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涉水實驗
❶ 純電動汽車涉水操作要領及注意事項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不僅電池怕水,電機也怕水,電機一般都安裝在發動機原來的位置,雖然位置比較高,而且也是全密封的,但是和電池一樣,最好別進水,而且機艙里各種線束沾上水也不好。
涉水危險,泡水就更危險了。因此,如果車庫或停水的地方被水淹了,最好把車提前挪出來,否則後果可能不是你想要的。如果電動汽車被水泡過底盤,應該進行全面檢查,視具體情況而定可以進行一次底盤防銹噴塗,以降低底盤生銹的幾率。
❷ 電動汽車的涉水能力怎麼樣
很多人擔心純電動車開到水裡,恐怕最擔心的是這些水不是純水,是可以導電的,電動汽車電壓很高,弄不好被電到或者短路引起爆炸等情況,在實際中,也的確發生過電動車過水的時候,因為電池的密封處理不好,涉水的時候進水了,造成短路引起爆炸燃燒的事情。

但是純電動汽車的車身設計和內燃機汽車沒有本質區別,如果你開車到一定深的水裡邊,還是一樣會被水壓鎖死車窗車門的,這種例子也發生過多次的了,所以電動車還是不要盲目過深度的水區。
❸ 電動汽車涉水會熄火嗎
一般汽車涉水過深主要考驗汽車的車門密封和乘員艙的密封。另外電動汽車有標注的涉水深度,不建議超過。
個人考慮一下三個原因
一、各類電機的密封為動密封,一般電動汽車轉速較高,都沒有很好的做好密封方案,所以如果沒做好動力輸出軸的密封,水位超過動力輸出軸,水會很快進入變速箱,進而進入電機,電機一般是無刷的,繞組都有絕緣,但是這個被燒掉的可能性較大。
二、電源和電纜線、變頻器,水位過高這類部件很容易短路,沒有大家想的這么好,因為進水是有縫就進的。
三、汽車的電氣控制系統及燈管感測器一般是傳統的接插件,被水沒過之後會有接觸不良的問題還有短路的問題。
❹ 開電動汽車出行 如遇水會怎樣
開電動汽車出行遇水可以正常行駛,市面上的電動汽車會做絕緣處理,涉水、高溫都不存在安全隱患,只要不在充電過程中,人為造成故障,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包括在涉水、高溫中行駛都不會有潛在危險。
對於電動汽車來講,由於不存在內燃機,不用擔心進氣和排氣的問題,所以電動汽車的涉水能力要遠遠高於燃油汽車,一般可以在水深35厘米的情況下正常行駛。
(4)電動汽車涉水實驗擴展閱讀:
雖然電池組及驅動系統雖然採用了層層防護,但車身結構還是和一般汽車沒有太大區別的,當積水超過車身一定深度後,車內還是會進水的,如果不提前採取自救措施,任性潛水的話,那麼縱使不會被電到,也會被強大的水壓困在車內,後果很難估量。
電動汽車在緩慢通過涉水路段時,應時刻關注水深和水勢,低速勻速通過涉水區域。需要注意的是,在通過涉水路況之前,我們可以先看看前車或者行人的通過情況,從而判斷是否可以安全通過。當水深超過輪胎的一半時,電動汽車就不適合通過了。
❺ 教你如何准確判斷電動汽車涉水深度
但是有了SUV這樣的大個子「壯膽兒」,車主又往往會疏忽大意,僅僅憑借目測感覺或跟隨前車盲目涉水。今天向大家介紹如何准確判斷車輛涉水深度,幫助大家從容應對雨季城市路面積水。 在涉水深度相關的四大核心數據中,首先要看的就是車輪半高,它被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司機和廣大業內專家認為是相對安全的涉水高度,而且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從視覺上判斷。 SUV被認為涉水性好的一大先天原因就是其普遍採用了較大尺寸的輪胎。而輪胎涉水,不會對車體造成任何影響。如果暴雨瓢潑,路面積水達到門框離地高度時,貿然通過涉水路面,座艙內部就容易有進水的危險,並進而造成用電設備、內飾等部分的損壞。而相對於轎車等車型而言,SUV的門框離地高度也通常要更高一些。 當大雨持續較長時間,或者暴雨強度相當大時,路面積水高度將會暴漲,而當其達到汽車排氣口高度時,強行涉水通過該路面就會使SUV進入比較危險的狀態:當水位達到排氣口位置時,雖不會導致發動機熄火,但如果排氣壓力不足還是會引起積水倒灌,並對汽車造成永久性損害。
❻ 知豆電動汽車涉水注意事項
不能漫過底盤
❼ 電動車涉水,會不會觸電
對於傳統燃油汽車來說,涉水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一旦操作失誤那就很可能讓發動機掛掉。不過,隨著現在新能源車越來越普及,大家也開始關心起電動車涉水的問題了。它們雖然沒有排氣管,沒有發動機,但巨大的電池組就在車底,如果涉水,會不會導致觸電呢?
