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老闆名字
A.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著名企業有哪些
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吉利知豆、特斯拉
B. 中國新能源電動汽車創始人
中國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很早了,但是都沒有量產,只是在實驗室或者一直處在樣車階段,這算不上是創始。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創始人應該是比亞迪的王傳福。
C. 新能源公司起名字
能源公司起名字最簡單的就是地名簡稱加個能,如福能。或者取點洋氣的阿*法、*西亞、蒙特*、雷**。取名無外乎有內涵,叫起來又順口,容易被人記住,所以要結合公司文化來定。
D. 易友新能源電動車有限公司董事長
好像和臨沂永剛玻璃製品有限公司是一個老闆,名字叫劉永剛,也是民用光伏發電創始人之一,2008年進入光伏行業,後來研發製造太陽能電動車名躁一時,2012年親手創立了永剛玻璃,做電動車擋風玻璃。
E. 新能源汽車製造商有哪些
就目前國內汽車品牌有三個,比亞迪、力帆、奇瑞,例如比亞迪E3、力帆520電動版。 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採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
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氫發動機汽車、其他新能源汽車等。
電動汽車:(Blade Electric Vehicles,BEV)是一種採用單一蓄電池作為儲能動力源的汽車,它利用蓄電池作為儲能動力源,通過電池向電動機提供電能,驅動電動機運轉,從而推動汽車行駛。 混合動力汽車:(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是指驅動系統由兩個或多個能同時運轉的單個驅動系聯合組成的車輛,車輛的行駛功率依據實際的車輛行駛狀態由單個驅動系單獨或多個驅動系共同提供。因各個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混合動力汽車有多種形式。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是利用氫氣和空氣中的氧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在燃料電池中經電化學反應產生的電能作為主要動力源驅動的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實質上是純電動汽車的一種,主要區別在於動力電池的工作原理不同。一般來說,燃料電池是通過電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化學反應所需的還原劑一般採用氫氣,氧化劑則採用氧氣,因此最早開發的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多是直接採用氫燃料,氫氣的儲存可採用液化氫、壓縮氫氣或金屬氫化物儲氫等形式。
氫發動機汽車;是以氫發動機為動力源的汽車。一般發動機使用的燃料是柴油或汽油,氫發動機使用的燃料是氣體氫。氫發動機汽車是一種真正實現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純凈水,其具有無污染、零排放、儲量豐富等優勢。
其他新能源汽車:包括使用超級電容器、飛輪等高效儲能器的汽車。目前在我國,新能源汽車主要是指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常規混合動力汽車被劃分為節能汽車。
F. 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有哪些
在整車領域推薦:比亞迪、宇通客車、江淮汽車以及多氟多、杉杉股份、康盛股份
、猛獅科技
等轉型標的;電池及相關原材料領域推薦:東源電器
、猛獅科技、先導股份
、贏合科技、天賜材料
、當升科技、新宙邦、滄州明珠、正海磁材、寧波韻升、中科三環、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眾和股份、華友鈷業等;充電樁領域推薦:特銳德、萬馬股份、奧特迅等。
G. 比亞迪的老闆是叫什麼名字誰知道啊
王傳福
編輯
