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騙補舉報電話
1. 新能源汽車騙補名單上有誰
經過大半年的調查,從這次大會上財政部官員的口中也可以得知,新能源核查工作已經完成,新能源騙補名單可能已經初步擬定。雖然工信部等部委尚未公布這份名
單中都有哪些企業,甚至曾強調「財政部和部內有關司局未接向媒體透露過核查及處理情況」,但根據核查新能源騙補以來業內各企業的異常反應,以及媒體的相關
報道,我們不妨大膽猜測下都有誰「中招」了。
在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騙補企業核查中,央視曾曝光過蘇州一家名叫吉姆西的客車製造廠,該企業2015年上半年電動車產量不過25輛,但其於年底爆發性增
長,僅12月份即獲得機動車合格證2905個,以3686輛的全年總產量收官。然而經過本刊記者前往蘇州的實地調查發現,該企業生產車間簡陋,產量極低,
並且部分汽車並沒有完工,就已經安上了正式的車牌,騙補暴露無遺,因此名單中少不了這家企業。
而在這次的曝光中,和吉姆西合格證及產量特別異常的企業不在少數,涉嫌企業包括:陝汽通家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江蘇陸地方舟新能源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奇瑞萬達貴州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國宏汽車有限公司、江蘇奧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蕪湖寶騏汽車製造有限公司、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金華青年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等十餘家汽車公司。
在
這些公司都有一個共性,其2015年12月單月的產量均已超過全年產量的50%,且年產量均在1000輛以上。業內分析他們本希望能趕在2013—
2015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最後時機,狠狠地地撈上一筆,然而卻四部委和媒體擾亂了陣腳。被央視點過名的這十家車企嫌疑最大,最有可能直接登上騙補黑
名單。網站里有說http://nev.ofweek.com/2016-08/ART-71011-8440-30029187.html
2. 經銷商實名舉報眾泰汽車「新能源騙補」
近日,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眾泰汽車」)又被四川勇多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下稱「勇多汽貿」)指控騙取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
「2015年,眾泰汽車給我發了44輛車,但是因為上不了牌退回了廠家。2016年12月份,公司又給我發了500多台車。」勇多汽貿總經理趙某表示,勇多汽貿將將這批車銷售給成都路通路汽車租賃有限公司(下稱「成都路通路」),用於汽車租賃,但在上牌時發現,其中有300多台車無法上牌。趙勇稱,這批無法上牌的車輛在眾泰廠家的多方「疏通」下,最後,500多台車中有420多台成功上牌。
但2018年,當成都路通路公司打算將上述車輛中的部分車型轉賣二手車時,卻發現車輛無法「過戶」。趙某表示,車管所在核驗的時候發現車架號(車輛識別號,簡稱「VIN」)被改過。按照我國現行的《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7258-2012)的規定,「車輛識別代號(或整車型號和出廠編號)一經打刻不得更改,變動。
據勇多汽貿提供的材料顯示,上述涉及車架號更改的兩款車分別是車型號碼為JNJ5020XXYEV2和JNJ5020XXYEV3的兩款純電動貨車和專用車型,其電池容量分別為31.1kwh和35kwh,車輛生產企業為湖南江南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永康眾泰分公司(下稱「江南汽車」),為眾泰汽車的子公司。當年政策對這類車型的國家補貼為每千瓦時1800元,這兩款車的可以享受到的補貼分別為5.598萬元和6.3萬元。
