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對手
1. 新能源汽車未來的機遇在哪
未來的機遇在於國家政策,現在國家正發展新能源汽車,一定要抓住機會,質量更上一層,才能保證企業永存
2. 新能源汽車品牌知名度TOP20,買不買車都來看看
另外一份榜單是銷量排名靠前的新能源車型知名度排名,比亞迪漢自從推出刀片電池後,熱度和銷量一直保持的不錯。理想one作為理想第一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增程式電動車,在7座大型SUV這一細分市場獨占鰲頭,對於理想來說,現在的問題是新車型研發太慢,2022年才能推出第二款車型,是否能抵抗住這日新月異變化的市場是關鍵。歐拉作為長城旗下的新能源品牌,背靠長城這座大山,擁有不俗的外觀,吸引了不少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在A0級市場賣的火熱。特斯拉model3和小鵬P7作為25-30萬級的競爭對手,剛剛過去的11月,model3熱銷2萬多輛,P7也售出接近3000輛,數據不錯。至於五菱宏光MINIEV、寶駿E100、比亞迪元、奇瑞eQ,都在微型電動車市場有不錯的關注度,榮威Ei5是唯一一款定位為A+級緊湊型車的冠軍,升級過後擁有500KM的續航,以及10來萬的售價,讓這款車成為親民爆款。
這篇文章中的品牌和車型,都是經歷過市場的檢驗的,銷量和口碑都有保證。如果你最近也在看新能源車的話,不妨參考下表中的推薦,希望能幫助到那些想買電動車,但不知道該選哪個品牌和車型的消費者。關注「秋名說車」,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本文中排名由「第一電動網」整理提供,如侵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演愈烈,那會迎來降價熱潮嗎
匆匆這些年,新能源造車新勢力的中堅力量中就剩下蔚來、理想、小鵬等著少許的幾家,而老牌自主品牌里長城的歐拉,比亞迪的新能源車型「王朝」系列,吉利的新能源系列,上汽通用五菱等這些也都大力的往新能源汽車發展。
另外一款新能源車型歐拉R1在本月也是取得了相當好的成績,本月銷量達到6569輛,其可愛Q萌造型、不錯續航里程,是其同比勁增287.5%的重要原因。
最後:隨著競爭的激烈,更多新能源車型的進入市場,價格的逐漸下探是個必然。相信特斯拉的Model 3的價格更是會繼續下降,而中國的自主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勢必也將大受影響。就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弱點還是在其充電時間太長的問題和電池安全上,而在續航里程上已經和傳統燃油車已經沒有什麼差距了。
4. 新能源汽車品牌排行十強有哪些
新能源汽車品牌有:
1、特斯拉:特斯拉公司(Tesla Inc.)是美國一家產銷電動車的公司,由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工程師於2003年7月1日成立,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的矽谷地帶。
特斯拉汽車公司以電氣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命名,專門生產純電動車,生產的幾大車型包含Tesla Roadster、Tesla Model S、Tesla Model X。特斯拉汽車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個採用鋰離子電池的電動車公司,其推出的首部電動車為Roadster。
從2008年至2012年,公司在31個國家銷售超過2250輛Roadsters。公司在2010年開始為英國和愛爾蘭市場生產右側行駛的Roadster,並擴大銷售至澳洲,日本,香港和新加坡以及中國大陸。2016年11月22日,公司已完成對太陽能公司SolarCity的收購交易。
4、比亞迪BYD: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1211.HK),創立於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發行上市,公司總部位於中國廣東深圳,是一家擁有IT,汽車及新能源三大產業群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
