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探險
1. 北京:探索開展新能源汽車廢棄電池等廢棄物回收利用
該方案要求到2025年,建立健全本市環境治理的領導責任體系、企業責任體系、全民行動體系、風險防控體系、監管體系、政策體系、市場體系、信用體系、聯防聯控體系,落實各類主體責任,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方案第五條提出,要推動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探索開展新能源汽車廢棄電池等廢棄物回收利用。以市場化方式推動設立綠色發展基金。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承建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管理和交易中心。
在第七條提高治污減排水平,提出建立機動車排放污染防治責任制度,確保城市公交、道路運輸、環衛、郵政、快遞、計程車等企事業單位車輛達標排放,推動開展電動化替代、節油等工作。
在第十二條提高公民環保素養提出,要踐行綠色生活方式,鼓勵市民使用更換純電動汽車。
據悉,未來北京市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改革為動力,以法治為保障,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為實施綠色北京戰略、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2. 寧德時代:正在探索車電分離 CTP電池和刀片電池效果一樣
?5月11日,寧德時代舉行2019年業績說明會,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副董事長潘健、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蔣理、財務總監鄭舒等高管都參與到了線上交流中,回答了投資者的提問。核心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不怕特斯拉自己做電
「馬斯克告訴我,特斯拉希望自己做電池,據我了解,他們的技術路線對我們不會有沖擊,而且我們在共同探討如何把電池做得更好,以服務新能源事業」。
2016年就開始做CTP結構 類似刀片電
「目前據報道的刀片電池是我們2016年量產的CTP結構創新概念中的一種,我們已經選擇並量產CTP結構創新里最優的幾種,比如CTP-0、CTP-1、CTP-2」。
「CTP方面,由於省去了電池模組組裝環節,較傳統電池包,CTP電池包體積利用率提高了15%-20%,電池包零部件數量減少40%,生產效率提升了50%,電池包能量密度也顯著提升,將有效降低動力電池的製造成本。」
關於「無鈷電池」
「公司有自己的「無鈷」電池技術儲備,目前研發進展順利,正在想辦法搞好供應鏈,因為是一個全新的、顛覆性的產品」。
固態電池還達不到技術要求
「真正的固態電池是需要用金屬鋰作負極,這樣才能提高能量密度,目前車規級的固態電池在能量密度上還不如我們的鋰離子電池,我們希望他們更加努力,和我們團隊目前搞的真正的全固態電池良性競爭。」
正在探索車電分離
「CATL目前在探索車電分離,電池後市場的維修保養上的新業務,以進一步在全生命周期內服務好用戶,並發揮我們的產品長壽命等品質優勢。」
以下為線上發布會全紀錄
一、與特斯拉相關的問題
Q:公司和特斯拉的合作是只針對國內市場,還是全球市場?
A:投資者您好!公司與特斯拉的合作不局限於國內,謝謝。
Q:公司與特斯拉合作的只有上海超級工廠嗎?公司在亞洲和歐洲都有建廠,未來打算在其他洲繼續建廠嗎?
A:公司戰略目標是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系統供應商,以高品質產品服務全球客戶,目前在歐洲啟動了產能建設,未來會從跟隨電動車市場的發展,從客戶需求和自身優勢角度在其他地區建設產能。
Q:公司與特斯拉的合作預計什麼時候開始供貨,供貨產品會是磷酸鐵鋰還是811?
A:投資者您好,公司與特斯拉的技術團隊很早就有溝通對接,供貨時間大概是今年的下半年。我們在磷酸鐵鋰和三元方面都有最先進的產品,供貨不限於磷酸鐵鋰或者三元,具體供貨產品取決於市場需求;
Q:特斯拉宣稱與韓企合作製造動力電池,成本可降4000多,對寧德的沖擊如何?
A:投資者您好,馬斯克告訴我,特斯拉希望自己做電池,據我了解,他們的技術路線對我們不會有沖擊,而且我們在共同探討如何把電池做得更好,以服務新能源事業。
Q:請問曾總,上次公司公告說和美國特斯拉簽了協議,還沒有和上海特斯拉簽協議,請問現在和上海特斯拉的協議簽了嗎?
A:投資者您好,公司與特斯拉簽署的協議包括上海特斯拉。
二、關於動力電池技術
Q:董秘您好,請問公司在固態電池方面進展如何?網傳台資企業已經可以量產固態動力電池,您怎麼看?
A:投資者您好!對於固態電池等前沿技術,公司將持續進行前沿研究和產品研發的投入,密切關注市場需求和前沿技術的發展,繼續以研發突破技術壁壘,創新驅動領先,多梯次多路徑實現新技術商用化,以提高產品的綜合競爭力。謝謝!
真正的固態電池是需要用金屬鋰作負極,這樣才能提高能量密度,目前車規級的固態電池在能量密度上還不如我們的鋰離子電池,我們希望他們更加努力,和我們團隊目前搞的真正的全固態電池良性競爭。
Q:請問潘總,目前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電池是否能通過針刺測試?5系和6系三元電池的CTP方案目前有實際裝機的案例嗎?
A:三元和鐵鋰都有可通過針刺測試的產品,CATL有不同特點的產品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和應用場景,公司在電芯級別,模組級別,系統級別都有領先的安全特性。
Q:如今動力電池的技術革新日新月異,請問董事長先生公司在未來技術的主流判斷和技術貯備情況如何?
