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新能源汽車環洞庭湖
A. 每款高端又大氣,2019年上市的新能源車有哪些值得購買
2019年,中國車市動盪不安,新政策頻出、企業頻繁變動、後市場插曲不斷…我們對2019年中國車市進行了復盤,從新車、品牌、政策、人物等維度,為2020年以及未來挖掘更多努力方向。
這篇是「圖解2019」系列第四篇文章,盤點2019上市的新能源車。
編者按
回望2019年的汽車市場,銷量連續11個月下滑,各大車企的競爭壓力都很大。而在新能源市場,由於新能源補貼的進一步退坡,大部分的傳統新能源車企和造車新勢力都受到了較大的影響。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下,車企還在積極布局新能源產品矩陣,並且還有多款新能源車型憑借超強的駕控品質以及超強的續航能力成為各細分市場的主力車型。如果你打算購買一款新能源車,那麼不妨關注一下2019年上市的熱門新能源車。
?
以上是新能源車市中較為關注的10款車型。當然,除了上述新車外,元EV535、北汽新能源EU7、理念VE-1等車型的產品力都有不錯的表現。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新能源產品,不妨在下方給軲轆哥留言。
?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2019年新能源補貼政策的落定,新能源汽車如何引領未來的主流
2018年國內車市28年來首次同比負增長,給了不少車企「當頭一棒」,在2018年汽車銷量同比負增長的負面情緒籠罩下,不少人都預測2019年國內汽車銷量會繼續下跌
那若是在國補減半以及地補取消的情況下,新能源車優勢還在嗎
新能源車在補貼減少或者取消的情況下,未必會缺少優勢,當然了,兩車的使用人群與使用環境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對於需要購買第二台車輛的家庭、或者有私人車位能安裝充電樁、就近有充電樁、像廣州有對外地車牌進行限行等因素的人群,純電動車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若是需要經常性長途出行的人群,那也只能老老實實的使用燃油車了,畢竟目前純電動車在續航以及充電時間上還未完全成熟。
其實國家對新能源車的補貼已經發布了很多年了,補貼金額也做了許多的改變,金額有減少也有增長,但新能源車的銷量每年依舊呈上漲的趨勢,也側面證明了消費者是認可這個產品的,所以小編相信,若是2019年新發布的補貼會減少也並不會對新能源車造成太大的影響。
C. 2019年終盤點 | 「綠牌車」愈發枝繁葉茂 十款重磅新能源車盤點
2019年,環保因素給整個汽車市場帶來災難性恐慌,那麼新能源車就無比滋潤了嗎?也並沒有!今年由於新能源車補貼退坡導致新能源車與傳統車目前正面臨價格並軌的新趨勢,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前11個月新能源車累計銷量為89.5萬輛,同比增長6.9%,累計增長率明顯放緩。
雖然增速放緩不過今年還是不少值得關注的產品入市,「綠牌車」已呈現枝繁葉茂態勢,我們只需等待它們春暖花開。
比亞迪唐EV
補貼後官方指導價:69.28萬-80.08萬元
市場優惠:
奧迪e-tron在廣州車展前完成上市,作為奧迪旗下首款純電動車,e-tron的推出標志著奧迪正式開啟電氣化之旅。購車金融政策部分,奧迪為e-tron推出了「隨e購」,其中包含多種優惠政策,比如最高3年殘值保障達55%的租賃購車方案,0首付起,最低24期1.88%利率金融方案,增購/換購最高可享1.5萬元忠誠客戶權益等。而在消費者最關心的質保部分,,e-tron為用戶提供了3年或10萬公里的整車質保、8年或16萬公里的電池質保以及8年或12萬公里的電機/電控系統質保。
買車君說:今天買車君給大家介紹的10款純電動產品都是2019年非常值得關注的,它們對於各自品牌也都有著非凡的意義。隨著越來越多新能源車的涌現,相信明年的新能源車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D. 3款最暢銷車!2019年國產新能源的擔當
2020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剛開年,舉國上下就遇到史無前例的疫情挑戰。各行各業都因此受到巨大的影響,汽車領域作為重工業生產的代表,自然也逃脫不了。在汽車產業遭遇2019年的低迷下滑後,這無疑給汽車產業帶來更大的不可控性。為此,我們盤點了2019年表現好的一些車型,挑選了3款最暢銷新能源產品,堪稱國產車的銷量擔當,希望在2020年沒有受到太大影響,能繼續引領行業前行。
從EC微型車到北汽EU緊湊型的轉變,期間雖有陣痛好在如今恢復正常,在純電領域銷量表現很不錯。如今不僅有北汽新能源EU系列,而且EU5銷量也逐漸提升上來。並且EU5將大概率接替EU系列,成為旗下車型銷量擔當。而在更充滿挑戰性的2020年,北汽新能源EU系列能不能保持,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E. 2019中國將佔全球新能源的半壁江山,是誇大還是真彎道超車
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概況及前景預測 2019年仍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汽車總結
2018已被踩在腳下,而這一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又做出了很多成績,產銷再創歷史有高,前瞻產業研究院總結一下2018年新能源汽車行業數據盤點。
1、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逆市破百萬
