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中國發展的優勢
① 特斯拉與國產電動汽車相比較優勢在於哪裡
斯特拉電動車相比於我們國產電動車來說非常受歡迎,優點也很多,下面我來一一列舉一下。
提到買純電動汽車,大多數人第一反應都是特斯拉,尤其是最近特斯拉的頻繁動作,讓特斯拉的知名度變得更高,講真,有時候都覺得買純電動汽車不買特斯拉似乎都會被人嘲笑。那麼特斯拉到底好在哪,為什麼就是比國產純電動汽車受歡迎?
其實國產純電動汽車的技術並不差在哪,但是和特斯拉比起來,在一些方面還是比較弱的,比如說自動駕駛,雖然這一功能目前只能作為輔助功能使用,但是嘗試過的小夥伴都知道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如何。
不過對於國內的用車環境來說,我覺得基本上也就是能讓你低頭拿東西的時候更安全吧。除了這一技術之外,那就是充電技術,不能說特斯拉的電池比國產車好多倍,但是耐用的程度或許並不同,續航大多數時間是更長的,這點是讓人羨慕的,而且充電時長也比很多國產車企要好,只能說車主願意買、敢買,還是有原因的。
② 中國新能源汽車問鼎全球電動汽車銷冠,中國新能源電動車有啥發展優勢
1、我國是製造大國,在掌握了新能源核心技術的情況下,可以製造更多的汽車;2、我國人口基數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廣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楊建龍曾指出,全球各國開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加速追趕,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未來中國仍要從市場、技術、環境三大方面入手,重點突破核心技術,掌控產業鏈關鍵環節,占據價值鏈高端,優化產業發展環境,開拓海內外市場。
③ 新能源汽車在華發展前景及趨勢
新能汽車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尤其是在大城市,越越多的人都會選購一輛新能汽車作為己的代步工具,既節能減排還能減少用車成本,所以很多車企為了搶占市場,都在爭先恐後的大力研發和生產新能汽車。那麼,新能汽車目前的產能如何呢?這樣的行為是否會讓新能在汽車市場存在一定的風險呢?
我們都知道新能汽車是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在前幾年,國家對於新能汽車的政策補貼非常可觀,新能汽車也的確出現了蓬勃的發展,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對於新能汽車的接受程度比較高,這些消費行為都促使了車企大力生產新能汽車。然而,目前新能汽車補貼政策出現退坡現象,很多消費者享受不到優惠,購車成本也就明顯增加,購買能力相應的也減弱了很多,所以新能汽車在市場上的銷量也就沒前幾年那麼可觀,工廠然也會出現了很多的庫存。
新能汽車的銷售存在很多限制,畢竟很多三四線城市或者農村,充電樁等設備都建設的不完善,包括一些售後服務都跟不上,所以導致這些區域的消費者對於新能汽車的購買能力不足。很多車企為了打開這些區域的市場,做了很多努力,花費巨大,但效果甚微,必然也會導致產能過剩。
雖然現在的新能汽車因為一些政策的變動,甚至是一些硬體措施的不完善,導致市場上的新能汽車廠家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但是我們國家的新能汽車跟很多國外的品牌都有很好的合作,不僅僅面向國內銷售,更重要的走向世界,同時還有共享汽車、新能公交車、新能計程車等項目的帶動,產能過剩的問題也會有一個很好的解決。
總而言之,新能汽車的產能會受到文中提及的一些因素的影響,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但是新能汽車市場的未和前景依舊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優勝略汰,對於一些身條件過硬、實力較強的新能汽車品牌,它們的未依舊是具有優勢的。
④ 有人說電動汽車是未來的趨勢,為什麼這樣說,電動汽車的優勢在哪發展的阻力又在哪
電動汽車的優點是:它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氣的有害氣體,即使按所耗電量換算為發電廠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顯著減少,由於電廠大多建於遠離人口密集的城市,對人類傷害較少,而且電廠是固定不動的,集中的排放,清除各種有害排放物較容易,也已有了相關技術。 由於電力可以從多種一次能源獲得,如煤、核能、水力等,解除人們對石油資源日見枯竭的擔心。電動汽車還可以充分利用晚間用電低谷時富餘的電力充電,使發電設備日夜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經濟效益。有關研究表明,同樣的原油經過粗煉,送至電廠發電,經充入電池,再由電池驅動汽車,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經過精煉變為汽油,再經汽油機驅動汽車高,因此有利於節約能源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量,正是這些優點,使電動汽車的研究和應用成為汽車工業的一個「熱點」。
阻力是:電池電量有限,充電比較慢,車速不能保證。
