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發電動汽車
❶ 為什麼豐田汽車不研發純電動車
首先,豐田一直倡導的混合動力是豐田二十年不變的堅守,在研究混合動力的二十年,豐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並且成效卓著。在今天,豐田的混合動力汽車已經成為行業的標桿,如果貿然更改方向,豐田也許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對此,豐田北美部門經理傑克·霍利斯(Jack Hollis)直言,他認為當前銷售純電動汽車並不足以支撐起一個成功的營銷案例。如果「經銷商認為純電動汽車有很大的市場需求,那我們早就在賣了。」
❷ 日本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中國有何不同
日本情況:
日本資源匱乏,因此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是世界上最早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國家之一。早在1965年就開始啟動電動車的研製,並正式把電動車列入國家項目。1967年,又成立日本電動車協會,鼓勵電動車的發展。未解決能源匱乏問題,日本出台了很多促進新能源發展的政策,這也鼓勵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一是政府企業聯合研發電池核心技術。1971年開始,日本多次投入巨額資金用於支持新能源汽車研發,僅燃料電池方面投入就達200多億日元
一是政府企業聯合研發電池核心技術。
二是實施綠色稅制推廣新能源汽車。
三是大規模建設充電網路。
日本混合動力汽車在全世界范圍內同樣熱銷,尤其是在美國混合動力車市場上已佔據主導地位。
中國剛剛起步,16年增長速度開始有些緩了。
參考資料:http://www.gepresearch.com/84/view-1847-1.html
❸ 日本電產CEO:電動車價2030年將降到目前的1/5
電動車驅動電機巨頭日本電產(Nidec)董事長兼CEO永守重信,10日在日本經濟新聞所舉辦的第22屆世界經營者會議上表示,到2030年,電動汽車價格預計將只有目前的1/5。
永守重信認為,由於全球對於環境問題的重視,各地區碳排放標准趨於嚴苛,電動汽車會隨之普及,「電池成本會因技術革新而下降,到2030年,電動汽車的價格應該只有目前的1/5。」
日本電產正在擴大生產電動車用驅動電機,預期到2025年之前的訂單可望擴大到250萬台。該公司目標在2025年之前獲得25%的全球市佔率,在中國大連投資1千億日圓的工廠正在興建當中。在歐洲,電產也計劃投入2000億日圓新設生產基地。
永守重信表示,汽車製造商以硬體一決勝負的時代已經結束,現在已是軟體時代的競爭,「硬體部分要交給專門廠商,我們增加市場份額的時代來臨。到2030年前後,電動汽車的數量將超過整體車市5成,價格也會變成1/5左右。」
電產一直在中國市場擴張業務。2019年開始在浙江量產由純電動汽車驅動電機與逆變器、齒輪等組成的系統產品,從廣汽集團和吉利汽車等大型車企接到的配套訂單越來越多。
為進一步擴大電動車動力總成產能,日本電產計劃投入約2000億日圓用於電動車動力總成的研發和生產,這筆資金將投入其包括中國大連在內的全世界三大工廠。日本電產未來五年計劃當中提到,將專注於研發電動車動力系統,以及並購電機技術領域的專業公司。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❹ 1、概述美國、日本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 2、簡述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和政策
能源和環境正在成為影響世界汽車產業發展的兩大決定性因素.新能源汽車被視作當今汽車工業新時代的發展方向.本文首先對代表著世界汽車發展風向標的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和其產業政策進行深入分析,然後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並結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現狀提出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最新對策,以促進該產業快速和健康發展.
從如下三個方向提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新對策:
1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研發促進政策的建議.這一對策的實現需要發揮政府在推進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中的主導作用和加大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研發領域的財政投入,以及加大政府對關鍵零部件的支持力度和採取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2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財稅金融政策建議這一對策的實現應加大補貼力度,降低轉換成本並完善新能源汽車的政府采購制度.
3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保障性政策建議.這一對策的實現需要完善標准體系和准入管理制度並成立專門的能源發展管理機構同時明確動力電池的回收與再利用模式.
