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模擬的論文
㈠ 有關電動汽車近五年的書籍 期刊 論文
電動車輪的驅動技術摘要:介紹了電動車輪驅動技術的發展,電動車輪的類型和特點,以及電動車輪驅動技術的優勢,對目前電動車輪驅動技術中的關鍵技術問題和電動車輪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進行了討論,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建議。關鍵詞:電動車輪;電動車;驅動技術(一)引言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和能源的日益緊缺,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逐步增強,汽車在帶給人類方便、快捷、舒適的現代生活的同時,也引起了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和不斷加劇的能源短缺問題,燃油發動機在現代汽車動力系統中的統治地位也逐漸被動搖。目前,電動車作為唯一能達到零排放的機動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電動車輪技術作為電動車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以其獨特的技術優勢越來越受到汽車開發商的關注。電動車輪作為獨立的驅動部件,集電動機傳動機構、制動器等於輪轂,是一種獨特的驅動單元。使用電動車輪技術的電動車普遍具有控制靈活、結構緊湊、綠色環保、傳動效率高等優點。(二)電動車輪驅動技術的發展最早的電動車輪結構產生在20世紀50年代初,是由美國人羅伯特發明的,其結構如圖1所示,該輪轂裝置中融合了電動機、減速機構、制動器。電動機的輸出力矩傳遞到減速機構的輸入軸,經減速後,增大的力矩傳遞給輪輞,最後驅動車輪旋轉,這種結構最早應用在大型礦用自卸車上,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於1968年推出的。到20世紀70年代,我國也開始研製大型礦用電動車輪自卸車,自1977年湖南湘潭電機廠研製成功第一台電動車輪自卸車樣車以後,又先後生產了一系列電動車輪自卸車,目前我國的電動車輪自卸車性能日臻完善,某些型號也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20世紀90年代初期,清華大學輕型電動車科研組首先將電動車輪的思想勇勇於電動自行車的研製,並研製出半軸式鳥籠結構的電動輪轂,因此成為世界上最早將電動車輪傳動結構應用於電動自行車的單位。這種電動輪轂採用了告訴有刷電機、減速齒輪和離合器。半軸式鳥籠結構,就是將中心軸,即自行車輪軸的中段膨脹成一個「鳥籠」,軸也就分為左、右兩段,即左、右半軸式結構,鳥籠中放置盤式電機。這種「鳥籠式」的特點是把電機很好地保護了起來,除工作力矩外,沒有任何外力會作用到電機上,其結構見圖2。整個輪轂的內部結構非常精巧、緊湊,總重35kg,體積為Φ190mm×110mm。電動車輪電動汽車被認為具有集中電機驅動電動車喝傳統電動車無法比擬的優點,是未來燃料電池汽車高端車輛的理想選擇,世界上多家汽車公司和研究機構都在進行電動車輪電動車的研究。自1991年日本人在美國申請專利以後,日本在電動汽車的電動車輪研究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三)電動車輪結構類型及特點根據電動車輪的驅動類型,可以將電動車輪分為減速驅動型和直接驅動型。減速驅動型電動車輪多採用內轉子高速電動機,這種電機一般轉速高、轉矩小,為了滿足車輪的實際轉速要求,通常需匹配一個相應的減速機構。減速機構一般安裝在電動機與車輪之間,起到減速和增矩的作用,以保證電動車在低速時能獲得足夠大的轉矩。減速驅動型電動車輪具有比功率較高、質量輕、效率高、雜訊小、成本低等優點,但因為電動機轉速較高,必須用減速機構降低轉速以獲得較大的轉矩,因此作為非簧載質量的整個電動輪的質量依然比傳統的內燃機汽車重。減速機構多為行星齒輪減速裝置,其結構緊湊、減速比較大,也有採用外嚙合圓柱齒輪減速裝置的,但軸向尺寸過大,徑向質量分布不均。為了減少電動車輪的非簧載質量,出現了直接驅動型電動車輪,這種電動車輪去掉了減速驅動型電動車輪中的減速機構,大大減少了非簧載質量,也簡化了整個電動車輪的結構。這種電動車輪多採用外轉子電動機,直接將外轉子安裝在車輪的輪輞上驅動車輪轉動。然而電動車在起步時一般需要較大的轉矩,也就是說安裝在直接驅動型電動輪中的電動機,必須具有較好的轉矩特性,能在低速時提供大轉矩。另外,還必須具有很寬的轉矩和轉速調節范圍。直接驅動型電動車輪中採用的外轉子電動機結構簡單,軸向尺寸小,能夠在很寬的速度范圍內控制轉矩,且響應速度快,又因為沒有減速機構,所以效率較高。如果要獲得較大的轉矩,必須增大電動機的體積和質量,但成本較高,在加速時效率卻很低,且雜訊很大。(四)電動車輪驅動的優勢電動車採用電動驅動技術後能量源與驅動電機之間的功率傳遞採用軟電纜,擺脫了傳統機械傳動的設計約束,給整車帶來了很多優點:(1)採用電動車輪技術,在同樣功率需求的情況下,可以將單個電動機功率分配給多個電動機。相應地,對電氣和機械傳動零部件的要求都可以降低,便於設計與生產。在大型礦用載重汽車上,機械傳動很難傳遞的大轉矩,就是利用電動車輪結構實現傳遞的。(2)取消了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差速器等部件,使傳動系統得到簡化,有利於汽車實現輕量化目標;由於減少了精密機械部件的加工費用,使整車生產成本也有望降低;由電動機直接驅動車輪甚至兩者集成為一體,便於實現機電一體化。(3)由於去掉了機械傳動部分,相對於保留機械傳動系的電動車,其傳動效率得到提高。(4)提高汽車的通過性能。這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簡化的傳動系統可以提高車輛的離地間隙,另一方面,使用全輪驅動和驅動輪單獨控制的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地面的附著能力。