王傳福,安徽省無為縣人,1966年2月15日出生,1987年畢業於中南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同年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攻讀碩士,1990年畢業後留院工作,1995年辭職,創辦比亞迪公司,短短幾年時間,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充電電池製造商,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現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比亞迪電子(國際)有限公司主席。
中文名
王傳福
外文名
Wang Chuanfu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
出生地
安徽省無為縣
出生日期
1966年(丙午年)2月15日
職 業
比亞迪公司董事局主席
畢業院校
中南工業大學(現中南大學)
主要成就
1995年王傳福創立了比亞迪
2009胡潤中國百富榜中國首富
成長歷程編輯
王傳福出身貧寒,他的成長道路充滿艱辛,卻同時磨練了他的堅韌意志。他的那種韌勁,那種狂性,讓一般的企業家難以望其項背。
1966年2 月15日,王傳福出生在安徽蕪湖市無為縣的普通農民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技藝出色的木匠,後來入了黨,曾經擔任大隊書記的職務。其父為人正直、堅韌剛強、樂於助人,在當地受人尊重,有號召力,在工作中公私分明,在群眾中有口皆碑。由於是黨員,王傳福父親的思想在農村中是比較開明先進的,去世時他響應黨的號召,說服自己的親人火葬。王傳福的母親則是傳統的賢妻良母,教育孩子要忠厚本分。受家庭氛圍的影響,子女們也都繼承了剛強正直的性格和堅強不屈的精神。王傳福亦是如此,這在他以後的創業歷程中得到了明顯的體現。王傳福有五個姐姐、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加上父母,一家十口人就靠世代傳下的木工手藝活為生,日子倒也過得平靜安詳。但是好景不長,在王傳福十三歲時,父親因為長期的病痛折磨去世。家庭的經濟情況開始每況愈下,王傳福的五個姐姐先後出嫁,妹妹被寄養,而哥哥王傳方也從此退學開始工作賺錢養家。日子的艱難不易,母親和兄長的殷殷期盼,不斷鞭策著王傳福。在青少年時期,也許因為家庭的原因,他比同齡孩子顯得穩重早熟,性格比較靦腆不大愛說話,也不願意與他人過多交往。但是他比同齡的孩子更加知道用功讀書,將全部的精力和時間用來學習。因為他明白,家庭的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他唯有以優異的成績作為報答。所以在他的心裡永遠有一條信念,那就是「永遠要比別人做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王傳福不服輸、不斷超越自己的精神,奠定了他後來事業成功的基礎。屋漏偏逢連夜雨。兩年後,在王傳福即將初中畢業的時候,母親又突然去世。命運給相依為命的兄弟倆以最沉重的打擊。孟子
王傳福與合作夥伴留影
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生活的苦楚,年少的王傳福是嘗夠了。深受打擊的王傳福,只能每日沉浸在學習中,以此忘掉痛苦孤獨。生活的苦難也讓王傳福養成了堅強、獨立、強勢的性格。正像他自己說的「我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去支配,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去管」。父母留給一對兄弟的全部財產就是四間茅草房,但是父母給他們留下的精神影響卻讓兄弟倆受益無窮,在潛意識里影響著他們的一生。王傳福母親去世時,正值初中畢業考試。王傳福因此缺考了兩門課程,沒有考上當時熱門的中專。人生的命運有時完全是偶然的,一個小小的因素就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王傳福的一生就是這樣被改變的。在80年代中專管分配工作,因此是當時很多家境貧寒的初中畢業生的首選。但是90年代後由於國家教育政策的調整,中專畢業生都就業困難。傳福由於母親的辭世,沒有考上中專,而是進入無為縣一所剛建立的普通高中--無為第二中學。這種偶然給了王傳福進一步讀大學深造的上升空間。否則,一代技術狂人王傳福可能會被淹沒在平凡的生活中。
