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
A. 汽車未來的發展趨勢
第一:汽車新能源化:
汽車新能源化,主要包括四大類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其它新能源汽車等。
目前,全世界各國都已經開始實施全面禁售燃油車的計劃,例如荷蘭、挪威將在2025年正式禁售燃油車;德國、印度將在2030年正式禁售燃油車;中國將在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英國、法國將在2040年正式禁售燃油車等等
第二:汽車無人駕駛化:
汽車無人駕駛化,可以讓出行更安全。最新消息,由網路Apollo(阿波羅)與一汽紅旗聯合打造的中國首批L4乘用車也已完成長沙路試。截止目前,網路的L4級自動駕駛汽車路途測試里程目前已突破200萬公里;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在自動模式下路途測試里程也已經完成了130萬多英里。盡管「汽車無人駕駛」目前還處在初級階段,但相信不久的將來技術全面突破後,定將大放異彩
第三:汽車單座微型化:
隨著城市「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問題日益凸現,毫無疑問中大型汽車(五座、七座)已佔用了太多的城市道路資源和停車場資源,只有未來汽車發展更趨向於「單座微型化」,才能解決由汽車造成的一系列「城市病」的問題。2019年第89屆日內瓦國際車展上展現的「雷諾Twizy」,作為最小的全能城市通勤車,或許就是未來汽車發展趨向於「單座微型化」的典型代表吧!
第四:汽車萬物互聯化:
汽車萬物互聯化,將以汽車為核心載體,通過人車交互,萬物互聯,讓汽車變得更聰明、更智能,並賦予汽車一定的「視覺、聽覺、觸覺」,甚至是人類的部分情感。汽車也不再是冰冷的交通工具,而是我們親密無間的夥伴和朋友。
綜上所述,汽車未來的發展,離不開新「四化」(新能源化、無人駕駛化、單座微型化、萬物互聯化),汽車也將由人類的交通工具,演變成為人類的親密朋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B. 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超100萬輛了嗎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某表示,近兩年我國汽車產業電動化進程加快,到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超過100萬輛,年均增幅超過200%,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保有量全球佔比均超過50%。
董某同時表示,當前我國充電網路建設穩步推進,公共場所、居民小區、高速公路等主要場所覆蓋率大幅提高,公共類充電設施已超過18萬個;充電運營服務產業已初步形成,商業模式不斷創新,充電服務水平持續提高;使用環境也有明顯改善,不限行、不限購、電價優惠等政策得到大范圍推廣,專用牌照已在上海、南京、無錫、濟南、深圳等5個試點城市使用。
希望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出現。
C.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存在什麼問題
一是充電基礎設施仍然是發展的短板。我國現在車樁比只有3.5:1,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充電基礎設施結構性供給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整體規模仍顯滯後。2020年規劃建設公共充電樁數量約50萬個,但是與同期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規模仍然不匹配。另一方面,充電設施的布局也不夠合理,公共充電樁的使用率還不到15%,可持續的商業發展模式還沒有形成,存在著運營企業盈利困難和消費者充電價格偏高的雙向矛盾。
二是政策體系仍需要完善。在貨幣化支持政策逐步退出的情況下,使用通行便利等後續接替的政策需要提前研究,抓緊布局。國家部委之間,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支持政策的銜接還不夠充分。不同形式的地方保護主義仍然存在,部分城市設置地方目錄,導致消費者選擇車型空間大大的壓縮,造成了市場的割裂,抑制了發展的活力。
三是核心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突破。從動力電池來看,高端產品與國外的差距不大,但產業整體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在先進技術研發、產品的一致性保障以及國際化發展方面,與跨國企業相比,仍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從整車來看,真正意義上新一代純電驅動的平台大多還沒有納入企業的研發計劃,已有的平台大多是利用原來燃油車進行的改裝性平台。燃料電池汽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還在拉大,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還亟待完善。
四是後市場流通服務體系還有待健全。在售後服務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車的質保內容參差不齊,電池以舊換新的政策也不相同,售後服務配套體系滯後,對培育消費市場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新能源汽車二手車市場評估標準的缺失,流通體系的不健全,車輛保值率低,影響新車市場的長遠發展。