A:投資者您好,電池技術的革新分為結構創新和電化學體系的創新,我們公司兩方面都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和長時間的研發,根據我們的技術路線,目前的技術儲備在10年左右。
Q:特斯拉提出了無「鈷」電池的方向,除了磷酸鐵鋰公司是否有自己的「無鈷」電池技術儲備,當前處於研發的什麼階段?
A:投資者您好,公司有自己的「無鈷」電池技術儲備,目前研發進展順利,正在想辦法搞好供應鏈,因為是一個全新的、顛覆性的產品;
Q:當前三元鋰電池出貨量中811電池佔比多少?CTP可否應用在811電池上?可以提升多少系統能量密度?
A:當前三元鋰電中811佔比20%左右,電池的創新由結構部分和化學體系部分組成的,CTP屬於結構創新,不管是磷酸鐵鋰、811還是我們將來的新體系,都可以在CTP上實現。能量密度是和汽車對電池包設計的需求相對應,如果讓我們自主設計電池包,我們電池包的能量密度完全可以做到250wh/kg以上;
Q:CTP與比亞迪的刀片電池相比較的話,有優勢嗎?
A:目前據報道的刀片電池是我們2016年量產的CTP結構創新概念中的一種,我們已經選擇並量產CTP結構創新里最優的幾種,比如CTP-0、CTP-1、CTP-2。
三、關於行業格局的話題
Q:曾董事長,請問,5-10年後,動力電池將走向標准品,還是非標品?全球未來,是將呈現數強並立的局面,還是一超多強的局面?
A:動力電池未來走向將會在不同應用場景和定位上有不同的產品來滿足需求,在運營用車場景下可能會出現統一產品標准,而私人用車不同主機廠商不太會統一標准產品,在同一主機廠商的電動車產品上出現平台化標准產品的趨勢,在同一平台標准電池包上整車廠商開發多種車型,從而達成產品的規模效益。
Q:松下配合汽車巨頭建廠,但多年不見盈利,且有可能被拋棄。請問曾董事長,如果汽車行業未來走向智能手機的行業格局,一強多弱的局面,寧德如何才能擺脫被客戶盤剝的命運?
A:作為動力電池產業來說,先進科技是第一要素,因為科技產品可以帶來客戶在市場上的成功,所以我們不是跟客戶盤剝不盤剝,而是合作共贏,所以我們一直堅持在科技上的投入,使客戶的產品更受歡迎,更有利潤,這就是我們的合作共贏。
Q:行業降本壓力較大,且磷酸鐵鋰返潮現象出現,市場化下降本訴求毫無疑問在提升,而公司近年來的毛利率和凈利率皆承壓,後續公司對於自身降本的空間有否進行測算,對於達到測算目標有沒有信心
A:投資人您好,盈利能力是綜合競爭力的表現,公司產品的安全可靠性、產品質量穩定性處於行業領先水平,成本上具有日韓等競爭者不具有的規模采購、本地化供應優勢。能量密度、充電速度、循環壽命等指標與日韓競爭對手相比具有競爭力,總體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優勢。公司將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技術突破、產業鏈協同、挖掘潛能、降本增效等方式,充分發揮市場龍頭優勢保持公司盈利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Q:寧德即將進入國際市場,松下、三星、LG也將進入國內市場,巨頭之間將直面競爭。過去,公司在國內的封閉環境下,成為行業巨擘,未來有何優勢,可與這些巨頭進行競爭?能否成為類似博世這種供應商巨頭呢?
A:投資者您好,在國際市場,對汽車行業而言,從和客戶聯合開發產品A、B、C樣到量產一般經歷36-48個月不等,而客戶一般而言在第二樣品階段時開始定點,很多項目的定點競爭已結束,我們已經和松下、三星、LG在國際市場定點的爭奪里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我們和博世是不同的產品,產品在汽車上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Q:請問公司各位管理層,如何看待特斯拉自建電池廠的影響?如何看待整車廠未來自建電池廠的影響?公司未來的定位及戰略方向會在何處?
A:我們始終相信專業分工的優勢,動力電池的研發和生產所牽涉的技術,人才和經驗積累與整車研發製造差異很大,我們堅信最終CATL的長期專注,創新能力,製造經驗和規模帶來的產品品質,成本優勢和服務在全球范圍上會越來越凸顯,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整車廠也會做各種嘗試,包括可能自建部分的嘗試,我們不抵觸也不擔心,做好自己的事,電動車產業是個長期的發展。
Q:寧德時代的電池成本和競爭對手,松下以及LG相比是否有競爭力?看到網上的某些文章說,寧德時代的三元動力電池,比松下貴20%以上。
A:CATL在材料開發,電芯和系統設計上通過科技和創新實現降本的能力在全球具有明顯優勢,三元成本比松下貴20%屬於無稽之談。
Q:曾總您好,三個小問題跟您請教一下:
1)目前各家OEM電池還是定製為主,公司是否會引導各家走向標准化;
2)能否略詳細展開一下公司在電池安全檢測上的工作和關鍵措施;
3)全球化上如何與LG 松下等海外對手競爭,組織架構和團隊建設上做了哪些准備。謝謝!
