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冠球與新能源汽車夢
⑴ 魯冠球成功的秘訣有什麼啟示
第一,魯冠球的追求,他一直堅信自己能夠建造出來新能源汽車,也一直在為這方面努力著,所以他實現了從一個修車師傅到整個萬向集團的跨越。
第二,魯冠球是個講求誠信的人,這個是所有商人成功最主要的秘訣,有了誠信方能贏得天下,與他合作的企業都覺得魯冠球是信的過的人,跟他合作很放心。
第三,魯冠球是很有遠見的人,他一直在不斷的學習進取中,能夠提前預見企業未來的走向,及時的做出調整規劃,方能在危機來的時候站住腳。
⑵ 我們要學魯冠球的什麼品質
魯冠球雖然僅有小學文化,身份也只是個浙江農民,但卻擁有著企業家精神當中最為重要的品質——遠見。
⑶ 蔚來汽車是否可以成為特斯拉第二
本文作者:王強
作者系界面中國報道總監,曾任紐約時報中文網財經評論員、商務周刊編輯部主任。
本文為作者應湛華研究院特邀為《湛華商業評論》原創;請勿商業化使用,如欲轉載,請保留原創聲明。
車雲網的一篇分析文章認為,截止今年,成立於2003年的特斯拉已經發展了14個年頭,雖然在傳統汽車公司中仍算新生兒,但相比成立僅兩年多的蔚來來說,完全算得上是前輩。該文認為,在之前的十餘年裡,特斯拉至少完成了兩個層面的積累:
第一是品牌:已經通過 Roadster 、Model S、Model X三款車型圈定了潛在用戶群,並形成了一定口碑,這點從Model 3預定量超40萬台的數據可見一斑;第二是試錯:特斯拉在發展過程中幾度臨近審判日,包括最初的資金匱乏、變速箱無法通過測試、聯合創始人離職、 Roadster成本大幅超預期等一系列事件,但最終都挺了過來,這些過程中的經驗彌足珍貴,企業從中可總結出包括產品、技術、品控、團隊在內的一系列解決問題的辦法。
確實,以資金為例,特斯拉在初期一直受困於製造費用緊張。當初,特斯拉想靠量少、質優、高價取勝,所以在選擇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時候,特斯拉並沒有選擇面向量產的零部件商,而是選擇了只滿足少量特殊訂單的生產商,這導致了特斯拉最初成本高昂,並進而影響到了資金問題和交貨時間。這令特斯拉不得不推遲交貨時間以及不斷去融資。直到2008年2月,特斯拉才交出第一輛Roadster,外界開始紛紛猜測特斯拉公司是不是已經危機重重。但市場最終還是投了信任票。也是2008年2月,特斯拉成功融資4000萬美元,這已經是特斯拉的第五次融資了。事後,埃隆·馬斯克稱,在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汽車都漸漸走向倒閉的時候,一個新興電動汽車製造商想要籌集資金,「簡直比登天還難。」

蔚來汽車的決策者們能否像埃隆·馬斯克這樣堅韌不拔,甚至以個人財產擔保公司發展,也有待時間的驗證。
友情提示:湛華研究院由北京湛華世紀營銷策劃有限公司投資運營,主要從事「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的公司對標管理和品牌提升戰略」、「公司商業模式與經營決策成功之道」等大型研究項目,最終將研究成果發布在《湛華商業評論》自媒體系列公號,並以湛華「公司對標管理研究文集」叢書形式結集出版。
⑷ 魯冠球的萬向成功收購特斯拉曾經最大的競爭對手,特斯拉的市場會有什麼波動
特斯拉可能會變得更加難以生存。
收購菲斯科之後,萬向集團將有怎樣的整合計劃?魯冠球表示,現在首要的問題是解決此前菲斯科的庫存,下一步就是恢復生產。他表示:「我們正在策劃把他們的車子拿到中國來賣,但什麼時候拿到中國來生產沒有時間表。」
萬向集團作為國內最大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廠商之一,今後是否會給菲斯科供應零部件?在股東大會上,多位投資者問到這個問題。
「一定要供的!」魯冠球說:「不供不現實,別人的汽車我們都要供,我們自己的車我們怎麼會不供,他們已經在研究了。」
有投資者追問:「會不會向特斯拉供應零部件?」魯冠球反問:「有業務我們為什麼不做?」
收購菲斯科的不是萬向錢潮
收購菲斯科的是萬向集團,並非上市公司萬向錢潮,但資本市場依然對萬向錢潮的新能源車概念存在想像。本報此前曾報道,就在萬向錢潮收購成功消息傳出之後的幾天內,數以億計的資金湧入萬向錢潮,爆炒這只「中國特斯拉」概念股。
股東大會上,萬向錢潮董秘許小建再度表示,菲斯科是萬向集團在海外的子公司投資的企業,萬向集團旗下的電動汽車公司也並非上市公司萬向錢潮的資產,未來將如何整合,現在並沒有具體的安排。
「我們曾經承諾在合適的時候會把萬向電動汽車注入到上市公司,並不是把菲斯科注入上市公司,我沒有向社會講過這樣的話。」魯冠球說。
對話魯冠球:電動汽車公司天天在燒錢
萬向錢潮股東大會上,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否認把菲斯科注入上市公司,但表示「在合適的時候會把電動汽車注入到上市公司」。電動汽車何時注入上市公司?魯冠球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沒有時間表,因為沒有效益。
記者:萬向旗下的電動汽車公司何時會注入上市公司?