此外,雖然雙積分辦法已經發布,但是部分企業還面臨著較大的達標壓力。以2016年為例,123家汽車整車企業當中,有42家沒有達到燃料消耗量標準的要求。其中,也有產銷規模較大的企業,不少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產品規劃布局方面,距離2019年和2020年積分比例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D. 2016機械製造業形勢研判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展望2016年,我國裝備工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既有「十三五」各項新的政策開始實施、產業發展空間不斷拓展等積極因素,也有國內外需求持續低迷、企業面臨的困難超出預期等不利因素,但總體機遇大於挑戰,我國裝備工業將呈現新的發展形態和趨勢,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智能製造等將成為增長亮點。2016年中國裝備製造業及工業發展形勢展望(圖片來自網路)2015年是「十二五」最後一年,是我國裝備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面對國內外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我國裝備工業各項指標持續低位運行,發展壓力一直較大。一、對2016年形勢的基本判斷(一)生產、出口增速加快回升2015年以來,發達國家經濟復甦依舊緩慢,新興經濟體擴張偏弱,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的影響仍然存在。我國經濟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艱難進程中,盡管經濟運行整體平穩趨勢沒有改變,但受汽車等主要行業市場下行波動及需求低迷影響,前8個月我國裝備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低位徘徊。9月和10月,汽車等行業快速回升,裝備工業增速也實現企穩回升。1-10月,規模以上裝備製造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低於全國工業同期水平,不足2014年同期的一半。預計全年我國裝備工業增速將繼續回升,但在投資需求收縮和外貿形勢壓力下,回升幅度有限,2015年全年增速在5.5%左右。出口方面,1-10月出口交貨值增速呈逐月回落態勢,累計同比下降2.15%,10月下滑幅度略有減小,同比下降4.32%。預計全年出口形勢仍將嚴峻,出口交貨值累計同比降低幅度在2.5%左右。預計2016年,在「十三五」開局一系列政策刺激下,我國裝備工業下行壓力將減小。盡管國際經濟形勢仍然嚴峻,但隨著我國三大區域發展戰略、中長期製造強國建設戰略及加快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等逐步深入實施和加快落實,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逐步形成,國內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此帶動下,2016年全年我國裝備工業將加快發展,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加速回升,全年有望保持在7%左右。出口方面,「十三五」時期我國將把裝備工業作為新的出口主導產業培育發展,同時因2015年出口基數下降,2016年我國裝備產品出口增速有望加快回暖,出口交貨值將實現同比增長,預計全年累計增幅在5%左右。(二)汽車工業增速繼續回暖趨穩2015年以來,我國汽車工業加快轉型,前7個月產銷增速延續下降趨勢,行業下行壓力不斷增大。進入8月份,隨著國家政策實施效應開始顯現以及新的1.6升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減半等政策出台,汽車產銷增速跌幅逐步減小,10月雙雙回暖為正增長。1-10月產銷1928.03萬輛和1927.81萬輛,同比增長0.02%和1.51%,較上年同期雖均大幅減緩,但月度回暖趨勢十分明顯。其中,乘用車產銷增長較快,10月產銷分別完成189.97萬輛和193.6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1%和13.3%。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保持增長,1-10月實現銷售675.71萬輛,同比增長12.6%,占乘用車的銷售比例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2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速持續攀升,1-10月累計生產181225輛,銷售171145輛,同比分別增長2.7倍和2.9倍。預計在政策推動下,年內汽車產銷將持續快速回暖,全年汽車產銷增速將達到4%和3%。預計2016年,受宏觀經濟增速趨穩及利好政策影響,汽車產銷增速將保持較快回暖態勢。但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經濟增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受環境保護、交通擁堵的限行限購不利因素影響繼續加深,汽車回暖空間有限,預計全年汽車產銷增速將逐漸趨穩,保持在7%左右增長。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戰略重視及多重政策繼續實施,各地政府為治理霧霾和節能減排也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將持續上揚,帶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和自主品牌汽車加快發展。同時,由「互聯網 」推動的智能網聯汽車以及無人駕駛汽車、新型燃料電池汽車也將在「十三五」開局取得新突破。(三)機械工業延續分化走勢2015年以來,我國機械工業運行面臨較大困難,主要指標增速創新低,總體呈低迷走勢,部分行業表現分化。1-10月,通用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實現同比增長3.2%,專用設備製造增長3.5%,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增長7.3%,儀器儀表製造增長5.7%。主要通用機械產品如泵、齒輪、氣體壓縮機、風機等產量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金切機床產量同比下降8.2%,其中數控金屬切削機床產量同比下降9.8%,金屬成形機床下降6%;工程機械產量全線下滑,挖掘機、裝載機產量分別同比下降24.5%、28.9%;火電、風電等傳統發電設備產量下降幅度較大,但風電機組產量同比增長15.8%;大型拖拉機產量同比大幅增長32.3%,中型拖拉機增長7.2%,但小型拖拉機產量同比下降15.5%。預計2016年,影響行業經濟運行的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機械工業仍將經受嚴峻考驗。但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逐步到位,宏觀經濟形勢逐步好轉,機械工業下行態勢也將逐漸企穩,加上行業發展的積極因素也在不斷積聚,部分結構調整起步較早的企業、行業和地區將加快回升。同時,一些機械行業將延續增長分化走勢:工程機械、重型機械、礦山機械、石化設備、常規發電裝備等傳統投資類產品以及機床、交流電動機、低壓電器、電線電纜、中小型普通農機產品等產能相對過剩行業將延續下降趨勢,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農業機械、節能環保裝備、文物保護裝備、現代物流設備等將加快增長。