2018年我國汽車行業走過了難捱的一年,盡管銷量繼續維持在2800萬輛上方,但同比卻出現了自1990年以來首次的負增長。對比整個汽車行業的寒冬,新能源汽車行業卻逆市上行,產銷繼續創出新高。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了127萬輛和125.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了59.9%和61.7%。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7.9%和50.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2%和118%。
2013-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8、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40餘起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相關負責人稱,據掌握的輿情信息顯示,2018年已發生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40餘起。威馬、力帆、特斯拉等都被媒體報道發生了起火事件,起火原因錯綜復雜,中科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認為,電池熱失控是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的主因之一,一些新能源車企電池產品測試驗證不足,跟著補貼的指揮棒走,盲目追求電池高比能量,最終導致電池安全性下降。
總結分析
毫無疑問,我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也是增長最快的市場。據艾瑞咨詢數據,我國目前汽車保有量水平約為169輛/千人,僅為成熟市場的30%-50%,可以預見不遠的未來,新能源汽車將會呈現爆發式增長。而在看到2018年取得的這些成績數字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其背後隱藏的意義。諸如,在看到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市場佔有率在進一步提升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其因動力電池原材料下降導致的電池毛利下降和應收賬款的增多。又諸如,看到充電樁數量累計達77.7萬台,也應該看到,這個數量是遠遠沒跟上新能源汽車的增長。
2018年我國銷售了125.6萬輛新能源車,而這個數字是超過50家車企共同完成的,未來這個數字肯定會被大幅削減的。超50家車企中有傳統車企、有合資品牌、有造車新勢力,未來他們也將成為搶佔新能源汽車市場三大競爭格局,而最終誰又會更將被市場所青睞呢?尤其對於新勢力造車而言,他們在研發、技術、售後、資金等方面都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很多企業至今還未能完成交付,這更像是一場資本的盛宴,到最後,大部分企業難逃破產、兼並或重組的命運,市場本身將會決定他們的去留。
比亞迪以24.8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奪得2018全年銷量冠軍,而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貢獻了近一半的銷量,如果單看純電動汽車銷量的話,2018全年銷量冠軍當屬賣了15.8萬輛的北汽新能源。很多人之前在討論特斯拉進中國將會給這些新能源龍頭企業帶來的影響,事實上,特斯拉麵向的是中高端純電動汽車市場,而中國的新能源造車企業基本面向的是中低端市場,客戶群體不一樣。而真正要和特斯拉競爭的是這些新能源的造車新貴們,目前對於他們來說,想撼動一家擁有15年造車經驗的成熟車企還為時尚早。
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仍將高速前進
展望2019,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仍將高速前進,隨著退補政策的執行,新能源市場也將慢慢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這一年新能源汽車又將創造什麼樣的奇跡,產銷量又能否突破200萬輛大關,我們拭目以待。
F. 2019年新能源車行業有什麼大事
去年11月,首批中國地區特斯拉Model 3預定客戶,終於收到特斯拉的訂單確認郵件,實車預計會在2019年3月開始交付。這個消息也就意味著2019年會是新能源汽車主導的一年。除了強勢企業的市場入侵在即,更多深耕本土的合資、豪華品牌也開始押寶新能源市場。在後續搖擺不定的補貼政策所營造的氛圍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會愈演愈烈。
在去年的車市寒冬中,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少有的亮點之一。截止2018年10月,中國汽車市場總體已經連續下滑3個月,9月、10月更是同比下挫10%以上。與此相對的是,10月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同比增長超過8成。即使插電混動市場,同樣呈現出向高端車型進化的趨勢,但是純電動市場在短暫的波動之後,一直也在蠶食著插電混動市場。在這背後是純電動汽車里程的不斷提升,所帶來的消費者里程焦慮的縮減,同時也在引導著消費者購車理念的轉變:從開始選擇新能源,到更傾向於純電動汽車。再加上現在許多中高端汽車品牌也在陸續推出自家的新能源汽車,所以2019年也可能是新能源車競爭較激烈的一年。
不過盡管如此,有許多新晉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也是值得關注的,比如小鵬,蔚來,國能等等,。這其中我本身也有想法購入國能汽車在今年即將上市的NEVS 93。原因在於相對於其他的幾個品牌,國能給我的感覺會更專注在新能源這一塊,真正用心在做新能源汽車,真正想要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達到綠色出行的目的。這種精神還是很值得關注的!
