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新能源汽車投產沈陽
① 恆大再投250億造車,首款新能源車今年上半年亮相
在我們擔憂恆大健康虧損之際,未來兩年人家又安排了250億資金的投資。據悉,為了搶占規模和效率,據悉其計劃3年投資450億人民幣(2019年投資200億,2020年投資150億,2021年投資100億),規劃在中國、瑞典及"一帶一路"的相關國家,建設10大整車生產基地,並建設相應配套的核心技術的零配件生產基地(如電池、動力總成等)。
據了解,恆大新能源已在全球聘請15位設計師同步研發15款車,未來10-15年內將實現年產500萬輛汽車,而為了將許家印的"十五字戰略"貫徹到底,恆大在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投資還將持續進行。
至於虧損,想必進軍新能源造車的恆大也早已做好了打持久戰的准備。目前特斯拉和蔚來依舊處於虧損中,可見造車確實投資大、周期長,就像人們說的類似"燒錢的無底洞"。
小編語
比起不斷陷入"資金荒"的蔚來、威馬等造車新勢力,背靠恆大集團的恆大新能源確實令人羨慕。雖然由於新能源投資巨大,導致恆大健康在2019年的虧損進一步擴大,但是背後的恆大集團在2019年依舊取得了很好的業績。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對於一年地產業務擁有6010.6億元銷售業績的恆大來說,一點小小的虧損完全能夠扛得住。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② 太豪橫!恆大新能源又一整車基地本月25日開建
網上車市從湖南湘陰縣政府獲悉,總投資300億元的恆大新能源湘陰整車生產基地即將於6月25日開工建設。該基地是恆大新能源繼鄭州、天津、廣州、沈陽後的第五個生產基地,但規模不及廣州、沈陽等千億級投資額。除整車生產外,恆大新能源還投資150億元用於電機項目,約35億元新能源動力電池項目。
去年全年,恆大新能源共計投資約3000億元,對相關產業鏈公司收購以及生產基地建設,所收購的對象包括NEVS(瑞典國能電動)、卡耐新能源、泰特機電、科尼塞克、廣匯汽車等公司或品牌的控股權,並與國家電網成立國網恆大智慧能源服務有限公司。
根據規劃,恆大新能源要力爭在3-5年內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並且將與合作夥伴同步研發15款新車型,覆蓋全系列、全品類產品。此外,恆大集團計劃在3年投資450億元,並規劃建立10大整車生產基地,未來10-15年實現年產500萬輛汽車,部分車型或將誕生於湘陰基地。
今年3月份,恆大新能源首款車型專利圖在工信部備案,由於恆大新能源此前公布恆馳1計劃在今年上半年發布,因此專利圖中車型被認為是「恆馳1」,不過隨後恆大新能源進行了否認。據恆大新能源官方信息顯示,目前恆大造車進展順利,廣東、上海生產基地將於今年下半年竣工,2021年投產,為恆馳全系列產品2021年全面量產做保障。
目前關於恆馳1的信息較少,不過在該車造型設計方面,主設計師之一是設計過布加迪Vision GT、蘭博基尼Huracan、法拉利612 GTO等車型的Selipanov,先後擔任過布加迪汽車首席設計師、科尼賽克總設計師,讓人對恆馳1外觀造型充滿期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③ 恆大新能源汽車更名恆馳,首期規劃年產100萬輛,你覺得可能嗎
可能
大造車的故事最早要追溯到2017年牽手賈躍亭入股FF,但雙方就公司經營權等問題進行了數論對峙和交鋒後最終不了了之,而財大氣粗的恆大就此決定放棄FF這個爛攤子,另起爐灶。
也有消息稱,恆大新能源全新品牌即恆馳汽車的首款車型最快將於2020年正式亮相。
比這場令人瞠目結舌的「買買買」和「建建建」,「恆馳」這一品牌名稱似乎顯得有些常規和低調,不過我們也希望恆馳能像其含義中所表述的在造車上做到「恆久遠」,未來真的能讓恆馳牌汽車「馳天下」。
④ 恆大新能源汽車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恆大新能源汽車(廣東)有限公司於2019年1月28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劉俊,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不含汽車發動機製造);技術進出口;貨物進出口(專營專控商品除外);汽車充電模塊銷售;汽車銷售;汽車零配件批發;環保技術咨詢、交流服務;企業自有資金投資;節能技術咨詢、交流服務;汽車零配件零售;工程技術咨詢服務等等。