⑤ 電動汽車未來的發展怎麼樣
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可觀 2020年人才缺口將達68萬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依賴於相關人才的儲備。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有行業人士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或將產生大量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人才需求,特別是對三電技術人才的需求。汽車工程師之家在中華英才網、趕集網、58同城等網路平台上看到,新能源汽車行業招聘職位較多,並且薪資普遍較高。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人才約17萬,預計到2020年人才需求在85萬人左右,屆時將面臨68萬人左右的缺口。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可觀,勢必將造就一批熱門就業崗位。
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什麼崗位?
就業崗位如下:
初次就業崗位:新能源汽車製造、新能源汽車機電維修、新能源車輛性能檢測、新能源汽車新技術培訓、新能源汽車維修業務接待、新能源汽車銷售;
發展崗位:新能源汽車調試、新能源維修技術主管、質檢員、新能源汽車技術培訓;
拓展崗位:新能源汽車生產、維修管理,新能源汽車服務企業經營與管理
新能源汽車將進入行業發展的「黃金時代」
新能源汽車一般是指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其工作原理是:蓄電池--電流--電力調節器--電動機--動力傳動系統--驅動汽車行駛;電動汽車的種類有: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
就目前市場中的新能源車型將我們的評測體系分為三類:純電動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以及油電混合動力車型,具體至每一類車型都擁有各自不同的性能標准。新能源可能性的故障有以下,一.整車沒電;二.電動機故障;三.充電故障;四.動力電池故障。
根據《「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將實現當年產銷200萬輛以上,累計產銷超過500萬輛,整體技術水平保持與國際同步,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關鍵零部件企業。在節能減排需求和政府補貼、限行限購、雙積分等政策的聯合推動下,當前中國汽車市場正迎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黃金時代」。
⑥ 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有什麼重大意義
1、交通能源與環境問題是21世紀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對我國尤為嚴峻 目前世界汽車保有量約8億輛,預計到2020年全球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2億輛,主要增量來自發展中國家。國際能源機構(IEA)的統計數據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費在交通領域(其中美國達到67%)。預計到2020年交通用油佔全球石油總消耗的62%以上。美國能源部預測,2020年以後,全球石油需求與常規石油供給之間將出現凈缺口,2050年的供需缺口幾乎相當於2000年世界石油總產量的兩倍。與此同時,交通能源消耗也是造成局部環境污染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為此,全球已達成共識:交通能源轉型勢在必行。近年來,我國汽車業迅猛發展。2005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均超過570萬輛,分別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二位,自主品牌轎車和汽車出口均出現大幅增長。預計2020年前我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國和主要的汽車出口國之一。我國目前的汽車人均保有量還很低,2003年每千人汽車保有量僅為美國的2.5%(19輛),大約相當於美國90年前的水平,是世界上汽車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預計2020年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3~1.5億輛。但是,當我國剛剛到達汽車社會門檻,車用石油消費在石油總消費中的比例(1/3以下)還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時(1/2以上),我們已經感受到了石油供應的日益緊張。