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2018年電動汽車規劃
A. 江淮的電動汽車質量怎麼樣呢
買了江淮IVE6裸車價62800,開了3萬公里三年不到,從今年7月10多號到8月23號前後修了4回,基本修好三四天就又要修了,最後一回從8月23日到今天9月3日還沒修好,4S店回復廠家電池沒貨不知道什麼時候能修好,真心想換車了不知道比亞迪怎麼樣?
B. 江淮汽車的2019:2020年的產銷計劃定為45萬-50萬輛
作為自主品牌中的老牌企業,江淮汽車從1964年建廠至今已有超過50年的歷史。回首過去,品牌在商用車、乘用車兩個領域創造出不錯的成績,如成功研製出客車底盤、產銷突60萬輛等。然而隨著時間流逝,近兩年的江淮汽車也在經歷了高速增長後,逐漸慢下腳步。
根據江淮汽車近期公布的產銷快報顯示,2019年12月新車銷量3.45萬輛,同比增長10.12%;而全年累計銷量為42.12萬輛,除了未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標以外,還遭受了同比8.91%的下滑,下滑率跑輸2019年我國汽車銷量,可見車市寒冬威力。
進入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是回暖還是愈發寒冷,各方觀點不一。江淮汽車對此認為中國車市將在短期內繼續承壓,但從長期來看仍有發展空間。或許正是在這種判斷下,江淮汽車最終將2020年的產銷計劃定為45萬-50萬輛,面對著乘用車、商用車兩大板塊與較為完整的產品線,完成目標大有希望。而在大多數消費者熟悉的乘用車領域,江淮的轉型之路才剛剛開始,至於未來能否迸發出新的活力,還有待時間進一步檢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C. 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發展規劃
自2009年1月我國開始啟動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的推廣工程,計劃主要通過提供財政補貼形式,用3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範運行,力爭使全國新能源汽車的運營規模到2012年佔到汽車市場份額的10%。截至日前,覆蓋城市已經由北京、上海、重慶等13個城市擴大到25個。
截至目前,25個試點城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總保有量超過1萬輛,其中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超過1000輛,建成充/換電站近100座,充電樁4500多個,示範運行總里程超過3.3億公里,對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進步和產業化發展的作用明顯。
時值「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25個試點城市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以各種形式、從不同渠道陸續出爐。為此,第一電動網搜集大量資料做了一次大盤點以饗讀者。
北京
根據北京汽車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5年,北京的純電動汽車在用車將達到10萬輛的規模,並將以乘用車為主。北京主要依託北汽和長安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其中長安新能源汽車基地30萬輛;北汽15萬輛,車型包括迷迪電動車,C70、C30等北京牌純電動轎車。中大燕京新建1萬輛新能源客車基地。
另外,規劃中有一系列電動汽車優惠政策,據了解,消費者在購買純電動車時,除將享受與深圳相同水平的優惠補貼外,還將享受不搖號、不限行、不納稅(國家代付)的特殊優惠。
按照國家電網北京公司的規劃,5年內將建成以256座充換電站為骨架,210座配送站為網點的分區分級智能充換電服務網路,滿足各類電動汽車的充換電需求。
天津
根據天津市濱海新區的規劃,「十二五」時期, 將加快發展商用車、專用車、特種車和中高檔大客車;以純電動汽車為主攻方向,提高新能源汽車整車集成開發水平,重點支持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
2015年新能源汽車規劃產能未知。一汽夏利至少投資3.5億元推進電動乘用車量產,車型以自主研發2011款威姿V1平台為基礎,並衍生出三廂車型。背靠仰融的天津正道與江淮汽車簽署了《關於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項目合資合作意向書》,項目總投資約300 億元,依然懸念重重。
上海
2015年新能源汽車規劃產能30萬輛,2012年先達到10萬輛。著力突破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核心技術,繼續開展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致力於成為我國技術領先、產業集聚、應用初具規模的新能源汽車基地。主要車型將在推出榮威750中混混合動力轎車後,在2012年投產能節油50%的榮威550強混混合動力轎車及純電動車。