A:投資者您好,
1、我們正努力和客戶一起在新平台設計上走向標准化,節約開發成本和時間;
2、公司一直把安全作為我們最重要的戰略,電池的安全和電池的濫用測試是兩回事,但有些人把濫用測試的通過等同於電池的安全。
在鋰離子電池的歷史中,索尼電池在2005年的時候是可以通過所有濫用測試的,但是索尼的鋰離子電池在2006年經歷了鋰離子電池歷史上最大的市場安全召回事件,從此索尼電池一蹶不振、黯然離場。
所以我們要關注真正的市場安全,我們的設計、生產、檢測等安全措施都要集中在市場上的汽車碰撞、汽車充電、汽車進水、汽車結露、電池包設計、電芯設計製造等全場景、全周期、全方位、全系統安全;
3、正如前面回答的一個問題,我們已經和LG、松下等在海外進行了激烈的競爭,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我們正在組織大批量的海外生產交付准備。熱烈歡迎有志之士加入我們,共同滿足客戶的需要,為人類的新能源事業做出貢獻。
Q:曾總您好,請問咱們如何看待未來車企介入生產電池後行業格局的變化?咱們相比國際同行和即將進入電池生產的特斯拉等公司,核心競爭力是什麼?謝謝
A:投資者您好,電池是一個既涉及物理又涉及化學的產品,除了質量和可靠性,還有安全的需求,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技術、產品品質、供應鏈管理、成本、資金實力等都屬於動力電池行業的進入壁壘。
我們在動力電池上的技術及相關的管理積累已經超過15年時間,具有豐富經驗和競爭優勢。未來行業競爭將是以產品技術、產能供應為基礎的綜合實力競爭。公司願與新能源產業同仁攜手合作,推動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產業鏈發展。
Q:一季度LG通過綁定特斯拉站上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LG當前在產能規模,大客戶關繫上和公司已經形成全球競爭關系,公司是否有明確的戰略和具體的計劃應對和LG的全球競爭?
A:客戶只會接受更加有性價比、競爭力、能夠讓客戶的產品在市場體現價值的產品,沒有企業能輕松綁定客戶,我們長期的產品競爭力、產能布局有信心應對全球競爭。
Q:請問潘總,公司將以何種方式來應對來自比亞迪和LGC的競爭?公司國內與海外的發展戰略分別是什麼?
A:動力電池是個長期高速發展的有巨大潛力的行業,我們歡迎來自各方面的競爭,競爭會促進創新,推動行業加速發展。
對CATL來說,基於核心團隊在消費電子鋰電池行業中過去20年的成功經驗來看,最終是通過長期專注的科技創新不斷提高產品性能,降低成本兩者並舉,持續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科技降本,為客戶帶的產品帶來長期附加價值和競爭力。
四、相關財務問題
Q:公司2019年末,預計負債-返利余額較高,若這兩年未實際發生,財務上如何進行處理,怎麼影響利潤表
A:投資者你好! 預計負債-返利項目反映公司與客戶在就年度產品價格未達成最終協議並簽訂合同前,合理預估對產品結算價格與最終實際交易價格之間的差額,計入返利。實際發生返利時,在賬務上將沖減「預計負債」與「應收賬款」;公司綜合考慮客戶需求、產品特性、公司定價政策及雙方協商情況合理預計並計提返利,不存在大額差異。
Q:鄭總您好,想跟您請教一下,以期初期末預計負債-質保金余額,銷售費用質保金計提推算,2019H1實際發生質保金1.2億,2019年全年0.6億,什麼原因導致全年減小?
A:投資人您好,
(1)隨著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市場競爭加劇,客戶定製化需求不斷增加,對公司的產品公司高度重視產品質量,為了能夠給客戶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與保障,公司逐步建立服務站網點,售後模式較上年進行了改善,公司統一將服務站網點所發生的售後費用作為售後服務費處理,對於日常的售後部門發生的費用歸為正常銷售費用處理。
(2)公司一貫重視產品質量和安全問題,採用了較高的質量和安全標准,在采購、生產和銷售各個環節建立了嚴格的質量管理及風險控制體系,本年未發生過重大產品質量和安全問題,故本年實際售後綜合服務費較小。
Q:公司近三年資產減值損失 1,670,005 974,912 244,744,占營業收入比3.6% 3.3% 1.2% 無論總額及占營業收入比都在快速上升,能否解釋下背景及以後的趨勢?及什麼才是合理的營業收入佔比?
A:投資人您好,公司一貫以謹慎性的原則進行資產減值計提,後續仍將堅持謹慎計提,確保真實反映公司業績。
Q:鄭總您好,兩個財務問題跟您請教一下:
1)公司的維保費用比例一直為2.5%,隨著銷售規模擴大和歷史數據增加,比例是否會調整;
2)分季度看,公司的管理費用波動很大,19Q4隻有2億管理費用,環比下滑65%,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後續如何做預測。謝謝!
A:投資人您好,
1)公司的產品售後綜合服務費一貫按照產品收入的3%計提;
2)第四季度公司管理費用明顯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持續改善管理和加強費用精細管控,嚴格按權責發生制原則保證費用及時入賬,避免了年底費用大量確認的情況;同時根據2019年行業及企業生產運行情況,費用發生及確認的高峰在前三季度。謝謝關注。
Q:鄭總好,請問2019年公司應收賬款占營收比重、應收賬款周轉率是否有增長?對於新能源行業回款較慢的問題,寧德計劃如何避免?
