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比例世界各國
A. 2019全球新能源車市成績單出爐:這10款車賣的最好
▲全球新能源車地區銷量分布表
據EV?sales數據顯示,中國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市場,雖然下半年的銷量出現了六連跌,但由於上半年的持續增長,2019年,全球各個車企在中國仍售出了120萬輛新能源汽車,約佔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55%。
另一個主要的新能源車消費市場則是歐洲,2019年全球各個車企在歐洲共售出了56.4萬輛新能源汽車。美國也是重要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2019年全球各個車企在美國共售出了32.5萬輛新能源汽車。
加拿大地區的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也比較高,整個2019年,全球各個車企在加拿大地區共售出了5.1萬輛新能源汽車。
日本和韓國也是兩個比較重要的電動汽車消費市場,2019年,全球各個車企在日本地區共售出了4.4萬輛新能源汽車,在韓國則有3.4萬輛新能源汽車售出。
而澳大利亞、巴西、墨西哥、南非、新加坡等地區雖然也有電動汽車售出,但其銷售總量都比較小,對全球新能源車的總銷量影響並不算大。
結語:特斯拉已穩居世界新能源車企龍頭老大
2019年對於特斯拉來說是飛速發展的一年,這一年間特斯拉Model3的產量大幅攀升,上海工廠也順利投產,柏林工廠也在規劃之中,還發布了ModelY和Cybertruck。
除此之外,特斯拉的市值也在一路飆升,目前特斯拉的市值已經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豐田。
從銷量結果上來看,特斯拉也確實非常成功,2019年特斯拉在全球共售出了超過36萬輛電動汽車,比第二名多了將近14萬輛,銷量優勢非常明顯。
特斯拉能取得如此驚人的銷量跟特斯拉Model3的大賣分不開,特斯拉Model3年銷量達到了30萬輛,一款車的銷量超過了比亞迪的全年銷量。
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已經開始交付了,可以預見,未來特斯拉仍將會長時間占據世界新能源車企龍頭老大的位置。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我國新能源汽車數量約佔全球一半,產業總體得發展水平如何
其實說道新能源汽車,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兩個品牌,第一個是國外的特斯拉,一個是國內的比亞迪,這兩個都是龍頭老大,雖然國內的比亞迪總是名氣不如特斯拉,其實是這樣,特斯拉作為美國車,在美國上市,而金融最好的地方就是美國的華爾街,這里雲集了全球的金融大鱷,將新能源汽車概念股炒得火熱,以至於同樣類型的股票也跟著大漲,人們開始了解新能源汽車,而美股的新能源龍頭就是特斯拉。
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可以突破300公里的距離限制,研究出更加耐用的電池。
C. 哪個國家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結果在全球是最好的
國內的新能源汽車一直在進步。
新能源汽車這個專業目前來說是比較新穎的專業。而且國家大力發展環保事業,新能源汽車技術也屬於其中之一。新能源汽車是國道家汽車能源發展的新方向,未來就業比較可以可觀。
D. 2019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爐,特斯拉制霸,中國車企表現強勢
2019年對於中國新能源車市來講,最終成績單並不好看。受國內車市寒冬影響,首次出現了下跌。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共計120.6萬輛,同比下滑4.0%。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97.2萬輛,同比下降1.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23.2萬輛,同比下降14.5%;燃料電池汽車銷量2737輛,同比增長79.2%。
小結
縱觀2019年全球新能源車市,大盤增長10%、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份額上升、特斯拉銷量市值雙飆升,充分說明了未來新能汽車領域的幾個趨勢。
首先是新能源汽車未來整體走向還是健康向上的,超過200萬輛的銷量體量還能有一成的增長量,充分說明其發展潛力。其次是作為過渡產品的插電混動車型還將持續存在很長時間,未來各國禁售燃油車後的主要替代品將會是它們。最後,純電動汽車板塊未來幾年內還是很難有車企能超越特斯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E. 世界各國明確禁燃計劃,電動化發展勢在必行
