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
㈠ 電動汽車啟示錄之銷量篇丨新勢力聲量雖大但尚未走上舞台中心
春運期間,清遠交警在微博上發了一則提示,眾多駕駛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回家過年,因續航不足在高速公路趴窩,它提醒電動車主在出發前要充滿電。
事實上,清遠交警忽略了一個問題,即電動汽車充滿了電也有可能在高速公路趴窩,這是因為電動汽車車主對電動汽車的特性理解不足造成的。
即電動汽車的標示續航會因駕駛習慣、室外溫度高低,是否開空調等情況,發生較大變化,電動汽車的標示續航與實際續航會發生極大的偏差。
車主的這種誤判一旦在高速公路趴窩,會處於極度危險的狀況,稍有不慎即會危及生命。
智駕君永遠記得在2017年的一個零下8度的冬夜,駕駛著一輛純電動汽車在北京二高速在續航還有30公里的時刻,在無任何提示的情況下,突然所有能量耗盡,停在高速公路中央的一幕。在左右車輛飛馳而過之時,感受到生命被碾壓的恐懼。如果不是車輛尚可推動,被推出高速,小編也許將是第一個因電量耗盡而在高速失去性命的人。
這樣的悲劇,第一個被報道的是在2018年國慶前夕,一位唐姓司機駕駛著一輛小型純電動汽車從駐馬店駛上京港澳高速,但進入漯河路段時,因電量不足加不上速便准備由第二車道變道至第四車道,在未能進入到服務區充電之時,被一輛重型倉柵式貨車追尾相撞。最終這輛純電動車內和兩位乘坐人一死一傷。
類似的報道,近來已發生多起,如果電動車主意識不到這其中的危險,那麼當有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上路,那麼不僅僅電動車主會處於危險之中,眾多同樣行進在同一道路的燃油車主也會遇到同樣的危險。
這就是我們《電動汽車啟示錄》這一系列文章的緣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2017年前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情況如何
據報道,10月20日,工信部昨天發布了「2017年9月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1至9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34.9萬輛和2022.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和4.5%,汽車產銷延續增長態勢,其中9月份環比增幅明顯高於8月。
與此同時產銷兩旺也使得行業內重點企業(集團)營業收入及利稅均高於上年同期,1至8月,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615.1億元,同比增長11.8%。累計實現利稅總額4047.3億元,同比增長10.8%。
希望中國汽車行業可以蓬勃發展!
㈢ 市場份額一夜回到三年前,為何新能源車走了一大圈又回到起點
更何況,苗圩說的是不會大幅退坡,並沒有說會加大補貼。而且,新政對消費的刺激,體現到銷量,往往還有一個周期——除非是像幾年前新能源剛剛起步時候那種動輒十多萬元補貼的「猛葯」。只是,如今的新能源產業,已經進入到2.0時代,需要優先考量的是整個行業如何健康成長,如何做強,而非短期銷量的拉升,所以,期待新政有「彩蛋」的,基本可以洗洗睡了。
在筆者看來,新能源車的購車補貼,在現有基礎上不減少,已是現階段能期待的極限。至於年底即將到期的新能源車免徵購置稅政策,屆時能夠延期五年,就是對行業最大的支持。
最後說說
近日,工信部發布了降低新能源汽車行業准入標準的徵求意見稿,行業准入的必備條件從具有「設計開發能力」改為具有「技術保障能力」。對此,業內不少人士認為,這是擴大開放力度的信號,更多資本會湧入,也意味著競爭將升級。
一直以來,行業都將新能源作為中國汽車「彎道超車」的契機,事實也已經證明,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2019年全球一半新能源車都是中國消化掉的。在產業層面,中國的企業已經在新能源產業鏈條上具備了一定的話語權,傳統汽車大腕正在加強與中國新能源玩家的合作。
但是,轉型新能源並不是中國一家重視,歐洲、日本、美國,任何一個汽車發達經濟體,都在盯著這塊未來的大蛋糕。比如,此前世界主要國家對禁售燃油車的時間節點,普遍的說法是最早2040年,但不久前曾傳言德國會提前這一日程,只是後來又被否認了,不過,日前英國運輸部長的調門卻是言之鑿鑿,稱英國計劃提前5年,甚至有可能提早到2032年就開始實施。
如此看來,新能源這一仗,大家都不會任由中國悄悄做大。有鑒於此,如何抓住這個彎道超車的機會,如何引導老百姓向新能源車轉移視線,新一輪的政策,將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這不僅關乎今年新能源車會不會繼續「打醬油」,更關乎整個行業未來的長遠走向。
版權聲明:本文為線外邦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線外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㈣ 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如何,前景分析
前景十分看好,據《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49.7萬輛,成為全球保有量最大的國家。專家預計,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145萬輛。
