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新能源板塊能能漲嗎
❶ 新能源汽車股票行情怎麼樣可以買嗎
中國已明確指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代表未來汽車發展方向,已成為市場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戰略調整的制高點。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巨額財政補貼:2009年2月5日,財政部公布了和科技部出台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對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混合動力汽車根據混合程度和燃油經濟性分為5檔,最高每輛補貼5萬元;純電動汽車每輛補貼6萬元;燃料電池汽車每輛補貼25萬元。長度10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車是此次補貼的重點,其中混合動力客車最高每輛補貼42萬元,純電動和燃料電池客車每輛分別補貼50萬元和60萬元。更令國內汽車界振奮的是,國家針對新能源動力汽車的產業化又推出的「十城千輛」計劃,將在連續3年內,每年發展10個城市大中城市,每個城市在公交、出租、公務、市政、郵政等領域推行1000輛新能源汽車進行商業化示範運行。可以預期的是,隨著各項政策的陸續實施,國家明確實施新能源戰略將促使各廠商新能源車的產業化進程再次提速。
在政策大好的情況下買新能源汽車股票是可以的,祝你發財
❷ 新能源車型逐漸普及,新能源的股票還能買嗎
隨著國家政策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所以導致現在新能源汽車在很多城市都有普及,特別是對於滴滴和一些轎車平台來說,基本上都是用新能源汽車。所以對於新能源汽車這個領域來說,是有非常大的前景的。而且國家一直在加大力度的去推進對新能源汽車的一個普及。
所以分析新能源汽車它的前景非常大,就可以入手新能源的股票,但是具體的話還是得看個人的發展。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新能源汽車的前景絕對會越來越大,因為現在環境的狀態是非常嚴峻的,為了保護環境必須減少用油的汽車,增加新能源汽車,這樣可以大幅度的減少環境污染。
❸ 新能源汽車板塊:為什麼它潛力最大
國家政策扶持力度比較大,合智思創的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監控系統,在新能源汽車板塊,影響力也很大。
❹ 2021年,新能源板塊還能買嗎
可以考慮買。
從目前炒作方向來看,有政策支撐的新能源依然是後期大資金主攻方向,從盤面表現看,新能源相關概念股已經蓄勢待發,市場一呼百應,接下來1月底必然會繼續一波強勢反彈的大漲行情!將迎來絕佳機會。
01電能驅動時代
傳統車的核心是燃油發動機,電動車的架構基於鋰電池。
鋰電池的成本占整車成本的40%,是最核心的零部件。寧德時代是國內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商,份額超過50%。全球份額超過20%,位列第一梯隊。
國內的鋰電池產業發跡於2013年。政策推動下,鋰電池產業爆發,上游鋰、鈷金屬資源瘋狂上漲。
但彼時鋰電池成本極高,續航太差,電動車體驗遠不及燃油車。市場接受度很低,產業迅速沉寂。
時間來到2020年,鋰電池技術已相當成熟。下游特斯拉、蔚來、比亞迪等主流品牌爆賣,宣告電動時代呼嘯而來。諸多傳統巨頭大象轉身,瘋狂搶購鋰電池,讓鋰電池迎來真正的產業狂潮。
動力電池
鋰電池是電動車上游最大產業,掌握了電池就相當於掐住了電動車的命脈。
鋰電池的構造包括正極、負極、電解液和隔膜,都是市場關注的重點。
正極決定性能,是電池的最大成本。正極材料通常是金屬化合物,包括錳酸鋰,鈷酸鋰,磷酸鐵鋰以及三元材料等。
正極材料的核心是鋰金屬和鈷、鎳等小金屬。贛鋒鋰業、華友鈷業等資源企業位於最上游,受益明顯。