據悉,恆大在2018年初,啟動戰略調整,透露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跡象。同年2月,恆大注冊成立睿馳智能汽車(廣州)有限公司,後更名為恆大智能汽車。9月,恆大入股汽車經銷商廣匯汽車。
2019年,恆大汽車加速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恆大陸續收購國能汽車、上海卡耐新能源等公司,在多地布局整車、電池、電機等產研基地,與多家全球零部件公司合作,形成「生產+技術+銷售」全產業鏈閉環。
雖然恆大在日前轉讓其持有的廣匯汽車全部股權,但自建銷售渠道的計劃,將補齊「銷售」環節。
目前,恆大已將新能源汽車作為其主營業務。
(4)恆大新能源汽車投產沈陽擴展閱讀:
恆大汽車發布恆馳車標
11月10日,恆大新能源正式發布了恆馳車標,採用咆哮的雄獅作為主體設計,其寓意著「保護藍天,決勝紅海,東方雄獅,傲視全球」。值得一提的,恆大集團計劃在2025年將恆大新能源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從圖片中可以看出,恆馳車標採用盾徽的造型設計,主體為一頭咆哮的獅子,前掌下是類似地球的造型,其中獅子採用金色設計,留白為藍色,而地球為紅色。
此外,盾徽車標底部為恆馳的中文和英文標識,均採用黑色字體。據悉,恆馳車標寓意著「保護藍天,決勝紅海,東方雄獅,傲視全球」。
⑤ 兩年虧損50億,恆大新能源汽車未來三年還將持續投入450億
3月22日,恆大健康發布了盈利預警公告,2019年凈虧損較2018年進一步擴大,凈虧損達49億元。
映射到恆大身上是一個道理,發展面對普通消費者的量產車才是王道。
據悉,恆大旗下恆馳品牌的第一款新能源汽車「恆馳1」將於今年上半年投產,與Gemera不同,恆馳面對的是真正大規模的私人乘用市場,性能不再是考核該車的唯一指標。如何在品質,價格,造型之間做到平衡,才是恆大新能源面對的最大難題。
綜上:
隨著各國陸續出台明確的燃油車禁售時間表,新能源汽車在未來幾年將獲得快速發展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想在市場被瓜分完之前分一杯羹,至於
恆大能否實現:力爭3-5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我們拭目以待。
?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采埃孚電驅動系統製造項目在沈陽開工 計劃2023年投產
新項目工廠位於沈陽市鐵西區,佔地面積為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1萬平方米,產品覆蓋電機、電控和電驅動系統的生產裝配以及測試,主要為本土和國際品牌(比如華晨寶馬)整車企業提供新能源汽車電驅動零部件及系統,將用於多個主流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平台。
采埃孚已擁有插電混動系統和400伏電驅動系統等多款電動化核心產品;同時作為電驅傳動系統的供應商,采埃孚在800伏電驅動技術方面也處於領先地位。
采埃孚方面表示,自2018年起,采埃孚已在中國獲得了超過20億歐元的電驅動系統領域的訂單。此次沈陽電驅動系統製造項目是采埃孚在華投資的一個新的里程碑,也標志著采埃孚與其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和客戶在電驅動領域共同加大了投資。未來,采埃孚將持續加大在電驅動領域的投資。
⑦ 恆大首款新車「恆馳1號」今年亮相,上海廣州基地2021年投產
3月29日,恆大健康發布2019年業績公告顯示,2019年累計實現營收56.36億元,同比增長79.88%。2019年,恆大健康累計錄得虧損49.47億元。
其中,涉及新能源汽車業務部分,2019年累計實現營收6.6億元,主要來自鋰電池銷售收入。報告期內,新能源汽車業務錄得虧損32億元。
對此,恆大健康CFO潘大榮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新能源汽車)我們現在處於初期投資階段,相信虧損是階段性、暫時性的,等陸續全面量產之後,財務數據肯定會有很亮眼的表現。恆大目前已經快速完成了全產業鏈的布局,相信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投資肯定會有豐厚的回報。」
除了2019業績報告之外,近期外界也對恆大新成立的公司「恆大寶」給予了高度關注。
據多家媒體報道,恆大從集團旗下各個部門已經抽調多名員工前往「恆大寶」,其中涉及恆大新能源汽車180名。據報道稱,恆大寶正在實行「全員營銷」政策,並讓汽車工程師擔負賣房KPI。對此,有媒體認為「對於那些從IT、工程、汽車領域調來的員工來說,這無異於變相裁員。」
對於上述消息,恆大新能源內部人士稱:「汽車工程師賣房不屬實,很多事情發酵得很離譜」。