早些年,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早就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從而各個地區都擬定了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計劃,為人類自身創造更多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近年來,隨著全球汽車數量的不斷增長,傳統的燃油車尾氣也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因此,為了解決燃油車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全球都重視起來,世界各國都明確了禁燃計劃,全面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逐漸掀起了全球汽車電動化的浪潮。
其中挪威將從2025年限制燃油汽車銷售;荷蘭計劃2030年後所有的新車都要實現零排放;以色列宣布2030年後禁售燃油車;法國將在2040年停止出售汽油車和柴油車;印度也計劃2030年後只賣電動車;西班牙的目標是2040年起禁售汽油、柴油和混動汽車等等;而英國最早計劃2040年後停止銷售柴油及汽油車,不過在今年的2月和11月,英國兩次宣布禁燃計劃提前,從2040年提前到2035年,如今再次提前到了2030年。
近日,英國政府正式宣布10年內全面禁售燃油車計劃的消息獲得了廣大群眾的密切關注,看來新能源汽車時代即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近年來,全球汽車行業都在向新能源領域發展,我國也沒有落後。11月2日,國務院就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其中提出三點大規劃:第一,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新車銷售量要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第二,從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的公共領域新增或者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等車輛中,新能源汽車的比例不得低於80%;第三,爭取在2035年,讓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也實現全面電動化。國務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堅定了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發展的決心和信心,也進一步加快了我國在汽車領域全面電動化的步伐。
自從世界各國明確了禁燃計劃之後,全球新能源車市銷量都出現了大幅上漲。就拿今年10月份的銷量來說,德國、中國、法國、荷蘭、瑞典等等國家的新能源市場銷量和市場份額均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漲,看來全球電動化發展比各國預期的速度更快。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全球因汽車尾氣排放而產生環境污染問題就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F. 現在新能源汽車是怎麼個發展趨勢
上海有色網訊:中辦國辦印發《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規定黨政機關應當配備使用國產汽車,帶頭使用新能源汽車,按照規定逐步擴大新能源汽車配備比例。公務用車配備新能源轎車的,價格不得超過18萬元。越野車不得作為領導幹部固定用車。
為了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國家也是拼了!
公務用車和公共服務領域使用新能源車。
公務車和國企/央企、學校醫院等單位用車,公共巴士、計程車、郵政物流車、警車等等。這些領域之前國家都發布過相關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基本都要求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比例要超過50%。
國家新能源汽車(NEV)推廣計劃里各領域NEV比例目標
據統計截止2014年底公務車的總數已經超過500萬輛,如果按計劃要求達到50%的話就是250萬輛。公共汽車和計程車的保有量到2015年大概分別為60萬輛和137萬輛,50%的話就是近100萬輛。
推動新能源汽車,國家一招接一招
9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宣布,已經啟動了相關研究,制訂停止生產銷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
10月16日,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關於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宣布:買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85%。也就是說,只要你買新能源汽車,首付只用15%!
11月21日,公安部正式宣布,為新能源電動汽車推出專屬牌照,即刻起全國實行「綠色車牌」。綠色車牌享有其他車牌沒有的「特權」。比如,凡懸掛綠色車牌,不受尾號限行;大量停車場免費兩小時;而送貨的快遞車,只要是綠牌,隨你送。
