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奧新能源汽車下線
❶ 連新能源汽車都首現負增長,2019中國車市連續第二年下滑
?剛剛過去的2019年,中國市場走過了極其「艱難」的一年:不僅乘用車產銷雙降,原本「高歌猛進」的新能源車市也啞然熄火。
具體到各家車企銷量表現來看,2019年中國品牌汽車銷量前15名企業集團中,只有4家呈現正增長,分別為長城、奇瑞、一汽和陝汽。
同比下滑的車企達到11家之多,其中,中國自主車企龍頭企業——上汽集團,2019年累計銷量254.4萬輛,同比下滑了13.6%;吉利緊隨其後,交出2019年136.4萬輛的成績單,同比下滑10.5%;第三名為長安汽車,僅與吉利差距3萬輛左右,出現同比11.2%的下滑。
其中,中國自主車企中跌幅最大的為眾泰,其次是廣汽。眾泰在過去一年累計交付15.3萬輛,相比於去年同期大跌四成。
去年年末,眾泰汽車連同其餘三家中國自主車企(獵豹汽車,眾泰汽車,力帆股份)被曝正與銀行進行破產清算,但隨後,這些傳聞都被上述企業一一否認,但這些車企出現銷量下滑和經營困難卻是不爭的事實。例如,在2019年的前三個季度,眾泰汽車的營收同比下降了59.59%,虧損7.6個億。
雖然整體出現下滑趨勢,但值得一提的是,從月度產銷趨勢來看,我國汽車產銷狀況正逐步趨於好轉。特別是12月份聖誕節活動以及部分地區車展刺激了消費者購車。換句話來說,中國車市在去年年末出現了「翹尾」。
「2020年春節比往年提前,從而帶動銷售旺季提前到來,也使得第四季度總體表現好於全年。」基於此,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認為,2020年,我國宏觀經濟仍將保持穩定增長,中國汽車產業也將延續恢復向好、持續調整、總體穩定的發展態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❷ 如何看待恆大新能源汽車量產下線
在2018年年初的時候,我就有關注新能源汽車。因為這在未來絕對是一個趨勢。國家也大力推崇新能源。從2018年6月份開始,陸陸續續有很多新能源汽車面試。賣的最火的應該就是特斯拉系列。我們需要承認特斯拉汽車無論是外觀,性能都非常的優秀。
汽車在路上沒有了電量之後續航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這也是恆大新能源汽車下線的最大原因,因為他發現了問題所在,這也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所以新生的事物當然大家容易接受,但周圍企業一定要做到完善,否則就屬於撿起石頭砸自己的手。
❸ 新能源汽車行業還能發展下去嗎會不會倒閉
整理了一些資料供參考如下:
預測2019年補貼退坡政策落地 新能源汽車價格將上漲
「買新能源車的話,要盡快了。」深圳一家上汽榮威4S店的銷售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如果2019年新的補貼政策落地之後,全系產品或漲價一至兩萬元。而北京一家吉利新能源4S店的銷售也表示,補貼退坡後全系產品可能漲價30%。
早在2018年年底,各地經銷商便以2019年補貼退坡後車型可能漲價為由,鼓勵消費者盡早購車。而直至2019年春節假期結束,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方案仍未落地,但坊間版本層出不窮,並指出2019年補貼退坡幅度將高達50%、地補取消等多項變化。而一旦該政策施行,這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巨大的震盪。業內簡單估算,單車補貼退坡預計最高可達7萬元。
而相比上述4S店的觀望態度,有新能源車企已經坐不住了,推出漲價和保價方案。春節前,小鵬汽車官方宣布,其首款量產車型小鵬G3自2月1日起綜合補貼後統一售價由13.58萬-16.58萬元調整至15.58萬-19.98萬元,相比12月份新車上市的售價增加幅度為2.00萬-3.40萬元,漲幅接近15%。更早些時候的1月24日,新特汽車DEV1兩款車型也分別漲價5000元、6000元。
與小鵬汽車和新特汽車的漲價不同,蔚來汽車和威馬汽車則選擇推出稍微含蓄的「保價政策」來應對補貼退坡。例如,蔚來公布的保價政策提出,用戶在2月份購買蔚來ES8,並在國家補貼政策發布前提車並上正式牌照,可按2018年標准享受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2月份支付大定,國家政策發布後4月30日前上正式牌照,國家補貼按2018年標准享受,地方補貼則按2019年政策執行。
北京一家比亞迪4S店的銷售也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補貼退坡政策落地後,新能源產品價格將會上調,而在3月份之前完成上牌的購車用戶則能享受2018年的補貼優惠。位於北京的一家奇瑞4S店的銷售告訴記者,目前下一批次的車可能因為補貼政策而漲價。相比推出保價政策穩固市場,有些品牌則選擇了暫停銷售等待政策落地再行定價。位於北京的另一家奇瑞4S店的銷售告訴記者,店面從2019年1月1日開始便暫停銷售,直至新的補貼政策落地。「有一些品牌沒有漲價,但是由於補貼少了,消費者需要掏出更多的錢;而另一些品牌車型的到手價格會有小幅上調。但在2019年底,實際價格將重新回到下降通道。」有分析人士指出。
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統計情況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至2018年12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2.5萬輛,同比增長38.2%,環比增長32.9%,單月銷量創歷史新高。累計方面,2018年1-12月份累計銷量為125.6萬輛,同比累計增長61.7%,全年勝利收官。1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16.6萬輛,同比增長69%,環比增長19%,佔比74%;新能源商用車銷量為5.9萬輛,同比下降8.8%,環比增長97.8%,佔比26%。純電動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9.2萬輛,同比增長33.8%,環比增長39.1%,佔比85%;插電混動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2萬輛,同比增長73%,環比增長3.2%,佔比15%。整體銷量增長符合預期。