G. 2019,新能源汽車一年之變
很難用一句話來總結2019年的汽車行業,尤其在中國市場。
悲觀情緒不減的同時,車企們在努力尋找突破口,來保證不掉隊。但是,在某些方面,中國汽車市場也創造了一些可圈可點的成績。中國依然是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市場,在汽車「新四化」方面,智能網聯也處在快速發展變化的階段,不少企業開始搶占智能汽車的市場。
不管新能源汽車,或是智能網聯汽車,它們都還在快速發展的早期階段,如果以年為單位來計算,每一年的變化都很大。如同前段時間刷屏的2017?2019兩年變化一樣,極客公園(ID:geekpark)試圖用2018年與2019年幾組數字來對比,以此來對剛剛過去的一年做一個簡單的復盤。
保持樂觀的同時,也繼續在尋找光明,希望下面的幾組數字能反映出的行業的真實情緒。
98.4萬→102.4萬
2018與2019年,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以下略過年份,均為2018與2019年)。
2019年並沒有讓整個汽車市場變得更好。就連人們本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汽車,也陷入了增長停滯,甚至倒退的境地。
就在2019年,許多汽車品牌相繼發布了純電動汽車車型,很難不讓人相信該車型在未來的潛力。從純銷量數據上看,它可能是幾大類車型當中唯一一類還在增長的。
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18年純電動汽車銷量為98.4萬輛,同比增長50.8%。鑒於2019全年的數據還未公布,我們從1-11月的銷量數據來看,純電動汽車銷量為83.2萬輛。假設2019年12月與2018年12月銷量相等,即19.2萬輛,那麼2019年的純電動汽車銷量與前一年大體相同,有略微增長。(註:102.4萬為估算數據)
而從增長速度來看,即便銷量超越了2018年,增長速度卻是陡降。這也是多種因素形成的情況。
500km→600km
中國純電動汽車最高續航里程區間。
在2018年上市銷售的中國純電動汽車當中,有關續航里程的數字,我們似乎很難看到500以上的,大多數在400-450km之間徘徊。秦ProEV600可能是當時少有的NEDC續航里程超過500km的車型。進入2019年,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顯而易見地增長,從平均400km升級到平均500km,廣汽AionLX的續航里程甚至超過了600km,探向了更高的區間。
從目前已發布的車型,如蔚來EC6、小鵬P7等車型的續航里程來看,可以預見2020年新車的續航會升級到600km范圍內,在有限的電池技術當中,車企與供應商們仍然尋求著一點一滴的突破。
24613輛→57432輛
新造車勢力汽車銷量。
隨著何小鵬與李斌的一場賭局,2018年新造車勢力在一萬台的討論中落下帷幕。但當時誰也沒有想到,迎接他們的2019,會更加艱難。
從總銷量來看,數據肯定有大幅上漲。據極客公園(ID:geekpark)不完全統計,2018年,整個新造車勢力汽車銷量為24613輛,其中蔚來貢獻了近一半,即11348輛。而根據目前公布的2019年1-11月銷量,幾家新造車勢力綜合起來的銷量為57432輛(同樣是不完全統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和2018年相比,除了2019年才開始大規模銷售的企業,其他新造車勢力並沒有發生我們預想中的「爆發」。繼續保持頭部位置的蔚來,目前僅完成銷量目標的43.5%,連一半都還沒到。有些企業在2018年通過小型或微型電動汽車獲得了不少銷量,2019年也遭遇了銷售危機,銷量驟降。新特汽車設定的2019年銷量目標為4萬台,而前10個月累計交付僅962台。
導致銷量低迷的因素有太多種了,產品、資金、營銷……我們能看到,新造車勢力並未如樂觀主義者想像中的騰飛,也沒有啞火。遵循著汽車產業的規律不斷增長,是他們現在唯一能做的事情。
(註:57432為2019年1-11月的銷量數字。)
0?輛→15輛
國產特斯拉交付數量。
趕在2020年之前,國產特斯拉終於開啟了「交付」——並不是針對公眾,而是交付給內部員工。特斯拉與中國市場的不解之緣,也就此正式展開。
交付量的確很讓人期待,但在這15輛國產特斯拉背後,是無比驚人的「中國速度」。要知道,在2018年,國產特斯拉只是一句口頭承諾,工廠還是一片荒地。僅358天,特斯拉就做好了准備在中國開啟大規模交付,哪怕在全球范圍內,這都是一件很難想像的事。
在近日的GTC2019上,英偉達又推出了新「核彈」,全新自動駕駛系統級晶元Orin,單晶元算力可達200TOPS,成為新的「芯」皇。在一波又一波的算力比拼中,更高等級的自動駕駛也正在籌備,一個完整的生態圈呼之欲出。
0→1
國際市場上,2019年對於許多車企來說,都算得上「元年」。
百年汽車產業,「地基」首次開始了動搖。對於傳統車企來講,如何去轉型成為了當務之急。盡管新能源在汽車產業內只佔很小一部分比例,但潛力巨大,大到沒人敢忽視。於是,在觀望和一段時間的研發之後,傳統車企的首款電動汽車來了。
如果說奧迪e-tron與捷豹I-pace是率先行動,那麼在2019年,不管已經亮相新車型,或是發布預告,傳統車企已經開始了純電動之旅。福特野馬Mach-E、保時捷Taycan、賓士EQC都屬於新晉者,也包含全新平台的大眾ID.3、福特電動皮卡F150等等都將在不久面世,這足以讓我們看到車企們構建零碳社會、以及轉向純電動技術路線的決心。更值得期待的是,上述車型已經或即將在中國打開一片天地,等到它們被中國市場吸納,到時又會是不一樣的風景。