A:投資者您好,公司密切關注應收賬款的回收情況,業務上積極採取措施收回。在業務保持快速增長情況下,保證應收賬款及時回收。謝謝關注。
Q:請問鄭總,公司加快設備折舊的速度是基於什麼考慮?公司在2019年上半年增加的庫存商品中,是否大部分是非標準的、為某些客戶定製的產品呢?
A:投資者您好,
1)公司2018年度末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進行復核。綜合行業特點、技術發展、現有設備使用等情況進行了綜合評估。
經評估,由於新能源汽車技術加速迭代,動力電池產線設備的技術要求發生較大變化,部分基於早期技術開發的動力電池生產設備難以適應新產品生產,其經濟壽命低於原有折舊年限。
為更加合理反映公司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情況,公允、恰當地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公司對基於早期技術開發的動力電池生產設備的折舊年限進行變更。
2)公司根據客戶的需求不同,電芯、模組、電池包三種形態均有銷售。對於通用型平台化電芯產品,公司適量生產儲備電芯庫存以滿足客戶及時交貨的需求及平衡公司產能。謝謝關注。
Q:請問未來預計負債中的質保費用會沖回嗎
A:投資人您好,公司按照質保協議為售出產品提供質保服務並合理計提質保費用,在質保期到期後,對於未使用完的質保費用將沖回。謝謝關注。
Q:鄭總您好,其他應收款在20Q1末達到48.79億,年報描述主要為保證金,大概是什麼性質的資金
A:投資人您好,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末,公司其他應收款賬面價值48.79億元,主要系公司基於完善產業鏈布局等原因,新增對意向投資企業的交易保證金。謝謝。
Q:鄭總您好,1)請問公司動力電池保質期一般是幾年?
A:投資人您好,公司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差異化的產品服務,目前動力電池產品質保期一般在5-8年。謝謝。
五、疫情影響下的經營情況
Q:請問,二季度貴司動力電池裝機量能否實現同比增長?
A:投資者你好,二季度公司動力電池裝機量取決於客戶需求,公司正通過開展產業協作、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合理控制費用等積極措施,降低疫情和市場波動對公司的影響。由於疫情爆發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大幅提升,對新能源產業發展反而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Q:請問新冠病毒對公司第二季度業績影響是否較第一季度更為嚴重?總體上看對公司2020年全年收入和利潤的影響如何?
A:投資人您好,疫情對公司的生產運營在短期內形成一定影響,公司將密切關注疫情進展情況並通過開展產業協作、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合理控制費用等積極措施,降低疫情和市場波動對公司的影響。中國是疫情控制較早的國家,疫情控制效果已顯現,在政府積極出台經濟刺激政策推動下,市場恢復較快
Q:請問董事長,2019年公司40GWh的動力電池銷量中,公司自己PACK的比例是多少?
A:投資人您好,公司的動力電池產品按產品形態不同可分為電芯、模組和電池包。一定數量的電芯可組成模組,並進一步裝配成套為電池包,公司根據客戶的需求不同,電芯、模組、電池包三種形態均有銷售。謝謝關注。
Q:蔣總您好,公司19年動力電池銷量40GWh、產量47GWh,而國內合格證裝機約33GWh(含時代上汽),公司財報口徑主營業務海外收入17億元,預計約2GWh,同時19年末發出商品高於18年末,想請教一下銷量遠大於裝機+出口,均是備貨因素導致,還是有一些未統計的需求沒有體現,公司對於庫存管理的策略是怎樣的?
A:投資者您好,
(1) 公司的動力電池產品按產品形態不同可分為電芯、模組和電池包。一定數量的電芯可組成模組,並進一步裝配成套為電池包,公司根據客戶的需求不同,電芯、模組、電池包三種形態均有銷售。對於通用型平台化電芯產品,公司適量生產儲備電芯庫存以滿足客戶及時交貨的需求及平衡公司產能;
(2) 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寧德、青海、溧陽、時代上汽等生產基地陸續投入使用,各基地維持適量的安全庫存以備生產和出貨。(3) 海外銷售的較長時間海運周期也有一定影響。謝謝關注
六、關於盈利能力的問題
Q:公司的動力電池價格持續下行,這對於電動車行業來說是好事,但對於公司來說,未來會否出現產能增加,但營收與利潤不增或微增的可能?
A:投資人您好,電池長期價格和利潤水平主要取決於成本和市場格局。預計隨著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技術進步等,鋰電池價格將會呈現下降的趨勢,但降幅會逐漸減緩。未來行業的主要競爭力應體現在產品質量、安全性、研發投入及規模化效益等方面,公司在該等方面均處於行業領先水平。謝謝關注。
Q:公司去年的毛利率是29%左右,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未來幾年毛利率是否還將進一步下降?
A:投資人您好,隨著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技術進步等,鋰電池價格將會有下降的趨勢,但降幅會逐漸減緩。
公司主要從提高產品性能和能量密度、優化產品設計、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良率,實現更高效的自動化生產,與產業鏈達成深度合作等方式降低生產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公司產品價格持續下降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較高的毛利率,2019年毛利率29%。
公司堅持以產品差異化贏得市場,堅信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能夠獲得合理的利潤。謝謝關注。
Q:請問蔣總,面對新能源動力電池單價長期下行趨勢,公司通過哪些措施降低生產成本,保證利潤空間?
