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析
⑴ 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120.6萬輛:同比降4%、10年來首次下滑
過去十年高歌猛進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戛然而止,2019年的政府補貼大幅退坡踩下了新能源汽車的剎車,汽車廠商的好日子暫時告一段落。
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0.6萬輛,同比下降4%,這是中國自2009年啟動新能源汽車市場化以來的首次下滑。
然而,7月份開始銷量出現斷崖式下跌,並且在「金九銀十」的階段連續兩個月下滑,僅在年底才有比較明顯的回升。而2017和2018兩年的銷量走勢都是從下半年開始到年底一直攀升的狀態。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2019補貼大幅退坡,對生產企業影響很大,整個行業處於虧損狀況,很難通過新能源汽車盈利。他表示希望政府下一步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但不可能繼續大幅財政補貼,而是通過稅收、使用環節等政策予以引導。同時,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認可度沒得到確認,因此對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謹慎樂觀。
顯然,從2019年下半年的銷量走勢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還適應不了補貼大幅退坡的節奏。
在剛剛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演講中表示,「大家很擔心,去年7月1號退坡,今年7月1號還會不會退坡,大家放心,今年7月1號不會再進一步的退坡。」
隨後,工信部相關司局負責人以答記者問的形式對苗圩的表態進一步解釋稱「今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保持相對穩定,不會大幅退坡」。從工信部領導的表態來看,目前可以確定的是今年的退坡幅度不會像2019年那麼大,甚至有可能與2019年的補貼標准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當中國快速減少新能源汽車補貼以實現從政策驅動轉換為市場驅動的時候,德國卻在進一步增加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
德國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最早是在2016年5月18日推出的,消費者購買純電動汽車可獲得一次性補貼4000歐元,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補貼3000歐元,資金由政府和行業各分擔一半。該計劃資金總額為12億歐元,原計劃到2019年6月底結束,而為了推動電動汽車發展,德國政府及汽車行業計劃提高財政補貼,三年前提出的補貼時間也由原定的2020年底延長至2025年底。
誠然,與德國市場相比,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規模早已邁入「百萬級」,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是大勢所趨,符合發展規律,也是產業共識。但從去年的市場表現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尚未到完全「斷奶」的時候。所以,2020年維持2019年的補貼標準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同時,政府要盡快推出接續補貼的其他政策措施,以穩定市場預期,扭轉2019年新能源汽車下滑的局面,而車企則需要加快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投入,快速降低成本和售價,提高新能源汽車相比燃油車的競爭力,以這樣才能實現新能源汽車從政策驅動到市場驅動的轉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⑵ 1月銷量公布 新能源的拐點還會是2020年嗎
2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舉行線上發布會,公布了1月份銷量數據。
具體來看,1月份乘用車產銷預計分別完成了144.4萬輛和161.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7.6%和20.2%,降幅大於汽車總體市場。商用車方面產量為34.1萬輛,同比下降7.8%;商用車銷量為32.6萬輛,同比下降5.7%。新能源汽車產量預計為4.0萬輛,同比大幅下降55.4%;銷量為4.4萬輛,降幅高達54.4%。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產銷預計完成為3.5萬輛和3.9萬輛。1月份汽車批售銷量大幅高於產量,說明之前12月庫存比較充分,這也能夠大幅緩解2月份開工推遲帶來的影響,經銷商端庫存在短期內還能夠堅持。
下半年,傳統車企尤其是跨國汽車巨頭將掀起新品投放大戰,尤其像大眾MEB平台電動車等重量級選手的進場,或將產生新車帶動效應提升一定的產銷增長。如果疫情確實影響到了國內自主品牌車企新品的研發與投放速度,那麼無論傳統企業還是造車新勢力幾乎都將失去短暫的車市紅利期,與合資汽車展開正面碰撞。大眾MEB在2021年將真正形成百萬產能,通用、福特這些巨頭的純電動車都會投放到中國市場,而特斯拉這樣的龍頭車企甚至可能在中國年產30萬輛。也就是說,2020年是國內汽車企業搶佔新能源市場最後的機會。
百姓評車
2020年,將是越來越充分的技術儲備,越來越豐富的市場選擇,以及越來越殘酷的競爭。對於車企來說,挑戰中孕育了機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⑶ 中汽協發布1月銷量數據:同比大降20.2 新能源車同比大降54.5%
2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1月份汽車產銷數據,1月汽車銷量194.1萬輛,環比下降27.0%,同比下降18.0%。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⑷ 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中國品牌該何去何從
根據中汽協1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0.6萬台,同比下滑約4%,而這也是自2009年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車產業以來的首次年度下滑。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中國品牌該何去何從呢?
