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補貼屬於什麼分配
⑴ 如果新能源汽車補貼收到了 財務上計入哪個科目
如果是執行老會計制度,就直接做補貼收入;如果是執行新准則,計入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收入。
「補貼收入」屬損益類科目,期末其餘額應全部轉入本年利潤。《補充規定》要求增設「應收補貼款」、「補貼收入」科目的企業,應同時分別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的相應位置增設與科目名稱相同的項目,以反映「應收補貼款」的余額和「補貼收入」的確認額。
補貼收入是指企業按規定實際收到包括退還增值稅的補貼收入,以及按銷量或工作量等和國家規定的補助定額計算並按期給予的定額補貼。中國企業的補貼收入,主要是按規定應收取的政策性虧損補貼和其他補貼,一般將其作為企業的非正常利潤處理。
⑵ 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是什麼
新能源補貼就是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吧,上海不同的區還有區補,國家補貼好像是6萬把,地方補貼好像是3萬5,上海的區補好像是2萬左右,七七八八算來下能補10萬左右,但是這個補貼每年都會按比例減少,所以樓主既然決定買了最好就早點訂車,否則以後政策什麼樣就不一定了.
⑶ 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究竟是補給誰的
補給企業啊。為了多發展新能源汽車。使中國的能源結構不受制於人。還有就是電動汽車中國目前技術不算落後。還有追趕的機會。
⑷ 新能源汽車補貼是什麼補貼,是可訴補貼還是不可訴補貼
按照《財政部 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發展改革委關於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財建〔2013〕551號,以下簡稱《通知》)規定,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純電動專用車、燃料電池汽車2014和2015年度的補助標准將在2013年標准基礎上下降10%和20%。現將上述車型的補貼標准調整為:2014年在2013年標准基礎上下降5%,2015年在2013年標准基礎上下降10%,從2014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2]
2013-2015年補貼標准
補助標准依據新能源汽車與同類傳統汽車的基礎差價確定。其中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都以純電行駛里程(R)為標准。
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式)R≥50公里每車補貼3.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80≤R<150公里每車3.5萬、150≤R<250公里每車5萬、250公里≤R每車6萬元。
對於純電動客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客車,按其車長劃分,純電動客車每輛補助標准為30萬至50萬元,混合動力客車每輛則補助25萬元。(超級電容、鈦酸鋰快充純電動客車定額補貼15萬元。)[3]
2017年標准
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6]95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科技廳(局、科委)、發展改革委:
為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不斷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經國務院批准,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調整完善推廣應用補貼政策
(一)提高推薦車型目錄門檻並動態調整。一是增加整車能耗要求。純電動乘用車按整車整備質量不同,增加相應工況條件下百公里耗電量要求;純電動專用車按照車型類別增加單位載質量能量消耗量(Ekg)、噸百公里電耗等要求;進一步提升純電動客車單位載質量能量消耗量(Ekg)要求。二是提高整車續駛里程門檻要求。提高純電動客車、燃料電池汽車續駛里程要求,適時將新能源客車續駛里程測試方法由40km/h等速法調整為工況法;逐步提高純電動乘用車續駛里程門檻。三是引入動力電池新國標,提高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循環壽命、充放電性能等指標要求,設置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門檻。提高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要求。四是提高安全要求,對由於產品質量引起安全事故的車型,視事故性質、嚴重程度等扣減補貼資金、暫停車型或企業補貼資格。五是建立市場抽檢機制,強化驗車環節管理,對抽檢不合格的企業及產品,及時清理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六是建立《目錄》動態管理制度。新能源汽車產品納入《目錄》後銷售推廣方可申請補貼。一年內仍沒有實際銷售的車型,取消《目錄》資格。七是督促推廣的新能源汽車應用。非個人用戶購買的新能源汽車申請補貼,累計行駛里程須達到3萬公里(作業類專用車除外),補貼標准和技術要求按照車輛獲得行駛證年度執行。