2018年12月,狹義乘用車(轎車+SUV+MPV)零售銷量達221.7萬輛,同比下降19.2%,環比增長9.8%;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達2235萬輛,同比下降5.8%。2018年全年狹義乘用車產量2309萬輛,同比增速下降5%。
2012-2018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統計情況
2012-2018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補貼退坡後影響到底多大?
對於2019年補貼退坡政策落地後產品是否漲價,蔚來、威馬汽車都保持著謹慎觀望態度。如果保價政策到期而不採取其他措施,那麼對於消費者而言,價格則順其自然上漲。與此同時,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補貼退坡後車企成本增加,2019年大多數電動車都會有升級換代,包括續航里程、電池能量密度都會升級,而升級後的產品價格也會適當向上調整。
舉例來說,廣汽新能源GE35302018年享受的補貼為9.9萬元,但2019年的補貼將直降至2.9萬元,補貼退坡幅度高達7萬元。不過,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於清教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電動車漲價並不會成為一種趨勢。「漲價不會成為一種趨勢,只是一種表面現象,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整個還會下調。」他表示。
其認為,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電控等上游企業在前幾年整車廠的傳壓之下成本已經實現穩中有降,隨著2019年特斯拉等外資品牌電動車產品的加入,如果自主車企不自掏腰包補齊差價,那麼產品競爭力也將極大減弱。「整車如果因為沒有補貼就漲價是不現實的,第一消費者不會買單,第二並沒有更高性價比的車讓消費者買單。」於清教說。「變相漲價說明新能源整車在控製成本方面做得還不是很好。」於清教認為,漲價對限購城市而言影響不大,主要影響更關注性價比的二、三線及以下市場。「補貼進一步退坡至少讓那些以補貼為生,或者說目的不是研發和開發有價值新能源產品的企業退出市場,清理了市場環境。」上述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進入後補貼時代,對於新能源汽車企業而言,要做的不單單是整合現有技術開發一款受市場歡迎的產品這么簡單,更要實現全產業鏈的布局和各個細分市場產品的全覆蓋,強化企業綜合競爭力。「新能源汽車目前產品處在快速迭代的時期,整個供應鏈任何一個環節技術沒有快速跟進的話,對沒有掌握核心零部件技術的企業來說,很容易掉隊。」上述比亞迪相關負責人說。
電池成為成本核心 價格下降將成為未來主要趨勢
依託新能源補貼政策的扶持,過去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實現了高速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即便是在乘用車銷量28年來首次負增長的2018年,新能源汽車也實現了61.7%的同比大幅逆勢增長。盡管對補貼的梯度式退坡,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經做出了一定的適應,但在資金緊缺以及市場導向還未完全形成的大環境下,2019年補貼的進一步退坡對車企而言仍帶來成本壓力。
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下降被認為是未來的主要趨勢,其關鍵在於電池等核心部件的成本下降。2018年年底,威爾森發布的《2018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白皮書》指出,2020年電池成本相比2018年可以再降20%左右。縱向來看,動力電池系統成本從2015年的3元/瓦時,降低至2018年的1.2元/瓦時。若同比計算,電池容量60千瓦時的整車電池成本估計下降了2-3萬元。
與此同時,非電池關鍵部件的其他部件成本,也在下降通道當中。在科技進步和規模效應的雙重帶動下,電機、電控、智能系統等主要部件成本也在下降。不過,威爾森同時表示,這依然難以覆蓋補貼全部退出帶來的影響,建議未來雙積分政策獎懲力度進一步加強,如設置更高的積分比例要求、更嚴格的技術參數指標以及提高經濟懲罰的金額等。目前中國推行的雙積分制度還不能有效地化解補貼退坡之後的影響。
在2018年的一次論壇上,江淮新能源乘用車營銷商務中心總監王輝用清晰的數據,展示了雙積分交易初期微薄的「填坑」能力——一輛能獲得6萬元—8萬元補貼的電動車,積分只能賣出5000元—6000元,僅為補貼的1/10。而與此前6萬到8萬的單車補貼相比,雙積分的收入就是「毛毛雨」,可以想像,2020年補貼取消之後,企業日子的艱難程度。
這對於試圖將賣積分作為收入來源的新造車企業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而對於處於創業初期的新造車企業而言,由於補貼下滑,未來企業的資金壓力會進一步加劇。新造車企業產品尚未形成大規模銷售,資金正向迴流有限。除此之外,隨著各家產品陸續批量交付,2019年新造車企業將全面開啟銷售端的比拼,屆時整車售價大概率將會走低。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❹ 車禁售時間已出,逐漸被新能源汽車取代,還能開多久