比亞迪在廣東、北京、陝西、上海、天津等地共建有九大生產基地,總面積將近700萬平方米,並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和中國台灣、香港地區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現員工總數將近20萬人。
5、Cadillac凱迪拉克:凱迪拉克(Cadillac)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旗下的一個豪華汽車品牌,在北美甚至成為高品質與豪華的同義詞。
百多年來,凱迪拉克汽車在行業車內創造了無數個第一,締造了無數個豪華車的行業標准。被一向以追求極致尊貴著稱的倫敦皇家汽車俱樂部冠以「世界標准」的美譽。
5. 賣得好的新能源車都有哪些共性
不用擔心售後問題,價格較低,外型也好看。
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車企加入到新能源汽車行業,短短的時間內,滿大街的都能夠看到新能源汽車,綠牌也是越來越多,對於新能源車來說,是當下中國車市最熱得火爆的車種,而隨著新能源火爆,賣得好的新能源汽車有許多共性。
電動汽車的火熱,都是最為火熱的入門級家用小轎車,這類車價格低,適合家庭短途出行,尤其是在城市出行,低廉的用車成本和養車,同時能夠改善人們出行最實用、最具性價比的電動汽車。也就誕生了一批北汽新能源EC系列、長安奔奔、奇瑞eQ,甚至比亞迪元系列等這樣的電動汽車。
6. 特斯拉和蔚來是強勁的競爭對手,你更看好誰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因為我們現在對於環境特別重視,所以說新能源車也特別符合我們現在使用車的場景。然而在新能源車這一方面肯定就會有一些廠家作為競爭對手,這一些競爭也是能夠讓他們在其中獲得更好的發展。在熱點上就有特斯拉和蔚來是強勁的競爭對手這一個說法,網友們對於這一種說法都比較關注,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一系列觀點。對於特斯拉和蔚來是強勁的競爭對手這種觀點來說,我更看好特斯拉的發展。
7. 論實力和耐力,小鵬P7哪個更強大國產新能源汽車還有競爭對手嗎
我個人比較認可小鵬汽車的質量,尤其是小鵬P7,外觀科技感強,辨識度高,而且小鵬P7的NEDC續航里程最高可以達到706公里,基本一周充一次電就可以了,和油車幾乎沒什麼區別。智能化水平也極高,設計了語音控制、自動泊車等實用的功能。光這兩個性能就足夠吸引人了,最近小鵬汽車又有新舉動,肇慶工廠也開始進行試生產了,品質方面的把控將更嚴。我想小鵬汽車質量好不好,不用有太多質疑了。
8. 車市觀察|大眾中國首款純電車型亮相,誰是競爭對手勝算幾何
在大眾汽車正式亮相ID.4車型前一周,將同時量產該車型的南北大眾分別亮相了各自投產的車型,其中一汽-大眾生產的ID.4車型ID.4CROZZ在10月23日下線,車型更接近於2019年廣州車展時亮相的歐洲原型車ID.初見的設計。ID.4CROZZ定位於A+級純電跨界SUV,由一汽-大眾以數字化、智能化著稱的佛山工廠生產,據悉年產能將為60萬輛。
上汽大眾ID.4X則選擇於10月26日在上汽大眾安亭新能源工廠內正式下線,同樣是一款A+級別的SUV車型,車身尺寸非常接近燃油版的探岳,採用5座布局。和上汽大眾新出品的途觀X、途昂X以及一汽-大眾的途岳X,外觀風格同屬於現在市場很受年輕消費者歡迎的溜背轎跑式SUV系列。ID.4X與ID.4CROZZ的區別僅在前臉造型、車尾燈、保險杠等細微處。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位於上海安亭,是大眾汽車集團全球首個專為MEB平台車型生產而全新建造的工廠。項目總投入170億元,規劃年產能30萬輛,已於2020年10月正式投產。
在ID.4中國首發現場,貝殼財經記者發現,ID.4X和ID.4CROZZ兩款車型外觀均採用發光式標徽與無縫式設計風格,整體造型流暢,符合年輕群體的審美,風阻系數僅為0.28。內飾設計元素和海外版ID.4一致,都沿用大眾傳統的簡約風格,配備的懸浮式LED液晶顯示屏和中控台娛樂操控屏為方便盲操作,依然在下端保留了一些實體按鍵。雖然沒有特斯拉式的超大屏幕,但提供手機無線充電儲物格、全新樣式的電子鑰匙等潮流配備,整體科技感達標。
