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為什麼空間大
㈠ 純電動汽車到底蘊含了多大的降本空間
純電動汽車到底蘊含了多大的降本空間?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純電動汽車的降本空間究竟在哪?
不過不論是動力電池下降成本,還是從源頭的設計進行改變,所依靠的均是技術提升。所以對於純電動汽車來說,到底蘊含著多大的將本空間,取決於技術的高低。要想推動純電動汽車更好的發展,車企要想獲得更大的利潤,還需要不斷研發新的技術。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北汽新能源EU7為何是大空間車喜愛者的不二選擇
自主品牌純電動轎車市場基本就兩大類車型,除了像奇瑞eQ1、歐拉R1這樣的微型車以外,就是秦Pro、幾何A這樣的緊湊級車,現階段如果你想買一台尺寸和空間更大一點的自主品牌純電動中級車,可以說幾乎沒得選。而我們今天試駕的這台北汽新能源EU7,就是這個新細分市場的開創者。
它傳承與發展了北汽集團原有形象,呈現出一種新的活力,表達了北汽集團立足北京,放眼全球的遠大目標。標識中的「北」字,猶如兩扇打開的大門,它是北京之門,北汽之門,開放之門,未來之門,標志著北汽集團更加市場化、集團化、國際化,與集團全新的品牌口號「融世界創未來」相輔相成,表示北汽集團將以全新的、開放包容的姿態啟動新的品牌戰略。
㈢ 家用電動汽車哪種好空間要大
家庭用可以考慮比亞迪、北汽,預在10萬左右,電動汽車只有最合適的,沒有最好的,請採納,謝謝!
㈣ 國產電動汽車為什麼不騰出一點空間多加一組電池來提高續航能力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電池,A代表容量,就是裝電的多少;V伏代表動力,就是你電池所能提供的動力。理論上來說,電池的A越大,跑的越遠,V越大,動力越強。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總之,電動車如果想私自多加一塊電池是不可取,因為一旦處理不好,很容易燒壞其他配件。如果覺得電池不耐用,建議還是選擇更換新電池。
㈤ 哪款純電動車空間大,充電方便
你是想買MPV類型?還是買SUV?預算大概是多少?
如果是MPV類型,那現在能看的車不多,我了解的,只有比亞迪的宋MAX新能源還可以。
如果是SUV的話,那要看你喜歡國產?還是合資?國產現在無非就是小鵬G3、蔚來這種,標定的續航里程高,給的配置和功能也多,同時價格也不算貴的國產SUV。只不過,我個人覺得這種造車新勢力的後期服務會沒保障,沒有比亞迪這種靠譜。但比亞迪的車,價格又能買合資了,不劃算。至於合資,現在純電動領域最先出來的就福特領界EV一款,空間還挺大的,2716mm的軸距。現在處於預售階段,有個交688元預售金享任一服務包半價的優惠,價格在20萬元出頭,還能接受,你可以去關注一下。(這個預售金是能退的。)
關於充電,現在除了在家充電之外,就是去充電站進行充電。但充電站不好的地方,就是要排隊,而且純電動車不像燃油車,加油一下子就好!充電現在一般都是半小時以上,1小時左右才能充滿,估計還得排隊。但福特領界EV有個不限次數代客加電的服務,我還挺看好的。通俗點說就是後期可以幫你去充電的服務,並且以後它的「福特派」APP還會接入全國超15萬根公共充電樁的信息,更容易找到充電地點。
至於小車,我就不推薦了,空間一般不大。
㈥ 純電動車沒有發動機,車內空間是不是可大點
車內沒有增加空間,只是在前蓋下的空間變大了,你又無法使用。
㈦ 北汽新能源EU7憑什麼能成為大空間車喜愛者的不二選擇
車輛空間比較大,而且新能源車近年來有國家補貼
㈧ 在中國,關於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為什麼力度這么大
在中國,關於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為什麼力度這么大?看完你就知道了!
在中國,新能源車的官方定義=純電動車+插電混動車。實際上,最受政策鼓勵的,就是純電動車。
為了鼓勵這個創新產業的發展,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可謂不遺餘力。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純電動和插電混動呢?同樣能實現節能環保、而且解決方案更容易被接受的普通混合動力,為何不在鼓勵范圍之列?
這就要再往深分析一個層次,為什麼要有汽車新能源產業政策?
