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能源汽車補貼解讀
㈠ 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對行業影響有多大
4月23日,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1、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2020年-2022年補貼標准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
2、補貼前售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才能享受2020年補貼,"換電模式"車輛不受此規定。
3、2020年4月23日至2020年7月22日為過渡期。期間符合2019年補貼要求但不符合2020年補貼要求的只能獲得對應標準的0.5倍補貼,符合2020年新政的按2020年標准補貼。
對行業促進有限
這一政策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影響,促進效果並不會那麼直接。
第一,特斯拉的品牌影響力和產品競爭力可能會減弱政策帶來的負面作用,而且Model3具備降價的基礎;
第二,換電模式要解決的不僅僅是市場推廣過程中的規模經濟性問題,也將減弱對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正向作用。
那麼,國內其他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機會在哪?
第一,享受補貼政策的支持,保持現有的競爭態勢,來自特斯拉的整體壓力會稍微小一點;
第二,加緊探討換電模式的執行策略和方式,減少對電池能量密度的依賴,緩解消費者里程焦慮,提高產品競爭力;
第三,加緊推動商業鏈條的完善,自建換電/換電供應商、動力電池的維護與處理、廢舊電池的梯度利用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2019年汽車大件事:新能源補貼退坡
新年剛過不久,人們已經在為各自的生計在愁苦著。2019年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艱難的,而艱難的不止是個人,2019年對於汽車行業、各大車企來說,也是艱難的一年。
新能源汽車發展日益火熱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然而在今年的發展中,卻諸多阻難。
早在年初時工信部便發布《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8年本)(徵求意見稿)》,稿中明確表示將取消對企業產能要求,鼓勵企業製造數字化、智能化。到了3月26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及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影響巨大的2019年補貼政策終於出台,補貼新政從2019年3月26日起實施,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為過渡期,之後正式落實。
新政出台後,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標准設置兩檔補貼,續航250km以下的車型取消補貼,250≤R<400的車型補貼1.8萬元,補貼下滑60%;R≥400的車型補貼2.5萬元,補貼下滑50%;插電式混動車型補貼1萬元,下滑55%。其中運營車輛預撥部分補貼,緩解其資金壓力並提升銷量。相較之前的補貼力度,這次的改變是非常大的。不僅地方政府補貼取消,國家補貼標准也降低了50%以上,整體補貼退坡幅度超過50%。
寫在最後:
雖然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月連續下降最直接原因是由補貼進一步退坡造成,但再深一層思考,新能源汽車不被市場承認最終的問題是因為新能源汽車暫時任然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全面性需求。汽車新能源化已經是必然的,但距離大幅度實現汽車電動化還需要多少時間,相信這不單單是政策能絕對決定的,車企所生產的產品何時能滿足消費者的真正需求,能否最大限度縮短與燃油車的差距,讓消費者真正能接受才是重中之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㈢ 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50%汽車價格會如何變化
閱讀設置: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預測2019年補貼將降40%,盼新政盡早出台應對挑戰
預計2019年補貼退坡是大勢所趨,盼相關細則能盡快出台
即將到來的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將繼續退坡。年底有汽車銷售商針對補貼退坡忙著促銷,甚至打出了「倒計時牌」的噱頭。不過有行業人士表示,補貼退坡是大勢所趨,盼相關細則能盡快出台,以便企業能盡早准備好相應的應對措施。
1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百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年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16.9萬輛,同比增長37.6%,環比增長22.8%。累計方面,2018年1-11月累計銷量為103萬輛,同比累計增長68%。其中新能源乘用車佔比63%。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0.7萬輛和79.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0.3%和55.7%;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7萬輛和23.9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30.3%和127.6%。
2018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售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預計2019年補貼將降40%
