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汽車指標能買新能源么
⑴ 一個普通汽車指標正在參與搖號,還能再申請一個新能源汽車指標嗎
一個普通汽車指標正在參與搖號,就不能再申請新能源汽車指標了。
以北京為例,根據《<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實施細則》第六條單位或者個人申請指標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提出申請,獲取申請編碼;
(二)經審核通過後,確認申請編碼為有效編碼,參加指標配置;
(三)中簽後獲得配置指標確認通知書。
第二十八條個人不可同時申請普通小客車配置指標和新能源小客車配置指標。
(1)小汽車指標能買新能源么擴展閱讀:
《<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實施細則》第十五條根據個人參加搖號的累計次數設置階梯中簽率。累計參加搖號6次(含)以內未中簽的,中簽率為當期基準中簽率;累計參加搖號7次至12次未中簽的,中簽率自動升為當期基準中簽率的2倍;累計參加搖號13次至18次未中簽的,中簽率自動升為當期基準中簽率的3倍,以此類推。
持有有效殘疾人專用小型自動擋載客汽車准駕車型駕駛證(C5)的申請人,累計參加搖號6次(含)以內未中簽的,中簽率自動升為當期基準中簽率的2倍;累計參加搖號7次至12次未中簽的,中簽率自動升為當期基準中簽率的3倍;累計參加搖號13次至18次未中簽的,中簽率自動升為當期基準中簽率的4倍,以此類推。
⑵ 北京新能源汽車指標能買混合動力車嗎
不能買。新能源汽車指標只能購買純電動車型,混合動力車型不在此范圍,仍然需要參與普通小客車指標搖號。
北京新能源車並沒有採取搖號機制,而是使用了先到先得的排隊制。在過去的2017年,6萬個新能源指標(包括個人指標和企業指標)在第二期(4月26日)就已全部配置完畢,並且還有14253人沒有拿到指標,於是這些人排隊到了2018年。而且截止到2017年8月隊列中的數字就增加到了46254個,也就是說能在2018年獲得新能源個人指標的朋友應該是從去年9月前就開始排隊了。
(2)小汽車指標能買新能源么擴展閱讀:
在北京市購買新能源車的必須具備的條件:
1、北京戶籍或有《工作居住證》/《暫住證》;
2.、連續交滿5年社保和個人所得稅;
3、個人名下沒有北京牌照的汽車;
4、申請且獲得了新能源車的指標。
關於第 3 點的補充,如果個人名下有輛燃油車,除了不能參與搖號購買第二輛燃油車外,同時也無法申請指標購買新能源車;而名下有輛新能源車的,也無法購買第二輛新能源車,以及沒有申請參與燃油車搖號的資格。簡單來說,就是每人名下僅會只能有一輛汽車,而在政策之前,名下已有多輛車的則保持原樣。
⑶ 普通車指標可以買新能源車嗎
可以的,但是如果以後想再轉換為汽油的,就不可以了,需要搖號。
⑷ 北京普通車輛指標可購置新能源車嗎
近日,北京市科委、經信委、財政局、城管委、交通委聯合發布《北京市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管理辦法》。辦法明確,北京市實施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管理政策,並通過輪候方式配置,單位或者個人應按照本市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管理相關規定申請取得和使用。持有普通小客車指標的單位或者個人可購置、登記新能源小客車。
辦法同時指出,北京市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應當帶頭使用新能源汽車,按照規定逐步擴大新能源汽車配備比例,通過完善充電設施等措施,為本單位職工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提供便利,發揮對社會的示範引領作用。辦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執行,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辦法發布後,《北京市推廣應用新能源商用車管理辦法》(京科發〔2017〕123號)同時廢止。
⑸ 現在搖號已經買了小轎車還能買新能源汽車嗎
在限制購車的需要搖號的地區就不能再買新車了,每個人只能買一輛,要想買新車就只能讓家裡人幫你去搖號了,現在新能源車車比申購的人多,基本都能搖上。
⑹ 請問各位網友,普通小客車的指標能上新能源牌照嗎
兄弟這個牌照呢是這樣的 無論車型論驅動方式 純燃油和混動車型 是不能綠牌的 而插電混動與純電驅動的車型可上綠牌 不受限指標 不限號 回到你的問題 如果你的車是插電混動或純電驅動是可上綠牌 如不是不能!
⑺ 普通指標可以購買新能源車么
普通指標不可以購買新能源車
⑻ 小汽車指標空著的情況下購買新能源汽車,會影響小汽車指標嗎
各地土政策不同,問當地車管所
⑼ 新能源指標能買什麼車 詳細一點。
新能源指標能買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BEV)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由於對環境影響相對傳統汽車較小,其前景被廣泛看好,但當前技術尚不成熟。工作原理:蓄電池--電流--電力調節器--電動機--動力傳動系統--驅動汽車行駛。
車用電機的產業化起步早於動力電池,與水平最高的日本相比雖有差距,但隨著電動汽車的發展,車用電機產業有能力進一步提高性能,加速推進產業化。電動汽車的控制系統研發取得進展,需要在關鍵部件等方面取得突破。電池管理系統是電動汽車電控系統的重要零部件,國內很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積極開展電池管理系統的研發工作,並取得較大進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高校和部分企業研製的電池管理系統,已經在國家多項示範項目及一汽、東風電動、長安、天津清源等企業中得到應用,積累了裝車經驗和實際運行數據。從總體上看,我國開發的電池管理系統達到了功能要求,但在功能的完備性、狀態估計的准確性、工程應用的可靠性上與豐田、本田等企業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控制系統中關鍵部件IGBT(功率開關元件)的差距較大,國際上只有少數幾家企業具有研發和生產能力,國內需求基本依靠進口,目前嘉興斯達、常州宏微等企業已開始投入車用功率半導體的研發。概括來說,在整個工業體系中,電動汽車是為數不多的具備一定技術能力的產業領域。電動汽車的三大關鍵技術,具備了一定的研發能力和加快推進產業化的條件,我國基本有能力依靠技術創新實現電動汽車的產業化,在電動汽車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