當成都路通路將這批車輛投入市場,並達到國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車補貼申領條件(行駛里程達到2萬公里)後,眾泰汽車用這批更改了車架號的車輛成功的申請了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據趙勇給記者提供的由浙江省財政廳下發的通知,2016年度,眾泰汽車的子公司湖南江南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永康眾泰分公司所售的這批車輛,達到140餘輛,僅2016年眾泰汽車就從這批車輛中獲得近800萬國家補貼。
目前,眾泰汽車母公司鐵牛集團已經宣布破產,公司自身也已經全面停產,並在2020年9月提交了預重整公告,並公開招募投資人,但截至目前已經8個月過去,除了公示兩家投資人以外眾泰沒有披露其他信息。尋找潛在投資人,推進重整進程,需要眾泰汽車降低負債、優化資產。在眾泰汽車旗下諸多子公司中,浙江眾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下稱「眾泰汽銷」)注冊資本只有1億元,但目前經統計的債務規模就已超過39億元。經銷商希望眾泰汽銷納入重整體系,而在眾泰管理人看來,眾泰新能源的重整價值更高。
據眾泰汽車內部消息,眾泰汽銷累計收到914起債權申報,涉及人民幣39.56億元,包括經銷商、供應商、職工、銀行以及關聯公司。其中全國530多家經銷商申報的債權超過10億元。
3. 爆料 電動車怎麼騙補貼
之前網路電視都有曝光出來啊!就是在2015年的時候,國家和地方針對新能源車的補貼300多億元,但由於我國的新能源補貼政策粗放,缺乏完善的監管措施,使得部分新能源汽車廠家利用國家補貼政策漏洞,大肆「騙補」,儼然形成了一條隱秘的產業鏈。 目前,一些車企騙取新能源補貼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整車企業全資或參股汽車租賃公司,通過「自產自銷」的方式,拿到國家和地方對電動車的補貼;二是由一家汽車租賃運營公司主導,一邊采購整車企業,一邊與電池企業合作,通過「多采購整車,少採購電池」的方式,從中獲取補貼。 而在這些暗箱操作的環節中,車輛的電池成為「騙補」的關鍵載體。在電動車上,電池序列號與車架號不存在一對一的關聯性,因此一組電池可以放在多個車上使用,以獲得多次補貼。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電池需要多次拆卸,相對於插電充電模式的電動車,換電車型更便於操作,因此更多用來『騙補』的車輛都是換電式車型,而此類車輛大多為運營車輛,比如通勤車、物流車等。
4. 怎麼樣舉報新能源騙補舉報有獎勵嗎
騙取國家補貼屬於詐騙性質,可以到公安機關舉報即可,舉報時應有相關證據提供最好。
5. 現在新能源汽車是怎麼個發展趨勢
上海有色網訊:中辦國辦印發《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規定黨政機關應當配備使用國產汽車,帶頭使用新能源汽車,按照規定逐步擴大新能源汽車配備比例。公務用車配備新能源轎車的,價格不得超過18萬元。越野車不得作為領導幹部固定用車。
為了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國家也是拼了!
公務用車和公共服務領域使用新能源車。
公務車和國企/央企、學校醫院等單位用車,公共巴士、計程車、郵政物流車、警車等等。這些領域之前國家都發布過相關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基本都要求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比例要超過50%。
國家新能源汽車(NEV)推廣計劃里各領域NEV比例目標
據統計截止2014年底公務車的總數已經超過500萬輛,如果按計劃要求達到50%的話就是250萬輛。公共汽車和計程車的保有量到2015年大概分別為60萬輛和137萬輛,50%的話就是近100萬輛。
推動新能源汽車,國家一招接一招
9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宣布,已經啟動了相關研究,制訂停止生產銷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
10月16日,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關於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宣布:買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85%。也就是說,只要你買新能源汽車,首付只用15%!