從0到1,也是純電動汽車希望突破的那條線。在2019,增長、停滯、倒退,汽車市場都進行了充分的呈現,我們相信過去的一年帶來成功或失敗的經驗與思考,最終化為行業進步的一級階梯。
作者:趙子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H. 2019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全年或現負增長
沒有想像中的金九銀十,可能也不會迎來往年顯著的翹尾效應,數年來漲勢迅猛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在2019年甚至有負增長之虞。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9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09.3萬輛和104.3萬輛,同比增幅僅有3.6%和1.3%。而11月的銷量還有沒超過10萬輛,同比跌幅超過四成,已連續5個月同比下降。如果12月仍然不能止住頹勢,全年銷量負增長幾成定局。7月份成為一道分水嶺。2019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依舊保持快速增長,6月份銷量漲幅甚至一度超過80%。7月開始形勢急轉直下,同比降幅逐步擴大,從3.8%、21.7%、34.8%到10月份已呈腰斬之勢,達到46.0%,11月份才略微收窄(見圖表1、2)。從2010年新能源汽車被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來,銷量幾乎一路走高,即便是近幾年國內汽車行業進入微增長時代,到2018年甚至迎來了當時28年來的首度新車銷量下滑,新能源汽車也一直是相對低迷的整體車市中的一抹亮色。它為何會在2019年出現前所未有的「五連降」?當前的市場形勢是在哪些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市場格局正發生怎樣的變化?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
按照之前國家規劃好的排放標准升級時間表,從2019年7月1日起,國內開始正式實施國家第六階段排放新規,即從7月1日開始,國五排放標準的新車停止上牌登記。有些城市甚至採取了提前實施的措施。
但一份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在2019年4月下旬公布的《2018年汽車經銷商生存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經銷商新車銷售幾乎無利潤可言,而庫存預警又連續17個月居高不下,其中「國五」車型壓庫嚴重。對於經銷商而言,大幅降價促銷成為快速清理庫存車的必然選擇,市場上在5、6月份甚至出現「買一輛送一輛」的打折法。
這種降價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不少消費者的購車選擇,即從打算購買新能源汽車轉向購買超低價格的國五傳統燃油車。而有的消費者面對這種情形更加迷茫,繼續觀望。
「新能源汽車其實也受國六標準的制約,很多企業受到國六標準的沖擊,導致傳統產品跟不上,老產品又必須清庫,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崔東樹認為,國六標準的實施推動了行業的快速清退的過程,一些合資企業特別是不少自主品牌車企受到嚴重影響。插電式混動車型在10月份出現同比下降44%的情況,也是受到這一政策的後續影響。
3.第三個政策因素則與正在實施的「雙積分」政策相關。一些業內專家指出,當前正在實施的「雙積分」政策沒有發揮預期的巨大「威力」。
發布於2017年9月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雙積分」政策),被業內視為補貼退出後鼓勵車企繼續生產新能源車的接檔政策,意在通過積分交易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推廣。該政策對年產量或進口量達到3萬輛以上的企業提出了明確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12%。徐長明曾表示,新能源汽車未來如何波動式發展,取決於雙積分政策所發揮的作用。如果不嚴格執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未來發展將充滿疑問。
從目前來看,雖然「雙積分」政策的促進作用已經開始顯現,但無論是當前表現出來的積分交易價格,還是在倒逼車企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投入、推動擴張市場份額的力度上,業內一些專家都認為略顯不足。2018年,新能源汽車雙積分交易金額超7億元人民幣,每分僅850元,預計2019年年末將上升到2000元以上。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明確指出:「現在的『雙積分』政策效率是不高的,應該研究調整『雙積分』政策的實施方案,通過『雙積分』政策來保障實現電動車佔比逐年上升的目標。」