負極材料中石墨是主流,包括天然石墨和人工石墨。國內石墨生產的主流企業有璞泰來和杉杉股份。
電解液起到傳導離子的作用,是電池儲蓄和放電的關鍵。當前電解液的主流材料是六氟磷酸鋰,國內主要公司有天賜材料和新宙邦;
鋰電隔膜的作用是將正負極分開,防止短路。濕法隔膜技術是市場主流,國內恩捷股份佔有最大份額,星源材質排名第二。
技術路線
動力電池主流技術有兩條,磷酸鐵鋰和三元鋰。
磷酸鐵鋰鋰電池,即使用磷酸鐵鋰作為正極。優點是成本低、循環壽命長、安全性高;缺點是能量密度低、續航較短。
三元鋰電池,即使用三元聚合物作為正極,我國是鎳鈷錳(NCM),特斯拉是鎳鈷鋁(NCA)。優點是能量密度高,續航里程長、更耐低溫;缺點是成本高、循環壽命較低、不耐高溫。
早期國家補貼指標依據能量密度,寧德時代發力三元鋰路線,短時間快速崛起。
比亞迪深根磷酸鐵鋰,開發出刀片電池。去年出貨量暴增,成為國內最大的磷酸鐵鋰電池生產商。
02電動車是國家意志
國家最早在2008年開始試點電動車,此後政策層出不窮。
早期電動車續航差,成本高,補貼後價格比燃油車還貴,根本沒市場。
2019年以前,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廠商是比亞迪。生產的大部分電動車並沒有進入消費市場,而是政府買單作為公用事業,或者是以網約車運營為主。
❺ 寧德時代、比亞迪、三花智控,新能源汽車板塊還能漲多久
寧德時代、比亞迪、三花智控,新能源汽車板塊還能漲多久?2021年開市第一天,A股火爆了。上證3500點破了,成交額重新上萬億了,創業板暴漲了3.77%,寧德時代宛若矯健的胖子漲了15%接近萬億市值大關。引爆行情的一支重要力量,便是特斯拉Model Y的降價事件。昨晚的文章提了一嘴,Model
Y長續航版降至33.99萬,高性能版36.99萬,降幅近15萬元。
現場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降價事件的威力,遠比我之前預想的來的猛烈。大家可以觀察得到,SUV車型深受國人喜愛。空間夠大、能裝,是周末出遊、走親訪友、上下班代步都兼具的選擇,足夠高的底盤還能夠應對國內參差不齊的爛路。從2014~2020年的數據看,中國SUV銷量佔比持續提升至36.4%。
200萬輛遙不可及嗎?2019年大眾集團銷量是1034萬輛、豐田集團是970萬輛。
錯過了特斯拉的肉沒關系,特斯拉產業鏈還將是星辰大海。
❻ 新能源板塊何時能再上漲
以下是對新能源板塊分析的相關文章 游資至愛 新能源概念股投資價值分析 高油價及產業政策催生新能源熱點 今年以來,新能源板塊被市場反復炒作,統計顯示,截至10月11日,32隻新能源股平均漲幅為14.03%,而此間上證指數下跌了8.63%。油價高漲及產業政策是新能源板塊走強的根源。 由於石油需求不斷增長,供需失衡使得國際原油價格迭創新高。而原油價格一有「風吹草動」,相關的新能源板塊也將隨石油價格水漲船高。國際石油價格持續飆升,能源危機陰雲再度籠罩全球。為了解決我國能源緊張的問題,近來國家明顯加大了對新能源行業的支持力度,在2004年出台《2000-2005年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規劃要點》的基礎上,2005年3月國家發改委再次公告,稱中國決定在05年到07年間,實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高技術產業化專項;「發展節能產業,『十一五』期間人均GDP耗能下降20%」等更是列入了「十一五規劃」。也正是因為這一歷史性長期大題材,使得相關新能源概念股熱經久不衰,成為各路資金所追逐的對象。 新能源板塊仍需辯證看待 雖然新能源代表未來產業方向,但目前該板塊的炒作仍更多停留在概念上。統計顯示,新能源板塊05年上半年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25.6%。因此投資者對新能源板塊仍需辯證看待。 成本的居高不下一直是制約新能源廣泛利用的瓶頸。如果沒有政府強制性的推廣使用或者補貼支持,與傳統能源相比新能源的成本還明顯偏高,新能源設備的高利潤空間缺乏市場的支撐。