1、目前討論這個問題,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很不恰當。國家出台燃油車禁售時間表,對製造廠是一個提醒和告知,對消費者不具有約束力。2、世間一切事物瞬時變化,有可能燃油車出現了黑科技,超過了所謂的「新能源」汽車,或者二者達到了新的融合,這個時間表就沒有了約束力。3、目前在用的私家車,已經取消了使用年限的限制,最高可以行駛到60萬公里才會被強制報廢。所以還是放心使用吧!
❺ 中國車市連續兩年下行,新能源車年產銷首現負增長
今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7.5%和8.2%。其中,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136萬輛和2144.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9.2%和9.6%。
而此前一直快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也在2019年出現了下滑。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0%。這是我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十年來,年度產銷首次出現負增長。
「2019年,中國汽車產業面臨的壓力進一步加大,產銷量與行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均呈負增長。汽車行業利潤率明顯較低,車企壓力確實非常大。」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從月度產銷情況變動趨勢看,我國汽車產銷狀況正逐步趨於好轉。
2019年12月,汽車銷量達265.8萬輛,下降0.1%,與前幾月車市情況相比有所好轉,但整體車市下滑依然較大。
連續兩年下滑
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遭遇了近三十年來首次下滑,2019年,中國汽車市場再次下滑。
對於2019年車市下滑原因,中汽協方面認為,我國汽車行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受中美經貿摩擦、環保標准切換、新能源補貼退坡等因素的影響,承受了較大壓力。「老百姓收入下降、經濟下行、國六標准提前實施等多重因素使2019年延續了2018年的下滑,消費者持幣觀望。」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對記者表示。
與此同時,車市遇冷使經銷商庫存高於警戒線之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2月汽車經銷商庫預警指數為59%,環比下降3.5%,同比下降7.1%,庫存預警指數位於警戒線之上。這是自2018年1月以來,庫存預警指數已連續兩年在榮枯線之上。
車市下滑對自主品牌的沖擊較為明顯。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品牌乘用車2019年銷量達840.7萬輛,同比下降15.8%。2019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為39.2%,下降了2.9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已連續多月跌破40%紅線。而在2019年中國品牌汽車銷量前十五名企業集團中,僅有四家企業呈現正增長。
「從2018年下半年車市下滑一直持續到2019年,自主品牌受到影響最大。隨著經濟轉型升級,導致一些中小企業以及從業人員收入受到影響,而這些群體是自主品牌的主要群體。」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對記者表示,頭部自主車企競爭力在逐步提升,企業也在採取措施,中國汽車品牌市場份額能夠穩定在一定的份額。
中泰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稱,我國汽車市場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汽車的售價的下降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已經成為世界汽車銷量最大的市場,行業增速也逐漸減緩,開始進入普及後期。從國外汽車發展經驗來看,普及後期的特點主要有:增速減緩,千人保有量緩慢增加;與宏觀經濟相關性提高,周期屬性增強,持續較長時間。所以,中國汽車銷量仍有向上空間,但是增速將會趨緩,預計未來5到10年仍將保持1%到3%左的復合增速。
「預計中國汽車市場2020年預計下滑2%。」師建華對記者表示,汽車市場已經進入低速穩平的發展狀況。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則告訴記者,由於2020年春節處於1月份,再加上去年的促銷力度較大等疊加因素,將導致年初「開門紅」難度較大,但長期來看,2020年乘用車市場仍然具有正增長的基礎。因此,乘聯會方面預計2020年汽我國汽車產銷同比增長1%的預測。
新能源車首次負增長
自我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十年來,2019年產銷首次出現負增長。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0%,其中,純電動汽車生產完成102萬輛,同比增長3.4%;銷售完成97.2萬輛,同比下降1.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0萬輛和23.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2.5%和14.5%;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3輛和2737輛,同比分別增長85.5%和79.2%。