2019年是「雙積分」政策實施的元年,工信部已經兩度調整,並拿出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目前「雙積分」政策還在調整完善之中。據了解,本次修改意在引導節能汽車的多元化發展,給車企的新能源積分考核和來源要求提供更為寬松的環境,以求對行業發展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第二,從消費市場來看,2019年主要有三重因素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和信心。
1.近年來宏觀經濟的持續下行已經影響了整個國內汽車市場。
國內一些經濟學家指出,對汽車等行業而言,當前面臨的一個嚴峻形勢就是國內消費受到了嚴重擠壓,居民的家庭資產負債出現嚴重問題,打擊了居民的消費信心和能力。在購車補貼大幅退坡的疊加影響下,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難以像往年一樣獨善其身。北汽集團營銷業務委員會產品與商業模式創新中心市場研究部部長趙新智也分析認為,因為很多家庭是第二輛車用戶,隨著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下降,導致購買力不足。
2.從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頻發的新能源汽車起火等安全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普通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顯示,從5月到8月,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共發現79起安全事故,涉及車輛96輛。在已查明起火原因的車輛中,41%的車輛處於行駛狀態、40%的車輛處於靜止狀態、19%的車輛處於充電狀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絕大部分事故車輛使用的是三元鋰電池,佔比達86%。
近三年的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持續提升對續航里程和能量密度的要求,一年一個台階快速升級。為了達到補貼的標准,車企多採取高能量密度電池,但驗證工作嚴重不足。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產品續航里程已有大幅提高,但隨之帶來的安全隱患也逐漸顯現。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數據顯示,目前已要求召回33281輛新能源汽車。另據了解,因動力電池問題而召回的車輛佔比近兩成。
3.目前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車型的保值率狀況堪憂,而保值率恰恰是消費者購車時重點考量的因素之一。
中國汽車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員會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汽車保值率報告顯示,多數目前在市場上熱賣的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1年的保值率就已經低於50%,續航能力在300公里以下的更是僅有兩、三成。即便是表現最好的特斯拉MODELX,1年保值率僅為67.46%,其次分別為特斯拉MODELS與蔚來ES8,它們的保值率分別是65.32%與51.28%。
「新能源汽車銷售量下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殘值率低,而且還需要專業人士對其動力電池的使用情況進行評估才能定價。即便是電池使用狀況還可以,但是二手車買家不認賬,新能源二手車的價格也提不起來。」崔東樹表示,這種情況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經銷商不好出手,回收的時候會把價格壓得很低,車主不接受便會私下交易,對二手車市場和新能源二手車的流通都十分不利。
以上三點因素,加上政策的變動及不確定性,讓更多消費者暫停購買計劃,處於觀察和觀望狀態。
第三,從供給端看,一些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生產動力轉弱,減少了對市場的產品供應。
國內一家整車廠銷售負責人甚至表示,「從單車成本而言,目前是賣一輛虧一輛,有的已經暫時停賣了。」在2019年3月25日之前,有的純電動乘用車單車補貼可拿到7.5萬元,到6月26日前已經降到4.5萬元,之後繼續降到2.5萬元。崔東樹分析指出,這個調整期給企業帶來的巨大壓力是難以承受的,也導致了現在艱難的困局。
據趙新智透露,相對於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退坡幅度達60%-80%。這加大了企業的成本壓力,因此必須對低價車限產、提價。
市場格局演變:傳統自主車企份額跌破9成
歷經數年發展,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正打破原來的局面,各參與方、各種產品的市場份額和力量對比也正在變化之中。
在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外資品牌的較量中,傳統自主車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絕對優勢正受到沖擊。