因為家庭的不幸遭遇,王傳福的哥哥王傳方在18歲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擔,中斷學業工作賺錢。但無論生活多艱難,他始終要求弟弟要發奮讀書。王傳福看到家庭的困難、哥哥的辛苦,心裡有所動搖時,哥哥卻說:「再苦再累,賣房也要讀書,只要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在王傳方眼裡,真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他要求弟弟考上大學。當母親去世時,大嫂張菊秀踏入了這個遭遇不幸的家庭。她身上所具有的中國傳統婦女的賢良淑德重新溫暖了兄弟倆的心窩。王傳福高中的三年是整個家庭最艱難的時期,新進門的大嫂沒有享受過
王傳福
一個新娘的快樂,而是要為柴米油鹽發愁,照顧一家人的飲食起居。王傳福從高中起住校,每周末回家向嫂子取10元的生活費。有一次,家裡實在沒有錢,而嫂子又不捨得他委屈自己,就在村子裡挨家挨戶的借錢,最後才籌到不到5 元的散票子。而後來在王傳福考上大學時,哥哥將結婚時所帶的一塊「上海牌」手錶和家裡全部的新東西都送給了弟弟,並一路陪同他到長沙。在王傳福求學期間,哥哥也決定將自己的小生意搬到弟弟所在的城市,盡量能在生活上多照顧到他。王傳方一直承擔弟弟的學費和生活費,直到研究生畢業。長兄如父,哥哥不僅在生活上照顧弟弟,更教會他做人。勤儉節約、要有志氣、盡量花自己的錢是哥哥常說的話。而兄弟倆在最困難的日子也沒有到成家的姐姐家裡過一個春節。手足情深,兄弟間的濃濃情誼延續至今。今天已經名動天下的王傳福和哥嫂家住門對門,在生活上互相照應。
在事業上,兄嫂全力支持著王傳福,掌管後勤部門,為比亞迪的成長立下了汗馬功勞。1983年,王傳福以優異成績考入位於長沙的中南礦冶學院冶金物理化學系,在王傳福大三時,學校改名為中南工業大學。王傳福的母校中南礦冶學院組建於1952年。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由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工業學院、廣西大學、湖南大學、南昌大學這6 所院校的礦冶類學科組建而成。學校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風景秀麗的嶽麓山下,湘江之濱。1960年進入全國重點大學行列,1985年更名為中南工業大學,1996年9月通過國家「211 工程」立項審核,成為面向21世紀國家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學校先後隸屬於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冶金工業部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1998年9 月起再次成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在2000年大學合並的潮流中,經國務院批准,中南工業大學與湖南醫科大學、長沙鐵道學院合並組建成新的中南大學。因此王傳福是中南大學的校友,2008年10月26日,已經成為中國汽車業後起之秀的王傳福回到母校,受聘為中南大學兼職教授,這也是衣錦還鄉吧。王傳福是中南大學的驕傲!
進入大學後,出身貧寒的王傳福埋頭於學習之中,一心把專業課學好。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王傳福想做科學家,肯鑽
王傳福
研問題,因此他的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在本科時王傳福就開始接觸電池,這為他未來的事業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中國香港風險投資公司匯亞集團董事兼常務副總裁王干芝評價說:「王傳福是我見到少有的非常專注的人,他大學學的是電池,研究生學電池,工作做的還是電池。」正是因為長期專注於電池領域,他才能做出成果。成功有時候靠的就是堅持。應該說王傳福並不是那種死讀書的學生,王傳福是外向型性格,天性開朗,喜歡熱鬧。因此他在大學期間喜歡參加各種各樣的校園活動,尤其是喜歡參加舞蹈。這一點其實挺讓人費解的,王傳福畢竟是一個霸氣十足,男人味十足的男人。這種人在大學里一般都是踢足球、打籃球,哪有喜歡跳舞的?也許思維異於常人的王傳福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吧。不過王傳福總是精於技術,他的舞技之好在當時校園內是公認的,甚至有人將他稱為學校里的「舞林高手」。結果讀大學期間,王傳福的名聲就在學校里傳開了,不是因為他學習好,而是因為他喜歡跳舞。
2個人年表編輯
王傳福,安徽省蕪湖市無為人1966年2月15日出生,
1987年畢業於中南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同年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攻讀碩士,
1990年畢業後留院工作,