如今,全球都在盯著中國,作為世界新能源汽車產銷排名第一的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在2018年勢必全速飛躍。
2017年為「政策利好年」
簡單回顧新能源汽車近三年的發展,可以看到,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管控,已經從最初單純的補貼鼓勵政策,到如今恩威並施、全面監管的管理方式。
2014年,隨著國家陸續出台購車補貼政策、地方上牌政策優惠,新能源汽車銷量實現飛躍式增長,2014年、2015年同比增長 3.2倍、3.4倍。隨後2016年陸續出現車企通過有車無電、有牌無車以及車輛閑置方式的「騙補」丑聞,新能源汽車銷量進入低潮。
2017年以來,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各方制度政策都在逐漸健全當中。新能源汽車補貼目錄陸續出台,新的補貼政策對行車里程、電池密度等做出了詳細的要求,新能源汽車銷量重新回到增長的軌道。
新能源汽車將加速放量
工信部11月初再度下發通知,要求對乘用車企業2016年度、2017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車積分實施核算。
2016年度、2017年度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負積分不能抵償歸零的,將導致超標燃油車的生產和新品投放受阻。相比此前2018年實施新能源積分核算的預期,該政策發布大超市場預期。
根據測算,2016年、2017年我國新能源車企不可結轉抵償的油耗負積分高達120萬分~150萬分,按照每輛新能源車平均3分計算,需多生產40萬~50萬輛新能源汽車才能對沖。
在政策倒逼下,今年年底電動乘用車可能會快速沖量,部分油耗壓力的企業會考慮年底突擊生產,新能源車或加速放量。
保監會:新能源汽車將設「專門車險」
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日前召開的新能源汽車保險發展交流會上,中國保險協會會長朱進元透露,保協將啟動新能源汽車保險專屬條款制定。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逐漸增大,帶來的安全隱患也不容忽視。保協表示,與傳統燃油汽車構造與原理不同,新能源車風險點也不同。鑒於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技術成熟度尚未充分肯定,新能源汽車專屬延長保修保險以及充電樁保險等也將面臨巨大的市場需求。
保協表示,當前車險條款的形成機制已趨於成熟,這給新能源汽車保險示範條款的制定奠定經驗基礎。
共享汽車與新能源車互促互進
值得留意的是,正在蓬勃興起的共享汽車領域,也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巨大的促進。
在利好政策的刺激及資本的加持下,傳統車企、互聯網企業爭相布局共享汽車領域,希冀搶得市場先機。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分享經濟:創新與治理」分論壇上表示,十年後,將有超過50%的汽車是為分享而設計,他預計,到2020年,在中國將擁有超過100萬輛分享新能源汽車。
G. 各國自動檔汽車的比例
歐洲大概在20%,這里邊有18%都是高檔的沒有手動檔的車貢獻的。
H. 世界各國的汽車佔世界市場的比例
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大致上經歷了4個階段。
開創階段 19世紀80年代,德國首先製成有實用價值的汽車(轎車)。由於當時巴黎有寬闊的道路和奢華的社會風氣,汽車工業在法國最先得到發展。後來,在歐洲和美國出現過上千家作坊式的汽車製造廠,生產過3000種以上的車型。但早期的汽車有華麗的裝飾,又分散在許多小廠小批生產,成本很高,售價昂貴,銷售量增加很慢。許多小廠因此關閉,只有一些生產過馬車、自行車、縫紉機和煤氣機等產品的廠家還能繼續進行小批量生產。1905年美國渥爾茨汽車公司年產商品汽車為6500輛,這是當時年產量最大的一家公司。
發展階段 20世紀初,美國人福特,H.認為,汽車應該去掉不必要的裝飾,簡化機構,他採用薄利多銷的經營方針,大幅度降低售價,使汽車從富人的奢侈品變成一般人的實用的交通工具,以擴大銷售量。他還主張減少車型,集中生產單一車型,並採用大量生產的方式。1907年,他推行了在輕武器、鍾表等工業行之有效的零件標准化和互換性的加工方法和技術管理措施。1908年,他又將簡朴無華、簡單實用、易於維修的 T型轎車投入市場,取得很大成功。到1909年底,T型轎車銷售量已達15萬輛。1913年,福特首先建立汽車的流水裝配線,改變汽車製造的整個生產過程,實行計畫生產、同步生產和連續生產。這種大量生產技術使成本進一步降低,從而引起再一輪的降價,進一步擴大銷售量,採用適合於更大批量生產的先進技術,進一步加快資金的周轉。1923年,他的汽車銷售量將近 200萬輛。1908~1927年間共生產 T型轎車1500萬輛。當時福特汽車公司生產的汽車數量幾乎佔世界產量的一半。T型轎車對汽車和汽車工業的發展,對機械工業和大量生產技術曾發生過重大的影響。在這期間,汽車工業成為機械製造工業中的最大部門,大量生產技術得以在機械工業中紮根,並得到推廣和發展。