另一位內部人士則表示:「恆大寶是我們新成立的銷售平台,嫁接恆大所有產品的公司,不僅僅是賣房,抽調汽車銷售人員過去也是為了賣車做准備。」對於所謂的「變相裁員」,其表示「我目光所及的同事都整整齊齊在。」
天眼查數據顯示,恆大寶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2月28日,注冊資金30億元,經營范圍為房地產銷售、汽車、電動車、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等。
去年11月12日,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恆大新能源汽車發布會上勾勒出了一副大「畫卷」。
據其表示,恆大新能源計劃2019年投資200億元,2020年150億,2021年100億,三年內累計將投資450億元。除了中國之外,還將在瑞典以及一帶一路的相關國家,建設10大整車生產基地,並配套核心技術的零部件生產基地(例如電池、動力總成基地)。且整車基地計劃2—3年內年產規模超過100萬輛,要在10-15年內,年產規模超過500萬輛。
產品方面,恆馳品牌(恆大推出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將同時研發15款產品,實現轎車,SUV,MPV等產品線全覆蓋。
為實現上述規劃,2019年,恆大新能源共計投資約3000億元進行汽車產業鏈公司收購。收購對象包括NEVS(瑞典國能電動)、卡耐新能源、泰特機電、科尼塞格跑車、廣匯汽車等公司或品牌的控股權,並與國家電網成立國網恆大智慧能源服務有限公司。
並分別在鄭州、天津、廣州、沈陽建立四個生產基地,其中廣州、沈陽的投資額分別高達1600億元與1200億元。
3月26日,恆大新能源投資的第5個生產基地將落戶青島也基本坐實。該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濟青煙國際招商產業園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5年)》,提到「主要針對戴姆勒、麥格納等世界500強企業,加快引進吉利、恆大等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
對於在過去一年的各項大手筆投資,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究院總裁彭建軍在今天(3月30日)舉辦的恆大健康2019全年業績發布會上透露:「恆大新能源汽車上海松江、廣州南沙基地將在2020年竣工,2021年投產,產能各20萬輛。同時恆馳1號今年將正式亮相,目前14款車型已陸續進入工程樣車測試階段。」
業內分析師稱:」2020年,是恆馳汽車量產前的關鍵准備期,研發、產線運作、營銷渠道都需要大筆投資,因此,作為恆大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母公司,恆大健康在自身健康管理板塊盈利的情況下預警虧損,非但不是壞事,反而證明了恆大造車的正向投入一直在持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⑧ 恆大汽車新建年產10萬台套零部件項目
11月26日,買車網Buycar獲悉,根據上海企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平台顯示,新建10萬台套新能源車車身零部件建設項目重大變動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眾意見徵求網路公示。據悉,該項目建設單位為恆大恆馳新能源汽車(上海)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車身大型外覆蓋件及關鍵沖壓零件、車身總成等汽車部件,年產能為10萬件套,總投資369077.21萬,總建築面積達178508.27平方米,計劃在2021年9月竣工投產。
據了解,恆大汽車在廣州、鄭州、沈陽等多地設有工廠,並計劃在三年內投資450億元在海外按照工業4.0的標准建設10大整車生產基地極其配套零部件生產基地,2-3年內年產規模超過100萬輛。
在產品上,恆大汽車此前發布了恆馳首期6款新車,實現了從恆馳1、恆馳2至恆馳6對A到D所有級別市場的覆蓋,車型包括轎車、轎跑、SUV、MPV、跨界車等。按照計劃,恆馳將在2021年上半年啟動試生產,下半年開始陸續實現量產。
渠道方面,恆大入股了廣匯集團,後者的營業網點超過800個。此外,恆大還將布局汽車展示體驗、銷售、維保修售後服務三大中心,其中展示體驗中心36個,銷售中心1600個,自營及授權維保修售後服務中心3000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