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汽車新能源企業倒閉
『壹』 買了國家補貼地新能源車,現在公司倒閉了,沒有售後服務了,怎麼維權
認倒霉吧,公司倒閉了,那就無法提供服務了。
『貳』 2020年,新能源車企會比想像中更凄涼
兩年前,眾人都說,2020年將是各家造車新勢力、新能源車企的決戰時刻,因為大部分新能源車企的產品都已經落地,將進入銷售階段。可是萬萬沒有想到,2020年的開局的疫情,讓新能源車企的「決戰時刻」成為了「至暗時刻」。
2020年第一季度,大量新能源車型開始交付周期,這其中包括已經發布價格的特斯拉國產Model3、愛馳U5、威馬EX6等,也有即將發布的天際ME7、哪吒U、零跑T03、廣汽蔚來合創007、小鵬P7等等。另外算上剛剛邁入交付期的理想ONE、AionLX等,不下十數款車型在第一季度的交付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根據蔚來公布的交付數據,2020年1月蔚來品牌整體交付量達1598台,同比下降11.5%,其中ES6交付1493台,ES8交付105台。不過按照蔚來的說法,由於1月份的有效工作日只有16天,其日均交付達到了100台以上,同比提升22%。
另一方面,小鵬汽車何小鵬也在社交媒體上也有意無意透露了「小鵬不差錢」。何小鵬表示他持有大量的特斯拉股票,言下之意是他可以通過套現特斯拉股票來維持小鵬的運營。按照的特斯拉之前800美元到900美元的股價來看,何小鵬如果出手10萬股特斯拉股票,就能夠有八九千萬美元保持小鵬的運營——如果對「大量」有一個更樂觀的定義,或許何小鵬所持有的特斯拉股票達到百萬量級。
如果說蔚來和小鵬還有融資的底氣,那麼更多數的新能源車企可能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對於大部分新能源車企來說,它們很有可能無法見到2021年的日出,現在需要做的,必須是給自己找到一個足夠粗的「大腿」,確保品牌有最低限度的生存機會,即便是被收購也在所不惜。
撰文|錢大友
圖片|網路
編輯|白術
審校|蘭青青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為什麼新能源車行業越來越不景氣
很多廠商提出的電動駕乘概念,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新能源」。電氣化是汽車發展的另一大趨勢。其能夠減少二氧化碳和尾氣的排放。這也是未來解決溫室效應,降低空氣污染的一種方案。此外,因為少了龐大復雜的發動機液壓系統,隨著電機性能和材料科學的進度,電氣化的新能源汽車大大減少了車身的重量。這樣也會降低能量的消耗,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
2、從環境保護上來講:降低城市尾氣排放,發電污染比較集中,相對容易管控和治理。
眾所周知,傳統汽車尾氣排放的碳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以及其他的有害顆粒對大氣有著很不利的影響。導致溫室效應、霧霾等現象頻生。所以國家也在推進國五、國六以及以後的排放法規。電動汽車在使用當中,不會產生尾氣,屬於0排放,所以在城市使用中,不會加劇城市熱島效應或者PM2.5的上升。
『肆』 新能源汽車行業還能發展下去嗎會不會倒閉
整理了一些資料供參考如下:
預測2019年補貼退坡政策落地 新能源汽車價格將上漲
「買新能源車的話,要盡快了。」深圳一家上汽榮威4S店的銷售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如果2019年新的補貼政策落地之後,全系產品或漲價一至兩萬元。而北京一家吉利新能源4S店的銷售也表示,補貼退坡後全系產品可能漲價30%。
早在2018年年底,各地經銷商便以2019年補貼退坡後車型可能漲價為由,鼓勵消費者盡早購車。而直至2019年春節假期結束,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方案仍未落地,但坊間版本層出不窮,並指出2019年補貼退坡幅度將高達50%、地補取消等多項變化。而一旦該政策施行,這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巨大的震盪。業內簡單估算,單車補貼退坡預計最高可達7萬元。
而相比上述4S店的觀望態度,有新能源車企已經坐不住了,推出漲價和保價方案。春節前,小鵬汽車官方宣布,其首款量產車型小鵬G3自2月1日起綜合補貼後統一售價由13.58萬-16.58萬元調整至15.58萬-19.98萬元,相比12月份新車上市的售價增加幅度為2.00萬-3.40萬元,漲幅接近15%。更早些時候的1月24日,新特汽車DEV1兩款車型也分別漲價5000元、6000元。
與小鵬汽車和新特汽車的漲價不同,蔚來汽車和威馬汽車則選擇推出稍微含蓄的「保價政策」來應對補貼退坡。例如,蔚來公布的保價政策提出,用戶在2月份購買蔚來ES8,並在國家補貼政策發布前提車並上正式牌照,可按2018年標准享受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2月份支付大定,國家政策發布後4月30日前上正式牌照,國家補貼按2018年標准享受,地方補貼則按2019年政策執行。