福特的成功促使美國和歐洲的汽車公司陸續改變汽車設計,採用大量生產技術,降低成本和售價,從而擴大了銷路。1929年,美國汽車的年產量為 500萬輛,英、法、德等國的年產量也都接近20~30萬輛。在汽車大發展的這一時期,許多中小汽車製造企業由於缺乏資金,不能採用先進的大量生產方式,產量低而售價高,陸續被淘汰或兼並。到1930年初,美國僅剩下44家汽車製造公司,歐洲的汽車製造公司也從90家減少到41家。在這一時期,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開始在歐洲建廠或購買汽車廠,形成為跨國公司。
壟斷階段 30年代初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使汽車生產受到打擊。但在30年代中期,汽車工業先於其它機械工業恢復並有所發展,而且有不少中小汽車製造公司破產或被合並,在幾個主要汽車生產國中,都出現了大公司壟斷的局面。美國的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三家大公司生產的轎車,約佔美國市場的70%以上,世界市場的30%以上。法國的雷諾、別儒和雪鐵龍 3家公司,德國的賓士、曼恩和奧佩爾 3家公司,英國的奧斯汀、摩立斯和標准3家公司,以及義大利的菲亞特公司都在本國的汽車工業中居於壟斷地位,並佔有一定的國際市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各國的汽車工業都投入到本國的戰時生產中,民用汽車生產處於停滯狀態。
第二次大發展和市場的重新分配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各國汽車工業先後恢復起來,繼而轉入大發展。全世界汽車的年產量從1950年的1058萬輛增加到1978年的4249萬輛。1982年,由於經濟衰退降到3673萬輛。從50年代起,除聯邦德國、英國、法國等國已恢復原來就很發達的汽車工業外,蘇聯、捷克斯洛伐克等國汽車工業也已逐步恢復。日本、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西班牙等國的汽車工業紛紛引進技術,從裝配到製造,發展迅速,出現了新的競爭局面。美國由於各公司主要注意生產大型轎車,忽視產品更新,在世界汽車市場上的地位下降,其汽車產量佔世界產量的比例從1950年的75.68%降到1982年的19.02%,而西歐和日本的汽車工業卻在迅速恢復和發展。在這一階段中,汽車生產在所有生產國都有繼續和加快集中的趨勢。
日本的汽車工業,從50年代起發展很快。日本政府對進口汽車徵收高關稅,以保護本國的汽車工業,將汽車零件的生產列為重點扶植對象,使汽車零件工業得以迅速發展,建立了汽車工業的牢固基礎。特別是生產耗油量小的緊湊型轎車的方針,使日本的汽車年產量由1950年的3萬多輛增加到1982年的1073萬輛,超過了美國,佔世界產量的 29.23%。日本的汽車公司進行市場和技術預測、組織零部件的專業化生產、採取全面質量管理等措施,促進了勞動生產率提高、成本降低而且質量較好。他們對管理工作的改革取得了成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60年代以後,各國陸續降低汽車的進口稅率,減少進出口的障礙。1969年,日本出口的汽車占總產量的10.4%,1982年增至52.09%。在這一階段,跨國公司發展很快。這兩個因素促進了統一的國際汽車市場的形成。由於客車和貨運汽車的用途不斷擴大,產量繼續增加,這兩種汽車就成為汽車生產國的主要出口產品之一。1982年,日本的客、貨車產量為 385萬輛,占汽車總產量的35.88%,其中有47.38%出口。
隨著石油價格上漲,日本和聯邦德國生產的緊湊型轎車暢銷,美國的大型轎車失去了大部分國外市場和一部分國內市場,造成市場重新分配的局面。
從50年代後期起,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對進口整車征以重稅的同時,降低汽車散裝件的進口稅,鼓勵外國在國內建立汽車總裝廠,再逐步提高汽車零部件的自製率,直至國內能自製汽車。如西班牙於1956年利用舊飛機廠建立貨車廠,1959年在零件裝配的基礎上建立轎車廠,1982年的汽車年產量已達107萬輛。巴西於60年代初,從開設歐洲的汽車公司的裝配廠開始,70年代初已發展到本國製造汽車,1982年產量已達到86萬輛
I. 電動汽車比例最高的荷蘭,這款車銷量大增,幾乎與特斯拉平分秋色
2020年,特斯拉Model3已售出4307輛,占荷蘭電動汽車總市場份額的11%。起亞NiroEV共售出4289輛,也占約11%的銷量。可以看得出,起亞NiroEV今年的銷量已經幾乎與特斯拉Model3平分秋色了。
電動汽車在荷蘭的表現令人非常驚訝,因為有四分之一的汽車由電動動力系統驅動。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歐洲市場,特別是荷蘭,從汽油車到電動汽車的轉變正在發生極大變化,而使用插電式電動汽車帶來的優勢也提升了這種新能源發展的效果。
盡管如此,特斯拉Model3已經為世界各地的電動汽車做出了巨大貢獻。它在許多國家都是最暢銷的電動汽車,包括中國和美國這樣的大市場,這主要是因為它的性價比高,續航里程和性能規格都處於領先地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J.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有多大,國內或者國外
現在全球石油能源逐步減少,日益緊張,全球各國都很注重新能源的開發,而汽車作為石油使用量最大的工具,其能源的改變對緩解石油緊張非常重要,所以你說新能源汽車市場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