(二)在保持2016-2020年補貼政策總體穩定的前提下,調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對新能源客車,以動力電池為補貼核心,以電池的生產成本和技術進步水平為核算依據,設定能耗水平、車輛續駛里程、電池/整車重量比重、電池性能水平等補貼准入門檻,並綜合考慮電池容量大小、能量密度水平、充電倍率、節油率等因素確定車輛補貼標准。進一步完善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補貼標准,按提供驅動動力的電池電量分檔累退方式核定。同時,分別設置中央和地方補貼上限,其中地方財政補貼(地方各級財政補貼總和)不得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詳細方案附後)。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各類車型2019-2020年中央及地方補貼標准和上限,在現行標准基礎上退坡20%。同時,有關部委將根據新能源汽車技術進步、產業發展、推廣應用規模等因素,不斷調整完善。
(三)改進補貼資金撥付方式。每年初,生產企業提交上年度的資金清算報告及產品銷售、運行情況,包括銷售發票、產品技術參數和車輛注冊登記信息等,企業注冊所在地新能源汽車推廣牽頭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對企業所上報材料審查核實並公示無異後逐級報省級推廣工作牽頭部門;省級新能源汽車推廣牽頭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審核並重點抽查後,將申報材料報至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並抄送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對各地申請報告進行審核,並結合日常核查和重點抽查情況,向財政部出具核查報告。財政部根據核查報告按程序撥付補貼資金。
二、落實推廣應用主體責任
(一)生產企業是確保新能源汽車推廣信息真實准確的責任主體。生產企業應嚴格遵守國家和行業相關法律法規、標准和制度辦法;應對自身生產和銷售環節加強管理與控制,會同銷售企業對上報的新能源汽車推廣信息的真實可靠性負責;應制定切實可行的管控方案,運用產品信息管理系統等,加強對其各級銷售商銷售信息的管理,銷售企業應嚴格核對每一筆銷售信息,確保逐級上報的產品推廣信息和消費者信息真實、准確、可查。生產企業應建立企業監控平台,全面、真實、實時反映車輛的銷售、運行情況,並按照國家有關要求,統一介面和數據交換協議,及時、准確上報相關信息。新出廠車輛必須安裝車載終端等遠程監控設備;2016年及以前已出廠或銷售車輛,為用戶提供無償加裝服務;對銷售給個人消費者的車輛,在信息採集和管理上應嚴格保護個人隱私。
(二)地方政府是實施配套政策、組織推廣工作的責任主體。地方政府應認真落實國務院有關文件要求,承擔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主體責任,要明確本地新能源汽車推廣牽頭部門,切實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組織實施工作。一是調整完善地方支持政策。各級地方政府應結合本地實際,科學制定新能源汽車推廣方案,加大對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支持力度,加大城市公交、出租、環衛等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更新更換力度,加強對企業監督檢查。二是強化資金使用管理。地方新能源汽車推廣牽頭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切實承擔財政資金申報使用管理的監管,按各自職責對車輛上牌、車輛運營、補貼申報、數據審核等環節嚴格審核把關;應加強驗車環節管理,確保車輛交付使用時整車及電池等核心零部件與《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以下簡稱《公告》)一致;應建立責任追究制度,依法對把關不嚴的責任人予以追究,加大對騙補等失信企業處罰。各地財政部門應加強財政資金管理,根據企業實際推廣情況撥付補貼資金,確保補貼資金安全有效。三是建立健全地方監管平台。有關省(區、市)應建立地方新能源汽車監管平台,及時匯總整理企業報送數據,對接國家監管平台,加強對本地區車輛的監督管理。四是優化產業發展環境。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施限行限購政策。應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目錄》,不得設置或變相設置障礙限制外地品牌車輛及零部件、外地充電設施建設、運營企業進入本地市場。
(三)國家有關部門將加強推廣應用監督檢查。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建立國家新能源汽車監管平台,並通過該平台對新能源車輛(私人購買乘用車可視情況適當放寬)推廣應用等情況進行日常監管。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建立新能源汽車推廣核查制度,定期不定期組織第三方機構或省級有關部門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信息核查、抽查。
三、建立懲罰機制
(一)對違規謀補和以虛報、冒領等手段騙補的企業,追回違反規定謀取、騙取的有關資金,沒收違法所得,並按《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對相關企業和人員予以罰款等處罰,涉嫌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查處。同時,依情節嚴重程度,採取暫停或取消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取消補貼資金申請資格等處理處罰措施。對不配合推廣信息核查,以及相關部門核查抽查認定虛假銷售、產品配置和技術狀態與《公告》《目錄》不一致、上傳數據與實際不符、車輛獲得補貼後閑置等行為,將視情節嚴重程度,採取扣減補貼資金、取消補貼資金申請資格、暫停或取消車輛生產企業或產品《公告》等處罰措施。對在應用中存在安全隱患、發生安全事故的產品,視事故性質、嚴重程度等採取停止生產、責令立即改正、暫停補貼資金申請資格等處理處罰措施。
