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縣新能源汽車最新消息
㈠ 電池廠商接連發布黑科技,新能源汽車或將迎來飛速發展
對於電動車市場而言,消費者看重的不僅僅是品牌和口碑,整車續航能力也格外重要。雖然如今市面上大部分純電動車型的續航都能達到400公里以上,但是駕駛者心中的里程焦慮依然存在,只要這種情緒存在一天,消費者心中芥蒂自然也難以放下。
或許是廠商知道消費者心中的顧慮,在近期這段時間內密集發聲,紛紛展現了自身最強黑科技。5月18日,蜂巢能源發布了旗下無鈷電池,官方宣稱能夠達到880公里的續航;5月13日,廣汽新能源宣布「超級快充電池」進入量產測試階段,電池充電至85%僅需8分鍾;5月11日,寧德時代業績說明會上,曾毓群透露了自身雄厚的技術儲備;3月份,比亞迪推出「刀片電池」,將搭載磷酸鐵鋰車型的續航里程大幅度提高。
彷彿在一瞬間,腦海中看到了電動車市場的百家爭鳴。或許,未來引領電動車市場的變革者,就出現在其中。
行業新兵——蜂巢能源
對於這家企業而言,相信有不少人都會感到比較陌生,它的前身為長城汽車動力電池事業部,2018年2月獨立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可以說它的背後代表著長城汽車。
5月18日,蜂巢能源發布了旗下無鈷電池產品,成為全球首家成功研發出無鈷電池的企業。之所以這項技術能夠被大家所重視,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目前市面上較為常見的三元鋰電池中,正極材料為鎳鈷錳酸鋰,鈷是其中不可或缺的。
但鈷是一種較為稀有的元素,全球陸地鈷的儲量約為710萬噸。隨著如今新能源汽車的不斷發展,鈷的需求量也在持續上升。持續增加的需求和較為有限的儲量造成了鈷價格的不斷上漲,從最初的每噸8萬元,達到最高每噸60萬元。正因如此,動力電池的去鈷化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蜂巢能源發布的第一款產品是基於590模組的無鈷電芯,容量為115Ah,電芯能量密度為245wh/kg。這款電芯為當前通用化電芯尺寸設計,能夠搭載應用到目前大部分純電平台,整車端能夠實現15年120萬公里的質保,預計在2021年6月份推向市場。
第二款是L6薄片無鈷長電芯,容量226Ah,官方宣稱在整車端能夠實現880公里的續航里程,目前全球第一,預計在2021年下半年實現量產。
除此之外,無鈷電池在安全性上也能夠有相應保障。以熱穩定性為例,無鈷電池能夠通過150℃的熱箱實驗,而相同環境條件下,三元鋰電池的穩定性就比較一般。此外,蜂巢能源官方說明,其無鈷電池還經過了針刺試驗、海水浸泡、擠壓試驗等。
因此從目前的行業情況下來看,使用無鈷電池既能夠節約一定生產成本,為後期產品價格調控留出空間;又能夠提高自身電芯密度,為車輛提供更長的續航里程,何樂而不為呢。其實不止是蜂巢能源,目前造車新勢力的「行業一哥」特斯拉也同樣看重這項技術,在今年6月份特斯拉「電池日」活動中,無鈷電池或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另闢蹊徑——廣汽新能源
作為目前國內電動車領域發展較好的車企之一,廣汽新能源在電池技術的研發上走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早在2014年,廣汽集團就開啟了對石墨烯技術的研發。經過了6年的探索,目前已經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維結構石墨烯材料的制備和應用技術。2019年11月,基於三維結構石墨烯材料自主研發的「超級快充電池」正式對外公布。
就在蜂巢能源發布無鈷電池的前兩天,5月13日,廣汽新能源官方發布消息,今年底,石墨烯電池量產研發工作終於從實驗室走向實車,將進入量產測試階段。
其自主研發的「超級快充電池」已經完成電芯、模組、電池包樣件的測試工作,並進行了實車大功率充電測試,安全性能和電池壽命均已達到相關標准。
在測試中,裝配「超級快充電池」的車輛僅需8分鍾,就可以將電池充電至85%,充電時間與傳統燃油車的加油時間基本相當。不過在這里官方並未說明此次測試車輛初始電量以及實驗用的充電樁功率有多大,不過即便是按照30%——85% 這個區間,如果能夠在國家電網等標准快充介面充電的情況下,實現8分鍾補充續航里程,那對於電動車的日常實用性而言,將得到大幅度提高。
行業大哥——寧德時代
中國人有一句老話,叫「悶聲發大財」,說的是少說話多做事,低調不張揚地賺錢發財。這句話應用在寧德時代身上可以說是恰如其分。
作為動力電池行業的大哥,寧德時代是一家懂得悶聲發大財的企業,從公司成立以來,罕有外界采訪。不過在5月11日寧德時代業績說明會上,董事長曾毓群出場解答大家關於寧德時代的疑問。
首先是特斯拉等車企自建電池廠帶來的威脅,曾毓群表示特斯拉的技術路線對寧德時代不會有沖擊,雙方在共同探討如何把電池做得更好。同時公司今年下半年開始向特斯拉供貨,供貨不限於磷酸鐵鋰或者三元。
對於固態電池和無鈷電池等大家目前公認的下一代電池技術,曾毓群也進行了解答。他認為,目前應用在車輛上的固態電池在能量密度表現不盡如人意,真正的固態電池需要用金屬鋰作負極,這樣才能提高能量密度。而關於「無鈷電池」,曾毓群透露道,寧德時代有著自己的無鈷電池技術儲備,目前研發進展順利,重點在於想辦法搞好供應鏈,並且宣稱這是一個全新的、顛覆性的產品。