A:投資者您好,
(1)公司主要從提高產品性能和能量密度,優化產品設計,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良率,實現更高效的自動化生產,與產業鏈達成深度合作等方式降低生產成本和原材料成本。
(2)CTP方面,由於省去了電池模組組裝環節,較傳統電池包,CTP電池包體積利用率提高了15%-20%,電池包零部件數量減少40%,生產效率提升了50%,電池包能量密度也顯著提升,將有效降低動力電池的製造成本。
(3)公司仍將繼續推動鋰電池成本下降,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儲能電池的大規模應用貢獻力量,同時獲取合理的回報。謝謝關注
七、關於儲能&船舶
Q:請問1.儲能電池在發電端或供電端的應用方面哪個會更快放量?2.公司合作建立快充站是嘗試還是公司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
A:投資者您好,
1、儲能電池由於各國電網的特點不同,所以有些國家的發電端會發展更快,有些國家的供電端會發展更快,更有經濟性;
2、快充站是解決消費端電動汽車充電的重要措施,我們公司的「光儲充一體化」既能夠服務於消費端,又能夠通過儲能調節峰谷電價,是能源網和交通網聯動的樞紐;
Q:能否預判一下電力儲能業務在三年內的增長趨勢?移動5G基站用鋰電池招標貴公司是否參與投標並中標?
A:儲能市場未來潛力巨大,公司發電側應用:削峰填谷、負荷調節功能,有效提高發電效率、降低用電成本。「清潔能源+儲能」一體化項目成本降低,靠近經濟性拐點將釋放大量需求。用電側:應用場景多元化,涵蓋工業企業儲能、5G等通信基站後備電池、家用儲能等。
公司積極布局儲能業務,公司歷來重視儲能的研發和開拓,未來將繼續採取「全球銷售、區域深耕、部分場景重點打造」的整體策略,以歐美、澳、韓日、中國四大區域為主戰場,多渠道、多模式實現業務增長。謝謝。
Q:曾總您好!最近有看到公司已經研發出的船舶電池,相關產品已經投產下水。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上,在電動時代的路線上,船舶類的發展空間將會有多大?
A:投資者您好,船舶產品分為幾類,民用產品上分為內河、湖泊、近海用船以及大型遠洋用船,目前內河、湖泊、近海用船不管在技術上和經濟效益上,我們的電動化解決方案都極具競爭力,在遠洋上,我們的混合動力的解決方案也很有競爭力,深海01是我們在和相關船舶設計院及船級社在統籌規劃標準的情況下第一艘下海的船,市場潛力巨大,產品進入門檻也較高。
八、關於供應鏈、產能和工廠的問題
Q:請問各位領導,目前在建的22.2GWh產能有哪些項目?中長期的產能規劃大概有多少GWh?之前了解到車里灣規劃產量為16GWh,主要供應哪些產品?謝謝!
A:投資者您好,
1)在建產能項目詳見2019年度報告披露信息;
2)公司將根據市場需求規劃產能建設,公司目前在全球主要布局了五大生產基地(寧德、青海、江蘇、四川、歐洲),主要項目18億歐元歐洲基地、100億元車里灣、100億元宜賓、74億元江蘇三期、46億元湖西擴建;
3)車里灣主要規劃動力及儲能生產線。謝謝關注。
Q:董事長您好,請問我們的歐洲工廠的上游供應鏈目前准備情況如何,是否會從中國目前的供應商出口,還是在當地重新組建供應鏈?國內供應鏈的成本優勢有多大,這個優勢能否帶到歐洲,最大的難點和阻力是什麼?謝謝!
A:歐洲項目的供應鏈將會是個混合模式,初期以中國供應商出口為主,當地為輔,後期隨著規模擴大產能放量會以當地為主,當地的部分會是結合中國供應商的歐洲產能和歐洲本地供應商,歐洲供應鏈的難點在於確實產能建設周期較長,建設成本高,運營成本高,需要通過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創新來優化降本。
Q:歐洲工廠建設進度如何,預計什麼時候可以投產。
A:歐洲建廠進度受疫情影響有些延後,我們希望明年能投產;
Q:尊敬的董事長曾先生,請問如何看待及應對自動駕駛發展對公司的影響?類華為汽車生態圈作為能源提供商有無粘合度?
A:投資者您好,自動駕駛的特性完全和電動汽車融合一體,所以自動駕駛也是推動汽車電動化的最主要動力之一。
華為希望成為電動汽車智能化的一個主要貢獻者,我們是汽車電動化的主要貢獻者之一,我們和海外汽車公司電動化上的合作非常緊密,海外汽車公司也有海外智能化合作的夥伴。在中國,我們和華為有深入合作,共同推動中國的汽車電動化、智能化。
Q:鄭總,您好。公司在2019年新設了較多新的子公司,請介紹一下這些子公司主要承擔的職能以及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同時,2019年還處置了一家房地產公司,請介紹一下原因以及這家房地產公司之前的業務情況以及對公司的影響。
A:投資人您好,公司建立了從礦產-原材料-電芯-電池包-回收利用的閉環產業鏈布局。
(1)上游資源:通過股權投資、采購長單等方式,在鋰、鎳、鈷等上游金屬資源及加工領域不斷加大布局。
(2)中游材料:公司將通過寧德邦普及公司屏南工廠,增加在關鍵正極材料領域的投資建設,以保障原材料的供應和品質。
(3)電池應用:公司持續加大投入非動力市場,並成立了專項事業部開展業務。布局充電、換電、儲能網路,與車企合資建廠。
(4)電池回收:公司將通過加大國內回收能力建設、啟動動力電池回收網點鋪設、在海外投資設立回收利用基地,加速推進電池回收業務的布局。謝謝關注。
Q:請問曾總:公司定增方案中,沒有明確提及「定價基準日」如何確定。能否明確解釋一下?謝謝
A:投資者您好,本次非公開發行預案已明確定價基準日為「發行期首日」,公司將在取得證監會核准批文後,與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協商確定正式啟動發行的時間。謝謝。
Q:請問潘總,寧德時代在新能源汽車後市場這方面有何布局?謝謝!