最後,雖然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現了下滑態勢,但是市場潛力依然存在。而且正如上面所說的那樣,我國加大了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相關設施配套逐步完善,而這些都會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所以,中國品牌車企更應該拿出性價比高的車型來爭奪市場站穩腳跟。不知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2020年1月國內乘用車銷量普遍下跌 新能源車損失較大
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1月份乘用車市場銷量為172.1萬輛,同比下降20.4%,環比下降19.6%,具體可見下表。
MPV方面,除了傳統豪強五菱宏光、別克GL8以外,以寶駿RM-5為首的全新車型也有著不俗的銷量表現。與此同時,隨著艾力紳混動車型的推出以及自身產品力的進一步提升,其與奧德賽的差距明顯縮短,且提升明顯。
年初本是銷售的淡季,加之後期出現的疫情,各大車企對銷量的波動也紛紛出台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線上的營銷,一對一的服務越來越多,也促成了銷售環節的一些變化。
寫在最後
雖然2020年1月份國內汽車市場整體的銷售情況並不樂觀,但各大企業在第一時間所做出的應對措施相當積極,並在此關鍵時刻主動積極承擔了社會責任。不過站在銷售的角度來看,或許2020年第一季度的整體銷售情況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線上銷售則有可能會成為接下來主要的營銷渠道。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⑹ 1月新能源車市場銷量分析!
2020年,一個「南」字開了頭,一場疫情,對眾多行業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汽車行業同樣也不例外,工廠延長假期、4S店冷冷清清,可謂是損失慘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近期各大車企開始陸續公布1月的銷量成績單了,新能源汽車1月下滑54.4%,可見日子真是不好過啊!
蔚來汽車算是造車新勢力中混得比較好的品牌,基本每個月都有數千輛的銷量,2020年1月蔚來品牌整體交付量為1598輛,同比下滑11.47%,其中蔚來ES6交付1493輛,蔚來ES8交付105輛。可見蔚來ES6是越來越受歡迎了,或許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成為蔚來汽車的銷量支柱。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⑺ 中汽協: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4%,十年來首次負增長
在過去的十年間,新能源汽車借著政策的東風一路高歌猛進,而這一態勢隨著2019年政府補貼的大幅退坡,一腳重剎讓國內新能源市場的增長戛然而止。
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公布的2019年全年銷量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汽車銷量2576.9萬輛,同比下降8.2%,我國汽車產銷量連續第二年出現下滑。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20.6萬輛,同比下滑4%,這是自2009年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車產業以來出現的首次年度下降。
補貼退坡影響巨大
受補貼大幅退坡等因素影響,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0%。其中,純電動汽車生產完成102萬輛,同比增長3.4%;銷售完成97.2萬輛,同比下降1.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0萬輛和23.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2.5%和14.5%。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在發布會上也表示,2019年新能源汽車受補貼退坡影響,下半年呈現大幅下降態勢。希望國家下一步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下一步可從稅收、使用環節便利性等方面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做政策支持。
從去年的市場表現來看,政策補貼仍舊是影響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要因素,尚未完全轉化到市場驅動。工信部的表態,表示了重振新能源市場的決心,但國家也需要在今年補貼完全退出後,推出接續補貼後的政策措施,繼續推動新能源汽車快速向前發展,並完成從政策市到市場市的轉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⑻ 試述近10年國內傳統汽車及新能源汽車銷量及2019年各月份傳統汽車銷量及新能源
答:傳統車燃油車是上升趨勢!新能源汽車,總體程上升,但上升的比較緩慢!(原因,新能源車價格比較昂貴!)新能源車從2015年產銷量50萬輛,現在接近200萬輛!
