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能力

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能力

發布時間: 2021-05-25 04:56:37

⑴ 北汽新能源年產能大幅提升38.8% 將生產EU系列

網上車市日前獲悉,北汽新能源投資4.6976億元對黃驊生產基地產能進行擴充,該項目預計將於今年10月份投入運行。此次產能擴充項目完成後,將具備15萬輛的新能源車生產能力,這也使得北汽新能源現有年產能從18萬輛提升到25萬輛,整體提升38.8%。

該基地目前具備12萬輛卡車以及8萬輛乘用車生產能力,乘用車主要生產EU換電版,該車售價12.9萬元,採用的是租用電池模式,續航300公里,2分46秒可完成電池換電。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新能源汽車全球最大生產製造商是哪只股票

比亞迪:最新發布的銷售數據顯示,公司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8236輛,同比增長超300%。其中,比亞迪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整體銷量達到7631輛,同比大幅增長539%。而作為比亞迪沖量最猛的混動車型,秦在2月份銷量超過3000輛,同比增長達到1619%。
江淮汽車:目前江淮汽車擁有商用車、乘用車、客車、零部件和汽車服務五大業務板塊。2月份的產銷快報顯示,公司當月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為3048輛,與去年同期125輛相比,同比增長2338.4%。從今年累計銷售情況來看,公司純電動乘用車已銷售6669輛,同比增長5235.2%。
贛鋒鋰業:公司長期致力於深加工鋰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綜合實力位列國內深加工鋰產品領域第一。主要產品包括金屬鋰(工業級、電池級)、碳酸鋰(電池級)、氯化鋰(工業級、催化劑級)、丁基鋰、氟化鋰(工業級、電池級)等二十餘種。多項細分產品市場上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宇通客車: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宇通客車」)是一家集客車產品研發、製造與銷售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製造企業,宇通連續14年蟬聯中國大中型客車銷售冠軍,銷量保持世界第一,位於鄭州東區國際物流園區的宇通客車新能源廠區佔地2000餘畝,建築面積達60萬平方米,將具備年產30000台的生產能力。
天齊鋰業:天齊鋰業是國內最大的鋰電新能源核心材料供應商,國內鋰行業中技術領先、綜合競爭力較強的龍頭企業,全球最大的礦石提鋰生產商,天齊鋰業是一個新能源新材料的科技公司。公司「鋰坤達」商標被評為「四川省著名商標」,鋰坤達牌碳酸鋰被認定為「四川省名牌產品」。
長城汽車:長城汽車成立於1984年,是中國汽車品牌,主要生產皮卡、SUV、轎車等車型。長城汽車是中國首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民營整車汽車企業、國內規模最大的皮卡SUV專業廠、跨國公司。
萬馬股份(002276):信達證券認為,鑒於公司業績增長不及預期,並且期間費用率有所增加,我們預計公司17~1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69.45、74.60、80.18億元,同比增長8.86%、7.42%、7.48%,歸母凈利潤2.17、2.30、2.44億元,同比增長0.84%、5.97%、6.29%,EPS分別為0.23、0.25、0.26元,對應5月11日收盤價(11.34元)的市盈率分別為49、46和44倍,維持「增持」評級。

⑶ 2020年將會是新能源汽車上市數量的巔峰嗎

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15年規劃:未再設具體產銷量目標

歷時10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開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1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

《徵求意見稿》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新階段的首條基本原則為「市場主導」。強化企業在技術路線選擇、產品產能布局等方面的主體地位。

整體目標方面,《徵求意見稿》提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目標為純電動汽車成為主流,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運行,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趨於普及。

具體目標方面,《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30%,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

據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萬輛和7.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5.4%和45.6%。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8萬輛和5.9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3.3%和47.3%;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完成1.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44.3%和38.7%。

累計方面,2019年1-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3萬輛和94.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1.7%和10.1%。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9.5萬輛和75.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8.4%和15.0%;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6萬輛和19.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0.6%和5.7%;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91輛和1327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2倍和8.0倍。

