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收購新能源汽車
⑴ 7.4億元協議收購合康新能,美的觸角伸向新能源汽車產業
(文/張鈺翊)前有房產大亨恆大砸錢造車,後有家電巨頭美的進軍新能源。近日,美的集團發布《關於收購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康新能)控股權的提示性公告》稱,公司擬通過下屬子公司廣東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的暖通)以協議方式收購合康新能控股權,收購價格為7.4億元。
在新能源汽車配套總成方面,合康新能布局了以合康動力、合康智能、暢的公司為主的三大公司,涉及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製造及新能源汽車系統總成、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製造、新能源汽車智能充電網路建設及運營、新能源汽車租賃業務、雲平台及APP應用等多方面業務。值得一提的是,合康新能的動力總成產品已與一汽、江淮等國內多家主流車廠形成合作。
事實上,美的涉足汽車領域的時間遠比想像得要早。早在2003年,美的集團就開始進軍以客車為代表的商用車領域。隨後在2004年到2006年間先後收購了雲南客車廠、雲南航天神州汽車有限公司以及湖南三湘客車集團有限公司三家企業,在昆明和長沙建造製造基地,擁有萬台客車整車和專用底盤製造能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⑵ 美的造車,格力慌了嗎
近日,美的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擬通過下屬子公司廣東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的暖通」)以協議方式收購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康新能」)控股權,收購總價款為7.4億元。本次交易之後,美的暖通將擁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決權成為公司控股股東,美的集團間接成為控股股東。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合康新能主要提供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電機控制器、輔助動力系統、電動汽車智能充電樁及新能源汽車租賃平台建設等產品及服務,在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及關鍵零部件上,合康新能的相關產品已與一汽、江淮等國內多家主流車廠形成配套關系。
可以說,合康新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擁有一席之地。2月28日,合康新能披露的2019年業績快報顯示,合康新能2019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3.05億元,同比增加8.15%;實現利潤總額1916萬元,同比增加107.50%。其實現扭虧為盈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控股子公司武漢合康動力技術有限公司2019年虧損減少,而這家公司主要做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的研發、生產。
對於此次合作,合康新能在公告中表示,通過本次交易,公司進入美的集團的體系,優化了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對上市公司未來在產業整合、戰略布局、資本運作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藉助於美的集團優秀的管理模式和強大研發生產能力,有利於做大做強上市公司,切實提高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提升上市公司綜合治理水平和持續發展能力。
美的集團指出,合康新能在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業務方面的業務布局,將會增加美的集團業務的多元性,也為美的集團在新業務、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基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⑶ 中國在美國上市的新能源汽車股有哪些
一共有理想汽車,小鵬汽車,慰來汽車這三個!而且今年下半年以來這三個股票都出現了翻倍行情!
⑷ 合康新能源再次漲停收盤 美的造車路被資本看好
4月1日合康新能,受到美的股份收購的利好消息影響,高開4.35%,最終報收4.3元,當日上漲0.39元,漲停收盤。合康新能於3月25日晚間披露了美的集團擬通過下屬子公司美的暖通收購其控股權的消息後,次日一開盤,合康新能便一字漲停。分析方認為,這是美的再次進軍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行業的一次嘗試,對於合康新能在新能源方面的布局有一定的肯定。
家電廠商造車美的並非首次。在此之前曾經參與過造車項目,運作過商用車的製造。作為家電行業的競爭對手,格力也曾大力投入進入客車新能源領域。
2016年12月,董明珠攜10億元,聯手王健林等知名企業家,共計30億元共同入股銀隆新能源,開始了漫漫造車路。初期銀隆新能源還是在行業內非常有聲量,但是從近期的銷量來看,並不出色。
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最新數據,2019年銀隆新能源客車銷量達2708輛,同比下滑高達62.8%。值得注意的是,銀隆新能源對國家補貼存在過度依賴的情況。2019年4月25日,銀隆新能源在其微信公眾號上透露,銀隆新能源前高管涉嫌騙取國家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金額高達1.12億元。
家電企業涉足汽車行業並非易事,但此次美的集團僅涉足新能源零部件或者配套產業,投入並不大,所以是一個業務拓展的需要考慮。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發展了11年,究竟哪家車企的技術最好
你好,當下新能源汽車哪家汽車企業的技術發展得最好,那無疑要數比亞迪了,從2020年開始,比亞迪的聲譽和知名度得到了很大提升,這就是因為他們有一流的技術。比亞迪開發出了一種叫「刀片」電池其巡航能力和穩定性大大地提高了。新能源汽車我們國家政策支持了11年,很大企業享受著補貼但成績不見得有多少,比亞迪算是最好的一家了。
比亞迪