近年來,國家為鼓勵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對行業影響最大的是2015年由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確提出,中央財政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補助,實行普惠制。消費者購買進入國家推薦目錄的車型,可按照扣減補助後的價格購買。
不過《通知》中提出,2017年-2020年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其他車型補助標准適當退坡,其中,2017年-2018年補助標准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20%,2019年-2020年補助標准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到2020年,乘用車新能源補貼政策將終止。
此後,2016年和2018年,國家在《通知》的基礎上不斷調整,一方面將可享受補貼的企業的標准和門檻提高,另一方面不斷將補貼退坡的時間表提前。
今年2月,財政部和工信部聯合發布了《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提出從2018年起,將新能源汽車地方購置補貼資金逐漸轉為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新能源汽車使用和運營等環節。這意味著地方補貼大幅減少。而根據2015年的《通知》,2019年補貼將繼續退坡,極有可能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而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將終止。但仍有不少行業人士擔心,該終止時間很有可能大幅提前。
這是否會導致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熱情下降?12月20日,在深圳福田香蜜湖汽車市場上,購車的人雖然沒有明顯的增多,但是對新能源汽車及補貼都非常關心,甚至有銷售廠商將「補貼退坡倒計時」貼到了銷售區域的醒目位置,以此刺激消費者盡快交購車款。「今年補貼比去年少,明年就更少了,所以早買早劃算。上汽集團旗下一家汽車品牌的銷售人員表示,他主要負責推廣的是一款增程式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根據當前的補貼政策加起來實際購車可省下幾萬元,但是補貼退坡則意味著消費者要多掏錢。
多種政策支持
事實上,雖然現金的補貼少了,但是相關的配套政策卻明顯增多,意在通過鼓勵消費者購買並使用來刺激新能源汽車銷售的增長。
以深圳為例。不久前,深圳市交委發布了粵B車牌指標調整細則,其中包括:混動、電動小汽車增量指標無額度限制,可直接申請。個人名下只有1輛小汽車時,還可以申請一輛純電動小汽車指標。該細則的發布,直接擊碎了市場上曾熱傳的「混動汽車不能直接申請,需要搖號」的謠言,通過車牌申請方面的寬松政策,給購車者一顆「定心丸」。此外,深圳曾發布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方案,提出已建住宅停車場需按照停車位數量的10%配建充電樁,完善公交充電設施體系等相關配套建設的一系列要求。
鄭州、石家莊、太原等地紛紛開啟了新一輪的單雙號限行。鄭州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所有的公交車、計程車、市政環衛車、物流配送車等領域全部更換為新能源車。對純電動乘用車實行不限行、減免停車費等政策,鼓勵個人、非公企業等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
行業盼盡早出細則 企業調整營銷戰略保持市場優勢
面對補貼退坡的大趨勢,一些新能源車企業做好了各種准備,希望盡早擺脫補貼依賴。如不久前舉行的第九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營銷公司總經理李一秀表示,當前補貼連年下降,到2020年補貼徹底取消了。在後補貼時代,北汽新能源通過新的品牌和商業模式以及權利交易等「三板斧」戰略提升規模優勢,將產品設計細化為200公里、300公里、500公里等,打造北汽新能源的核心競爭力。
日前,吉利汽車方面表示,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每一階段的發展都會遭遇新的挑戰。如果企業不能做好充分的應對措施,將會為後期的發展埋下比較嚴重的隱患,以至於影響既定目標的實現。即便是暫時在銷量上處於領先地位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同樣不能放鬆,應及時調整營銷戰略,實施有競爭力的技術路線,才能保持市場優勢。
專家建議盡早發布國家新能源政策,以便車企做好准備,更好地讓老百姓享受到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便利,可在綠牌通行、充電設施覆蓋、電池回購等方面出台多項措施,繼續鼓勵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
對於補貼退坡對消費端的影響,比亞迪發布消息稱,在2018年12月31日前繳納定金購買旗下新能源車型,且在2019年1月31日前完成上牌,比亞迪將繼續為購車用戶提供2018年的購車價格,包括2018年的新車指導價以及2018國家及各地方政策補貼。
㈣ 2019年新能源補貼政策的落定,新能源汽車如何引領未來的主流
2018年國內車市28年來首次同比負增長,給了不少車企「當頭一棒」,在2018年汽車銷量同比負增長的負面情緒籠罩下,不少人都預測2019年國內汽車銷量會繼續下跌
那若是在國補減半以及地補取消的情況下,新能源車優勢還在嗎
新能源車在補貼減少或者取消的情況下,未必會缺少優勢,當然了,兩車的使用人群與使用環境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對於需要購買第二台車輛的家庭、或者有私人車位能安裝充電樁、就近有充電樁、像廣州有對外地車牌進行限行等因素的人群,純電動車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若是需要經常性長途出行的人群,那也只能老老實實的使用燃油車了,畢竟目前純電動車在續航以及充電時間上還未完全成熟。
其實國家對新能源車的補貼已經發布了很多年了,補貼金額也做了許多的改變,金額有減少也有增長,但新能源車的銷量每年依舊呈上漲的趨勢,也側面證明了消費者是認可這個產品的,所以小編相信,若是2019年新發布的補貼會減少也並不會對新能源車造成太大的影響。
㈤ 2019年新能源補貼政策落地,現在買車真的貴了嗎