⑼ 1月國內汽車銷量同比下滑18% 中汽協:全年車市不容樂觀
根據中汽協對重點企業集團統計數據,我國汽車1月產銷量分別為178.3萬輛和194.1萬輛,同比分別下滑24.6%和18%。
「1月我國汽車產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今年春節假期影響。」2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1月汽車銷量數據影響不大,主要影響2月及後續幾個月。
「此次疫情導致的供應鏈、終端市場、零部件中小企業資金壓力等問題,對本就處於下行態勢下的國內車市將『雪上加霜』。」陳士華說。
2月汽車銷量令人擔憂
中汽協數據顯示,1月,我國乘用車產銷預計分別完成144.4萬輛和161.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7.6%和20.2%;商用車產銷量預計分別完成34.1萬輛和32.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7.8%和5.7%。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也在1月出現「腰斬」。中汽協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產銷預計分別完成4萬輛和4.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5.4%和54.4%。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預計為3.9萬輛,同比下降54.5%。
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看來,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下滑仍與2019年新能源補貼大幅下滑有關。
相較於1月我國汽車市場表現,2月的汽車產銷量更讓外界擔憂。「2月是汽車行業生產經營的恢復期,但由於大部分企業延遲一周及以上時間復工,致使2月上旬汽車銷量幾乎為零。所以,2月國內車市的銷量可能比預期更低。」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預計,2月我國乘用車零售銷量將下降30%以上,1-2月或將累計下降25%以上。
據中汽協統計,截至2月12日,在183個整車生產基地中,僅有59個基地開始復工,佔比32.2%。「在這些已經宣布復工的生產基地中,真正實現全面復工的很少,多數生產基地為半復工或是為復工做准備。」陳士華表示,按照企業少開工10天計算,並考慮到復工後人員、產業鏈供應短期無法滿足生產需要,預計將影響汽車行業產量超過百萬輛。如果停工時間進一步延長,2月汽車產量影響將進一步擴大。
不僅如此,疫情期間,消費者居家自我隔離,極大減少了短期內的購車行為。中汽協認為,疫情結束後,將促進釋放個人首次購車需求。乘聯會也認為,此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消費者的出行習慣,將加大消費者對私家車的剛需,助推無車用戶的購車意願。
全年車市將呈前低後高走勢
今年年初,中汽協曾預測,我國汽車行業將結束2019年的深度調整局面,將在今後幾年逐步恢復,2020年車市總體趨勢平穩。但由於此次疫情爆發,打亂了行業的正常運行節奏,短期內汽車生產和銷售將受到巨大沖擊。
根據中汽協對300多家整車和零部件企業進行的疫情影響調研,本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短期影響大於2003年的非典。「此次疫情對汽車企業尤其是對零部件企業影響最大。」陳士華表示,復工延遲導致企業生產和營業停擺,訂單違約導致的違約金賠償等將使這些中小企業資金周轉困難,這也將直接導致一批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型企業(以零部件企業為主)面臨破產倒閉風險。
對於企業面臨的困難,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中汽協第一時間已將收集到的情況向上級部門反饋。與此同時,相關部門也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恢復經濟、穩定市場預期、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在這種情況下,中小型零部件企業需要做的是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做專、做精,將產品做到極致,只有這樣才能讓企業擁有生存下來的資本。」許海東認為,經過此次疫情,企業在後期需要努力培養自身抗風險的能力。
中汽協預測,疫情對於我國汽車市場發展短期影響較大,尤其是對今年第一季度的汽車產銷量影響較大,產銷量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中汽協認為,2020年,我國車市將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但全年汽車市場發展仍不容樂觀。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⑽ 27家車企1月銷量一覽:自主品牌漸回暖,新能源車企持續走跌
截至2月16日晚,一汽集團、上汽集團、廣汽集團、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吉利汽車、比亞迪以及日產、沃爾沃、馬自達等車企陸續公布了其各自2020年1月份產銷數據。從數據來看,即便深受春節、疫情影響,整體產銷數據並不樂觀,但這其中仍有閃光點的存在,如一汽、上汽、廣汽及長安汽車等品牌自主乘用車銷量回暖明顯,增幅成功為正。但同時,新能源汽車普遍下滑的態勢依然不容忽視,比亞迪新能源、北汽新能源以及江淮新能源均持續下滑。具體情況如下:
對於1月的銷量表現,蔚來汽車表示,受假期和疫情影響,今年1月相比去年同期減少5天。以此來看,1月蔚來的日均交付量接近100輛,相比去年同期的82輛提升22%。另據透露,截至2020年1月31日,蔚來已在全國開設83家門店,其中包括22家蔚來中心和61家蔚來空間,銷售網路已經覆蓋全國59座城市。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