關於自家競爭對手比亞迪前不久推出的「刀片電池」,曾毓群表示:「目前據報道的刀片電池是我們2016年量產的CTP結構創新概念中的一種,我們已經選擇並量產CTP結構創新里最優的幾種,比如CTP-0、CTP-1、CTP-2。」同時他也透露道,寧德時代在CTP技術上有多種解決方案,在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均有應用。車型上包含乘用車、商用車均有配套方案。
安全至上——比亞迪
比亞迪作為最早布局新能源領域的主機廠之一,其引以為傲的就是電池技術,雖然早期大規模發展磷酸鐵鋰的它,在續航里程上被後來的三元鋰電池超越。不過比亞迪一直繼續堅持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池雙線並進的戰略,如今也得到了技術果實。
今年三月份,比亞迪正式推出了磷酸鐵鋰「刀片電池」。當然了,這個「刀片電池」與我們日常使用的刀並沒有太大關系,主要是由於此電芯形狀長且薄。以比亞迪漢EV車型為例,其配備的電芯長度為1米,寬約10厘米,厚度僅為2厘米,這樣的電芯形式在之前車型上從未出現過。
該電池通過結構設計改進,拋棄了原有模具局限,使得體積利用率相較於模組電池包提升了50%以上,最終達成在同樣的空間內裝入更多電芯的設計目標。得益於此,搭載「刀片電池」車型的續航里程能力已經達到了搭載高密度三元鋰電池的同等水平。
而磷酸鐵鋰電池真正的優勢在於安全,三元鋰電池在超過200攝氏度時就有可能發生熱失控,引發起火爆炸。磷酸鐵鋰電池則在500攝氏度以內都有著極高的穩定性,即便萬一發生熱失控,磷酸鐵鋰電池放熱也較為緩慢,且分解時不會釋放氧氣,能夠有效避免起火風險。
對於比亞迪而言,他們的黑科技在於提升了原有磷酸鐵鋰電池的競爭力度,把二者在續航里程上的差距又拉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並且磷酸鐵鋰本身在安全性以及穩定性方面均優於三元鋰電池,壽命方面,比亞迪「刀片電池」可以做到充放電3000次以上,行駛120萬公里。
百家爭鳴
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上是最為輝煌燦爛的時期。這其中出現了諸子百家,相互爭鳴,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不少思想一直到今天還在影響著眾人。
回過頭來看,目前的動力電池市場似乎也是如此,各大廠商都有著自己的研究方向,努力鑽研,不斷克服著一道道技術難關。因為,他們也都知道,在百家爭鳴之後,就會迎來秦漢一統,誰越早克服當下難關,未來市場前景就越廣闊。
蜂巢能源發布的無鈷電池,最早計劃於2021年中下旬面世,低成本高續航的特性讓消費者可以預見,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將會占據中高端長續航車型市場;廣汽新能源的石墨烯「超級快充電池」,如果在真正投入量產之後能夠做到8分鍾充滿85%的電量,那能夠解決大部分消費者的續航里程焦慮;寧德時代不同於主機廠,它就如同是一位隱居的武林高手,你永遠也不知道它的真正技術儲備有多少,如果有朝一日電池技術得到突破,筆者認為很有可能他是第一個做到的;比亞迪推出的「刀片電池」更多的為當下車型服務,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自身車型續航里程,短期內獲益的可能性更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新能源汽車行業還能發展下去嗎會不會倒閉
整理了一些資料供參考如下:
預測2019年補貼退坡政策落地 新能源汽車價格將上漲
「買新能源車的話,要盡快了。」深圳一家上汽榮威4S店的銷售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如果2019年新的補貼政策落地之後,全系產品或漲價一至兩萬元。而北京一家吉利新能源4S店的銷售也表示,補貼退坡後全系產品可能漲價30%。
早在2018年年底,各地經銷商便以2019年補貼退坡後車型可能漲價為由,鼓勵消費者盡早購車。而直至2019年春節假期結束,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方案仍未落地,但坊間版本層出不窮,並指出2019年補貼退坡幅度將高達50%、地補取消等多項變化。而一旦該政策施行,這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巨大的震盪。業內簡單估算,單車補貼退坡預計最高可達7萬元。
而相比上述4S店的觀望態度,有新能源車企已經坐不住了,推出漲價和保價方案。春節前,小鵬汽車官方宣布,其首款量產車型小鵬G3自2月1日起綜合補貼後統一售價由13.58萬-16.58萬元調整至15.58萬-19.98萬元,相比12月份新車上市的售價增加幅度為2.00萬-3.40萬元,漲幅接近15%。更早些時候的1月24日,新特汽車DEV1兩款車型也分別漲價5000元、6000元。
與小鵬汽車和新特汽車的漲價不同,蔚來汽車和威馬汽車則選擇推出稍微含蓄的「保價政策」來應對補貼退坡。例如,蔚來公布的保價政策提出,用戶在2月份購買蔚來ES8,並在國家補貼政策發布前提車並上正式牌照,可按2018年標准享受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2月份支付大定,國家政策發布後4月30日前上正式牌照,國家補貼按2018年標准享受,地方補貼則按2019年政策執行。