(5)電動車輪與動力源之間採用軟電纜鏈接,且佔用空間少,因此使整車布置設計非常靈活,對於電動客車來說,便於實現低地板化行李箱及乘客位置設計更靈活,並且也有的空間來布置電池。整車質量分布設計自由度大,可以更合理地分配軸向載荷。(五)電動車輪的關鍵技術電動車輪由於自身的結構特點,使得這一技術在電動汽車上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是,目前電動車輪的關鍵技術還沒有完全突破,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關鍵技術:(1)研製調速范圍寬,轉矩變化范圍大,結構緊湊的電動機。(2)解救電動機的冷卻、密封和抗振動技術。(3)開發效率高、結構緊湊和重量輕的減速裝置。(4)可靠性高、性能好的電子差速器。(六)電動車輪的發展趨勢電動車輪在汽車上推廣主要受兩個方面因素制約,一方面要解決電動車輪的關鍵技術;另一方面是在關鍵技術解決之後,電動車輪的成本應大幅度下降,用戶能接受因使用電動車輪後而增加的成本。轎車採用電動車輪技術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不會很快推廣使用。轎車的舒適性要求高,行駛速度高,電動車輪引起的非簧載質量增加會引起平順性下降,需要進一步解決;轎車的速度變化范圍寬,採用固定速比的減速裝置,對電動車輪的轉矩性要求高,技術上還存在一定困難;轎車的車輪直徑較小,電動車輪的不止有一定困難,電動車輪的密封、冷卻和抗振性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大客車採用電動車輪技術日益增多。大客車的車輪旋轉速度較低。採用固定速比的減速裝置後,電動車輪的性能可以滿足車輛行駛性能的要求;大客車特別是低地板大客車採用電動車輪結構後,可以容易實現原來中央驅動結構由主減速器和論辯減速兩級減速才能完成的功能,既簡化傳動系統,又有利於解決電動車輪引起的非簧載質量對平順性的影響;電動車輪引起的成本增加在大客車的成本中所佔比重不大,能夠為用戶所接受。(七)結語電動車輪技術作為一項新技術,具有結構緊湊、可以改善車輛驅動性能和行駛性能,有利於整車布置等特短,無論是在電動自行車之類的輕型車輛,還是電動汽車或是重型礦用車上,都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雖然電動車輪技術中有些關鍵問題還沒有得到完全解決,但採用電動車輪技術哦的電動車與傳統車相比,確實存在著許多不可比擬的優勢,所以,以電動車輪技術為特徵的電動車是未來電動車的發展方向。參考文獻:1.彭謙。大型電動輪自卸車的發展概況及趨勢[J]。礦山機械,2000(2):12-13。2.宋佑川,金國棟。電動輪的類型與特點[J]。城市公共交通,2004(4):16-18。3.陳勇,張建榮,張大明。電動輪技術在電動汽車中的應用和發展[J]。機械設計與製造,2006(10):169-171。
㈡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研究論文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ybrid Electric Vehicle)是傳統燃油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相結合的新車型,具有燃油汽車的動力性能和較低的排放特性,是當前解決節能、環保問題切實可行的方案。 類菱形汽車是湖南大學自主開發的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新型汽車,該類型車在安全性與輕量化方面有其獨到的優勢。以此車為平台,本文圍繞類菱形混合動力汽車的總體設計和控制進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和探討。 結合類菱形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結構特點,採用了傳統意義上的差速器即2K-H型錐齒輪負號機構、嚙合方式為ZUWGW的輪系作為動力耦合器。為驗證該方案的可行性,運用UG建立了新型動力耦合器的三維模型,並將其導入Adams軟體中進行了模擬,確定了該耦合器三個輸入輸出端力矩與轉速之間的運動學與動力學關系式。台架實驗也驗證了模擬結論的正確性。 在採用新型動力耦合器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基於類菱形車平台的新型混合動力驅動鏈,並提出了一套基於CVT新型驅動鏈的混合動力汽車部件設計、選擇與匹配的理論,對整車試制具有指導作用。這是混合動力汽車技術開發的核心和基礎之一,是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體現,涉及企業的核心技術機密
㈢ 純電動汽車結構圖和論文
基於UG的電動汽車底盤三維總布置設計系統
摘要】 在大型CAD系統軟體的基礎上,通過兩次開發的手段建立電動汽車三維總布置設計系統,包括動力系統設計、底盤布置、資料庫、性能分析計算等,使底盤的設計與性能分析在同一環境下進行,並且系統保持UG原有的界面風格,從而實現總布置設計、分析計算過程的集成與高度計算機化,提高電動汽車底盤總布置設計效率。
㈣ 請問電動汽車的師兄電動汽車可以研究設計的課題有哪些畢業論文
主要的就是電池容量,電池的安全性,和快速充電的問題,畢竟現在的電動車充電都太慢了,其它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還望採納,謝謝
㈤ 要想寫一篇關於電動汽車和傳統汽車的論文 那幾個大標題改怎麼寫
我去,你直接就說提綱怎麼寫得了。
㈥ 用作電動汽車動力的電池模型的模擬,各位大哥,我的論文如題0.214271564136386
0.214271564136386 哇 你的答案好精確哦 我的技術達不到 建議你換一個名字發 不要說是畢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