(二)對協助企業以虛報、冒領等手段騙取財政補貼資金的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按照《公務員法》《行政監察法》等法律法規追究相應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三)對管理制度不健全、審核把關不嚴、核查工作組織不力、存在企業騙補行為的地區,將視情況嚴重程度予以通報批評、扣減基礎設施獎補資金等處理處罰。
本通知從2017年1月1日起實施,其他相關規定繼續按《關於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財建〔2015〕134號)執行。[4]
⑸ 新能源補貼是什麼
新能源補貼一般指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制定的標准。
內容包括:城市規模與經濟發展情況,特別是當地財政狀況和居民購買力水平;機動車發展情況,特別是私人領域乘用車保有情況;新能源汽車研發能力、產業基礎及推廣應用現狀等。
(5)新能源汽車補貼屬於什麼分配擴展閱讀:
1、總體目標
內容包括:在私人領域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總體思路;試點工作目標(2010-2012年),涉及車輛規模、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商業模式創新、消費和使用環境、節能減排效果及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拉動等。
2、工作計劃
按年度制訂工作計劃。內容包括:各種商業模式的車輛推廣規模;財政預算及使用計劃;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推動商業模式創新、鼓勵租賃企業發展的相關工作安排;日常監督檢查計劃等。
3、保障措施
內容包括:明確地方政府領導牽頭、相關政府部門參加的試點工作組織協調機構並落實職責;明確負責日常組織管理的機構和人員;明確鼓勵政策的體系框架;明確車輛使用及充電站等基礎設施運行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地方財政配套資金規模及用途,
明確充電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單位及資金來源,並說明擬採用的技術標准;明確新能源汽車租賃、售後服務保障及回收、報廢等責任主體、職責及監督管理措施;科普宣傳措施等。
⑹ 新能源汽車補貼是補貼給誰車企還是消費者
新能源汽車補貼是補貼給消費者的。
根據《關於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
第一條四部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中央財政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補助,實行普惠制。具體的補助對象、產品和標準是:
第一點 補助對象。補助對象是消費者。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在銷售新能源汽車產品時按照扣減補助後的價格與消費者進行結算,中央財政按程序將企業墊付的補助資金再撥付給生產企業。
(6)新能源汽車補貼屬於什麼分配擴展閱讀
《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中規定:
第十五條 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政策。對消費者購買符合要求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給予補貼。中央財政安排資金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規模較大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較好的城市或企業給予獎勵,獎勵資金用於充電設施建設等方面。
有關方面要抓緊研究確定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財政支持政策,爭取於2014年底前向社會公布,及早穩定企業和市場預期。
⑺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究竟該偏向誰
霧霾已經不是北京的「專利」,過去的2012年、2013年,全國各地持續不斷的霧霾天氣讓大家憂心忡忡。
鍾南山院士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重申道:「霧霾目前看來比SARS更可怕,灰霾不光是對呼吸系統,對心血管、腦血管、神經系統都有影響,北京十年來肺癌增加了60%,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應該說空氣污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1943年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曾讓800餘人喪命,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劑是煙霧中的主要成分,主要刺激眼、喉、鼻,引起眼病、喉頭炎及不同程度的頭痛。
2013年初,北京市環保局官方表示: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這些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本次嚴重污染的根本原因。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躍思認為:機動車排放和道路揚塵在PM2.5排放源所佔比例為50%。此前北京市副市長洪峰表示,PM值污染22%以上是由機動車尾氣排放造成的。
一邊是企業利益,一邊是社會利益,如果魚與熊掌可以兼得,自然再好不過,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究竟該偏向誰?
