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中存在的困難
㈠ 我國新能源發展有哪些困難
中國之所以還在新能源發展過程中步履蹣跚,主要障礙不是技術上的,而是戰略和體制上的。
我國秦山核電站
從現象上看,以往中國新能源發展緩慢的直接原因是技術造價昂貴,與常規能源相比缺乏優勢;昂貴的直接原因是新能源應用技術還不成熟,達不到規模經濟的效益。進一步深入分析中國新能源發展的歷史,則可發現:不是我們的技術不行,而是主導新能源應用的政策環境不完善、政策體系不完整。這些障礙的本質,是沒有真正把新能源發展納入國家戰略的考慮和規劃之中。
一般認為,技術成熟度是新能源應用的瓶頸,卻無視了一個被經驗所證明的規律:一國新能源的健康發展是本國新能源技術、產業鏈對接以及政策驅動的結果。遺憾的是,我們在國家層面上並未形成同時考慮所有能源利用和技術發展兩個方面的新能源戰略,幾乎所有影響中國新能源發展過程的重要決策都是從行業的局部出發。
應該承認,我們從立法層面到技術應用層面都涉及到了新能源,只是缺乏國家戰略層面的法律、行政和全社會之間的協調聯動,導致了新能源全面推廣的遲滯。為此,我們的新能源戰略需要一個系統的解決方案,將各類新能源全部納入,統一考慮;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全面參與和踐行。
㈡ 新能源汽車發展存在哪些問題
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問題是充電時間慢。公里數跑的太多。
㈢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面臨哪些困局
新能源汽車目前主流是電動汽車
直觀看是電池包供應不足,目前國內有數的幾家電池包廠,比亞迪、比克等等,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產量都有限得很,每個月也就千把兩千套,其他小廠更加是產量少。
稍微深挖,可以說是電池產量跟不上,動力電池國內做的好的也就那麼三五家,比克力神比亞迪什麼的,參考國標六年十二萬公里質保,對電池廠家還是有蠻大壓力的,誰知道五年以後電池包會是什麼樣子,如果質保期內出現大批量質保問題,哪家都扛不住,一台車至少吃掉三十台車的利潤,尤其現在市場,質保是壓在電池包廠家。
國家政策方面,說是要逐步取消補貼(到2018年),但是現在電動車廠普遍就靠著補貼活著了(鉛酸除外),等補貼沒有了,車廠停止製造轉做油車就馬上止損,電池包廠投入那麼多資金建廠訓練工人采購各種設備,前期投資巨大,如果攤子鋪太大,很難在補貼政策取消之前回本,也是電池包廠家大肆擴張的一大制約因素。
歸根結底還是電池不行,體積大容量小還不足夠安全,看電池發展,三五年內出現革命性的突破可能性不大,所以電池包的結構和成本想出現大的突破也不大可能,要在補貼政策結束前實現0補貼還有利潤,可能性更加渺茫。但是這個是全世界新電動汽車的問題。
至於電池管理系統,且看湖南森泰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㈣ 新能源汽車的前景及存在的問題
首先分析一下因使用汽車每年產生的能耗和污染排放,說明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實現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切入點。
然後分析一下當前新能源汽車的種類和技術發展的程度(混合動力、電力等等,我認為燒天然氣應該不算新能源吧)
最後分析一下各類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瓶頸,以及當前這個行業在政策上還有哪些可以完善的,在市場上還有哪些可以規范的
具體資料就在網上找吧,因為是熱點問題所以應該挺多的
㈤ 新能源全面普及面臨哪些困難
你好,新能源汽車的全面普及是大勢所趨,當然現在還不是很完善,關於充電樁和維修這一塊還甚是缺乏,所以新能源的就業前景也是非常廣闊的。望採納謝謝。
㈥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存在什麼問題
一是充電基礎設施仍然是發展的短板。我國現在車樁比只有3.5:1,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充電基礎設施結構性供給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整體規模仍顯滯後。2020年規劃建設公共充電樁數量約50萬個,但是與同期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規模仍然不匹配。另一方面,充電設施的布局也不夠合理,公共充電樁的使用率還不到15%,可持續的商業發展模式還沒有形成,存在著運營企業盈利困難和消費者充電價格偏高的雙向矛盾。
二是政策體系仍需要完善。在貨幣化支持政策逐步退出的情況下,使用通行便利等後續接替的政策需要提前研究,抓緊布局。國家部委之間,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支持政策的銜接還不夠充分。不同形式的地方保護主義仍然存在,部分城市設置地方目錄,導致消費者選擇車型空間大大的壓縮,造成了市場的割裂,抑制了發展的活力。
三是核心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突破。從動力電池來看,高端產品與國外的差距不大,但產業整體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在先進技術研發、產品的一致性保障以及國際化發展方面,與跨國企業相比,仍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從整車來看,真正意義上新一代純電驅動的平台大多還沒有納入企業的研發計劃,已有的平台大多是利用原來燃油車進行的改裝性平台。燃料電池汽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還在拉大,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還亟待完善。