❺ 日本發展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項目是
當前,日本汽車廠家正在加緊開發燃料電池汽車.各有關廠家表示,要爭取在2003年將這種新型環保汽車投放市場. 從環保角度來看,燃料電池汽車屬於第三代環保汽車.第一代環保汽車是電動汽車,其動力來自蓄電池.電動汽車的優點是干凈,無污染.缺點是蓄電池蓄電量有限
❻ 日本電產將在大連新建電動車馬達研發基地,投入約1000億日元
據外媒報道,全球領先的電動馬達生產和供應商日本電產(Nidec)將在中國新建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的研發設施。
日本電產投入約1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5億元),正在中國大連市建設工廠,研發基地將設在工廠內。該基地將於2021年投入運營,除了研發純電動汽車用驅動馬達之外,還將研發用於家電產品等的馬達。
新的研發基地預計將僱傭1000名員工,規模與該公司在日本滋賀縣的中型研發中心相當,其中約400名員工將負責電動汽車馬達的開發工作。電產還計劃增加在中國其他兩個現有工廠的員工數量,幾年內將專門從事電動車領域的工程師的數量從當前的100名增加到650名。
電產這一舉措,正值其全球競爭對手也在爭相擴大在華業務。德國大陸集團計劃2021年在天津設立研發中心,而另一家德國供應商博世也與當地一家公司合作供應電動汽車發動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❼ 大家感覺電動汽車有前途嗎還是日本的氫燃料汽車有前途
關於新能源汽車,一直以來,業內普遍就有兩種看法:純電動車(BEV)和氫燃料池車(FCEV),這兩種車很有點意思,一方的優點則是另一方的缺點,那麼相對比的話,誰更有前景呢?
從目前來看,以中國為首的電動汽車發展迅猛,在全球大力倡導新能源的趨勢下,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我國從汽車大國轉變為汽車強國的一大機遇。我國現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汽車市場,除了國內的自主企業和初創車企紛紛加入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製造,國外的汽車巨頭在本土轉型發展電動汽車的同時,也開始布局中國市場。
同時,以提倡氫能源為主的美國、日本、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氫能技術也已經進入了系統實施階段,尤其是日本。根據日本新能源及產業開發機構最新制定的目標,日本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續航里程有望延長到目前的1.5倍,到2040年,日本的氫燃料電池車型的保有量有望從現在的2000輛增加到300~600萬輛。此外,包括英國政府在內的很多國家也開始制定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計劃,英國計劃在2030年前使氫燃料電池車保有量達到160萬輛,並在2050年之前使其市場佔有率達到30%~50%。
由於氫的能量密度相當高,比汽油高出兩倍還多,所以氫燃料電池車的續航里程相當給力,比如豐田的Mirai續航里程可以達到700公里,而此前豐田發布的Fine-Comfort Ride概念車,續航里程更是高達一千公里,這是純電動車目前無法企及的。
另外,純電動車一般快充30分鍾可充滿80%的電量,雖然未來還有提升空間,但是受限於物理定律,能達到什麼水平還很難預料,而氫燃料電池車加氫就快多了,三五分鍾就能加滿,效率和傳統燃油車沒什麼區別。
不僅如此,氫燃料電池車的氫在燃燒之後只會產生水,而且燃料電池沒有回收的問題,可以說是環保車的終極形態。純電動車依賴於充電,而這個電能的來源是有區別的,是傳統的火電,還是其它形式?除此之外,純電動車的廢舊電池的回收也是個大問題。所以在環保方面,氫燃料電池車也有明顯優勢。
但是在生產和技術成本上,由於氫燃料電池車的技術和結構十分復雜,因此,目前生產一輛廉價的氫燃料電池車還是非常遙遠的事情,而相比之下,純電動車的造價就便宜多了,而且未來隨著電池價格的走低,其生產成本還會進一步降低。
從目前技術發展和實用化水平看,純電動汽車雖然性能上不佔優勢,但是實用性和普及性上是領先於氫燃料電池車的,但今後誰能真正領先新能源汽車領域,還要看最終技術進步和實用化的最終比拼結果,如同手機和共享單車的普及過程類似。
❽ 日本是如何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
這個問題范圍比較大,就簡單的從幾個方面來綜合說一下日本對於新能源電動汽車發展的推動舉措吧。
首先就是日本對於新能源電動汽車的戰略性方向上是始終堅持「三位一體」的發展戰略,簡單來說就是採取多種手段要使得日本成為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生產和研發中心,確保日本在新能源電動汽車技術在世界范圍內都處於領先地位,並且不斷的強化日本成為全球新能源電動汽車的領導能力。
日本在實現這些戰略目標的過程中也是採取了更多實用的措施,比如在新能源電動汽車車企的稅收方面給出優惠政策,並且直接給予購買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用戶補貼,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車企對於新能源電動汽車的製造熱情和用戶的購買熱情。還有就是在技術方面制定了領先的計劃,在電池技術研發和車聯系統、自動駕駛系統方面都加大了科研投入的力量並且在這些方面全部都取得了多項突破性的進展,遠遠領先於世界上其他國家。
還有就是在新能源電動汽車的配套服務設施完善方面,日本一直都是採用對於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補貼,從而減輕企業對於建造充電基礎設施的壓力,這樣在很大程度上也調動了企業對於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
當然日本對於新能源電動汽車的推動措施還有很多,礙於篇幅的原因只是簡單的說了政府對於新能源電動汽車推動措施,對於目前國內的新能源電動汽車發展來說也是具有很高的借鑒和學習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