從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鼓勵機制還會持續,力度上也越來越大,除了新能源汽車的購買補貼外,以後地方政府還會陸續出台一些優惠政策,例如購置稅優惠,停車收費優惠等,還將會提供一些行駛上的便利,比如新能源汽車不限行等。再隨著電池技術進步,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將大大提升充電便利性,降低購置成本,也會加快促進電動轎車進入家庭的速度。
面對當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良性的市場與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更主要的是,要打造出適合市場可持續性發展的好產品,要從傳統的汽車產品、充電設施、車輛服務和車聯網領域,逐步擴充至以滿足用戶綠色出行為核心需求的智慧出行生態圈,全方位覆蓋到新能源車生活的各個領域,為人們打造更加環保、高效、便捷的出行體驗。未來的新能源汽車,我們拭目以待。
㈤ 中汽協: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4%,十年來首次負增長
在過去的十年間,新能源汽車借著政策的東風一路高歌猛進,而這一態勢隨著2019年政府補貼的大幅退坡,一腳重剎讓國內新能源市場的增長戛然而止。
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公布的2019年全年銷量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汽車銷量2576.9萬輛,同比下降8.2%,我國汽車產銷量連續第二年出現下滑。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20.6萬輛,同比下滑4%,這是自2009年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車產業以來出現的首次年度下降。
補貼退坡影響巨大
受補貼大幅退坡等因素影響,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0%。其中,純電動汽車生產完成102萬輛,同比增長3.4%;銷售完成97.2萬輛,同比下降1.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0萬輛和23.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2.5%和14.5%。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在發布會上也表示,2019年新能源汽車受補貼退坡影響,下半年呈現大幅下降態勢。希望國家下一步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下一步可從稅收、使用環節便利性等方面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做政策支持。
從去年的市場表現來看,政策補貼仍舊是影響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要因素,尚未完全轉化到市場驅動。工信部的表態,表示了重振新能源市場的決心,但國家也需要在今年補貼完全退出後,推出接續補貼後的政策措施,繼續推動新能源汽車快速向前發展,並完成從政策市到市場市的轉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㈥ 2019 年總銷量為 2144.4 萬輛 新能源車占 120.6 萬輛
近日,中汽協(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了2019年中國汽車銷量數據,其中2019年乘用車累計銷售了2144.4萬輛,相比2018年下降了9.6%,這也是2017年以後第二次下滑。
雖然2019年整體銷量數據並不算太好,但對傳統品牌來說底子要更厚實,耗得起。不過對造車新勢力品牌來說,如果出現對未來市場判斷錯誤將會對品牌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不過能在這個時期活下來,並活的還不錯的車企,將會是購車清單中值得考慮的品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㈦ 一腳急剎,連續十年增長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為何戛然而止
文/十一
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汽車生產、銷售分別完成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較2018年分別下滑7.5%和8.2%。其中,乘用車產銷?2136.0萬輛和2144.4萬輛,同比下滑9.2%和9.6%。雖然中國汽車產銷量依舊蟬聯全球第一,但是國內車市繼2018年出現28年來的首次下滑之後,國內汽車產銷量連續2年下滑。
值得關注的是,受到宏觀經濟壓力、補貼大幅退坡等因素影響,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滑2.3%和4.0%。這是我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這10餘年來,年產銷首次出現負增長。未來形勢更加嚴峻。