北京一家比亞迪4S店的銷售也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補貼退坡政策落地後,新能源產品價格將會上調,而在3月份之前完成上牌的購車用戶則能享受2018年的補貼優惠。位於北京的一家奇瑞4S店的銷售告訴記者,目前下一批次的車可能因為補貼政策而漲價。相比推出保價政策穩固市場,有些品牌則選擇了暫停銷售等待政策落地再行定價。位於北京的另一家奇瑞4S店的銷售告訴記者,店面從2019年1月1日開始便暫停銷售,直至新的補貼政策落地。「有一些品牌沒有漲價,但是由於補貼少了,消費者需要掏出更多的錢;而另一些品牌車型的到手價格會有小幅上調。但在2019年底,實際價格將重新回到下降通道。」有分析人士指出。
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統計情況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至2018年12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2.5萬輛,同比增長38.2%,環比增長32.9%,單月銷量創歷史新高。累計方面,2018年1-12月份累計銷量為125.6萬輛,同比累計增長61.7%,全年勝利收官。1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16.6萬輛,同比增長69%,環比增長19%,佔比74%;新能源商用車銷量為5.9萬輛,同比下降8.8%,環比增長97.8%,佔比26%。純電動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9.2萬輛,同比增長33.8%,環比增長39.1%,佔比85%;插電混動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2萬輛,同比增長73%,環比增長3.2%,佔比15%。整體銷量增長符合預期。
2018年12月,狹義乘用車(轎車+SUV+MPV)零售銷量達221.7萬輛,同比下降19.2%,環比增長9.8%;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達2235萬輛,同比下降5.8%。2018年全年狹義乘用車產量2309萬輛,同比增速下降5%。
2012-2018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統計情況
2012-2018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補貼退坡後影響到底多大?
對於2019年補貼退坡政策落地後產品是否漲價,蔚來、威馬汽車都保持著謹慎觀望態度。如果保價政策到期而不採取其他措施,那麼對於消費者而言,價格則順其自然上漲。與此同時,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補貼退坡後車企成本增加,2019年大多數電動車都會有升級換代,包括續航里程、電池能量密度都會升級,而升級後的產品價格也會適當向上調整。
舉例來說,廣汽新能源GE35302018年享受的補貼為9.9萬元,但2019年的補貼將直降至2.9萬元,補貼退坡幅度高達7萬元。不過,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於清教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電動車漲價並不會成為一種趨勢。「漲價不會成為一種趨勢,只是一種表面現象,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整個還會下調。」他表示。
其認為,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電控等上游企業在前幾年整車廠的傳壓之下成本已經實現穩中有降,隨著2019年特斯拉等外資品牌電動車產品的加入,如果自主車企不自掏腰包補齊差價,那麼產品競爭力也將極大減弱。「整車如果因為沒有補貼就漲價是不現實的,第一消費者不會買單,第二並沒有更高性價比的車讓消費者買單。」於清教說。「變相漲價說明新能源整車在控製成本方面做得還不是很好。」於清教認為,漲價對限購城市而言影響不大,主要影響更關注性價比的二、三線及以下市場。「補貼進一步退坡至少讓那些以補貼為生,或者說目的不是研發和開發有價值新能源產品的企業退出市場,清理了市場環境。」上述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進入後補貼時代,對於新能源汽車企業而言,要做的不單單是整合現有技術開發一款受市場歡迎的產品這么簡單,更要實現全產業鏈的布局和各個細分市場產品的全覆蓋,強化企業綜合競爭力。「新能源汽車目前產品處在快速迭代的時期,整個供應鏈任何一個環節技術沒有快速跟進的話,對沒有掌握核心零部件技術的企業來說,很容易掉隊。」上述比亞迪相關負責人說。
電池成為成本核心 價格下降將成為未來主要趨勢
依託新能源補貼政策的扶持,過去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實現了高速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即便是在乘用車銷量28年來首次負增長的2018年,新能源汽車也實現了61.7%的同比大幅逆勢增長。盡管對補貼的梯度式退坡,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經做出了一定的適應,但在資金緊缺以及市場導向還未完全形成的大環境下,2019年補貼的進一步退坡對車企而言仍帶來成本壓力。