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勇認為,2019年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兩大要素,一是國六切換引發國五車型的恐慌性拋售;二是補貼退坡及較長的過渡期導致企業成本調節失控。
「2019年退坡幅度大,對生產企業影響比較大。新能源汽車整體行業利潤率低、各企業研發投入大,但總量少,整個行業處於虧損狀況,目前還很難通過新能源車取得盈利。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認可度沒得到確認,對2020年新能源汽車謹慎樂觀。」陳士華對記者表示,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還不夠高,現在還沒有刺激新能源車發展的政策,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壓力依然會較大,希望國家下一步繼續支持新能源車發展,但不可能繼續大幅財政補貼,而是通過稅收、使用環節等政策予以引導。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不久前百人會論壇上建議2020年7月1日新能源汽車補貼不再進一步退坡。不過,目前關於補貼的政策還未正式出台。此外,2020年,隨著特斯拉Model3在華國產,以及大眾、豐田等汽車巨頭在華推出新一代的電動化產品,中國本土企業將面臨更加殘酷的市場競爭。
「新能源汽車面臨殘值問題,這不利於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流通,這也與電池技術水平有關,不過電池技術也正在提升。」許海東對記者表示,預計明年新能源汽車能夠和今年持平。
師建華認為,當前市場環境下,應當關注新能源汽車產業質量的發展,而不是數字的變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❻ 新能源汽車會被取消嗎
你好,根據你這個情況的話,這個根本不可能的呀,目前國家是大力扶持新能源的。
❼ 中汽協: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4%,十年來首次負增長
在過去的十年間,新能源汽車借著政策的東風一路高歌猛進,而這一態勢隨著2019年政府補貼的大幅退坡,一腳重剎讓國內新能源市場的增長戛然而止。
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公布的2019年全年銷量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汽車銷量2576.9萬輛,同比下降8.2%,我國汽車產銷量連續第二年出現下滑。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20.6萬輛,同比下滑4%,這是自2009年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車產業以來出現的首次年度下降。
補貼退坡影響巨大
受補貼大幅退坡等因素影響,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0%。其中,純電動汽車生產完成102萬輛,同比增長3.4%;銷售完成97.2萬輛,同比下降1.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0萬輛和23.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2.5%和14.5%。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在發布會上也表示,2019年新能源汽車受補貼退坡影響,下半年呈現大幅下降態勢。希望國家下一步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下一步可從稅收、使用環節便利性等方面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做政策支持。
從去年的市場表現來看,政策補貼仍舊是影響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要因素,尚未完全轉化到市場驅動。工信部的表態,表示了重振新能源市場的決心,但國家也需要在今年補貼完全退出後,推出接續補貼後的政策措施,繼續推動新能源汽車快速向前發展,並完成從政策市到市場市的轉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❽ 新能源汽車二十天沒充電突然一下沒電是什麼原因
這個情況的話是正常現象,在電量不足的情況,它會提示你,但是你還可以繼續行駛,超過他允許范圍之後,他就會進入緊急模式,只有進行充電才能恢復。
❾ 新能源汽車停產會下架公告目錄嗎
1.新能源產品被清理出推廣目錄,一定是產品有問題嗎?有媒體從產品品質不可靠方面進行了解說,但仔細研究下來並非如此,與「次品論」完全無關,不過是清理出了已撤消公告的產品而已。
2014年12月24日,工信部發布的《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267批)》 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第64批)》首次發布了被撤消產品的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