E. 2016年中國新能源車發展將會怎樣
1.目前形勢來看將會有更多的利好政策出台,繼續推動新能源車的發展。
新能源車充電設施獎勵政策、充電介面標准化統一化、動力蓄電池電池回收利用技術政策、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通知等等,已經初步或者即將面世,可以預見,在政策的扶持下,2016年的新能源市場將繼續井噴。
2.更多的新能源產品將上市。
2016年,新能源汽車將出現更大規模的增長,中國車市也將進入轉型的重要時期。對於越來越多的車企來說,未來重點的發展方向將是新能源汽車。作為擁有更加成熟技術和服務體系的傳統車企來說,已經紛紛加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布局,比亞迪、吉利、江淮、北汽、上汽、長城、長安等眾多自主品牌已經募集了大量資金用於研發新能源汽車,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而2016年,這些已經進入新能源的企業將會加大力度繼續發展,未加入的企業也將紛紛加碼新能源,甚至一些跨國企業和外企也都在覬覦中國的市場。
2016年裡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的令人興奮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F. 我國新能源汽車12月份銷量怎麼樣
2015年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9.98萬輛,同比增長3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生產2.57萬輛,同比增長114%,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
1.05萬輛,同比增長2倍;純電動商用車生產5.78萬輛,同比增長6倍,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生產5725輛,同比增長51%。列入《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前六批的國產新能源汽車生產9.18萬輛,佔12月產量的92%。展望2016年,我們仍然相信新能源汽車依舊會保持較高的增速。
2015年1-12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趨勢
我國新能源汽車12月份月度監測報告:
http://nev.ofweek.com/2016-01/ART-71008-12003-29055544.html
G. 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是什麼
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表示中國應堅持純電動戰略,在此基礎上再推進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
中國電氣化的技術路線應該繼續堅持純電為導向,盡快形成平台化與模塊化,不要折騰。
500公里以內的乘用車,燃料電池與純電動相比沒有優勢
純電動車最大的風險就是電池的安全性,我國應盡快建立電動車的年檢制度
隨著補貼政策的退坡,雙積分制度的力度還不夠,可以借鑒國外變得燃油稅、碳稅等政策
H. 新能源汽車未來前景如何
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已經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位,累計保有量達到180萬輛,佔全球市場保有量的50%以上。這樣的成績取得的確喜人,其背後正是一系列政策不斷積累生效以及市場不斷認可的表現。
2017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我國堅持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不動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一是產業規模在持續擴大;二是技術水平有了顯著提升;三是企業實力在明顯增強;四是配套環境日益優化。
2017年4月25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聯合印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旨在落實建設製造強國的戰略部署,推動汽車強國建設。工信部方面表示,《規劃》的核心是要做大做強中國品牌汽車,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
同時,《規劃》提出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50.7萬輛,同比增幅達53%。雖然增長迅速,但仍未能完成原定的70萬輛銷量目標。如果以去年50.7萬輛銷量為基礎,未來四年,按每年50%的增速增長,到2020年銷量可達到257萬輛。
但是,隨著補貼漸退,要想實現年產銷200萬輛壓力不小。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預測,未來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將會持續增長,預計到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超過30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