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問題
Ⅰ 新能源汽車為何發展這么慢
【卡車之家原創】不可否認,新能源的春天來了,正以不可抵擋之勢洶洶而來。短短幾年間,中國憑借巨大的市場潛力,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在各大一二線城市,已經隨處可見新能源乘用車和商用車,究其發展的原因,自然少不了「天」、「地」和「人」的多方面作用。
然而發展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新能源之役」不但有「東風」鼓吹,還有坎坷相伴,以下是相關人士總結的多個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你認為哪點最重要?
有利因素
宏觀經濟穩定增長
2016年以來,我國成功頂住經濟下行壓力,投資增速緩中企穩,消費增長基本穩定,工業運行總體趨於改善,工業品價格由降轉升,消費價格溫和上漲,GDP 全年增長6.7%,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向縱深推進,促進經濟回穩的積極因素將不斷積累,將有利於鋰離子電池行業的快速發展。
能源緊張和環保要求加速行業發展
汽車工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在造福人類的同時,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較大的破壞。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問題開始顯現。
其中,我國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攀升,導致石油消耗日益升高,石油對外依存度也不斷增高,造成我國能源短缺,同時傳統汽車排放的尾氣給環境帶來了較大的危害。通過技術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發展以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是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國家政策有利於行業發展
2013年以來,國務院及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等多個中央部門出台了多項新能源汽車鼓勵政策,明確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將新能源汽車產業提升至「十三五」政府產業支持發展的重點,承載著我國汽車工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使命。在國家政策支持的基礎上,各地方也針對鋰離子電池產業給予不同的優惠政策和補貼措施。目前,我國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已建立了從研發、生產、購買、使用到基礎設施等方面的較為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有助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同時,針對汽車工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越來越多的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杭州等一、二線城市開始對傳統燃油乘用車進行限購、限行,也有助於提升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需求。
新能源汽車技術進步成本具備市場化競爭力
經過多年的積累,我國鋰離子電池技術不斷進步,開始批量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領域。隨著技術的進步與產業鏈的日益完善,產品質量、性能快速提升,目前國內主流產品續航里程可達到200公里以上,加速性、車速等性能已接近或達到傳統車水平;產品可靠性、穩定性也基本達到傳統車水平。產業鏈的完善和產業規模的擴大推動鋰離子電池產品的成本和售價下降,相應降低了新能源汽車成本。此外,快充技術的發展,也讓電動汽車使用更為便捷。
智能化成發展方向新能源汽車先行一步
汽車的智能化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之一,電動車在特斯拉的引領下智能化發展更加突出。同時,智能化在電動車領域更具優勢,相比燃油車而言,更多的全新設計的車型也為電動車提供了更好的智能化載體和平台。
儲能市場潛力巨大
雖然儲能電池業務目前仍面臨著建設成本高、剛性需求仍有待挖掘等問題,但隨著鋰電池成本的不斷下降以及應用領域的擴大,我國儲能市場有望在「十三五」期間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不利因素
新能源汽車成本不具優勢可選車型少
對於消費者而言,相比傳統燃油車,新能源乘用車目前售價不具優勢,車型選擇較少;而對於生產企業,短期難以獲得規模效益,生產成本尤其是核心部件電池成本仍然較高,導致汽車售價普遍偏高,購買者初始投入較大,制約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從而影響上游鋰離子電池行業的發展。
配套體系有待完善
新能源汽車使用的配套體系尚未完全成熟,整個新能源汽車生態鏈均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相比於龐大、成熟、便捷的傳統汽車加油網路,目前電動汽車的充電設施仍然不夠完善。
據工信部披露,截至2016年底,全國建成公共充電樁僅15萬個,與新能源汽車數量比例相對較低,未形成全國性規模化充電服務網路。充電設施建設明顯滯後,已成為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因素。
公眾認知度有待提升