同時,車用石油消耗所產生的空氣污染和CO2排放也正在變成愈來愈嚴重的問題,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CO2排放國,由此產生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爭端將會愈演愈烈。這充分表明,我國所面臨的石油安全與交通能源問題將來勢更猛、影響更大、挑戰更加嚴峻。按傳統交通能源動力系統發展下去,不可持續,實現我國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轉型是大勢所趨。2、未來20年是我國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轉型的戰略機遇期歷史上,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變革一直處於技術革命和經濟轉型的核心位置。十九世紀,煤和蒸汽機火車引發了歐洲的工業革命,開創了人類的工業經濟和工業文明;二十世紀,石油和內燃機汽車促成了美國的經濟騰飛,把人類帶入了基於石油的經濟體系與物質繁榮,也帶來了能源環境的巨大挑戰。進入二十一世紀,以替代燃料和混合動力為代表的各種新型汽車能源動力技術迅猛發展,相互競爭,引發了一場新的技術變革,預示著人類將要進入後石油時代過渡期和能源動力技術創新突破的機遇期。這場能源動力系統變革的主要趨勢是汽車能源多元化、汽車動力電氣化和汽車排放潔凈化:基於可再生能源的生物燃料對於各種車輛具有良好的適用性,成為各國共同推廣的新型燃料;混合動力作為新型汽車能源動力技術共性平台,繼承了先進內燃機技術,結合高效潔凈的電力驅動方式,既充分利用現有燃料基礎設施,又能包容各種新型燃料,現已成為新型動力汽車產業化的里程碑;燃料電池作為一種新興能量轉換裝置,盡管目前還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技術障礙,但其作為新一代汽車能源動力系統的遠期解決方案仍然被全球所看好。汽車能源動力技術的變革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混合動力有望在近中期逐步普及;燃料電池汽車的規模商業化大約在2020年以後。面向中長期的汽車技術發展,我國汽車所處的這一技術變革時期為我國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變革提供了歷史機遇。機遇之一:中國的資源和能源狀況適合發展新能源交通動力系統。中國缺油、少氣、多煤,這一結構特點給交通能源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基於各種資源特點的多種替代燃料可以充分發揮我國地域遼闊和資源多樣性的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基於煤炭的燃料工業、基於生物質的農業能源和基於天然氣的各種氣體燃料技術,從而實現交通能源來源的多樣化。同時,從我國城鄉布局看,城市模式以大城市群為主要特點,汽車燃料基礎設施比較集中,有利於燃料清潔化管理和監督。我國廣大農村,隨地區不同,其一次能源資源特點也不同,這比較適合發展一次能源來源多元化、燃料製取和消費當地化的燃料供應體系。機遇之二:我國具有實現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變革的後發優勢。從我國汽車發展階段看,具有後發優勢。盡管發達國家政府均大力推動各種代用燃料汽車的應用和向氫能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的轉型,但是其傳統汽車產業龐大,石油基礎設施完善,消費習慣難以轉變,實施轉型社會成本高昂,轉型難度很大。而我國汽車工業剛剛發展起來,汽車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車動力系統發展戰略選擇上,有更大的自由度。相對常規汽車而言,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如果政策得當,可以在世界上率先實現轉型。機遇之三:實施汽車動力系統變革,是多年來我國發展清潔汽車和電動汽車成功實踐的戰略總結和發展的必然要求。基於對我國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和實現我國汽車工業跨越發展的戰略考慮,「九五」期間,科技部會同有關部委組織實施了「清潔汽車行動」,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目前,全國已有燃氣汽車22萬輛,加氣站700餘座,年替代石油150萬噸。而且天然氣汽車呈現快速增長勢頭,預計今後幾年將進入大規模推廣應用階段。「十五」期間,科技部組織實施了「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國家投入8.8億元,是最大的科技專項之一。全國200餘家單位、2000多名骨幹科技人員直接參與實施,初步形成了官、產、學、研合作機制。目前,小型純電動車輛已經開始小規模產業化,混合動力汽車已有多個車型通過國家認證成為產品,燃料電池汽車已進入示範考核運行階段。自主開發的燃料電池、動力蓄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系統具備批量化生產能力。這為我國汽車動力轉型戰略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技術、人才和實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