2018-2019年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2019年6月銷量增速為80%)

我國現階段應用實施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是由工信部於2012年6月印發,主要目標指出,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推廣普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節能內燃機汽車,提升我國汽車產業整體技術水平。

根據2020年到期的規劃,到2020年,我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源產業與國際同步發展。

對比全新2020年到期的規劃,《徵求意見稿》不再具體要求新能源汽車產銷數量,而是轉成追求市場規模。此外,《徵求意見稿》更加註重核心技術攻關,對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也提出更高要求。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⑷ 發改委:公平給予新能源汽車等行業新增產能資質

(文/張鈺翊)疫情之後,從國家和地方的一系列政策利好中,能夠深刻感受到國家正在努力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正式印發《關於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中提到,對新能源汽車、商用車等行業新增產能,在符合市場准入要求條件下,公平給予資質、認證認可,不得額外設置前置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26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趙辰昕再次強調這一問題。趙晨昕表示,要進一步加大對民營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對新能源汽車、商用車等行業新增的產能,要求在符合市場准入要求的條件下,公平給予資質、認證認可,不得額外設置前置條件等。

這一政策的提出無疑能夠更好的激發新能源造車企業的活力,特別是新造車企的活力。但是,無論政策如何變化,考慮車企的指標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市場的認可。只有拿出得到市場和消費者認可的好產品,才能真正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汽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新能源車產能過剩是什麼原因

首先,過度補貼等產業政策增大了產能過剩風險。

新世紀以來,國家出台了對企業和消費者的補貼、技術研發扶持、稅收優惠等一系列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特別是政府的財政補貼是推動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最大源動力。除了中央補貼外,很多地方政府按照1:1的比例對新能源汽車進行配套補貼,兩級政府的補貼總額高達6萬~10萬元,一些小型電動車變成了零成本甚至負成本。受高額補貼誘惑,大量企業不按市場實際需求過量生產,有的企業甚至違規造假「騙補」,從而埋下產能過剩隱患。

此外,地方保護主義也阻礙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進程,影響了市場優勝劣汰機制發揮,優勢企業和高效產能無法進入,弱勢企業和僵屍企業得以生存,加劇了行業低端產能過剩風險。

再者,行業進入門檻低也易形成大量低端過剩產能。

相比較傳統汽車製造業極高的進入壁壘,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門檻較低,主要集中在電池等幾個大的核心零部件上。據測算,傳統燃油車的盈虧平衡點為200萬輛,而電動車的盈虧平衡點僅為10萬~20萬輛。正是相對較低的行業進入門檻及廣闊的市場空間,使新能源汽車易成為資本追逐的「香餑餑」。

當前,一些並不具備研發、生產以及製造新能源汽車能力甚至缺乏造車經驗的企業,利用新能源汽車行業較低的進入門檻,採取控股、合資建廠、切入供應鏈等投資手段進入新能源汽車製造領域,短期內易形成大量低端過剩產能,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⑹ 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發展了11年,究竟哪家車企的技術最好

你好,當下新能源汽車哪家汽車企業的技術發展得最好,那無疑要數比亞迪了,從2020年開始,比亞迪的聲譽和知名度得到了很大提升,這就是因為他們有一流的技術。比亞迪開發出了一種叫「刀片」電池其巡航能力和穩定性大大地提高了。新能源汽車我們國家政策支持了11年,很大企業享受著補貼但成績不見得有多少,比亞迪算是最好的一家了。

比亞迪

比亞迪公司技術是最好的,且目前已經和特斯拉有合作,憑借著技術和生產能力比亞迪也將會幫特斯拉加工部分部件。這是我們國家發展了11年新能源汽車取得的成績,相比別的國家還是需要努力的,比亞迪是其中做到最好的車企,其他也有很多公司有自己的一技之長。比如長城汽車公司,吉利公司都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專利技術。