1995年辭職,創辦比亞迪公司,短短幾年時間,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充電電池製造商,
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現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比亞迪電子(國際)有限公司主席,
2009年以13億美元個人財富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559位,
在(2009年9月28日)發布的2009胡潤中國百富榜上以350億身家成為中國內地首富,
2012年6月27日,福布斯中文版發布「2012年中國上市公司薪酬榜」。在榜單「(A股)主要行業薪酬最高的CEO」中,王傳福以407萬入圍榜單[1]。
3我的夢想編輯
王傳福表示:「技術創新,技術底蘊,是我們堅定的戰略,是我的夢想。[2]
4變革之路編輯
被動糾錯
地產大鱷馮侖有一本書叫做《野蠻生長》,這個詞用在比亞迪的身上最合適不過。
作為一個以電池製造和代工生產起家的民營企業,比亞迪在2003年通過收購陝西秦川汽車製造公司,正式進軍汽車行業,隨即以模仿「微創新」和模具手工的方式造汽車,由於這種模式成本低廉,比亞迪在2010年以前幾乎連續5年實現100%的增長。當時,汽車大賣,巴菲特入股,股價高漲等光環籠罩著被譽為「黑馬」的比亞迪。王傳福也一躍而成為中國首富。
只是,好景不長,邁進2010年,比亞迪高增長的勢頭也戛然而止。2009-2011年,比亞迪的凈利潤分別為37.94億元、25.23億元和13.85億元,後兩年分別同比下降了33.48%和45.13%。隨後,2011年8月比亞迪銷售公司總經理夏治冰離職,經銷商退網、銷售網路整合、銷售部門裁員等事件接踵而至。「黑馬」比亞迪迅速成為了反面教材的案例。
「我們確實犯了很多錯。」王傳福稱:「第一是渠道發展過多,擴張過快,太關注渠道的數量,忽略了渠道的質量。第二是我們的品牌宣傳做得很欠缺。比亞迪在做汽車之前是B2B的企業,我們是賣電池、賣手機零部件的,給摩托羅拉和諾基亞做代工。我們只要拿到諾基亞的訂單,這就是本事,這個生意很單純。我們習慣於這種打法,但沒有理解品牌的內涵。第三就是在品質方面沒有做好。以往做代工產品能做好,為什麼汽車做不好?這是我們要反思的問題。」
為此,據王傳福介紹,比亞迪進行了一場為期三年的針對性調整,調整的目標是優化管理團隊和經銷商網路、加強品牌設計。將比亞迪汽車的發展由之前以銷售為主導回歸到以產品和品質為主導的道路上,並逐步修正比亞迪製造環節上的「垂直整合」、「半自動化」等問題。
觸底反彈
目前來看,這些調整正在給比亞迪汽車帶來「觸底反彈」的希望。
據王傳福透露,目前比亞迪汽車的經銷商已經從高峰期的2000多家精簡至800家;2012年4月,比亞迪也在北京發布了「4年或10萬公里」超長質保方案,該政策涵蓋旗下全系車型;與此同時,2012年7月初,比亞迪還宣布了旗下產品已達到國際通行的「IQS10」品質標准,將新車兩年平均故障率控制在了1%以下。
而從銷量上來看,隨著G6、速銳的相繼上市,比亞迪也從2011年銷量下滑13.7%,一舉逆轉為2012年同比增長1.7%,而且2012年的後幾個月,比亞迪的銷量增幅甚至保持在了兩位數。
「自主品牌不容易。」王傳福表示,全球很多市場都有一定的保護行為,唯獨中國沒有。所有的汽車品牌都來到中國,不僅如此,所有品牌把它們的主力部隊都調到了中國。很多品牌的主要利潤來源是中國,而且協同他們的中國夥伴一起參與競爭。
二次騰飛
王傳福也坦言,「沒有先進的技術,品質不夠好,自主品牌是做不起來的。」據悉, 2013年比亞迪將推出3款新車,即配備夜視設備、超大觸摸屏和500G硬碟的中級車思銳、配備1.5T發動機和電動機的雙模混合動力汽車秦,以及一款比S6尺寸更大的SUV車型S7。
「我現在非常謹慎,非常保守,不想再來個三次騰飛,不想再掉下來。」王傳福表示,他為2013年定的目標是50萬輛, 這個目標與2012年的業績比起來,增幅僅在10%左右,比起比亞迪以前的市場預測,已經頗為保守。
王傳福表示,2013年,比亞迪將在三年調整收官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騰飛。而騰飛的基礎即是技術,「2013年我們在上海車展會發布一個世界級的技術,叫綠混技術。」
據悉,該技術的主要特點就是把現在使用的鉛酸蓄電池替換為鐵電池;延長電池壽命達到10年;將電池電壓由現在的12伏提升至48伏;推廣啟停和制動回收技術等。「此外,我們在2014年北京車展還會發布一個更震撼的技術--頂級驅動技術,用四個輪邊電機真正做到全球第一輛獨立的四輪驅動。」
這將是一場時間與技術的賽跑。目前,合資企業正在進行車型及市場的下壓,對比亞迪的生存環境已形成了嚴峻的挑戰。王傳福在技術方面的堅韌業界周知,但如果要直面合資產品施加的巨大壓力,比亞迪仍需要加快在技術、品質等方面提升的腳步。[3]