在智能互聯方面,ID.4隻需通過觸控的方式,即可操作方向盤、中控台甚至是天窗上的全新功能。ID.4還能夠識別自然語言指令,增強現實抬頭顯示(ARHUD)可以將虛擬指令和動畫投影至前方道路上,從而使駕駛和路況信息與現實融為一體。此外,基於大眾汽車新的E3電子架構,ID.4可實現遠程升級。
動力部分,兩款國產版的大眾ID.4均提供兩驅版與四驅版車型。其中,四驅版車型最大功率為225千瓦,兩驅版車型最大功率150千瓦,均採用三元鋰離子電池。
大眾汽車進軍純電市場以SUV車型發力
ID.4車型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正式亮相並同時開啟預訂,標志著大眾汽車全面轉型電動化之路已經正式開啟。
按照此前大眾汽車發布的電動車發展規劃,到2024年大眾品牌將在電動出行領域投入約110億歐元,並制定了到2023年底達成年銷100萬輛電動化車型的戰略目標。中國作為世界最重要,同時也是大眾最為倚重的市場,根據大眾的規劃,到2023年底大眾將有8款ID.家族車型陸續登陸中國市場。而到2025年,中國市場將有15款合資新能源車型,其中純電車型佔比為35%。南北大眾最先量產的兩款ID.4車型,無疑承擔了開辟市場的先鋒角色。
大眾汽車在歐洲市場首發選擇的純電車型是兩廂版的ID.3,深耕中國市場逾30年的大眾汽車,選擇了跨界SUV車型ID.4作為投放中國市場的首款車型,這充分體現了大眾汽車對中國市場的了解和熟悉程度。現階段來說,中國汽車市場在售的SUV車型已經280多款,且每月均有新款遞增,SUV車型的整體市場份額也已超過46%。據乘聯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SUV共銷售85.3萬輛,環比增長5.5%;1至10月SUV總銷量為730.5萬輛。大眾以SUV切入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無疑是明智、穩重之舉。
SUV細分市場看似一片紅海,但與轎車細分市場以及MPV細分市場比較,SUV細分市場今年前9個月均處於領先地位,整體而言也繼續跑贏車市大盤。仔細分析可發現,雖然SUV市場競爭車型多達上百款,但熱銷車型仍集中在幾個頭部車型。今年前9個月,德系SUV銷量同比增長14.6%,市場份額提升0.5個百分點。
今年9月中旬在成都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馮思翰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至2021年底,大眾汽車品牌SUV陣容將拓展到至少12款車型。不僅如此,屆時我們還將會新推出4款來自ID.家族的純電動SUV。」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選擇以SUV車型作為純電車開路先鋒,還有一則考量,就是避開特斯拉Model3的鋒芒,和這個目前市場上的新能源車最強品牌錯位競爭。在研究中國汽車市場熱銷的純電車型後,可以發現幾家領先新造車勢力,不約而同都以SUV車型打市場。蔚來的ES8、ES6,威馬的EX5、EX7,理想的理想ONE等等。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在走訪京城汽車市場時采訪過的消費者表示,購買新能源車時希望選擇可靠的大品牌。已經進入中國市場30多年,擁有遍布全國的銷售體系和可靠口碑的大眾品牌,很可能成為這部分理性消費群體的選擇。
大眾汽車全面轉型電動化,面對眾多競爭對手,勝算幾何?
大眾汽車在中國首款純電車型ID.4X和ID.4CROZZ的競爭對手有誰?放眼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和ID.4X、ID.4CROZZ同級別的合資品牌車型目前沒有,但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型以及新造車勢力的同級車型卻不在少數。雖然最強勁對手特斯拉目前沒有同級車型,但其對標車型ModelY的落地國產,以特斯拉中國的速度,留給大眾汽車的時間並不多。那麼大眾明年一季度就能到店銷售的純電車型ID.4X和ID.4CROZZ究竟能否在新能源車市場搶佔一席之地呢?