11月21日,公安部正式宣布,為新能源電動汽車推出專屬牌照,即刻起全國實行「綠色車牌」。綠色車牌享有其他車牌沒有的「特權」。比如,凡懸掛綠色車牌,不受尾號限行;大量停車場免費兩小時;而送貨的快遞車,只要是綠牌,隨你送。
如今,全球都在盯著中國,作為世界新能源汽車產銷排名第一的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在2018年勢必全速飛躍。
2017年為「政策利好年」
簡單回顧新能源汽車近三年的發展,可以看到,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管控,已經從最初單純的補貼鼓勵政策,到如今恩威並施、全面監管的管理方式。
2014年,隨著國家陸續出台購車補貼政策、地方上牌政策優惠,新能源汽車銷量實現飛躍式增長,2014年、2015年同比增長 3.2倍、3.4倍。隨後2016年陸續出現車企通過有車無電、有牌無車以及車輛閑置方式的「騙補」丑聞,新能源汽車銷量進入低潮。
2017年以來,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各方制度政策都在逐漸健全當中。新能源汽車補貼目錄陸續出台,新的補貼政策對行車里程、電池密度等做出了詳細的要求,新能源汽車銷量重新回到增長的軌道。
新能源汽車將加速放量
工信部11月初再度下發通知,要求對乘用車企業2016年度、2017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車積分實施核算。
2016年度、2017年度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負積分不能抵償歸零的,將導致超標燃油車的生產和新品投放受阻。相比此前2018年實施新能源積分核算的預期,該政策發布大超市場預期。
根據測算,2016年、2017年我國新能源車企不可結轉抵償的油耗負積分高達120萬分~150萬分,按照每輛新能源車平均3分計算,需多生產40萬~50萬輛新能源汽車才能對沖。
在政策倒逼下,今年年底電動乘用車可能會快速沖量,部分油耗壓力的企業會考慮年底突擊生產,新能源車或加速放量。
保監會:新能源汽車將設「專門車險」
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日前召開的新能源汽車保險發展交流會上,中國保險協會會長朱進元透露,保協將啟動新能源汽車保險專屬條款制定。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逐漸增大,帶來的安全隱患也不容忽視。保協表示,與傳統燃油汽車構造與原理不同,新能源車風險點也不同。鑒於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技術成熟度尚未充分肯定,新能源汽車專屬延長保修保險以及充電樁保險等也將面臨巨大的市場需求。
保協表示,當前車險條款的形成機制已趨於成熟,這給新能源汽車保險示範條款的制定奠定經驗基礎。
共享汽車與新能源車互促互進
值得留意的是,正在蓬勃興起的共享汽車領域,也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巨大的促進。
在利好政策的刺激及資本的加持下,傳統車企、互聯網企業爭相布局共享汽車領域,希冀搶得市場先機。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分享經濟:創新與治理」分論壇上表示,十年後,將有超過50%的汽車是為分享而設計,他預計,到2020年,在中國將擁有超過100萬輛分享新能源汽車。
6. 新能源汽車企業違法騙補怎麼投訴
可以向企業注冊所在地新能源汽車推廣牽頭部門投訴舉報。
《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二、落實推廣應用主體責任
(三)國家有關部門將加強推廣應用監督檢查。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建立國家新能源汽車監管平台,並通過該平台對新能源車輛(私人購買乘用車可視情況適當放寬)推廣應用等情況進行日常監管。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建立新能源汽車推廣核查制度,定期不定期組織第三方機構或省級有關部門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信息核查、抽查。
三、建立懲罰機制
(一)對違規謀補和以虛報、冒領等手段騙補的企業,追回違反規定謀取、騙取的有關資金,沒收違法所得,並按《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對相關企業和人員予以罰款等處罰,涉嫌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查處。同時,依情節嚴重程度,採取暫停或取消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取消補貼資金申請資格等處理處罰措施。對不配合推廣信息核查,以及相關部門核查抽查認定虛假銷售、產品配置和技術狀態與《公告》《目錄》不一致、上傳數據與實際不符、車輛獲得補貼後閑置等行為,將視情節嚴重程度,採取扣減補貼資金、取消補貼資金申請資格、暫停或取消車輛生產企業或產品《公告》等處罰措施。對在應用中存在安全隱患、發生安全事故的產品,視事故性質、嚴重程度等採取停止生產、責令立即改正、暫停補貼資金申請資格等處理處罰措施。
7. 為什麼電動汽車大家都知道騙補貼,政府不但視而不見,還要助紂為虐
最近,汽車界一不小心又給全國人民貢獻了一個大新聞。
9月8日,財政部公布了《關於地方預決算公開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的通報》,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的調查清查做了初步通報,並向外公布5家一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涉嫌騙取財政補貼的企業予以公開曝光。
就在財政部這份通報公布的同時,一張更詳細的「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核查處置結果」在新能源企業的微信群里流傳開來。更多的主流企業都出現在了名單中……
財政部「名單」
單家企業騙補即達5.2億
財政部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車騙補調查對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進行了專項檢查,共涉及2013-2015年已獲得和已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40.1萬輛,抽查13.3萬輛已銷售的新能源汽車的運營狀態。
財政部的《通報》中明確提及騙補的這五家企業分別是蘇州吉姆西、蘇州金龍、深圳五洲龍、奇瑞萬達貴州客車、河南少林客車。財政部對其騙補情況和金額以及未來的懲罰都做了詳細的通報。
其中,僅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一家,就在2015年提前辦理了機動車行駛證,多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51921萬元。
近5.2個億!這還只是一家車企!