⑺ 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沼氣,天陽能熱水器等產業。這些項目都可以發展。摘要:隨著能源危機的不斷加深與環境問題的日趨惡化,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世界各國爭相發展的未來產業,我國也確立了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和目標,但由於我國起步晚,且對核心技術的掌握甚少,必須著眼於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發展方案。通過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優勢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相關建議,有助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長遠發展。

1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開始於21世紀,2001年我國啟動了「863」計劃,該計劃制定了以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為「三縱」,以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驅動電機、動力蓄電池為「三橫」的全面發展計劃。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中的規劃,到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計劃初步量產,並在2020年達到全面產業化,市場推廣覆蓋率將成為世界領先。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節能減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十二五」規劃中新能源汽車更是被列為加快培育和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政策引導和資金傾向方面繼續重點扶持但是由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起步較晚,存在著許多問題,所以在發展新型能源汽車產業必須首先認清我們存在的問題。
1.1 科技創新能力低下
電池、電機和電控技術是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核心,作為動力提供的動力電池,其造價高、循環壽命較短、能量密度較低,許多核心技術我們仍未掌握,須依靠進口來獲得部分材料,而且缺乏相關的技術團隊,雖然近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猛,但可以看出後續的人才供應不足,很多技術已經被市場淘汰,大大影響了該產業的健康發展。混合動力整車的核心集成能力、動力系統優化和匹配技術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動力系統技術平台已被整車企業所接受,但推廣工作尚需進一步磨合,電池、電機、燃料電池等零部件的產業化轉型正在進行,研發過程中可靠性和耐久性有待於進一步提高,系列化和標准化設計應更加關注。
1.2 產業發展資金不足
新能源汽車產業屬於高新技術產業,無論是技術攻關、示範工程、基礎設施建設都需要較大投入。針對目前各單位已研製出的新能源汽車的各種功能樣車、性能樣車和產品樣車,還有試驗考核、技術調整完善、生產工藝准備、市場推廣以及技術標准制定、政策引導等大量的工作都需要資金作保障。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成本也比傳統汽車高出很多,要實現產業化,還需要度過艱難的市場導入階段。與傳統汽車開發相比,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仍處於產品的初級階段。要真正實現其產業化,尚需大量資金投入到技術攻關、基礎設施建設和示範推廣等方面。
1.3 消費缺乏對電動汽車的認識
盡管純電動汽車較傳統燃油車具備用車成本低、節能環保等優勢,但是截止2013年底,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量不足5萬輛,2013年全年銷量1.76萬輛,同比增38%,低於全球平均增速。目前純電動汽車主要是公交、出租等政府公共領域應用為主,私人領域消費量佔比很小,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缺乏理解,不願意輕易嘗試新事物,所以需要藉助營銷模式創新,讓消費者更多的來體驗純電動汽車,形成消費的示範效應。
1.4 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存在較大缺口
新能源汽車的研究開發還處於起步階段,相關科技人才相當匱乏,尤其在基礎研究和關鍵零部件和材料的研發方面。同時,目前新能源汽車的車型開發、試驗驗證等技術能力與傳統汽車相比,仍然很不完善,也需要專業的人才隊伍。因此,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研究開發存在嚴重的科研人才瓶頸。在管理人才方面,目前國家大力推廣的新能源汽車的示範運行需要配備專業化的人員隊伍,從管理的角度彌補技術方面存在的局限,形成對技術故障的高效、快速的反應能力和管理能力,從實踐中積累經驗以建立高效的運營管理系統等,推動新能源汽車從示範工程走向產業化。隨著新能源汽車示範工作即將在全國十幾個城市大規模的鋪開,相關管理方面的人才將出現較大的空缺。
1.5 相關配套設施嚴重缺乏
新能源汽車能否在市場上普及,除了汽車技術本身因素外,還取決於社會配套設施跟進的程度。比如是否有足夠的燃料、是否能及時方便地提供燃料;是否有相應的基礎設施如加氫站、加氣站;是否有足夠的車輛維修網點等等。這些都是需要認真考慮和加以解決的問題。我國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善,是新能源汽車不能快速普及的一個重要原因。如,對於混合動力汽車以及電動汽車而言,專業充電站的設置缺乏就是一個很大的軟肋,這也是電動車商業化運營面臨的最大問題。一位從事電動車研發的技術人員說,專業充電站的成本不低,一個專業充電站要花費30萬元。如何讓新能源汽車達到商業化、市場化運作的要求,如何降低成本、進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2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優勢