A:CATL目前在探索車電分離,電池後市場的維修保養上的新業務,以進一步在全生命周期內服務好用戶,並發揮我們的產品長壽命等品質優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開過福特探險者的人,為什麼都覺得它是與眾不同的
首先,福特銳界那一款2.7T,6缸,發動機發動機,功率、扭矩都非常優秀。這個毋庸置疑。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福特在雙積分中欠下了很多積分,想要填平積分的窟窿就要之處10位數的高成本;在新能源領域福特本就沒有什麼建樹,所以只能從燃油積分方面著手,發動機趨於小排量並且通過三缸機縮減成本換積分的原因真實這個了,這也說明了2.7-3.5T的探險者應當不在規劃內。
4. 一汽大眾SUV探歌戶外探險的性能你覺得怎麼樣呢
大眾汽車正在進入其在中國的“前進”品牌計劃的第二年。 “大眾汽車正在重塑自我。 我們將在汽車的設計和車身風格上變得更加冒險,同時帶來令人興奮的技術和新能源汽車的選擇,”大眾汽車集團和品牌中國首席執行官 Stephan Wöllenstein 表示。 他希望振興中國市場,特別是在降低營業稅之後。
近日,T-ROC 和 Tayron 成功啟動了 SUV 計劃,SUV Coupé 概念車將成為一汽-大眾首款轎跑車型 SUV,集前衛設計、運動比例和卓越性能於一身。全球首映:SMV 概念車,帶有“M”字樣的多功能 SUV。
SMV概念車是一款大型SUV,超過5.1米,軸距接近3米。它將成為一汽-大眾大眾的真正旗艦。 “SMV 概念車是一汽-大眾大眾汽車歷史上最負盛名的車型,”大眾汽車設計主管克勞斯·比肖夫 (Klaus Bischoff) 表示。這就是一汽大眾的一些性能。
5. 2020年美系新車:冒險家、探險者即將到來,又有新的肌肉車可選!
2019年,美系品牌中的凱迪拉克CT5、福特銳際、林肯飛行家等新車的到來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的驚喜,但是跟2020年相比,驚喜程度可能略遜一籌了。因為單憑福克斯ST和冒險家這兩款車型,美系品牌的關注度一下子上升了好幾個檔次,更何況還有福特探險者、國產版飛行家等重磅新車的輪番「轟炸」。可以說,2020年依然是美系品牌備受消費者關注的一年。
此前軲轆哥已經分析了上汽通用的新車規劃,這一次則重點分析福特、林肯和Jeep三個品牌。
01
福特:探險者領銜,SUV為主流
2019年,福特的年銷量雖然仍處於下滑狀態,但由於多款新車的推出,福特在第四季度呈現了較為明顯的環比增長。而在年底上市的福特銳際,更讓人對2020年福特的表現有更多的期待。
從以上各大美系車企的新車規劃來看,SUV的投入都比較大,另外還有不少是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在我們的印象中,動力和豪華一直是美系車的代表詞。而今年美系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的投入,會不會被消費者買單呢?軲轆哥拭目以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福特下一款純電車型確定 純電探險者將登場