5成功經歷編輯
1987年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攻讀碩士後,王傳福即開始對電池的研究,1990年碩士畢業後,留在該院301室工作,2年後,年僅26歲的王傳福被破格提拔為301室副主任。 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電池有限公司,由於和王傳福的研究領域密切相關,王傳福被任命為公司總經理。
在有了一定的企業經營和電池生產的實際經驗後,王傳福發現,作為自己研究領域之一的電池面臨著巨大的投資機會。當時要花2萬-3萬元才能買到一部「大哥大」,而欲買者趨之若鶩。王意識到手提電話的發展對充電電池的需求會與日俱增。而在他看來,技術不是什麼問題,只要能夠上規模,就能做出大事業。1995年2月,王傳福和他的表哥呂向陽一起創立了比亞迪,目前正在取代日本電池企業的壟斷地位,成為第一流的電池生產商。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比亞迪的出口極度萎縮。但在今年夏天(2002年7月31日)成功地在香港主板上市。去年的銷售收入達1.55億美元(2000年1.05億美元),納稅0.24億美元,有15000名員工。
王傳福上項目還有他的獨到之處。與國內很多企業盲目追求現代化,往往不切實際地花大價錢引進國際領先水平的生產線相比,王傳福從頭到尾都是自主開發研製產品。不僅如此,王傳福在工藝、原料和質量控制、降低成本等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此外,王傳福直接介入供應商的材料開發環節,利用比亞迪強大的科研能力,共同制訂降低成本的方案。如鎳鎘電池需用大量的負極製造材料鈷,如果進口國外性能較好的鈷,成本極高。比亞迪與深圳某公司合作,在明確了國內外鈷的品質差距之後,制定了提高國產鈷品質的詳細辦法,終於使國產鈷達到國際品質要求,同時較國外產品成本低40%.由於負極材料應用極廣,比亞迪僅此一項,一年就可以節省數千萬元。
1995年下半年,王傳福試著將比亞迪的產品送給台灣最大無繩電話製造商大霸試用。沒想到的是,比亞迪產品優秀的品質,低廉的價格,引起了大霸濃厚的興趣。當年底,大霸毫不猶豫將給三洋的訂單轉給了王傳福。
1997年,比亞迪已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成長為一個年銷售近1億元的中型企業。3年來,比亞迪每年都能達到100%的增長率。
1997年,金融風暴席捲東南亞,全球電池產品價格暴跌20%到40%,日系廠商處於虧損邊緣,但比亞迪的低成本優勢越發顯得游刃有餘。飛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也先後向比亞迪發出了令人激動的大額采購訂單。在鎳鎘電池市場,王傳福只用了3年時間,便搶佔了全球近40%的市場份額,比亞迪成為鎳鎘電池當之無愧的老大。
在鎳鎘電池領域站穩腳跟之後,王傳福緊接著抓住了第二次機會,開始研發蓄電池市場具有核心技術的產品鎳氫電池和鋰電池。為此,王傳福投入了大量資金,購買最先進的設備,搜索最前沿的人才,並建立了中央研究部。當時鋰離子電池是日本人的天下,國內同行不相信比亞迪能搞成,據說王傳福當時在業內受到了嘲笑,但他相信這是機會。
隨後,王傳福專門成立了比亞迪鋰離子電池公司,這一決定在今天已經結出碩果。根據《日經電子新聞》的統計,目前比亞迪在鋰離子電池和鎳氫電池領域僅排在三洋、索尼和松下之後,成為與這三家日本廠商齊名的國際電池巨頭。
目前,比亞迪的生產規模達到了日產鎳鎘電池150萬只,鋰離子電池30萬只、鎳氫電池30萬只,60%的產品外銷,手機領域的客戶既包括摩托羅拉、愛立信、京瓷、飛利浦等國際通訊業巨頭,也有波導、TCL、康佳等國內手機新軍,而無繩電話用戶包括偉易達、松下、新利等行業領導者。比亞迪一躍而成為三洋之後全球第二大電池供應商,占據了近15%的全球市場。
胡潤研究院2009年9月29日公布今年王傳福以財富人民幣350億元成為中國首富,其財富較去年增加290億元,排名從去年的103位上升到今年的第1位。
2012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單,王傳福以76.9億元排第77位。[4]
6經營理念編輯
比亞迪非同凡響。其掌舵人王傳福,被稱為「技術狂人」。他帶領的這家深圳公司白手起家,13年中建立了涉及電池製造、手機配套、汽車等領域產值約200億的高端製造企業。通過把可充電電池和電力汽車兩個主業的嫁接,比亞迪聲稱要在2025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商用車製造企業。
巴菲特當然不會只為「一個偉大的理想」買單。王傳福擁有什麼打動這個苛刻的猶太老頭兒的「法寶」?