2.1 我國擁有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天然優勢
我國擁有非常豐富的煤炭資源和天然氣資源,在水電、風能、太陽能方面存在較大潛力。同時,而生產鋰電池所需的鋰、稀土等資源都可以通過得到充足的國內供給。而且中國的資源能源狀況更適合發展新能源汽車系統。中國目前油氣資源相對缺乏,制約了傳統的交通能源可持續發展,但其他資源的多種替代性又可充分發揮資源多樣性的優勢,為因地制宜發展各類型新能源汽車打下基礎。
2.2 我國對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支持力度巨大
為了推廣新能源汽車,我國政府花費的功夫遠遠大於其它國家。事實上,中國目前是全球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最高的國家。在較高補貼之下,新能源汽車的售價已經接近同型號傳統燃油汽車,以比亞迪F3為例,比亞迪F3DM(混合動力車)低碳版豪華型市場價格為16.98萬,享受國家和地方政府雙重補貼後的價格為8.98萬元,僅比比亞迪F3豪華型的售價高了1.3萬元。另外,以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為主的供電企業已經建造了充/換電站近100座,充電樁4500多個,在數量上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歐美日等主要汽車生產國。也就是說,補貼已經到位,充電設施也已基本到位。如果需求量大,充電站、充電樁的數量仍會迅速增加。
2.3 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力巨大
目前城市化水平不到46%,距離美國和其它發達國家仍有較大的距離。我們估計到2020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可能到55%,到2030年在65%左右,2050年可能會達到中國城市化高峰。這樣的城市化看似一年不到一個百分點的增長速度,但是其中內含的問題非常巨大,意味著一年有1200萬到1300萬人走入了城市。這樣對中國的城市化而言,我們帶來的問題就非常多。就汽車而言,隨著中國老百姓消費結構的升級,去年增長了46%,這樣的態勢還要持續下去。我們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乘用車總量將近2000萬輛。而伴隨著汽車需求量的增加,帶來的環境問題會更加緊迫,這無疑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了寶貴機會。