真的像紅頭文件里說的,是為了節能、環保、消除霧霾?!錯!
產業政策其實就是和平時代的軍備競賽,是為了讓我國汽車產業崛起,在全球化經濟分工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除了經濟考慮,我認為還有國家安全的考慮。
汽車每年會消耗大量的石油能源,而我國一直是一個少油多煤的國家。
燒油多了,不光是個費錢的問題,而是能源上受制於外人的問題。一方面,別人操控國際油價,我們容易吃虧。另一方面,真的打起來,物資運輸被封鎖了,就容易被人掐住咽喉。
把燒油的車,轉化為用電的車,我們就相對降低了對石油的依賴,轉而應用其它形式的能源。
環保,並起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是相對次要的。
但是這些話,政治不正確,無論對於自己的民眾還是海外的媒體,都不適合公開去說。
於是全球各大政府,在推行電動車鼓勵政策時,不管各自的真實目的是什麼,都號稱自己是為了地球的環境保護。
大家要理解,政府發言人,本來就像企業里的PR部門。你覺得你們企業的PR部門,說的都是大實話嗎?
說到這里,我們知道了,為什麼中國希望把汽車能源從油,變成電。
那麼,順便說一下,為什麼不支持混合動力技術?
但是,國家要考慮的整體利益,不是個人的感受。支持混動,最大的問題就是,豐田等車企在這方面的產品應用領先你20年。你去支持這樣的技術,自己的車企天賦樹,就永遠開不出花了,就像【三體】裡面地球人的科技被智子鎖住一樣――愛打電子游戲的朋友,應該理解我的意思。
相反,堅決避開混動,讓豐田、本田的優勢沒有發揮的空間。這就是表面的全球化市場經濟公平競爭下面,各國通過產業政策、設置市場隱性門檻的暗流一直在劇烈涌動。
現在這種產業政策已經看到了一定的效果,混合動力在國內的發展進度,受到了極大的延緩,目測已經永遠沒有機會成為主流技術了。
顯然,中國不是這場新能源游戲的唯一玩家,也不是補貼力度最大的。
新能源汽車一般來說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汽油、柴油)作為動力來源,或是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而採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的汽車。
新能源汽車覆蓋的范圍其實挺廣的,電動汽車、氫能源動力汽車、太陽能汽車、替代能源(天然氣、乙醇等)汽車等等這些都可以看做是新能源汽車。
現在談到新能源汽車,很多時候大家所指都是電動車,甚至有的乾脆將新能源汽車與電動汽車劃等號。
電動汽車再往下分就會分為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還有燃料電池汽車。
燃料電池汽車,其實我感覺大家基本都不大看好它。而混合動力,大家一般都願意將它看作是過渡時期的東西,因為純電動汽車是未來,只是技術上尤其是電池技術上一直沒有革命性的突破,所以混合動力有一個過渡時期的空間。
混合動力汽車(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是指採用傳統燃料,同時配有發動機和電動機的車型,它能改善車輛的低速動力輸出和降低油耗。一般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舉例兩種比較常見分類方法吧。
按電機輸出占整個系統輸出的比重來分(其實這樣分法是有一定爭議的,下面僅僅為一種意見),也就是按混合度來分可以分為:
微混合動力系統(BSG),是指在傳統發動機基礎上,加裝皮帶驅動啟動電機,一般這個電機都為一般發電起動(stop-start)一體式發電機,用來控制發動機的啟動和停止。
輕混合動力系統(ISG),車輛可以在減速、制動等工況進行能量吸收,採用電機帶動車輛,以節省燃油。一般ISG的混合度在20%以下
中混合動力系統,發動機為主要動力來源,大扭矩助動電機作為輔助動力來源,與主要動力相聯,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加速時輔助發動機驅動車輛,一般這個比重為30%左右。
完全混合動力系統,一般這樣的系統採用最高能到650V的高壓啟動電機,混合程度比較高,甚至可以達到50%。
外接式(Plug-in)充電混合動力汽車。這個應該就是題主所提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吧,也有人稱之為增程式混合動力。它其實兼具了純電動和混合動力車的基本特徵,在一定行駛里程內使用純電模式驅動,超過這個里程就會啟動內燃機,採用混合模式驅動。
看完是不是感覺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有了新的理解和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