這個看上去內向而樸拙的安徽人獲得過物理化學學士。1995年,從做房地產的表哥手中借到250萬元,他一頭扎進手機電池行業。從鎳電池到鋰電池,比亞迪從容不迫得趕超,一度令索尼、三洋等行業大佬兒恐懼。正當人們為王傳福在電池行業咄咄逼人的態勢驚嘆時,他鳥槍換炮,又一頭擠進競爭白熱化的汽車業。如今,有人說比亞迪是豐田汽車未來的真正對手。
媒體如同發現了「中國的金剛」。有人評說,王傳福蔑視現有的商業秩序和游戲規則,「他信賴年輕的工程師勝過資深的歐美技術專家,他認為什麼都可以自己造,而且造的比高價買的更管用,他覺得技術專利都是『紙老虎』」。
的確,王傳福改變了中國企業家的形象。那些在全球產業分工鏈條上苦苦掙扎,為了獲得一份低端打工仔職位而不斷壓低身份,不惜血本甚至自相殘殺的人群中,終於走出來一位「技術派」領軍人物,以拆解跨國公司的技術壁壘為己任,狂熱追求技術創新,並組織起了一支真正能征慣戰的本土化的技術研發和製造隊伍。
「我們從不對核心技術感到害怕。別人有,我敢做,別人沒有,我敢想。比亞迪每個單位遇到問題,我們都會說,你解決不了,不是因為沒有能力,而是因為你缺少勇氣。」比亞迪一位副總裁這樣解釋他們的企業哲學。
王傳福的看法更實際。針對中國企業普遍面臨的「技術恐懼症」,他說,這種恐懼正是對手給後來者營造的一種產業恐嚇,他們不斷地告訴你做不成,投入很大,研發很難,直到你放棄。汽車?說穿了不過就是「一堆鋼鐵」。
是啊,能讓飛船上天的民族,難道就只能幹些雞零狗碎的低端加工業?!
他擁有獨特的解決之道。投資一條電池生產線,要幾千萬元,沒錢怎麼辦?自己造。王傳福「土辦法」看上去很笨拙:自己動手製造生產設備,把生產線分解成一個個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沒錢,難道還沒有人?
王傳福(5張)
比亞迪的「製造秘訣」,是「半自動化加人工」,也有人稱「小米加步槍」。從電池生產線到汽車模具,王傳福把人力資源開掘到了極致,二十名工程師怎麼也能頂上一台機械手吧。在日本、歐美,工業化意味著大機器製造,盡量減少人工。經過比亞迪改造的「中國特色工業製造」,卻是「人海戰術」,或叫工程師制勝。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比亞迪製造模式」不但大幅降低了成本,而且將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工藝改進自始至終地融入到了製造業的各個環節。他們發現,「半自動化人工」的准確率並不比全自動化低,而且避免了批量加工出錯後的大規模召回難題,它可靠又靈活。
更可貴的是,對人工和技術研發的極度推崇,讓比亞迪格外注重產業鏈的「垂直整合能力」。只要客戶提出要求,他們就能提供從方案設計到最終生產一站式服務。王傳福說,代工只是比亞迪的一種服務,背後賣的是零部件,賣我們自己的技術。
想和別人競爭,還要走別人走過的路,那就是自尋死路。「你和別人一模一樣的打法,你憑什麼打贏?」王傳福說。所以,必須「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比亞迪F0
你把人僅僅看作勞動力,他就只能打工。而你把人看作創造者,他就是設計師。比亞迪的企業戰略,其實從根本上就是要破除中國人力資源只能走廉價、低端路線這一迷信。
在王傳福看來,中國的工程師創造力是最棒的,因為他們總是工作第一,享受在後。「我覺得中國企業家很幸運,上帝照顧了我們,把這么優惠的東西放到我們這邊來。而我們過去只懂管工人,不懂怎麼把工程師組織起來。」
他強調,利用好中國的高級人才和低級人才,讓其淋漓盡致地發揮,才是「中國製造」的真正優勢。
7榮譽稱號編輯
2002年11月獲香港「紫荊花傑出企業家」獎;
2002年度「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
2002年首次進入了《福布斯》雜志推出的「2002年中國富豪榜」;
2003年9月入選「深圳十大傑出青年」;2003年6月王傳福以企業家的身份,被《商業周刊》評選為25位「亞洲之星」之一。
2008年度cctv經濟年度人物「年度創新獎」
2010年5月14日,「2010新財富500富人榜」,以343.3億元資產排名第四位。
被評為20世紀影響中國的25位企業家之一。[5]
8王傳福語錄編輯