北京一家比亞迪4S店的銷售也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補貼退坡政策落地後,新能源產品價格將會上調,而在3月份之前完成上牌的購車用戶則能享受2018年的補貼優惠。位於北京的一家奇瑞4S店的銷售告訴記者,目前下一批次的車可能因為補貼政策而漲價。相比推出保價政策穩固市場,有些品牌則選擇了暫停銷售等待政策落地再行定價。位於北京的另一家奇瑞4S店的銷售告訴記者,店面從2019年1月1日開始便暫停銷售,直至新的補貼政策落地。「有一些品牌沒有漲價,但是由於補貼少了,消費者需要掏出更多的錢;而另一些品牌車型的到手價格會有小幅上調。但在2019年底,實際價格將重新回到下降通道。」有分析人士指出。
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統計情況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至2018年12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2.5萬輛,同比增長38.2%,環比增長32.9%,單月銷量創歷史新高。累計方面,2018年1-12月份累計銷量為125.6萬輛,同比累計增長61.7%,全年勝利收官。1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16.6萬輛,同比增長69%,環比增長19%,佔比74%;新能源商用車銷量為5.9萬輛,同比下降8.8%,環比增長97.8%,佔比26%。純電動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9.2萬輛,同比增長33.8%,環比增長39.1%,佔比85%;插電混動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2萬輛,同比增長73%,環比增長3.2%,佔比15%。整體銷量增長符合預期。
2018年12月,狹義乘用車(轎車+SUV+MPV)零售銷量達221.7萬輛,同比下降19.2%,環比增長9.8%;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達2235萬輛,同比下降5.8%。2018年全年狹義乘用車產量2309萬輛,同比增速下降5%。
2012-2018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統計情況
2012-2018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補貼退坡後影響到底多大?
對於2019年補貼退坡政策落地後產品是否漲價,蔚來、威馬汽車都保持著謹慎觀望態度。如果保價政策到期而不採取其他措施,那麼對於消費者而言,價格則順其自然上漲。與此同時,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補貼退坡後車企成本增加,2019年大多數電動車都會有升級換代,包括續航里程、電池能量密度都會升級,而升級後的產品價格也會適當向上調整。
舉例來說,廣汽新能源GE35302018年享受的補貼為9.9萬元,但2019年的補貼將直降至2.9萬元,補貼退坡幅度高達7萬元。不過,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於清教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電動車漲價並不會成為一種趨勢。「漲價不會成為一種趨勢,只是一種表面現象,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整個還會下調。」他表示。
其認為,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電控等上游企業在前幾年整車廠的傳壓之下成本已經實現穩中有降,隨著2019年特斯拉等外資品牌電動車產品的加入,如果自主車企不自掏腰包補齊差價,那麼產品競爭力也將極大減弱。「整車如果因為沒有補貼就漲價是不現實的,第一消費者不會買單,第二並沒有更高性價比的車讓消費者買單。」於清教說。「變相漲價說明新能源整車在控製成本方面做得還不是很好。」於清教認為,漲價對限購城市而言影響不大,主要影響更關注性價比的二、三線及以下市場。「補貼進一步退坡至少讓那些以補貼為生,或者說目的不是研發和開發有價值新能源產品的企業退出市場,清理了市場環境。」上述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進入後補貼時代,對於新能源汽車企業而言,要做的不單單是整合現有技術開發一款受市場歡迎的產品這么簡單,更要實現全產業鏈的布局和各個細分市場產品的全覆蓋,強化企業綜合競爭力。「新能源汽車目前產品處在快速迭代的時期,整個供應鏈任何一個環節技術沒有快速跟進的話,對沒有掌握核心零部件技術的企業來說,很容易掉隊。」上述比亞迪相關負責人說。
電池成為成本核心 價格下降將成為未來主要趨勢