ID.4在中國的投產,是大眾集團以及南北大眾在電動化轉型的重要轉折點,也是其在國內新能源車市場角逐中落子的第一枚棋子。對於德國大眾而言,專屬電動車平台MEB落地中國量產,意味著這家銷量過千萬的跨國汽車集團正式打響搶灘登陸中國新能源車市場之戰。在汽車電動化之路上,大眾目前是滯後自主品牌和新造車勢力的。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大眾顯然期待國產版ID.4前景良好,能延續燃油車的市場輝煌。緊湊型SUV是全球增速最快的汽車細分市場,雖然目前國內市場上有多款緊湊型純電SUV在售,但它們要麼是「油改電」車型,要麼就是出自新勢力車企。具有絕對品牌和產品力優勢的屈指可數。相比之下大眾MEB平台具有超強的擴展能力,可以很快針對市場需求衍生出諸多不同車型。以往大眾這種「車海套娃戰術」在燃油車市場非常奏效,大眾自然也希望能在新能源市場復制此前的成功,憑借品牌優勢、生產工藝以及營銷渠道的優勢,繼續在中國汽車市場份額領先。
在11月3日的發布會上,南北大眾銷售公司總經理賈鳴鏑和董修慧都給出了各自新車的價格在25萬元之內。在這個級別和價格區間,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其他合資品牌的同級產品。大眾汽車的如意算盤是迅速推出2款ID.4車型從這個幾乎空白的細分市場切入,憑借兩家大眾成熟的生產工藝、廣布的營銷渠道以及良好的品牌口碑迅速打開市場,進而攻佔更多的中國新能源車市場份額。
2019年中國市場共銷售103.83萬輛新能源乘用車,大眾汽車一舉在南北大眾布局了年產能90萬輛的全新純電平台,對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期待和野心不可謂小。對於大眾而言,全面轉型電動化之路已經正式啟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之爭也不容有失。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陳小兵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9. 論小鵬P7的實力和耐力,哪個更強大國產新能源汽車還有競爭對手嗎
小鵬P7與國產特斯拉Model 3相比,在外觀,性能和配置上都占據一定的優勢,即便是品牌影響力與特斯拉還存在差距,但不可否認,小鵬P7完全可以成為國產特斯拉Model 3的對標車型。小鵬P7採用雙電機四輪驅動,百公里加速進入4秒以內,NEDC續航里程超...
10. 同樣做新能源汽車,比亞迪和特斯拉究竟有什麼差距
先來看看他們都有那些獨門看家技術
特斯拉:超強的電池管理技術
其實特斯拉並不是這個世界上第一部高性能電動車,早在特斯拉Model S(參數|圖片)上市10年前,日本人就推出了一款外觀相當獨特,且性能比特斯拉更強悍的八輪電動車。
但是,不知道是因為技術還未成熟亦或是在那個年代消費者還未能接納純電動性能車這一新興產品,最終這款車沒能大規模推出市場,後來這家公司貌似再也沒多大的動靜,消失在大眾的眼前。而特斯拉Model S則是世界上第一款大規模正式推出消費市場的高性能電動轎跑車,所以才能一躍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最耀眼的明星。
特斯拉之所以獲得巨大的成功,是因為其掌握了超強的電池管理技術,正是這個技術,特斯拉才能成為世界上首家工程量產電動性能車的公司。
一開始就堅決將產品定位高端的特斯拉如今仍然所向披靡,銷量依然如日中天,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後,特斯拉在今年4月推出一款入門售價僅為3.5萬美金的低端走量車型-Model 3,此車一經發布就迅速成為了爆款,發布當晚就收到超10萬輛的訂單,Model 3如洪水湧入般的訂單也驗證了特斯拉戰略的成功。
除了戰略定位上的因素外,導致比亞迪和特斯拉之間產生差距的另一個根本因素就是產品質量上的差距,特斯拉從一開始就致力於打造質量上乘的高端車,所以對產品的質量有著十分嚴苛的要求,在用料、工藝、安全性、操控性、舒適性方面都力求完美,因此,至Model S推出市場以來口碑一直都非常不錯,雖曾非常不幸運的發生過起火和自動駕駛致死的事故,但特斯拉反應也十分迅速,很快就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和修復,完善的售後進一步增加了用戶對特斯拉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