四是後市場流通服務體系還有待健全。在售後服務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車的質保內容參差不齊,電池以舊換新的政策也不相同,售後服務配套體系滯後,對培育消費市場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新能源汽車二手車市場評估標準的缺失,流通體系的不健全,車輛保值率低,影響新車市場的長遠發展。
此外,雖然雙積分辦法已經發布,但是部分企業還面臨著較大的達標壓力。以2016年為例,123家汽車整車企業當中,有42家沒有達到燃料消耗量標準的要求。其中,也有產銷規模較大的企業,不少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產品規劃布局方面,距離2019年和2020年積分比例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㈦ 新能源汽車面臨的問題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在新能源汽車中,純電汽車佔了大部分,根據數據統計,2019年銷售量接近80%。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不僅占據整車40%左右的成本,且其性能直接決定了整車的安全性和續航里程,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同步面臨一些問題,主要如下:
電池衰減問題
而現階段對於新能源汽車電池容量衰減這個是避免不了的問題,對於電池而言都會發生電池衰減,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毛病。一般鋰電池的壽命大概是1000個充放電周期左右,就好比人一樣,時間長了容顏會發生變化,那麼電池也是一樣的,從中可以看出電池衰減也是避免不的。這就決定了一輛汽車大概3年-5年就會面臨電池失效問題。
新能源汽車去掉電池就是一個空殼子,沒什麼價值,而動力電池的衰減又是一個不可逆的問題。
電池安全性問題
廠家出廠的原裝電池和重組過的電池有一定效果上的差距,換過的電池,經銷商是不能保證其安全性和穩定性。
中國目前是全球新能源車型增量最快的國家,在這個快速崛起的新能源盤中因電池故障而引發的車型起火頻頻發生。自今年5月,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共發現79起安全事故,涉及車輛96輛。在已查明起火原因的車輛中,41%的車輛處於行駛狀態、40%的車輛處於靜止狀態、19%的車輛處於充電狀態。雖然,燃油車因發動機起火概率要比新能源車高得多,但保有量存在的差異化,讓新能源因電池問題而引發的一系列事件,牽動著每一個消費者的神經。
廢電池處理
2018年後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將進入規模化退役,預計到2020年累計將超過20萬噸,如果按70%可用於梯次利用,大約有累計6萬噸電池需要報廢處理。動力蓄電池退役後,如果處置不當,隨意丟棄,一方面會給社會帶來環境影響和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也會造成資源浪費。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㈧ 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存在哪些問題
政策很給力,為何銷量和推廣如此不給力?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有很多問題待解決。
問題一:充電樁問題
據悉,面對舊小區的改造,建設充電樁是有很大難度的,有的是物業不同意安裝,還有的是小區太舊不具備安裝充電樁的條件。而對於新小區進行新能源汽車配套設計充電樁也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協調房產商等相關領域。另一個是通過在新建的公共停車廠建充電樁,解決充電難得問題。
問題二:充電介面標准問題
隨著電動汽車的發展,各國車企都已逐漸意識到,「標准」才是左右電動車發展前景的關鍵因素。目前看來,全球充電標准逐漸從「多樣化」走向了「集中化」。但要真正實現充電標准統一,除了介面標准之外,還需要電流通信標准,前者關乎接頭是否吻合,後者則影響插頭插入時能否通電。電動車充電標准統統一化仍然任重而道遠,車企和各國政府都需要進一步放開姿態,電動汽車才可能有未來,中國標准如何跟國際標准進行統一也是主要問題。
問題三:電池續航里程
我們都知道,電動汽車最主要的零部件就是電池,續航能力一直都是阻礙電動汽車發展的主要因素,這也是消費者最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在電動汽車領域,各大廠商主要拼的就是「電池技術」,據媒體報道,全新材質電池以及鋰離子電池的改進,正成為未來電動汽車發展的趨勢,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續航里程有望達到特斯拉的四倍,1600公里之多。只有當動力電池的性能得到改善、成本大幅降低、規模化應用之後,才能帶動其他進入較為成熟的發展。
㈨ 政府推廣新能源汽車遇到哪些問題
現在政府推廣新能源汽車,已經大力鋪開了,城市新能源公交車,已經普及。新能源汽車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