就在2019年底,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在12月3日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文件中明確提到了一點——到2025年時,國內新能源車的銷量要達到車市總體銷量的25%,智能網聯汽車銷量佔比達30%。
誠然,連續十年增長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現首次下滑,對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在【汽車維基】看來並不算一樁壞事。
首先,與德國市場相比,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規模早已邁入「百萬級」,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是大勢所趨,符合發展規律,也是產業共識。其次,伴隨著補貼的退坡,對於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環境的優化製造更多有利的氛圍。車企如果想要做到穩定市場預期,扭轉2019年新能源汽車下滑的局面,便需要加快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投入,快速降低成本和售價,提高新能源汽車相比燃油車的競爭力,以這樣才能實現新能源汽車從政策驅動到市場驅動的轉變,最終呈現出穩定且快速的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㈧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銷量沒有逆勢而上,汽車市場還將繼續冷下去嗎
2018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約為101.53萬輛,同比增長83%,其中純電動車乘用車銷量約為75.89萬輛,同比增長69%,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約為25.55萬輛,同比增長138%,在汽車市場整體低迷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卻逆勢而上。從2009年國務院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啟動國家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範工程並給予補貼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發展近十年。由於早期的新能源汽車優勢較少,主要依靠國家政策驅動。
新能源現在之所以不被認可,主要還是因為這種車的成本太高,所以車價也讓人無法接受,很多人即使是有心想要購買,但也只能是望而卻步。在這種車型中,電池的成本是最高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使這種車的價格偏高,不過車電分離可以幫助這種車更好的推廣,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車的成本。其實大家最在意的還是續航的問題,想要達到理想的續航,電池的構成是最關鍵的,要是電池的技術提升,快充技術也快速發展,再加上路權規范了,成本上也降低了。
㈨ 2017年全球新能源電動汽車總銷量即排名
我只知道北汽新能源的2017年的總銷量和排名的,因為它是全國第一,世界第二。我想這兩個數字就很能證明了。它在2017年的總銷量是103199輛,成為國內首家年產銷超過十萬輛的純電動車企業。
㈩ 為什麼2017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爆發
相較於1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5423輛的慘淡表現。根據乘聯會廠家數據,17年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1.65萬,環比1月增長202%,同比增速64%。2月新能源乘用車的環比1月增兩倍呈現補貼目錄資源到位後的廠家產銷重新啟動的特徵,尤其是經濟型電動車的潛力巨大。本文將重點分析2017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繼續穩步邁進的重要驅動因素。
以北京為例,目前北京機動車車牌為搖號方式獲取,不過自2016年起新能源乘用車指標向通過資格審核的申請人直接配置,不再進行搖號。按照申請時間先後排序,在乘用車上牌指標始終維持在15萬的情況下,其新能源(純電動)乘用車指標的年度配額由2014年的2萬輛提升至2016年的6萬輛, 2017年仍將維持這一數字。而個人示範新能源指標從2014年佔新能源指標的50%增長到2016年的85%,2017年仍將保持這一數字, 預計新能源個人示範指標將穩步增加。
截至2017年2月8日北京市2017年首輪搖號已經用完八成新能源車個人指標,由此可以預測一線城市個人消費乘用車的數量將保障持續增長。