珠海
根據「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發展情況和下一步工作建議」和珠海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等文件精神,依託珠海本地企業獲得的「新能源汽車產學研產業化基地」,以整車為龍頭,夯實電池、電機、電控三大零部件研發並實現產業化,實現新能源汽車綜合生產能力達到20萬輛以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萬輛。初步建立適應電動汽車發展要求的配套設施網路、產業支撐體系和政策環境。
D. 新時代背景下,江淮汽車將怎樣布局規劃發展
面對新時代的汽車發展新生態,江淮汽車將堅持以技術創新和品質提升為抓手,全方位推動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據悉,江淮汽車將精準把握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深度融合趨勢,依託自主開發的全新一代模塊化平台,實現先電後油、油電共用的發展規劃,從而覆蓋從A0級到B級SUV、轎車及MPV等不同車身形式。不僅如此,江淮汽車還將同步匹配搭載純電動、燃油車及混合動力等多種動力,形成整車技術、核心動力及軟體系統等完整的正向研發能力。
E. 中方股比降為25%,江淮新能源路在何方
屆時,思浩品牌的新能源車與燃油車將共享模塊化平台,而整合後的產品矩陣不但提升了市場競爭力,同時也符合江淮、大眾雙方的預期。
對於當下的江淮汽車而言,大眾所佔股比的上升弊大於利,顯然是可以接受的。
寫在最後:
不管大眾股比如何變化,江淮汽車更多的是應該在賺錢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產品競爭力。只有自己真正站起來了,才能夠走出往日的頹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否則,不管是江淮還是華晨,都將是同樣的結果。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F. 排放升級成江淮汽車的「一道坎」,押寶新能源該如何應對目前困境
對於多數車企來說,2019年是個「難過」的一年,而對於江淮汽車來說,似乎面臨更多的難題待解。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近70%,四月份與大眾合資公司面臨股比調整壓力,五月份因2018年經營數據出現大幅下滑收到上交所問詢函,在六月份正式回復上交所問詢之後,七月伊始又收到來自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江淮汽車被處罰的原因是三輛被抽查的載貨汽車,經檢測發現車載診斷系統功能性檢測不符合標准要求,不應作為排放檢驗合格產品出廠銷售。因此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認定江淮汽車存在「以次充好」行為,按照相關規定沒收違法所得,並處貨值金額二倍罰款,共計1.7億元。江淮汽車也在7月6日正式發布公告:1.7億罰款將相應的減少2019年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對公司2019年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近幾年車型銷量下滑以及新能源投資加大,江淮汽車在財務上已「捉襟見肘」,只能寄望在燃油乘用車取得突破。按照規劃,江淮汽車今年年底計劃推出一款溜背設計的A級轎車,明年上半年將推出一款6-7座的SUV車型,2021年計劃推出基於全新平台打造的緊湊型SUV。
目前中國車市競爭環境已發生很大變化,品牌力對車型銷量影響越來越大,而這顯然是江淮汽車短板,排放造假事件更是讓其「雪上加霜」。去年年底江淮汽車推出重點車型瑞風S4目前月銷量僅5-6百輛,兩款轎車每月銷量也只有100多輛,因此繼續推出轎車和SUV新車型,能否會改變目前江淮汽車的困境,還是讓人打上大大問號。
G. 江淮西雅特成泡影!大眾接管MEB入門級EV研發|行業
來自歐洲的最新消息顯示,大眾汽車集團為重塑其全球業務,已從西雅特(SEAT)汽車公司手中接管開發入門級電動車項目。
該項目代號為「MEB Entry」,最初被分配給大眾的西班牙子品牌西雅特來研發,但現在,隨著西雅特首席執行官Luca de Meo跳槽到雷諾汽車,以及大眾集團在華業務的重組,該項目已經被大眾主品牌接管,並將有全新的規劃。
原西雅特首席執行官Luca de Meo
不過有一點不明朗的是,大眾汽車集團目前尚未決定,將把這一項目交由旗下哪個品牌來負責。
西雅特於2019年3月被確定為該項目的主導品牌,當時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表示,西雅特品牌將作為主導來開發一款售價低於20000歐元的電動車,並將取代現有的大眾e-Up!、斯柯達Citigo-e iV和西雅特Mii Electric。
而奧迪品牌也可能藉此獲得一款入門級電動車,以低價位殺入市場。
大眾e-Up!電動車