現款探險者
7. UNI-T/探險者領銜!6月這些重磅SUV重點安排!
疫情的緣故,很多汽車廠商原定推陳出新的節奏被打亂了陣腳,也正因如此讓廠商們憋足了勁,集中在6月發力,今天就帶大家看幾款將於6月上市的重磅SUV車型……
長安UNI-T
上市時間:6月內
期待理由①:吹響反攻號角,打破長安向上發展的天花板。從銷量數據來看,同為自主品牌的吉利和哈弗已經先後完成了對長安的超越,如果加上領克和WEY的銷量,沒有高端產品線的長安就更為憋屈了。不可否認,如今的長安已經接近向上發展的天花板,想要在優勝劣汰的大混戰中生存,沖擊高端化是繞不開的坎,於是乎長安推出了全新產品序列——UNI,而UNI-T便是該序列的首款量產車,它肩負著讓消費者完全扭轉對長安印象的重任,意義非凡。
期待理由②:顛覆消費者對長安車型設計的刻板印象。當國內汽車消費者選項愈發多樣化時,不將就便成了他們的心理底線,過於中庸的設計便也開始愈發不討喜。長安前幾年的汽車設計便是以中庸持重為主,而這讓長安動了「改變自己」的念頭,從年輕化逐漸向顛覆性過渡,而UNI-T正是顛覆的先鋒:無邊界的格柵、設計感十足的擋把…都顛覆了我們對於燃油車中網的想像,不由得讓我想起C-HR之於豐田的顛覆意義,畢竟兩者都是絕對的話題製造者。
新款本田UR-V
上市時間:6月5日
期待理由①:增加自身產品力,試圖扭轉銷量下滑的局面。廣汽本田前腳出擊,東風本田後腳跟進的戲碼大家應該並不陌生,畢竟一直以來本田都是通過雙車戰略來提升其在國內的綜合競爭力,同時也憑借該戰略進一步搶占市場。眼下,新款冠道已於3月底正式上市,新款UR-V自然不敢怠慢。而撇開姊妹車型更新的緣故,UR-V自身銷量的不振亦是其推陳出新的一大原因,其去年銷量同比下滑較大,4月更是只有三位數銷量,借改款增強產品力可謂當務之急。
期待理由②:外觀小改保持新鮮感,2.0T發動機國六適應市場需求。作為改款車型,新款UR-V的改變力度並不大,但這也是可以「預見」的,其主要還是通過外觀小改來保持新鮮感——改變重心放在前臉和車尾上:「黑化」的U形大嘴前格柵與黑底設計的大燈組融為一體,氣勢感十足;而尾燈組內部燈腔、後包圍黑色分區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不過外觀小改只是為了緩解視覺疲勞,在我看來,其2.0T發動機優化後滿足國六排放標准才是改款重點,畢竟是市場需求。
長安CS55 E-Rock
上市時間:6月內
期待理由①:長安CS55 PLUS純電動版。正所謂車如其名,就算是未見其車,單純靠「CS55 E-Rock」這樣的名號,你都能猜出其來路。而正如你所預料到的,CS55 E-Rock正是基於長安CS55 PLUS打造而來,妥妥的「油改電」沒跑了。當然,畢竟車型動力不同,所以長安沒有選擇照搬,而是針對細節進行了相應調整,比如一體式設計的前大燈組和前格柵、加以暗系藍色調元素點綴的車門把手/空調出風口等等,新鮮感一般,但足以將其與燃油版區別開來。
期待理由②:長安新能源車隊的強力新成員。根據此前曝出的申報信息,CS55 E-Rock將搭載最大功率為218馬力的驅動電機,且配備由比亞迪提供的三元材料電池,官方宣稱該車的NEDC續航里程達到605公里,再結合其配置水平、空間表現,CS55 E-Rock在同級別車型中,是具有相當強的市場競爭力的。毫無疑問,它是長安新能源領域強有力的新成員,對於長安新能源車隊伍的擴張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當然市場表現如何,還得看其上市後的售價。
福特探險者
上市時間:6月中
期待理由①:換代後直接引入國內,試圖拯救福特中國市場。如果單論國內市場當中常見的傳統美式SUV,探險者的能見度絕對不低,而作為福特進口產品當中的熱銷產品,當福特在中國市場愈發不好混的大背景下,福特選擇加快其「變現」速度——選擇將新一代探險者國產,正面迎擊途昂、昂科旗等主流中型SUV車型。不過,從福特探險者公布預售價(35-40萬元)後的網友反饋來看,其過高的起步價似乎已然勸退了不少看客,不知道上市售價有沒有驚喜。
期待理由②:改變自己,主動示好國內消費者。作為長安福特目前的旗艦車型,全新國產探險者並不局限於美式風格的「大」,還針對東方人的審美對多項細節進行調整,例如將海外版的魚鱗式中網換裝成點陣式、將海外版雙邊共四齣排氣簡化為雙邊共兩出等等。這個級別該有的大氣、沉穩,它都無一例外地給到你,至於細節調整國內消費者買不買賬就是另一回事了…至於內飾,則是當下很多車會走的路線——「簡約為主,大屏至上」,總體視覺效果不錯。
BEIJING-X7
上市時間:6月21日
期待理由①:未來,BEIJING汽車三大主力車型之一。曾幾何時,更換或新增品牌Logo開始成為汽車廠商們的常規操作,五菱的紅標/銀標「雙標」戰略、榮威的R標/新獅標「雙標」戰略……而北汽集團亦於5月中的線上發布會上,宣布「BEIJING品牌」正式定名為「BEIJING汽車」,新設計風格的車標也預示著汽車行業「新四化」的發展方向。另外據官方透露:未來,BEIJING汽車將主推BEIJING-EU5、BEIJING-EU7(參數|詢價)、BEIJING-X7三款主力車型。