依託新能源補貼政策的扶持,過去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實現了高速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即便是在乘用車銷量28年來首次負增長的2018年,新能源汽車也實現了61.7%的同比大幅逆勢增長。盡管對補貼的梯度式退坡,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經做出了一定的適應,但在資金緊缺以及市場導向還未完全形成的大環境下,2019年補貼的進一步退坡對車企而言仍帶來成本壓力。
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下降被認為是未來的主要趨勢,其關鍵在於電池等核心部件的成本下降。2018年年底,威爾森發布的《2018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白皮書》指出,2020年電池成本相比2018年可以再降20%左右。縱向來看,動力電池系統成本從2015年的3元/瓦時,降低至2018年的1.2元/瓦時。若同比計算,電池容量60千瓦時的整車電池成本估計下降了2-3萬元。
與此同時,非電池關鍵部件的其他部件成本,也在下降通道當中。在科技進步和規模效應的雙重帶動下,電機、電控、智能系統等主要部件成本也在下降。不過,威爾森同時表示,這依然難以覆蓋補貼全部退出帶來的影響,建議未來雙積分政策獎懲力度進一步加強,如設置更高的積分比例要求、更嚴格的技術參數指標以及提高經濟懲罰的金額等。目前中國推行的雙積分制度還不能有效地化解補貼退坡之後的影響。
在2018年的一次論壇上,江淮新能源乘用車營銷商務中心總監王輝用清晰的數據,展示了雙積分交易初期微薄的「填坑」能力——一輛能獲得6萬元—8萬元補貼的電動車,積分只能賣出5000元—6000元,僅為補貼的1/10。而與此前6萬到8萬的單車補貼相比,雙積分的收入就是「毛毛雨」,可以想像,2020年補貼取消之後,企業日子的艱難程度。
這對於試圖將賣積分作為收入來源的新造車企業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而對於處於創業初期的新造車企業而言,由於補貼下滑,未來企業的資金壓力會進一步加劇。新造車企業產品尚未形成大規模銷售,資金正向迴流有限。除此之外,隨著各家產品陸續批量交付,2019年新造車企業將全面開啟銷售端的比拼,屆時整車售價大概率將會走低。
希望對你有幫助!!
『伍』 又一家新能源車企倒閉四年間「燒毀」51億元!
近日,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汽車」)已進入破產清算階段,中國證券報記者實地探訪長江汽車總部了解到,廠區里大部分員工都已離職,目前只有兩百多位負責乘用車生產的員工還照常上班,但手上為數不多的訂單完成後已沒有新訂單。
長江汽車前身為杭州公交客廠,成立於1954年,90年代曾因經營不善瀕臨破產,2013年由五龍電動車前身中聚電池注資重組,並成立了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而五龍電動車第三大股東,則是香港首富李嘉誠。
2016年,長江汽車是最早一批拿到國家發改委批文的新能源車企之一,2017年12月,在工信部公示的第302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長江汽車位居其中。
在2016年4月時,五龍電動車投資51億元推出電動車品牌「長江EV」,一期年產量10萬輛、二期年產量30萬輛,杭州工廠正式開始投產。同時貴州長江、深圳長江、成都長江等子公司也相繼成立。
數據顯示,2015年,長江汽車與簡式國際汽車設計(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紫荊聚龍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長江乘用車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34%、33%、33%。
外憂內患長江汽車不堪重負
外憂內患,讓長江汽車不堪重負,昔日的高光時刻已不復存在,在長江汽車總部園區內,也只剩下「長江汽車」四個紅字,市場從不缺乏新產品,要想在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沒有像樣的產品是很難做的,適合消費者,順應市場規律,進而生產出性價比過硬的產品,才是企業長期發展的重中之重。對長江汽車唏噓的同時,也不禁感嘆所有汽車製造商務實的重要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新能源車企長江汽車倒閉,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近日,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發布的破產文書顯示,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被法院裁定,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天眼查APP顯示,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6月,注冊資本為10億元,法定代表人為曹忠,經營范圍含製造、加工、批發、零售:客車、電車、專用汽車、汽車零部件、汽車裝飾品等。