不過,電動車雖然涉水能力很厲害,那也不能當潛水艇來開。畢竟除了動力系統、電池系統電動車內部還有很多線路,如果進水,那可能造成電子部件的損壞,或者因為車體密封不嚴導致零部件生銹。另外,就算是電池防護等級很高,那也免不了萬無一失,所以,大家不要輕易嘗試開著電動車「趟河」,太深的水坑還是能繞就繞為妙。
❽ 愛車小貼士 新能源純電動汽車涉水會漏電嗎
電動汽車的電池是完全封閉結構,泡在水中不會發生危險,均做過安全測試,但盡量不要涉水。但因特殊情況要涉水,要注意其深度,時刻關注水深和水勢,不要盲目行駛,通過時應緩慢勻速,禁忌不要快速通過,當水深超過輪胎一半時,此時電動汽車不適宜通過,建議
選擇繞道行駛。
雨季保養重點
1、輪胎檢查
2、漆面保護
3、底盤保護
4、車燈保養
5、檢查雨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❾ 純電動汽車涉水能力怎麼樣
每當暴雨來臨,很多城市會出現積水問題,這導致很多車輛不得不涉水通過,但是當涉水車度到達車輛進氣口時,燃油車將會受到灌水而熄火。不過在相同的新聞中,我們也常看到電動汽車涉水的畫面,因為該類車型沒有內燃機,所以也就不必擔心進氣問題,不過作為汽車,電動汽車同樣也有涉水標准。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能讓水接觸到電是基本常識,所以電動車怕水是成立的。我們知道燃油車的涉水深度基本是在引擎艙最上方,這也是進氣口的位置,一般不超過這個高度是沒有大問題的。由於電動汽車不需要進氣口,理論上它是可以在水中囂張的,不過這個時間會很短。
前面我們說電動車怕水是成立的,因為電動車相比較於燃油車,會增加特別多的電子元件,一旦電子元件經過泡水就會導致系統癱瘓。雖說廠家對電器元件都做有密封措施,但是誰也不敢百分百保證它能在水裡泡多久,而這些電子器材一旦泡水,癱瘓是小問題,嚴重導致漏電等各種危害自身生命的,才是更嚴重的問題。
那麼電動車涉水標準是多少呢?根據警方發布公告顯示,純電動車在雨天行駛速度不要過快,涉水行車時,路面積水深度不得超過30厘米,控制車速不超過10公里/小時,同時關注儀表報警。目前的電動車涉水深度較低,即使身材龐大的公交車也不過20至30厘米,轎車甚至更低
❿ 電動汽車涉水安全性分析 危險系數有多高
在人們的潛意識當中,電動汽車也跟手機、電腦這類電子產品一樣,對於水這種東西,還是敬而遠之比較穩妥。但是話說回來,車輛作為交通工具,使用環境非常復雜,可不會像使用手機這類產品那麼可控,所以對於電動汽車而言,行駛過程中如何應對積水路段和車輛遇水之後會不會影響整車性能和安全性,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與傳統汽油車通過涉水路段時候常用的「慢進穩出」策略稍有不同的是,電動汽車涉水時反而採用了勻速前進的策略,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汽油車如果沖入水的速度太快,水容易進入到進氣口導致發動機損壞,而電動汽車的動力裝置都是封閉運轉的,最讓我們放心不下的地方實際上是一些高壓電氣化設備。
電動汽車和傳統內燃機動力汽車的工作區別
電動車與內燃機動力汽車的最大區別就是它是電池提供能量的,完全不用空氣參與。用行話講就是電動車是AIP的。AIP就是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
內燃機汽車 / 混合動力汽車
水是不可壓縮的流體,進入正在運轉的發動機後,會使發動機的活塞和缸體產生非常嚴重的破壞。另外,排氣系統的三元催化轉化劑和消音器也會受到水的損壞。
混合動力車與傳統內燃機汽車一樣配備了發動機和進、排氣系統,因此也存在這些問題。
純電動汽車
純電動汽車涉水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電池組的防水性能。電動汽車的電池組重量較重,一般放置在車體的底部,在路面積水較深時電池組可能會被淹沒,此時電池組的防水性能就會顯得尤為關鍵。某些電動公交車的電池組放置在車頂,此時電池組的防水問題就相對容易解決。電池組的防水性能與電池組的設計緊密相關,特別是電池組的熱管理系統設計。風冷設計的電池組一般需要有進風口和排風口,因此水有可能從風口進入電池組。相比之下,液冷設計電池組更容易提高密封性。
短路問題不用過分擔心
那短路問題呢?電動車豈不是更嚴重一些?汽車工程師當然不會不考慮這個問題。許多電動車的防護級別達到了IP67級(IP(Ingress Protection Rating)指防護安全級別,IP後的第一個數字為固態防護等級,第二個數字為液態防護等級)。http://mag.big-bit.com/news/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