另外,新能源的開發和任何高新技術的開發一樣,都具有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中小企業很難參與。新能源從戰略上來說關系國計民生,但前期投入太大、開發周期過長,在投資新能源的隊伍中,是清一色的國資力量。 總體而言,新能源從開發到真正為相關的公司帶來實際經濟效益需要時間。當然,能源的替代性受能源價格的左右,煤價和油價的長期高位運行會提升新能源的吸引力,引導資本向新能源的開發積聚,這有可能加快新能源的應用進程,但這仍然應該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 新能源板塊分化明顯 目前市場炒作的新能源概念主要有太陽能、乙醇汽油、建築節能、風能、氫能、核能、煤變油、節能燈等。二級市場實證分析表明,新能源板塊的分化極為明顯。 太陽能最受游資的青睞。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太陽能板塊平均漲幅高達26.85%,其中G天威、力諾太陽等漲幅更是分別高達196.33%、79.5%。太陽能包括兩大產業,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和太陽能光伏產業,光伏產業是20世紀80年代後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目前一些太陽能項目對公司業績正產生積極的影響,如G天威、特變電工、風帆股份、力諾太陽等。 乙醇汽油依靠財政補帖。由於乙醇汽油製造成本較高,而銷售價格卻低於普通汽油,相關的生產企業一直在做賠本的買賣,目前主要依靠財政補貼支撐著。如豐原生化,依靠燃料乙醇補貼給帶來的利潤增長並不明朗。 建築節能叫好不叫座。方大等公司此前在節能環保產品研發方面投入很多,但尚沒有太多的回報。主要是因為建造成本會相應提高,導致開發商積極性不高。但政府的立法與激勵措施有助於建築節能工作的推進。從二級市場看,建築節能股今年以來平均跌幅高達13.95%,其中方大及南玻跌幅較大。隨著新能源板塊持續活躍,相信這些蟄伏的建築節能股有望出現強勁的補漲。 氫能概念漲起來並不「輕」。同濟科技、稀土高科、春蘭股份等均不同程度從事氫能研究與開發,但今年以來氫能板塊平均下跌了6.76%,僅跑贏市場平均水平兩個百分點。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開發成本較高,離產業效益仍有較大距離;二是氫能業務占公司業務的比例很小;三是這些公司多是一些大盤藍籌股,為基金重倉股,市場游資拉不動也不願意抬轎。預計氫能板塊在未來的新能源板塊中走勢仍將步履蹣跚。 核電更具市場想像空間。核電被國家大電力公司所壟斷,目前上市公司中所謂的核電概念僅是向核電公司提供一些產品,如蘭太實業、中科英華等。 節能燈市場空間大。隨著消費升級,國內節能燈市場將逐漸成熟,未來發展空間非常大,銷售前景也越來越好。目前浙江陽光是亞洲最大的節能燈製造廠商,節能燈國內市場佔有率15%。
麻煩採納,謝謝!
❼ 整個汽車板塊,幾乎只有比亞迪在漲,這是為什麼呢
整個汽車板塊,幾乎只有比亞迪在漲,這是為什麼呢?汽車指數今天漲了5%,只要與汽車沾邊的個股都沒少漲。
2、17年以來,機構主導的A股市場非但沒有理性,反而更加瘋狂
過去幾年隨著機構話語權越來越強,市場掀起了一波抱團潮。只要大家看好的方向,哪個方向立刻被幹得非常高,比如晶元指數,一句自主可控就硬生生的把指數幹了接近三倍。而回顧過去兩年晶元每一次上漲,都讓人覺得很貴,但就是硬拉估值。
今年三季報披露前後,很多此前抱團的白馬股被拋棄了,晶元股的行情也告一段落。但這種極端的抱團風格卻不會輕易消失,一旦發現某個方向有基本面的配合,這些愛抱團的機構只不過是換個地方扎堆而已,汽車就是這樣。
在止盈寶鋼後,我們的短線內參累計漲幅再度創出年內新高,隨著市場進一步回暖,軍長短線內參會繼續做好扎實的研究,努力為信任軍長的軍粉們,多博一些紅包。
❽ 新能源汽車還能繼續漲嗎
炒感念
國家正大力推行混動和純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