「2019年可能是近年來傳統自主品牌車型佔比首次低於90%的一年。」近日,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2019年會長、中海同創集團董事長李金勇在2019中國車商高峰論壇上表示,目前國內合資品牌純電動車型已經逐漸進入市場,造車新勢力的產品佔比達到9%,也逐步成為市場重要參與力量。
從2010年到2015年之間,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幾乎是傳統自主車企的天下。但從2016年開始,跨國車企巨頭明顯加快了向電動化轉型的步伐,向中國市場投放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規劃力度也明顯加大。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情報所主任、總工程師黃永和觀察到,從2013年到2015年,雖然很多合資企業包括跨國公司都發布了關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但車型上市還比較少。但從2018年開始,在市場上的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明顯增多。2019年1-10月,合資品牌產品佔比已經超過了10%。他擔憂的是,根據市場調查,在不少「80後」、「90後」年輕人的意識中,已經把特斯拉和BBA並列為豪車品牌了,這可能會影響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特別針對年輕一代的細分市場。「應該對我們的市場沖擊比較大。」
從各類細分市場看,插電式混動車型銷量到2019年11月已經同比下滑超過40%。而在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中,A0和A00級車型的下滑尤其明顯。
這兩款車型一直是近年來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的主力。在2017年,A0和A00級車型總銷量一度占據純電動乘用車7成以上的市場份額,然而到了2018年開始收縮,特別是A00級產品的市場份額少了接近20個百分點。2019年,A00級車型的市場佔有率降幅擴大,目前僅占不到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A級純電動乘用車的佔比明顯提升,已佔據當前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的半壁江山。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這種市場格局的演變正是近三年國家補貼政策不斷調整的結果。崔東樹指出,另一個因素是一批分時租賃企業倒下,其產品被大量退租並流向市場,大量低價處理。A00級電動車一直是分時租賃場景的主要運營車輛,「因此A00級車增長壓力巨大,市場表現低迷。」
進口車、出行市場承包年度亮點
盡管新能源汽車整體市場下滑,但在一些細分領域仍然不乏亮點。
第一是新能源車型進口量增長迅猛,成為進口車市場的亮點。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總進口量約4.9萬輛,同比增長191.7%。其中,特斯拉總進口量約3.33萬輛,同比增長了184.1%,成為進口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力品牌。
第二是出行市場特別是計程車、網約車市場,但這種市場表現是否可以稱之為亮點,業內爭議不小。
上汽通用總經理王永清曾在2019年廣州車展上透露,2019年1-9月,全國賣給私人用戶的電動車僅十餘萬輛,其餘的70多萬輛全部投放給B端的出行市場。不少行業人士在看到這一信息後紛紛表達了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質疑與擔憂,他們認為,這沒有反映出私人用戶的真實需求,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前景更加悲觀。而1-10月的新能源汽車上牌數據則顯示,過半數純電動乘用車是營運車輛及由單位購買的非營運車輛。
出行市場特別是網約車、計程車已經成為消化新能源汽車產品的主要渠道。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不失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一個亮點。崔東樹透露,目前納入監控范圍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為201萬輛左右,其中計程車、網約車、公務租賃用車佔47%,而私人用車佔了53%。
從運營的里程來看,用於網約車、計程車的車輛的運營里程佔60%、55%左右。「網約車市場的良好發展態勢帶動了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幅提升,目前新能源汽車在網約車市場的滲透率達到了10%以上,計程車則達到了6%左右,主要車型包括北汽EU系列、帝豪EV系列、比亞迪e5、e6等,網約車、計程車是新能源汽車真正推廣的活名片。」