受限牌城市限購影響驅動, 牌照剛需帶來的個人新能源汽車消費需求將持續穩定增長。 目前新能源乘用車在個人消費者領域的推廣,主要是受牌照紅利驅動,銷量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 深圳等限購一線城市。
目前 A00 級電動車要進入的是三四線城市及鄉鎮,農村地區。目前這部分市場大部分是低速電動車,最高車速每小時五六十公里。低速電動車無法上牌和購買保險, 安全保障較弱, 且市場混亂, 車型良莠不齊,不過由於價格便宜,最低甚至只要1-2萬元,在老年人和部分無車青年中熱銷。 如今低速電動車的年銷量規模已經突破了一百萬輛, 換句話說,未來 A00 級電動車市場仍有巨大替代空間。目前時速100公里,續航100公里的微型電動車對鄉鎮和三四線城市都十分實用,充電6、 7小時對於家庭用車也比較方便, 能充分滿足低成本短距離用車需求。雖然國補退坡20%,但各三四線城市開始陸續出台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加上補貼,基本可以讓微型電動車變得便宜。 隨著各大車企開始瞄準三四線城市的微型電動車市場,預計2017年 A00 級電動車市場將進入爆發期。
目前,北汽、眾泰、奇瑞、長安等各大車企已經推出A00級純電動乘用車型來打開三四線城市、農村鄉鎮等地的市場。 根據各大車企的2017年產品計劃,將有至少十幾款A00級純電動乘用車在2017年上市,比如奇瑞eQ1、寶駿E100、 北汽新能源 ARCFOX-1 等等。以北汽新能源2017年1月18日新上市的車型EC180為例,靈動版售價15.18萬元,加上國補、地補和北汽新能源提供的廠家補貼,補貼後價格為4.98萬元, 官方最大續航里程為180公里,最高時速100km/h,基本滿足三四線城市與鄉鎮家用需求。
除個人消費需求拉動以外, 計程車市場的新能源替代是未來幾年拉動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成長的另一重要細分領域。 相對普通汽車,新能源汽車購置成本更高,但是使用成本較低,且保養方式簡便。所以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需求的發掘存在於運營端,比如計程車。 出於政府對公共交通的鼓勵, 疊加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扶持,未來計程車電動化將是重要政策引導方向。
以一二線城市為代表,全國各大城市計程車電動化風潮漸起, 相比公交車的電氣化率相差甚遠,新能源計程車的替代空間巨大。 目前山西太原已實現計程車全面電動化,截至2016年底深圳市的純電動計程車運營數量為5500輛。 截至2016年底,新能源出租汽車1.8萬輛,我國計程車保有量超過140萬輛, 新能源計程車在存量市場的滲透率僅1.3%, 而根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數據,每年我國計程車增量有2萬輛以上規模,為電動化提供較大替代空間。
計程車電動化具備較高經濟性,替代空間非常巨大。 以太原為例, 2016年太原將8292輛傳統燃油計程車一次性置換為 比亞迪 e6 純電動計程車。 考慮國補地補,比亞迪e6經國家、省、市各級補貼之後, 置換價格與傳統車當, 80kWh裝電量可續航300公里左右。 而充電服務價格一般最高1.2元/kWh、 最低0.7元/kWh,假設一輛計程車一天駕駛500km,一天須充滿兩次電量,經折算全天電費僅160元,僅為燃油車加油費一半不到,而且相比燃油車保養,純電動車保養頻率低、 方式簡便。
新能源積分市場交易將給新能源車企帶來額外的經濟效益。如果以每分5000元計算, 2018-2020年新能源積分將給新能源車企帶來1-2.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的額外收益,略低於2019-2020年國家補貼。結合補貼退坡進程,新能源車企將在2018年獲得3.5-6.9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的高額回報,達到未來5年的峰值。且根據所需積分測算, 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需求量約為95萬輛,同比增速高達77%, 預計2018年新能源積分將會相對緊缺,新能源乘用車搶裝潮或將出現。
快遞數量規模巨大提振物流車需求。 在「 互聯網+」帶動下,各行業的商業模式發生巨大轉變,線下單一營銷模式轉變成線上、線下營銷,人們的購物方式有了新的改變,電商網購規模迅速擴大,同時,帶動快遞物流行業蓬勃發展。其中,物流車在快遞的運輸上承擔了重要的角色。
2016年底,國家關於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方案發布,新出台的補貼方案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有利的。 2017年工信部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中,以電動物流車為代表的專用車型共有36款,占總比19%。在2017年公布的第二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中,專用車型共有37款,佔比18.4%。 2017年新版第一、二批目錄超預期先後落地有望助推2017年電動物流車行業景氣度提升。http://www.okey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