目前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度還不夠高。隨著人們對污染危害認識的增長以及公眾環保意識、社會責任意識的提升,公眾對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認可度將不斷增加,將拉動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認識和接受程度。
小結
在摸索中,國內新能源行業已經初具規模,並且比亞迪、寧德時代等新能源新軍和一汽、二汽等傳統車企紛紛加強對新能源板塊的重視,已經幫助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在接下來的發展中,新能源行業勢必會充分利用有利條件,著重彌補劣勢,才能加快趕超傳統汽車的步伐。那麼,以上諸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你認為哪點最重要?(文/圖管冠強)
Ⅱ 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
新能源汽車肯定是將來的趨勢,在我國更是這樣。原因有兩點:一是傳統能源緊張,我國又是個多煤少油的國家,所以新能源汽車是現在研究的必須;二是我國傳統汽車技術落後德國、日本等汽車大國太多,水平幾乎不可能追上,所以通過新能源汽車實現汽車行業的彎道超車是現在中國汽車領域的最佳途徑。
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國有著較大優勢,現在中國的電池無論從技術上還是產量上都是世界領先的,同時由於政策驅動與支持,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市場化進程是很快的,效率也很高。因此通過新能源汽車實現彎道超越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新能源汽車技術還不成熟,電池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也沒有相應的基建,電池的性能和管理還不成熟(續航能力和安全性是現在電動車的弱點),所以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多數僅限於短距離代步(多數在城市內使用),仍無法撼動傳統燃油車的地位。(如果不是為了牌照,可能電動車銷量不會很高,哈哈。)同時,新能源汽車的性能衰減很快,現在常用的鋰電池污染很嚴重,之後的電池回收和處理是一個大難題,電池的梯次利用也沒有一個完整的規范。
至於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在多數人認為鋰電池只是個過渡,燃料電池是將來的終極目標。本人對燃料電池不了解,感性的認識是將傳統汽車發動機換成燃料電池,像加汽油一樣加清潔能源,這樣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問題就解決啦。
至於行業的發展,新能源汽車必須搞,而且一定要搞出來!技術方面有搞頭,有前景有情懷也有利益。雖然這幾年要解決基本技術問題,可能效果不會很好,但是將來一定會有一個突破的方法的。現在待解決的問題有兩個:一是電池性能問題,就是提高電池性能;二是電池的測試與管理,即保證電池安全可靠的運行,在梯次利用時,對電池狀態進行評估。市場方面,今明兩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會重新大洗牌,就像前些年的手機市場和單車市場一樣,洗牌後挺下來的前景無限,失敗的就只能退出。如果要加入新能源汽車研發的話,建議選擇航空母艦般的大廠,至於什麼樣的車企是航空母艦?在中國,肯定是國企啦,其實比亞迪和吉利也可以的,還是要看政策哦。
Ⅲ 新能源車目前面臨什麼問題
1. 指標不夠用導致年末購車者銳減
從消費者角度而言,在新能源車整體品質不斷上升、配套設施日趨完善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心理上接受新能源車,或者說主要是純電動車。但在北京等大城市,車輛指標限額成為了阻礙他們購買電動車的最大阻礙。
結語:中國新能源汽車是否自嗨
毫無疑問,中國汽車的2017年屬於新能源車,無論是資本,還是輿論聲音,亦或是即使明示要退坡的補貼政策,都在對新能源車精心呵護、百般照顧。
但線下遇冷的情況,則反映了這個中國政府寄予厚望、有彎道超車機會的支柱性產業,在發展程度上仍像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孩。
2017年關於新能源車的神奇故事、資本運作我們已看得太多,但線下的情況無疑給人們提了個醒,在想要彎道超車的時候,最不需要的就是自嗨。
Ⅳ 談談你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看法
新能源汽車,最大痛點就是電池了,雖然有幾種比較先進的技術,如特斯拉的電力管理技術、國內的快速充電和換電,但最根本的設施需要巨大投入,當然也包括各大廠家的技術更新和發展。
(4)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問題擴展閱讀
新能源汽車優缺點:
優點:技術相對簡單成熟,只要有電力供應的地方都能夠充電。
缺點:蓄電池單位重量儲存的能量太少,還因電動車的電池較貴,又沒形成經濟規模,故購買價格較貴;至於使用成本,有些試用結果比汽車貴,有些結果僅為汽車的1/7~1/3,這主要取決於電池的壽命及當地的油、電價格。
Ⅳ 新能源汽車難以發展國內眾多車企已有應對措施
近兩年國內的汽車市場下滑確實讓很多人「戰戰兢兢」,原本以為傳統汽車市場經濟的下滑,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的沖擊,但是,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同樣不理想。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中國汽車市場在2019度的總銷量為2576.9,同比下滑8.2%,而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120.6萬,同比負增長4%。
最後