天眼查風險信息顯示,目前,該公司有數十條被執行人信息,法定代表人的限制消費令已過百條。此外,該公司還有多條法律訴訟,案由包括買賣合同糾紛等。
2016年4月,長江汽車發布電動車品牌「長江EV」,同時杭州工廠正式投產,一期年產能為10萬輛,二期年產能為30萬輛。隨後,長江汽車加速擴張,貴州長江、深圳長江、成都長江等子公司相繼成立,並吸引不少政府背景的投資。
2016年,長江汽車成為最早一批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文的新能源車企。2017年12月,工信部公示第302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長江汽車位列其中。由此,長江汽車拿到了新能源汽車「雙資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柒』 又一家新能源車企破產清算,你覺得它破產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汽車”)已進入破產清算階段,目前長江汽車總部廠區里大部分員工都已離職,只有兩百多位負責乘用車生產的員工還照常上班,但手上為數不多的訂單完成後已沒有新訂單,所以這又是一家新能源車企申請破產清算,對於長江汽車破產的主要原因,我認為還是競爭太大,技術不行,沒有補貼所致。
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那麼是名副其實的第一梯隊,特斯拉是美國的品牌,在中國市場已經獨立創辦工廠,憑借自身技術,在價格高的情況下,銷量也還不錯,可以說這兩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它都有自身硬實力。蔚來、小鵬、理想等新能源品牌,它的自身硬實力還有待觀察,但是從市值來看,它們比其他傳統車企還高,所以它們是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在不需要國家補貼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好好生存,這也就是為什麼,同樣是新能源汽車品牌,沒有實力和亮點的長江汽車,它只能淪為破產的地步。
『捌』 眾泰新能源破產清算 給新勢力車企提個醒
12月4日,ST眾泰發布公告稱,眾泰汽車全資二級子公司眾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被債權人以不能清償到期債權,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被申請破產清算。
總結:2020年,除了眾泰汽車外,包括一汽夏利、長豐獵豹、重慶力帆、華晨中華等車企也相繼出現經營困難等窘態,2020年,新勢車企的淘汰賽還將繼續,不知下一個「花落」誰家。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李嘉誠重金打造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破產,新能源汽車的未來之路有何坎坷之處
之前李嘉誠重金打造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破產,而最近關於新能源汽車這個話題,又被大家談論了起來,在去年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新能源汽車製造公司全都倒閉了,李嘉誠那也不例外,在2020年那個新能源汽車的大風口,所有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都變得比較困難,但是在如今新能源又被重新提起來,節省能源是我們一直要做的一件事情,而現在新能源重新被提起來,也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新能源汽車的未來之路到底應該怎麼走?
新能源汽車如果能夠在未來廣泛發展的話,對我們國家也是一個有利的事情。
『拾』 【汽車人】2020,新勢力造車企業的倒閉之年
一個個倒下的新勢力車企,給員工、股東、供應商、地方政府以及合作夥伴的發展造成了各種損失和不良影響。在他們備受關注的時候,那些講真話的傳統車企老總們就說過,這是一系列的流水線生產工程,不是說誰有錢就能擠進去的,沒有上下游產業鏈,上百億的錢扔進去就是一個水漂而已。
前有摩拜單車,後有瑞幸咖啡,這些輕浮的注意力經濟和淺薄的流量明星,除了浪費投資人的金錢,透支中國企業的信譽,給大家提供一場焦灼的鬧劇之外,我實在看不出有什麼意義了。難以為繼的新勢力造車企業們,在這個維度上,其實也一樣。(文/《汽車人》特約撰稿人劉葳漪,部分圖片來源網路)【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