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諸如人口密集、工業的發展等都是霧霾天產生的原因。暫不爭論汽車尾氣對霧霾貢獻有多大,反正多少是有貢獻的。《人民日報》做出最高指示:汽車領域在環境保護上應做出更大貢獻,如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提升油品質量,改善公共交通從而降低汽車出行率等。
其中新能源汽車,從中央到地方,都將其視為治理城市霧霾的重點。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補貼政策。其中的插電式和純電是補貼重點,在上海、北京、深圳等核心城市,補貼額度都在十萬上下。而混合動力則被歸入節能減排行列,每輛可能獲得的補貼僅有3000元。
筆者認為,真想減少尾氣排放,改善空氣質量,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補貼技術相對成熟、對基礎配套設施要求低的混合動力,並非插電式,更不是純電動。新能源的發展目的就是為了節能減排,混合動力在這方面無論是從技術還是從市場來說,其成熟程度都是插電式無可比擬的。當然,如果這樣,豐田必然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但隨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尤其是整天被霧霾籠罩的北京等城市越來越多,我們的政策必須得有所權衡!擺脫地方保護主義。
沒有科學的發展戰略,那麼我國的新能源發展只會事倍功半,得不到健康的發展;沒有正確的補貼對象,那麼補貼就只是各大主流企業爭奪的利益,起不到應有的刺激作用。諸如2013年中國插電和純電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8萬輛左右,而美國達到了9.6萬輛。幾乎同時起步的中美插電式新能源汽車發展,為何在短短三年之後相差卻如此之大?其中固然有美國的基礎設施比我們中國完善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卻是在補貼對象的差別上。在美國,政府通過減免稅費、直接補貼等方式將補貼對象設定為普通消費者,而在中國則是將大批補貼給了車企。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美國是全民參與,中國更大程度上僅有車企。
另外,2013年混合動力汽車普銳斯累計銷量達到316萬輛,而在中國這些年的累計銷量不到1萬輛。為何已被全球車企看重的中國市場為普銳斯的銷量貢獻如此之低?普銳斯的豐田品牌同樣不是美國本土品牌,為什麼在發展初期能獲得美國政府的巨額補貼,而在中國補貼一直處於邊緣化?
一面是霧霾的肆虐、資源的枯竭,一面是中國插電式新能源車的慘淡發展,以及政策的斤斤計較。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政府先後投入新能源汽車普及的資金高達上千億,但至今沒有實現新能源汽車在我國的大規模普及,更多的基礎設置都是擺設。基於地方保護形成的濫竽充數的中國新能源車市格局,讓大多數政府補貼落入了大部分充數的車企手裡,原本用來發展本國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已經淪落為車企用來拿取好處的保障。
如果魚與熊掌可以兼得,自然最好。不僅保護了中國企業的利益,而且促進了社會發展。但二選一的時候,相信在任何一個稍微理智的政策里,都會將保護社會的利益放在首位。
⑻ 已經提車了,新能源補貼從什麼時候算
新規下的新能源車型的補貼有增有降,如,續航里程長的新能源車型可以享受到更高的補貼,而150公里以下的新能源汽車將全面取消。
新規的補貼計算公式為:單車補貼金額=里程補貼標准×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系數×車輛能耗系數
下面我們分別從里程補貼標准、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和車輛百公里能耗三方面來看下新政下的補貼金額該如何計算:
1. 續航里程
(1)純電動
以昨天啟動預售的廣汽傳祺GE3 530為例,廣汽新能源傳祺GE3 530綜合續航里程410km,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大於160Wh/kg,滿足補貼系數1.2倍標准,百公里電耗為14.7kWh,整備質量1639kg,優於標准值25%,滿足補貼系數1.1倍標准。廣汽GE3 530可獲得的補貼為6.6萬元=5×1.2×1.1。
以比亞迪元EV360為例,綜合工況續航里程305km,電池能量密度146.27 Wh/kg,整備質量1495kg,百公里能耗13.6kWh,比亞迪元EV360可獲得補貼共5.445萬元=4.5×1.1×1.1。
再以吉利帝豪EV450為例,續航里程400km,電池系統能量密度135.4Wh/kg,
整備質量1595kg,百公里耗電量13kWh,吉利帝豪EV 450的補貼金額為5.5萬元=5萬元×1×1.1。
⑼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是什麼
2018年2月13日,財政部在其官網上正式發布由四部委聯合起草的《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1、補貼方案削低補高、進一步鼓勵技術進步。2018年新版補貼方案里,將「提高技術門檻要求」作為開宗明義的首條綱領,明確提出要鼓勵高能量密度、低能耗車型應用,將補貼資金顯著傾斜於更高技術水平的車型,而且維持對燃料電池的補貼額度不變