因此,崔東樹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車主要賣給了出行公司應當是一個亮點而非問題。因為這恰好說明出行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接受,特別是運營用戶對其認可,電耗比油耗更有優勢,如果網約車運營而沒有達到合理的經營情況,用戶是絕對不會願意使用的。這本就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亮點。
當前,新加入的網約車必須是純電動車型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城市的選擇。在司機收入方面,新能源網約車在一二線城市已經開始占據優勢。新能源汽車在網約車市場的大量使用應當被視為到目前為止一個較為成功的案例。
專家觀點: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預判
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不會有大幅提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
在2019年的最後一個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有可能會因為多重因素出現翹尾跡象,但是即便出現年末的銷量小幅上揚,也無法直接帶動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幅提升。下半年新能源車市出現的「五連降」會讓政府、車企、消費者等多方重新審視新能源汽車市場。預計政府會推出更利好新能源汽車發展和銷量提升的政策,車企也將根據市場調整生產節奏與產品布局,而消費者也將更為理性。因此,進入到2020年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不會有太大提升,仍將會處於一個調整期。
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出現26%的正向增長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
預計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是200萬輛,中性判斷約為160萬輛。按照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中提出的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達到25%的目標,預計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700萬輛以上。按照2019年近130萬輛的銷量計算,2020年到2025年復合增速將超過33%。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這個目標對企業的引領作用很大,會推動企業加速發展新能源汽車。
預計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80萬-200萬輛
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2019年會長李金勇
2020將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起步年。未來B端市場將繼續堅挺,計程車、網約車電動化成為必然趨勢。限購城市市場有望出現新能源汽車的增量(北京增加4萬-10萬輛)。未來隨著積分價值提升,電池成本下降,A00級純電動乘用車市場將回暖,非限購城市銷量增加。隨著特斯拉國產、部分造車新勢力車型上市,推動新能源汽車高端用戶擴大,預計增加10萬輛以上。2020年作為新能源汽車補貼最後的盛宴,最後一個年尾效應顯現,有望增加20萬輛銷量。
2020年仍是調整期,實現微增長
北汽集團營銷業務委員會產品與商業模式創新中心市場研究部部長趙新智
2019年和2020年是市場的調整期,預計2019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在110萬輛左右,其中純電動汽車80萬輛。明年有望微增長,純電動汽車約有6%的增幅增加到85萬輛。未來市場會進入一個增長期,2021—2023年增速約為17%-20%。到2023年以後預計可達200萬輛以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I. 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都有哪些大變化
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2019年就這么匆匆過去了,車企這會兒基本都在忙著盤點2019年的銷量,估計過段時間就會一一公布,不過結合2019年市場的銷量情況,其實已經可以做出一定的判斷,氫雲鏈也對新能源車市場做出了自己的總結,看看在這大變局的背後,誰才是大贏家吧!
新能源車消費愈發向上
在汽車消費的起步階段,消費者對車的要求還僅限於代步,所以對車的要求不是很高,而且對價格異常敏感,正如我國汽車市場剛起步的時候,都是依靠一些10萬元以內的車型保持增量,新能源車市場也不例外。
而在2020年,有一些即將發布的車型都已經開始預告,自己的綜合續航可以達到700公里了呢!
綜合以上三點,其實我們可以得到一些結論,未來車企推出的新能源車要想賣得好,就必須往上面三個方向走,定位要高,品牌形象要好,續航一定要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