8. 比亞迪是否真的騙新能源汽車補貼
近日,有國內媒體曝出比亞迪南京某經銷商老總在其店內自殺身亡,並牽出其生前與比亞迪在新能源車推廣過程中有過新能源汽車補貼款項的糾紛,且死者生前曾實名舉報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銷售過程中存在騙補貼行為。
據前述南京經銷商老總母親在報道中的表述,死者生前主要協助幫助比亞迪開拓南京新能源公交市場。那麼,我們就以比亞迪在南京推廣K9電動大巴的模式來分析一下,比亞迪在南京市場到底存不存在騙補的可能性。
據2013-2015年度國家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補貼標准為25萬元/輛,6-8米純電動客車補貼金額為30萬元/輛,8-10米純電動客車補貼金額為40萬元/輛,10-12米及以上純電動客車補貼金額為50萬元/輛。
以比亞迪在南京市場推廣的K9電動大巴為例,按照前述的國家針對純電動客車的補貼標准,12米尺寸的比亞迪K9可獲得50萬元的國家補貼,如果南京政府能按照與中央政府1:1的比例實施區域補貼,則意味著K9共計可獲得100萬的推廣補貼。
比亞迪K9電動大巴在南京市場的前期推廣並不順利。原因在於,此前,包括南京在內的大部分試點城市針對燃油大巴車會有9萬元/年的燃油補貼,而按普通公交大巴車平均8年的運行壽命來看,一輛燃油大巴共計可獲得近72萬元的補貼。
區域公交公司如果將其燃油大巴全部更換成純電動大巴,除采購大批量純電動大巴的高昂的購車費用外(因配置不同,一輛比亞迪K9的售價約為200萬元上下),除去此前的燃油補貼,實際上獲得的新能源大巴補貼金額就微乎其微了。
而如果區域政府對電動大巴的補貼額度不高,則更會影響當地公交集團對於更換電動大巴的積極性。比亞迪此前也表示,這也是其在各個區域市場推廣純電動大巴的一個阻力點所在。
我們再來看看此前媒體報道的國內存在的一些新能源企業騙補的方式,主要方式有兩種:一是整車企業全資或參股汽車租賃公司,通過「自產自銷」的方式,拿到
國家和地方對電動車的補貼;二是由一家汽車租賃運營公司主導,一邊采購整車企業,一邊與電池企業合作,通過「多采購整車,少採購電池」的方式,從中獲取補
貼。
那麼,從前述比亞迪在南京市場針對純電動大巴的布局情況來看,按照前面算的公交集團將燃油大巴全部更換為電動大巴獲得補貼的額度,即便是參股租賃公司,「自產自銷」獲得的補貼金額也極為有限,甚至可以說是「入不敷出」。詳解:http://nev.ofweek.com/2016-03/ART-71011-8440-29074849.html
9. 重磅!2020新能源補貼政策出爐,騙補將不復存在
受經濟下行以及補貼退坡等影響,國家大力扶持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從去年開始便出現了下滑的跡象。除此以外,特斯拉國產化以後,也對國內的不少電動車品牌造成了不少的沖擊。而為了提振新能源車的市場,國家在近日也發布了關於新能源汽車的一系列新政,其中就包括了將新能源車免徵購置稅的政策延長至2022年12月31日。
不過,從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的朋友圈中,我們還是能看出小鵬對於新政的反應總體來講還是比較淡定的。而對於那些新能源車的潛在客戶來講,補貼新政的出台反倒能讓他們以更加實惠的價格買到心儀的車型,或者再換個角度來講,國家對新能源車市場的引導,已經逐步回歸正軌,讓產品實力提升來爭奪市場,這才是好事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