還需要時間,但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此時切入並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