根據3月底財政部等四部委公布的文件,6月25日是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執行過渡期的最後一天。消息出來後,各大新能源汽車廠家紛紛推出了各式各樣的促銷活動,以趕上最後的補貼政策。
㈥ 新能源車市有救了!今年補貼不會大退,兩年後迎爆發時刻
▲日本經濟貿易產業部製造產業局汽車產業及下一代技術室室長吉村直泰
即通過出行產業,廣泛投放電動汽車,通過電動汽車能夠進行充放電的儲能性質,實現車與電網、車與家庭用電的互動。
吉村直泰指出,將新能源汽車與能源產業相結合,能夠有效降低綜合成本,並且提升充電的便利性,還能夠賦予電動汽車額外的價值。
他給出了三個解決方案:一是將普通乘用車作為電力的儲能設備,在用電高峰時向電網與家庭輸電,在用電低谷時進行充電;二是利用長途運輸的重型車隊,作為長距離的電力運輸設備;三是通過電池生態系統,實現類似換電的模式。
結語:電動汽車產業2020年將進入恢復期
本屆百人會最重要的一個消息,已經在會上被提前釋放。工信部部長苗圩在現場直白地說道,2020年7月1日,新能源汽車補貼將不會進一步退坡。
盡管在此後工信部的回應中,這一說法被解讀為「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會大幅退坡」,但可以看出今年國家政策還會繼續引導電動汽車產業發展。隨著整車廠電動汽車生產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增強,市場對於電動汽車接受度的提高,電動汽車產業有望在2020年進入恢復期。
到2022年後,電動汽車成本降低到整車廠有一定盈利空間的時候,電動汽車產業就會迎來大規模爆發。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㈦ 2019年新能源補貼政策什麼時候出來,政策解讀
你好!這個是要根據自己的條件來確定的,例如充電條件,資金准備情況,每日出行要求,等較多原因,不必急於購車,多看多了解,確實是需要時再決定較好。當然國家支持新能源汽車是個大趨勢,還會有新的政策出台的。
㈧ 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變化有哪些這些新政你需要了解下
此前關於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是到今年結束的,但是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國家又頒布了新的新能源補貼政策——4月23日四部委(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發布的《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就是現在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那麼,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都有哪些變化?
第一個變化,那就是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將會延續到2022年。這個變化對於新能源車企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受到疫情和經濟不景氣等原因的影響,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不太好。如果說國家政府可以延續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那麼對於提升市場信心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第二個變化,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門檻提高了。對比於2019年,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門檻有了進一步提高——由250公里上升到300公里;而且除了門檻提高之外,補貼也縮水了。
最後,再來說一個變化,那就是商用車的補貼還是不變的。這是因為在公共交通領域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率還比較低,所以商用車的補貼維持不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㈨ 2020年新能源補貼政策解讀與影響分析
4月23日下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對新能源補貼進行了更新。最大的利好消息是新能源補貼延長至2022年(按照之前政策,2020年之後沒有補貼)。針對最新的2020補貼標准,威爾森第一時間進行了梳理,下面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具體的補貼細則。
補貼退坡節奏放緩,穩定新能源市場發展信心
在過去10年中,新能源補貼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助推中國的新能源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大家也都明白,大額的補貼並非長久之計。2019年,國家開始推動新能源市場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型,對補貼進行了大幅削減。自補貼過渡期結束後,新能源市場的銷量一直保持在同比-50%左右的負增長。此次疫情,使得本來就走得很艱難的新能源車企雪上加霜。
此次政策發布,國家及時調整了方向,首先對2020年的補貼僅做出10%的退坡,對於核心的運營車輛的補貼不退坡,同時將補貼延長兩年至2022年,充分展示了國家繼續堅定發展新能源產業的信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㈩ 為什麼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不退坡
按照規劃,新能車補貼將在2020年底完全退出,此後新能源車進入真正的市場競爭之中。而前些天,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2020年7月1日以後,新能源汽車補貼不再進一步退坡。
補貼不退坡,是為了讓新能源車市場多留出緩和的空間。在此之後,國際車企的新能源車型將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外資動力電池企業也在新能源車市場中發揮作用,讓新能源市場充分地市場化。到了那時,產業才能健康發展,消費者也真正能從中獲得更多的實處。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