期待理由②:非傳統燃油車造型風格。雖然車名包含「X7」難免有些落入俗套,畢竟市面上有太多的X7了。但BEIJING-X7整體的造型設計風格卻是不落俗套的:造型並非傳統燃油車的風格(除燃油版車型外,未來其還將推出插混版車型,但消息有限),於外,車身線條非常干凈簡約、且楞次分明。於內,平直的線條走勢以及大尺寸屏幕的「堆砌」亦很像當下不少新能源車設計。整台車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為了適應未來新能源車的時代,在進行風格演化的燃油車。
廣汽新能源Aion V
上市時間:6月16日
期待理由①:還是熟悉的配方,但有了些不一樣的味道。作為廣汽新能源Aion系列的第三款產品,從Aion V身上,我們能看到熟悉的配方,但卻有了一些不一樣的味道——Aion V的內飾設計以及布局與Aion LX的內飾別無二致,那種撲面而來的熟悉感是不言而喻的,但好在這套內飾本身營造出的科技感、檔次感都是出色的。而在沿襲現有產品整體造型的前提下,它有給我們看到廣汽新能源在設計層面的長租進步:機甲獸前臉、光爪電眼分體式頭燈、寰宇刀鋒尾燈……
期待理由②:從配置到純電續航里程,Aion V都有不俗的實力。動力方面,基於廣汽新能源GEP 2.0平台打造的它將搭載一台最大功率為184馬力,峰值扭矩為350牛·米的永磁同步電機,而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車型配置的不同,其將提供400km、530km、600km(NEDC工況下)三個級別續航里程。然而不錯的續航表現、奪目的造型設計並非Aion V的全部武器,L3級駕駛輔助系統、華為5G車載模組亦是其車型亮點,加上親民的預售價,實屬市場潛力股。
榮威RX5 PLUS
上市時間:6月10日
期待理由①:首款換上全新獅標的車型,亦是第一款採用最新設計語言的車型。正如我前面提及的,更換或新增Logo已然成為不少自主品牌向上發展的常規操作。而上汽榮威便於5月正式宣布啟用「R標」和「新獅標」的「雙標」戰略:其中新獅標進一步凸顯年輕化、簡潔化,遵循數字律動設計語言,主要針對燃油車;而R標則擁有專屬於純電動車的集智設計語言。而將於6月上市的榮威RX5 PLUS對於榮威品牌而言,意義重大,它將是首款採用新獅標的車型。
期待理由②:兩種外觀設計,兩種動力車型。作為首款採用最新設計語言的車型,榮威RX5 PLUS整體給人的觀感是耳目一新的。而值得一提的是其將採用當下流行的雙外觀策略,提供精英版和新銳版兩種外觀造型,前者注重年輕時尚,而後者則更側重潮流動感。動力方面,榮威RX5 PLUS將採用「汽油版+插混版」兩種動力布局,其中汽油版搭載最大功率為165馬力的1.5T渦輪增壓發動機,而插混版車型將搭載1.5T渦輪增壓發動機+驅動電機。
東風風神奕炫GS
上市時間:6月8日
期待理由①:悄然換標,東風乘用車想用奕炫GS與過去的自己說再見。與「大張旗鼓」換/增標的榮威不同,東風乘用車選擇悄然換標,在奕炫GS身上偷偷「摒棄」使用了7年之久的「正圓形金屬銀雙飛燕」標識,用抽象的「AEOLUS」字幕標識取而代之,似乎准備下定決心與過去的自己好好說再見,而據悉除了更換Logo之外,東風乘用車還將在服務標准、技術品牌、視覺形象、話語體系、產品形象、硬體形象6個方面的全面煥新,奕炫GS會成為它的翻身之作嗎?
期待理由②:拒絕以為沿襲家族化設計,而是開創一種全新的風格。僅憑第一印象,你對奕炫GS的觀感是怎樣的?是新奇?亦或是「詭異」?對於我而言,兩者參雜在一起才是我對這款車的第一印象,新奇的地方在於其沒有選擇一味沿襲家族化設計,而是開創了一種全新的風格,撇開美醜一說,新鮮感是絕對足料的。而「詭異」的點在於其似乎過於執著用鍍鉻飾條來營造年輕時尚感,以至於有些適得其反,給我中莫名的廉價感,鍋碗瓢盆家庭廚房即視感……
so
傳統燃油、新能源、國產、合資,6月將上市的SUV可謂百花齊放,就是不知道這其中有沒有戳中你內心的?又或者你更關心上市轎車?歡迎評論留言。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8. 懂得中國國情的新能源汽車,理想ONE值得擁有
最後一長車點陣圖鎮樓,支持自主品牌就要炫耀出來,醒目紅標結尾。
9. 2021上海車展實拍:長安林肯冒險家PHEV 1.5T+雙電機
動力方面,新車搭載1.5T三缸發動機和前後雙電機組成的一套插電混動系統,其中1.5T發動機最大功率125kW。在續航方面,該車搭載由比亞迪提供的鎳鈷錳鋰離子電池,NEDC純電續航里程為64km。
總結:冒險家作為林肯首款國產車型,這幾年的市場表現還是挺不錯。正因為積累了一定口碑,冒險家PHEV的推出,表明長安林肯想藉此在新能源市場分一杯羹。從展車來看,新車豪華感表現依舊出色,只是動力搭載1.5T三缸組成的插混系統會不會得到認可還有待時間驗證。不過最關鍵還是最後的定價,因為如果售價進一步拉低,也不排除吸引一部分消費者的關注。
10. 24款上市新車帶您回顧!新探險者/瑞虎8/埃安V等都在這里
[汽車之家?新聞]大家好,又到了上市新車匯總時間,我們共列舉了近期上市的24款新車,包含有AionV(埃安V)、瑞虎8、探險者、路虎衛士、本田冠道、東風風神奕炫GS等,這裡面是否有您心儀的車型呢?我們走進正文吧!
6月19日賓士宣布EQC3504MATIC上市,售價為49.98萬。新車在動力上比EQC400略有下調,而官方續航里程則沒有變化,為415km。(文/汽車之家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