魯冠球:萬向從1999年就開始搞新能源車了,這個行業的風險比較大,什麼時候社會可以接受,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現在特斯拉的風颳得比較大,從美國刮到中國,刮到世界,這是好的,至少增加了大家對新能源車的信心,也讓政府部門更加重視,讓企業看到希望,顧客也希望早一點買到清潔能源車。
萬向錢潮是萬向集團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已經20多年了。我把萬向看做跟生命一樣重要,20年來從來沒有虧損過。為什麼年年不虧損,因為萬向集團把好的企業放進去。
但現在電動汽車公司天天在燒錢,A123和菲斯科也都在嘩嘩地花錢,外國人用錢,風格不像我們農民出身的人。
電動汽車公司什麼時候放到上市公司去,我現在沒有把握,真的沒有時間表,因為它沒有效益。也許放進去之後,股價馬上上去了,但是沒有效益,(股價)還是要下來,還是會失敗。
⑸ 搭載這些電池大眾10款ID系列車型即將落地
[汽車之家?行業]?近日,據外媒報道,大眾汽車對於動力電池的需求較大,除了此前與寧德時代達成合作,並成功入股國軒高科後,大眾又將萬向集團旗下子公司萬向一二三,確定為大眾集團中國市場動力電池供應商,訂單規模在百億元以上。大眾中國並未對此做出回應。
『大眾ID.4』
到2023年,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的10款ID車型將在中國問世,預計明年春節前後就能開始實現交付。馮思瀚還表示,量產車型電池的需求不會全部轉到國軒高科,大眾中國會進一步深化與寧德時代以及另外一家電池供應商(萬向一二三)的合作,而與國軒高科的合作會在接下來的第三、第四季度中漸漸成型。
從銷量業績上看,1-6月,大眾汽車集團在華累計交付汽車約159萬輛,市場份額同比增長1.2%,接近20%。通過購入安徽江汽集團股份、增持江淮大眾股份,以及對國軒高科進行投資等一系列戰略舉措,集團電動化將取得重要進展。(文/汽車之家?翁萌)
⑹ 一代傳奇!一名打鐵學徒成為了汽車零部件領域的「全球領袖」,怎麼做到的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過去的歷史訴說著今人的悲哀。魯冠球走了,可他卻留下了一個龐大的"萬向帝國"依然屹立於人世間。
⑺ 魯冠球是誰
魯冠球
出生地:浙江杭州市蕭山區
教育背景:博士(香港理工大學)
主要公司:萬向集團
資產:54億
總部所在地:浙江杭州
首次證券市場融資:深圳(1994年1月)
主要行業:汽車配件
魯冠球於70年代末期創建了萬向,他把當時的一個生產農業機械的小作坊,發展成為了中國第一個為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去年萬向集團的銷售額達到68億元,今年8月份萬向集團用280萬美元收購了UAI。
⑻ 4年未能造出一輛車,萬向的「造車夢」或該醒了
正式踏入車市下半場的本周,一大批造車新勢力似乎齊齊遭遇「水逆」。
先不說國內的賽麟、博郡的造車「鬧劇」愈演愈惡劣,遠在大洋彼岸的Karma,本周也被媒體「大揭老底」。
美國一個名為Jalonik的汽車博客網站,最近公開發表一篇文章稱,根據作者掌握的內部資料,Karma正在低調裁撤大量員工,而其現有的原型車多為騙人騙投資的假項目。
3、功夫拍案
目前看來,萬向這個「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集團」的造車進度仍然是一個謎。尤其在其創始人魯冠球逝世之後,加上市場環境突變,萬向造車所面臨到的困難似乎加劇了許多。
與此同時,拿Karma這樣一個小眾品牌前來國產,其市場前景似乎也比較黯淡。或許,萬向此時正在試圖調整造車的方向,但已錯失了先機之後,市場和消費者留給萬向的時間,已然不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