3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的建議

3.1 完善市場標准體系和准入機制
各地區應具備統一的新能源汽車和充電設施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執行全國統一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市場監管。過去不少地方實施地方保護政策,差別定價,對新能源汽車進行二次檢測,對汽車企業建廠以及零部件采購設置了眾多地方性規定,這雖然有利於保護本地企業的發展,和效益的提高,但不利於整個新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造成資源浪費嚴重,不利於企業危機感的提升,無法刺激企業的危機意識和創新力。從准入制度著眼,從源頭上進行一些制度創新和體制創新,形成一整套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技術創新的政策體系,改變一些陳舊觀念和做法,舍棄一些權力和利益,為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健康發展帶來強大動力。
3.2 推進技術創新和關鍵零部件研發
企業必須把注意力放在技術創新上來,努力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技術,同時避免技術侵權,提高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增加電池循環周期是未來我們科技創新的重要目標,同時應該努力降低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的生產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時不能忽視傳統汽車技術的研發,把傳統技術的研發作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基礎,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不能把希望寄託在吸收外來技術,長期以來我們還難以在市場上形成主導地位。
3.3 政府應制定完善的支持政策
在財政政策方面,對於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給予優惠貸款,對於購買者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加大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強制性采購,形成消費示範效應等。在稅收政策方面,對新能源汽車及相關零部件的進口給予關稅優惠,降低其生產成本,對生產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優惠,對購買者按其所購車輛的等效節能指標給予一定的購置稅減讓。在金融政策方面,鼓勵、提倡逐步建立以政府信用、投融資實體為平台,以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債券發行為手段的開發性金融信貸政策體系,解決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研發資金來源。
3.4 增加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認可度
大部分消費者關注新能源汽車,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關注度更高。但是大部分消費者仍處於觀望階段,車市叫好不叫賣,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可靠性仍存疑慮,尤其是對新能源汽車的能源補給問題十分擔心,當然這也是新能源汽車研發的難點,新能源汽車不善於長途旅行,偏遠地方充電困難,充電時間長都是未來銷售過程中的巨大難題,廠家如何在技術創新的同時,吸引消費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3.5 加快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單純依靠政府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鼓勵民間資本的進入,科學規劃城市用地,完善相關設施布局,尤其是著手高速公路配套工程的開展,以便給予新能源汽車更高的活動范圍,且必須做到數量合理,布局科學,同時對新能源汽車用電實施優惠與補貼,並增加充電樁的設施的安全性與可靠度的基礎上提高充電效率。把相關配套設施納入到新建社區、樓盤、寫字樓的規劃中,盡可能的滿足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需要。

4總結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且長遠看來潛力巨大,符合可持續發展觀,必須著眼於長遠發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細化各項優惠政策和鼓勵機制,為長遠發展制定合理的計劃,努力實現科技創新和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生產能力,明確自身存在的問題,提高競爭力,抓住機遇,拓展國際國內市場,提高大眾的認可度和消費者滿意度,實現跨越式發展。

⑻ 特斯拉一季度交付18.48萬輛汽車,特斯拉國內產能有多強

中國市場已經成為特斯拉最大的海外市場了,其產能也在不斷提升。這段時間,特斯拉公布了其新一季度的財報,財報顯示,2021年一季度特斯拉實現了18萬的汽車交付量,超出此前預期的17萬輛汽車。與去年同期相比,汽車交付量更是增加了一倍以上,業績非常亮眼。有專業投資者指出,對於特斯拉來說,中國市場已經越來越重要,雖然其進入中國市場才幾年的時間,但銷量增長是迅速的,未來中國市場有望占據特斯拉銷量的一半以上。

⑼ 新能源汽車為什麼產能下降

主要是國人的購買習慣和硬體設施,另外產品質量未能達到購買者肯定,再一個新能源售後維護麻煩,成本高等諸多因素導致新能源銷量低

⑽ 各個汽車廠家新能源汽車產能是多少

對於機動車生產商來說,他們各自生產流水線的產能,這個都是企業機密,這個外人是不會知道的,這個也不會公布,而且這個產能也是根據它的銷量來調節的。

熱點內容
長安馬自達商務車南京銷售電話 發布:2025-07-18 04:17:29 瀏覽:717
賓士換套真皮內飾多少錢 發布:2025-07-18 04:16:57 瀏覽:308
大巴房車價格及圖片大全 發布:2025-07-18 04:07:40 瀏覽:84
2016年豪沃車是什麼樣 發布:2025-07-18 04:07:37 瀏覽:885
八代思域內飾門板怎麼拆卸 發布:2025-07-18 03:44:33 瀏覽:835
合成豪車圖片大全圖片大全圖片 發布:2025-07-18 03:18:18 瀏覽:802
301高配內飾圖片 發布:2025-07-18 03:09:53 瀏覽:468
房車用電發電機充電 發布:2025-07-18 03:09:53 瀏覽:925
悅翔第三代內飾配件 發布:2025-07-18 02:55:55 瀏覽:636
40萬內越野車推薦 發布:2025-07-18 02:55:54 瀏覽: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