1.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山尋路卻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我們應當在這過程中學習篤定、冷靜,學習如何從慌亂中找到生機。生命有一種硬度,你若有不屈的靈魂,腳下就一定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
2.我們堅持國際製造、國際品質,我們走中國人應該走的一條道路。
3.在電池領域,比亞迪僅用了30%的成本優勢就擊敗了索尼、三洋,我們有40%的成本優勢,我們沒有理由打不倒外國企業。
4.在比亞迪,人是每一個關鍵節點、每一種戰略打法的最終執行者。對工人高壓、高薪的結合可以對效率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但對於知識結構高、價值觀和自尊心都很強的工程師這-套是不管用的。只有通過建立文化認同感,讓他們追隨你的理念。
5.現在,中國的民營企業都是小螞蟻,企業品牌化經營的思維不夠,大家都在講百年企業,百年企業不是老子傳兒子、兒子傳孫子,而是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的延續。對於眾多的熱衷「中國製造」的OEM企業,是否應該好好想想這個問題呢?
6.比亞迪的企業文化是比亞迪人共同的信念和價值取向,是比亞迪人光榮與夢想的體現。
7.中華民族的勤奮和吃苦耐勞,決定了我們必將成為世界第一。
8.成功最關鍵的還是要有冒險精神,許多時候不在於你能不能幹,而在於你敢不敢幹。[6]
9重要事件編輯
王傳福與巴菲特
王傳福最為媒體所津津樂道的一件事,是「股神」巴菲特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股。2008年,巴菲特以18億港元認購比亞迪10%的股份。在2009年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上,巴菲特稱王傳福是「真正的明星」。
隨著巴菲特的青睞,比亞迪的股價也一路飆升,從入股時的8港元左右上漲到2009年9月28日收盤價的61.85港幣。亮麗的上升曲線讓巴菲特賺的盆滿缽滿,更最終讓王傳福登上了首富寶座。
巴菲特認為王傳福具備獨特的管理運營能力,在他治下,比亞迪是個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創新型公司。早在2003年3月比亞迪剛進入汽車產業就成立了電動汽車研究部,並於2006年1月正式成立了電動汽車研究所,計劃未來3年內投資10.2億元,基於比亞迪汽車的現有基礎和優勢,建成電動汽車研發、測試中心和生產基地。
成為中國首富
[7]2012福布斯上市公司CEO薪酬榜
[7]2012年6月27日,福布斯中文版發布「2012年中國上市公司薪酬榜」。在榜單「(A股)主要行業薪酬最高的CEO」中,王傳福以407萬入圍榜單。[7]
2009年胡潤中國百富榜
王傳福、張茵、許榮茂列三甲
榜單顯示,「胡潤百富榜」排名前十二位的富豪分別是:王傳福(350億)、張茵家族(330億)、許榮茂家族(320億)、楊惠妍(310億)、黃偉、李萍夫婦(300億)、劉永行(300億)、盧志強(300億)、朱孟依(300億
比亞迪標志
)、王健林(290億)、劉忠田(280億)、楊嚴彬(280億)、張近東(280億)。
王傳福以財富350億元成為2009年中國首富,其財富較去年增加了290億元,排名從去年的103位上升到今年的第1位。比亞迪2002年在香港主板上市,43歲的王傳福擁有27.83%的股份。2008年,巴菲特宣布將以18億港元認購比亞迪10%的股份。比亞迪是新一代「綠色汽車」的領導者,正好順應了「科技」、「環保」、「創新」、「新能源」全球之勢。
2009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 王傳福登上2009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榜首。
H. 中科動力新能源汽車董事長叫什麼
去他官方網站上看看
I. 新能源汽車誰的名字跟誰開有什麼要求
除了營運車輛外,沒有指定駕駛員,切駕照準駕車型符合條件就不要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