比亞迪公司技術是最好的,且目前已經和特斯拉有合作,憑借著技術和生產能力比亞迪也將會幫特斯拉加工部分部件。這是我們國家發展了11年新能源汽車取得的成績,相比別的國家還是需要努力的,比亞迪是其中做到最好的車企,其他也有很多公司有自己的一技之長。比如長城汽車公司,吉利公司都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專利技術。
⑹ 美的進軍造車領域,看來還是沒有吃虧呢
其實,早在十幾年前,美的就想著要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只不過,後來不了了之了。而這一次,根據美的集團發布的公告稱,擬通過下屬子公司廣東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以協議方式收購合康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收購總價為7.43億元。至於說收購的目的,美的集團也很簡單直白的表示,其在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業務方面的業務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團業務的多元性。
熟悉汽車行業的人應該都知道,造車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並不是投幾十億,量產車就出來了。雖然,跨界造車潮在這兩年很流行,但是理性來看,造車是一件漫長而又艱難的事情。別的不說,單說品牌的積淀都需要多少年才能夠形成?造車新勢力,又有幾個真正意義上有品牌基礎的。更不要說量產車了,而量產車以後的銷售,品控各方面問題,足以讓野蠻進入造車行業的跨界者絞盡腦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⑺ 美國新能源汽車有哪些牌子
本田和豐田以及三菱等日系品牌在美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較大比重。美國新能源汽車種類普及更廣、元化,其中包含了氫燃料電池車、增程式混動車型等。
⑻ 2020新能源汽車前十名品牌
1、第十名:眾泰
眾泰汽車憑借E200這款微型純電動車,以1537輛的銷量排在了第十位,續航里程達到了220km,滿足不少「代步一族」 買菜接娃的心。
2、第九名:廣汽新能源
廣汽新能源首款純電動汽車GE3即將於消費者見面,後續仍有很多新款車型的出現,一號車新能源汽車平台已經與北汽新能源、比亞迪、上汽榮威、知豆汽車、騰勢汽車簽訂戰略合作銷售協議。
3、第八名:上汽榮威
榮威RX5、RX3與i6等車型憑借著出色的外觀設計和豐富的配置功能贏得過大年輕群體的歡迎,還被譽為是斜杠青年們的首選座駕,同時也推出了ei6、e550、eRX5與ERX5等新能源車型,並在新能演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4、第七名:DENZA騰勢
騰勢汽車是由中國新能源汽車領軍企業比亞迪與世界豪華車製造巨頭德國戴姆勒共同設立的合資企業,目前上市了騰勢500、騰勢400等車型,給消費者帶來更多新的電動體驗。
5、第六名:長安
長安CS75、逸動等車型都是長安新能源汽車的代表作,大量應用車身輕量化技術、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鋰離子動力電池及先進的CRBS高效能量回收系統,每公里僅需0.15度電,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6、第五名:吉利
吉利進入新能源領域的時間要比比亞迪晚得多,由於技術比較豐富,得益於收購沃爾沃的技術優勢,有望後來居上。譬如說博瑞GE就是基於沃爾沃的CMA平台打造而來,沃爾沃研發的CMA平台可以完美進行傳統燃油車和插電式混動車型之間的切換,並且除了插電式混動車型之外,吉利還在積極布局純電動車型和甲醇汽車等新能源車型。
7、第四名:寶馬
蘋果有i7,寶馬有i8、i3等,寶馬作為汽車行業的佼佼者,也順勢推出了X1、X5和7系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的車型,BMW可以說是當前合資豪華品牌中新能源產品本土化最為積極的品牌,這種積極的領跑或許對後面的發展會有一些額外的助力。
8、第三名:北汽新能源
與純電動汽車或混合動力汽車的幾十萬款相比,北汽的補貼新能源車型非常接近大眾。許多汽車公司還沒有開始涉足新能源汽車,北汽新能源汽車已經開始推廣新車型。一些汽車公司試圖找到一輛汽車來探索水,但北汽的新能源幾乎是一個巢和移動。
9、第二名:比亞迪
說到新能源,必提比亞迪,旗下大部分車型都是採用插電式混動或者純電動,由於比亞迪的新能源技術還是比較先進,一直都在投入資金研發新能源車型,因此在新能源汽車品牌里比較靠前。
10、第一名:特斯拉
特斯拉無論是在續航還是電池技術上都一直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很多品牌是無法與之抗衡。之所以特斯拉續航那麼大是因為特斯拉用的是三元鋰電池,另一些新能源車用的是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的容量更大。
⑼ 美的收購合康新能源,再次回歸造車
最近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下屬子公司美的暖通,以7.4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合康新能」控股權,交易完成後,美的暖通將控制合康新能23.73%的表決權。
銀隆艾菲是一款名字與造型都與豐田埃爾法十分相似的國產電動MPV,要價43萬,續航430公里,只不過不少業內人士在看過銀隆艾菲相關的配置參數以後,深深覺得,與其說銀隆是造車新勢力,不如說是「騙補新勢力」:
比艾菲便宜的MPV都在用MPV懸架的時候,艾菲的後懸架仍然是體驗極差的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比艾菲便宜的MPV都配備了車身穩定控制系統與牽引力控制系統,但是這兩者艾菲都沒有配備,最要命的,莫過於安全氣囊,也比那些賣得更便宜的MPV還要少。
最近一年來,國家減小了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國產特斯拉降價打破了國產新能源的價格優勢,年初的一系列的事情都導致車廠停產,國人看車買車需求減少,行業內外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也將不少原本靠著「騙補」過日子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滯銷甚至倒閉,潮水退去以後,我們才知道是誰在裸泳。
此時入場的美的,如果真的要搞新能源汽車,靠的或許也不只有政府的補貼與發布會上的PPT,更有來自合康新能的專業實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