據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稱:「目前,新能源汽車整體的行業利潤率還比較低,行業盈利是很難。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將使得多數新能源汽車企業處於虧損狀況,這也說明新能源汽車產業仍然是需要國家給予支持的,還不能完全走上市場化。」雖然上述的車企中都已經有了應對2020年的方法,不過歸根到底也只是提升銷量的手段,對於如何盈利,新能源車企如何「過冬」,仍然要看2020年的表現,特斯拉國產下線雖然發揮出了「鯰魚效應」,但是同樣在漁網內的「沙丁魚」,又真的能堅持到上岸的時刻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面臨哪些困局
新能源汽車目前主流是電動汽車
直觀看是電池包供應不足,目前國內有數的幾家電池包廠,比亞迪、比克等等,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產量都有限得很,每個月也就千把兩千套,其他小廠更加是產量少。
稍微深挖,可以說是電池產量跟不上,動力電池國內做的好的也就那麼三五家,比克力神比亞迪什麼的,參考國標六年十二萬公里質保,對電池廠家還是有蠻大壓力的,誰知道五年以後電池包會是什麼樣子,如果質保期內出現大批量質保問題,哪家都扛不住,一台車至少吃掉三十台車的利潤,尤其現在市場,質保是壓在電池包廠家。
國家政策方面,說是要逐步取消補貼(到2018年),但是現在電動車廠普遍就靠著補貼活著了(鉛酸除外),等補貼沒有了,車廠停止製造轉做油車就馬上止損,電池包廠投入那麼多資金建廠訓練工人采購各種設備,前期投資巨大,如果攤子鋪太大,很難在補貼政策取消之前回本,也是電池包廠家大肆擴張的一大制約因素。
歸根結底還是電池不行,體積大容量小還不足夠安全,看電池發展,三五年內出現革命性的突破可能性不大,所以電池包的結構和成本想出現大的突破也不大可能,要在補貼政策結束前實現0補貼還有利潤,可能性更加渺茫。但是這個是全世界新電動汽車的問題。
至於電池管理系統,且看湖南森泰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Ⅶ 新能源汽車所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續航應該怎樣解決
近幾年來,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可謂是風生水起,很多汽車企業都在不斷的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因為我國如今正在大力的推廣車主購買新能源汽車,所以市場的需求量也就非常大。為什麼新能源汽車可以受到很多車主的喜愛呢?一來是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可以享受到國家補貼,二來是新能源汽車是不需要加油的,只需要進行充電就可以行駛了,更加的環保。因此很多車主一開始便選擇了新能源汽車。
這些都是新能源汽車的種種問題,續航問題都還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解決,電池的更換和汽車維修問題又進一步的呈現出來。很多網友表示,還好自己沒有購買新能源汽車。如果這些問題不及時處理的話,新能源汽車也只能是一個噱頭了,並不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現在還是有很多車主選擇購買燃油車的原因。新能源汽車產業想要更加快速的發展,這些問題就應該要得到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否則新能源汽車產業將無法很好的繼續發展下去!不過現在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已經可以終生免費更換電池了,我想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將會越來越好!
Ⅷ 比亞迪新能源技術很成熟,為什麼銷量卻不好
比亞迪的產品線呈兩極分化狀態,唐漢王朝系列,主要是插混和純電,品質都達到了豪車級別。以我熟悉的唐為例,論性能綜合表現,50萬以下的SUV根本沒有對手。主攻新能源汽車的所有車企,其銷量技術都是足夠低的。原因在於技術的相對不成熟,不過這里所謂的不成熟並不是指三電等核心系統的技術水平,而是指製造成本的初期不可控。
國內用戶對牌子的概念太深了,只要你原先是低端了,想要翻身玩高端就必須經歷一段艱辛歷程,參考小鵬,蔚來這些半道殺出的互聯網高端國產又何德何能輕松將定價到30萬檔以上,樹大招風,存在一定程度被競爭對手抹黑和黑公關,有一些企業在應對此類問題反應迅速,處理及時,影響有限,但比亞迪這里相對不夠好。BYD服務意識別說較合資車企存在差距,即使與國產的車企也存在不小的差距。最主要的體現就是站在市場最前面,每天與客戶打交道的4s店。
Ⅸ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很多了解比亞迪的人大部分都知道,比亞迪的王傳福的思路和想法一直都很超前,也是王傳福的這種超前戰略目光,一直引領比亞迪快速發展成為今天的新能源汽車引領者。20年前,可能人們根本無法想像一個電池生產廠商,居然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界唯一能夠和特斯拉叫板的佼佼者。
比亞迪成立於1995年,生產手機電池起家,2000年在香港上市。比亞迪在同年,通過了重要客戶摩托羅拉的審核,成為摩托羅拉的第一個中國鋰離子電池供應商。有了摩托羅拉的認可,比亞迪相當於拿到了與其他國際大品牌合作的通行證,接著又拿到了諾基亞、三星等多個重要客戶,也就是在那時,比亞迪成為了全國最大的電池供應商,位列全球第三。
2002年,正是中國汽車市場「井噴」時期,王傳福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跨界進入汽車領域。2003年比亞迪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正式進入汽車領域。
此後,比亞迪相繼研發上市了比亞迪e6(主打計程車市場)、王朝系列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