其實早在2018年大眾就暗示過其入門級電動車計劃。最近,有報道稱大眾主品牌的ID系列會用ID.1來命名新款入門級電動車。
MEB電動汽車平台
據《歐洲汽車新聞》報道,該計劃下將誕生一系列價格合理的電動汽車,它們全部基於大眾MEB平台的簡化版本來打造,這一舉措將使MEB平台的工程解決方案和經濟規模更大化。
江淮大眾思皓E20X,基於江淮iEV7S打
不過,隨著大眾將入門級電動車研發從西雅特手中收回,意味著西雅特與江淮合作推出電動車的計劃也將告吹。
之前,大眾已與江淮組成合資公司推出首款電動產品E20X作為試水,該車以江淮iEV7S為基礎打造,並融入一定的西雅特品牌元素。該電動車搭載最大功率85kW,峰值扭矩270Nm電機,提供300公里續航里程。
西亞特最初計劃將於2021年重新進入中國市場,並由江淮代工為其生產本土電動車。
左一為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
但隨著中國新能源政府補貼的持續削減、新冠病毒的爆發,再加上捷達品牌的獨立和成功推出(捷達實際上已在國內銷售「貼牌」西雅特車型),西雅特再次進入中國的意義已經不大。
就像大眾集團的一位發言人所說,取消西雅特對MEB入門車的研發,與「西雅特不進入中國市場的決定有關」,因為,「當下他們繼續與江淮汽車合作已無意義」。
這無疑也給江淮大眾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撰文|小魔)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H. 未來推4-5款純電動汽車 大眾集團與江淮汽車深化合作
6月11日,行車視線從官方獲悉,大眾集團與安徽省國資委、江淮汽車集團簽署投資協議,進一步加速推進在華電動產品的布局。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博士線上出席此次簽約儀式並簽署相關協議,工信部部長苗圩以及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長阿爾邁特共同出席線上簽字儀式。簽約各方計劃在獲得相關部門批准後,於2020年12月31日完成相關交易。
據悉,本次交易完成後,大眾集團以及安徽省國資委分別持有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權。而江淮大眾將發行的新股權,在認購完成後大眾集團將持有江淮大眾75%的股權,大眾中國應認購江淮大眾等價於45.17億元注冊資本的新股權。與此同時,大眾將授予合資公司4-5款純電動車型項目,幫助合資公司未來進一步深化新能源出行。
此外,合資公司工廠將於2025-2030年全負荷運轉,目標年產能20-25萬輛,2029年實現35-40萬輛的年產能。目前,江淮大眾已經上市了思皓E20X,未來4-5款純電動車的推出,進一步會擴充該品牌的車型矩陣,從而應對即將到來的新能源浪潮。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I. 傳大眾將收購江淮汽車50%股份,加快布局中國電動車市場
據外媒報道,大眾汽車正在就收購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股份展開最後階段的洽談。如果對目前電動汽車有所了解的小夥伴,一定知道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背後,表明著大眾汽車對中國新能源市場的雄心。
此前,多次傳出大眾要收購我國動力電池供應商國軒高科股份的消息,後者曾多次辟謠,但前段時間國軒高科停牌,並發布公告稱正在轉讓股權,算是坐實了這一消息,通過直接入股的方式,來控制上游的動力電池供應,其實不太符合大眾的作風,因為大眾很少會去掌控零部件供應商,但很多人都沒想到,這只是大眾集團的第一步。
這次傳出將收購江淮汽車50%股份的消息,讓人不由得恍然大悟,原來收購國軒高科股份只是一個鋪墊。作為安徽省為數不多的車企之一,江淮汽車的銷量雖然不如長城和吉利等自主品牌,但在電動車上的布局很早,2018年電動車銷量就達到了6.4萬台,在自主品牌中名列前茅,2019年電動車銷量為5.8萬台,盡管同比下滑了8.9%,也跑贏了大盤。
但在今年第一季度,江淮的汽車銷量陷入了困境,純電動乘用車一季度銷量為4926輛,同比下跌了67.18%。在很多車企紛紛好轉的四月,江淮汽車的電動車銷量卻跌至593台,同比下滑了88.2%,反而向深淵更進一步。此外,江淮大眾推出的首款車型思皓E20X銷量也未達預期,甚至傳出了要被放棄的消息。
讓人沒想到的是,大眾集團卻在此時准備收購江淮50%股份的方式,加快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布局,自5月19日起,江淮汽車股票多次漲停,其實已經露出了苗頭。
而大眾選擇江淮汽車的原因,其實和國軒高科的原因比較一致。一是市場份額不高,這就意味著公司市值不高,可以用較低成本掌握話語權;二是擁有完整的核心技術,江淮電動車雖然銷量不佳,但其製造電動車的經驗非常豐富,給蔚來汽車進行代工就是明證。
此外,國軒高科和江淮汽車都位於安徽省,相信也是經過了大眾集團的權衡,可以降低彼此之間的運輸成本。事後看來,大眾汽車同時在電池供應商和車企兩手抓的布局,真是比其它外資品牌高明太多,不愧是全球銷量最高的汽車集團。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