2、分階段過渡,為車企預留准備和切換時間/空間。本次補貼方案相比此前歷次補貼政策不同的是,其首次出現了「分階段執行」的管理思路。簡而言之,就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執行不同的補貼政策。出現該方式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政策為2018年2月份才出台,此前的政策空白期中產銷的新能源汽車採用新辦法實在說不過去(先後關系);二是距離2016年12月30日財政部等四部委制定的舊補貼政策過去僅一年出頭,頻繁調整給車企帶來的壓力確實很大;三是新車型的技術指標調整、開發並非一朝一夕可完成,僅標定試驗就得花費至少數月時間。
3、去繁就簡,簡政放權降低車企行政審批壓力和成本。由於補貼政策、公告目錄、推薦目錄、免徵購置稅目錄等政策文件具有緊密的關系,因此車企在產銷過程中必須應對大量的申報、審核、調整工作。某車企專門負責目錄申報工作的負責人就曾在私下說過,一年下來光這個活就得專門調集人手加班加點干,而且經常是突擊戰(早上目錄早領補貼)。新補貼政策顯然是充分考慮到了這一實際情況,因此重點出台了以下三點細則:一是「2017年目錄內符合調整後補貼技術條件的車型,可直接列入新的目錄。」,也即是可以不用重復經歷完整的申報流程;二是「地方政府不得要求對新能源汽車進行重復檢驗」,也即是車企可以明確免除地方政府再次檢測的額外要求和無意義行為;三是「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應一視同仁執行免限行、免限購、發放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等支持措施」,也即是大公告賜予「全國通行」的權利,無需每一個產品型號均到每一個省份進行單獨的申請檢查。
4、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嚴防新式騙補等亂象滋生。對車企的簡政放權並不意味著全面放鬆,事實上,新政策高度凸顯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新思路。比如,要求「加快建立三級聯網的新能源汽車監管平台」、「建立整車和電池一致性抽檢制度」、「設置舉報電話或網上舉報平台」、「建立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統計、審查、處罰機制」。上述舉措著力於維護新能源汽車穩定的產銷秩序、嚴防騙補、提升產品安全。特別是整車和電池一致性抽檢制度,更是十分及時和重要,具體點講,少數車企可能會在「高能量密度優惠」和「成本壓力」下再次鋌而走險,採取「優劣參半」的方式生產產品、攤銷成本、騙取補貼,新思路的提前出台,將極為有力的震懾和扼殺這些不法企圖。
(1)、堅持精細化分檔。2017年正式版本中將純電動乘用車簡要分成了3個檔次,由於政策是在2016年制定,這一處理方式可以理解。但在2018年仍然延續就不太符合市場現狀了,因此2018正式版本與此前流出的草案版本「高度相似」的實行了5個檔次劃分,堅持了精細化的分檔思路。這個情況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產品豐富程度在大幅提升,二是請大家以後千萬不要對網上流出的草案版本置若罔聞,雖然草案會與正式版本有所出入,但空穴不來風,早了解早做准備不是壞事。
(2)、未過度削低補高。2018年正式版本中,直接取消了低於150公里續航里程的純電動乘用車國補資格,並將此前150-200km段3.6萬元的補貼額度下調為1.5萬元,削幅2.1萬元;將200-250km段削減為2.4萬元,削幅1.2萬元;將250-300km段削減為3.4萬元,削幅1萬元,但不低於300km續航的車型補貼額度不降反升。這種削低補高思路與此前草案版本的思路再次一致,但不同的是,正式版本相對於草案版本並沒有非常嚴厲的削低150-200km段車型,而是有所保留,削幅降低了0.5萬元。這表明,經過各方勢力博弈,A00級車型短期內的尾大不掉讓管理方意識到,過於激進的削低將容易產生斷崖式發展現象,從穩定角度出發,減弱了對A00級車型的打壓力度,給予了A00一口喘氣的生機。
(3)、技術指標進一步加嚴。能量密度方面,120Wh/kg成為電池包的入門標准,相比此前90Wh/kg就能獲得1倍的標准補貼,新標准將該指標直接提升了30Wh/kg,提升幅度高達25%,並且首次劃出了160Wh/kg的檔次,為超高能量密度車型的出現預留空間(2017年推薦目錄和2018年首批推薦目錄中,能量密度最高分別達到152.9Wh/kg、158.07 Wh/kg)。與此同時,百公里能耗要求也進一步加嚴。2017正式版本中限值較低,以1000kg、1600kg、2000kg三種整備質量為例,其百公里能耗上限分別為14.5kWh、21.7kWh、23.7kWh,且無系數考核。2018草案中則出現了系數考核跡象,該跡象在正式版本中得以印證,想要拿到基本系數(1),各類車型就必須滿足優於5%以上的不同質量段的能耗限值要求。而且,限值也明顯收緊,1000kg、1600kg、2000kg三種整備質量的能耗上限分別為13.05 kWh、19.53 kWh、21.3 kWh,加嚴程度約為10%
⑽ 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是補貼給誰
北方汽修有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