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下降被認為是未來的主要趨勢,其關鍵在於電池等核心部件的成本下降。2018年年底,威爾森發布的《2018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白皮書》指出,2020年電池成本相比2018年可以再降20%左右。縱向來看,動力電池系統成本從2015年的3元/瓦時,降低至2018年的1.2元/瓦時。若同比計算,電池容量60千瓦時的整車電池成本估計下降了2-3萬元。
與此同時,非電池關鍵部件的其他部件成本,也在下降通道當中。在科技進步和規模效應的雙重帶動下,電機、電控、智能系統等主要部件成本也在下降。不過,威爾森同時表示,這依然難以覆蓋補貼全部退出帶來的影響,建議未來雙積分政策獎懲力度進一步加強,如設置更高的積分比例要求、更嚴格的技術參數指標以及提高經濟懲罰的金額等。目前中國推行的雙積分制度還不能有效地化解補貼退坡之後的影響。
在2018年的一次論壇上,江淮新能源乘用車營銷商務中心總監王輝用清晰的數據,展示了雙積分交易初期微薄的「填坑」能力——一輛能獲得6萬元—8萬元補貼的電動車,積分只能賣出5000元—6000元,僅為補貼的1/10。而與此前6萬到8萬的單車補貼相比,雙積分的收入就是「毛毛雨」,可以想像,2020年補貼取消之後,企業日子的艱難程度。
這對於試圖將賣積分作為收入來源的新造車企業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而對於處於創業初期的新造車企業而言,由於補貼下滑,未來企業的資金壓力會進一步加劇。新造車企業產品尚未形成大規模銷售,資金正向迴流有限。除此之外,隨著各家產品陸續批量交付,2019年新造車企業將全面開啟銷售端的比拼,屆時整車售價大概率將會走低。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㈢ 2020年推出的重磅新能源新車,哪款更讓你期待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蔓延全國的疫情讓各行各業都按下了「暫停鍵」,讓本身已經下行的汽車市場更是變得雪上加霜。其中,新能源汽車更是一大重災區,如今新能源汽車在整體市場下滑超過五成,多家原本暢銷的新能源產品銷量大幅度下降。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㈣ 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路在何方
隨著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近些年新能源汽車所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不過在過去的2019年,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120.6萬台,同比下降約4%,也成為自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以來首次年度下滑。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那麼2020年新能源的路在哪裡呢?
加強合作,融入國際市場
對於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雖然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尚未以高水平和高質量融入國際市場。所以在2020年,會加大與國際市場的結合,越來越多的國外新能源品牌會入駐中國,而之前的特斯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樣的話也會促進國內品牌加大技術研發,推動行業良性的發展。
寫在最後
2020年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算是一個轉折點,雖然補貼退坡,但是技術上應當逐步創新。特別是在三電系統方面,掌握先進的技術,才能把未來的路越走越寬。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㈤ 郟縣國投新能源電動汽車有限公司項目一期施工中標單位是什麼建築公司
可否提供詳細信息 是下面哪個
㈥ 即將上市的幾款新能源新車,第一款訂單已破3萬
雖然2020年開局幾個月並不尋常,一場疫情擾亂了各行各業的節奏,新能源汽車行業也遭受重創,但各大車企並未停下推進市場良性發展的腳步,在未來的幾個月,仍有不少新能源新車即將上市,無論是進口還是自主,都在積極搶占市場。
大眾ID.3預售價29.1-33.3萬
大眾ID.3是大眾ID系列首款量產車型,預售以來,目前已收到37000筆訂單,原計劃於今年夏季實現交付。然而前段時間有媒體曝光ID.3或因軟體問題將延遲交付,隨後被大眾否認。
HYCAN007基於廣汽新一代GEP純電專屬平台開發,搭載容量為93kWh的NCM811電池組,能量密度為180Wh/kg,配備低能耗三合一電驅系統和BMS電池智能管理系統,NEDC綜合工況下行駛643km,在目前市面上發售的純電動車型中處於上游水平。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