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汽車新能源b輪融資
A. 政府補助高達十億!北汽新能源「斷奶」有多難
作者 | 路夢怡 湯婉月
來源 | 《財經國家周刊》
「我說點兒吹牛的話,信不信由你,北汽明年(2015)年底超過(特斯拉)Model S的產品將會推出。」多年以前,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曾放出豪言。
如果從銷量看,北汽新能源確實保持領跑姿態,但從背後的技術實力以及市場口碑來看,四五年過去了,北汽新能源似乎還在路上艱難前行。
近日,北汽新能源母公司——北汽藍谷發布的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35.89億元,同比增長30.39%;實現利潤0.92億元,同比增長25.54%。
這份成績單看似還不錯,但背後過於依賴政府補貼的情況也非常明顯。
報告顯示,北汽藍谷2019年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和政府補助,其中政府補助金額高達10.42億元。如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則凈虧損8.74億元,扣非凈利潤同比下跌19.7%。
在公告中,北汽藍谷提及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整體下行趨勢,以及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這些的確是目前產業發展的共同挑戰,但如何在補貼逐漸退坡、乃至完全「斷奶」後實現自我造血,則是北汽新能源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斷不了的「奶」
年報顯示,北汽藍谷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中最大的一筆收入,就是政府補助。從公開信息來看,政府補助的項目非常多,從基地建設、技術研發,到實驗室設備、電池研發等等,都有補助。
可以說,2019年北汽藍谷能扭虧為盈,全靠名目繁多的補貼收入。
北汽藍谷年報數據
這種情況也不是首次出現了。
2018年,北汽藍谷實現營收164.38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1.55億元(後調整為0.73億元),同比增長161.21%,但其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為-7.3億元。其中的非經常性損益,同樣是來自政府補助的9.18億元。
據公開可查數據,自2018年上市以來,北汽藍谷累計公告共獲得政府補貼10次左右(截至2020年1月20日),累計金額達35億元。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北汽新能源等品牌的產品單車溢價能力比較弱,所以在利潤方面的體現也較弱,它們往往需要靠財政補貼平衡虧損。
除了補貼,在《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的眾多新能源車企中,不少人還對北汽新能源在北京獲得的地方政府特殊照顧也有看法。
比如,北汽新能源在產品發展路線上,選擇了純電動車,而早些年北京在制定當地的新能源汽車目錄時,將補貼范圍限定在純電動汽車上,插電混動等其他車型被排除在外,這甚至與國務院此前制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不盡一致。
再比如,一些車企人士提到,北京大部分計程車公司以及共享出行公司都采購了北汽新能源的產品,讓北汽新能源的銷量一直不錯。在不少行業人士人看來,這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北汽新能源的國企背景以及在北京的資源優勢。
但政策扶持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國家在新能源政策上早已顯示了退坡的意圖。
根據4月23日四部委發布的《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雖然國家明確將會繼續給予新能源車企三年補貼,但原則上2020~2022年補貼標准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
沒了補貼,就到了真刀真槍比拼硬實力的時候,北汽新能源能拿出挑戰特斯拉的產品嗎?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就相關問題聯系多位北汽新能源方面相關人士,對方均未接受采訪。
政策外市場競爭力不足
「補貼是雙刃劍,一方面支持了企業發展,但另一方面也容易讓企業專注於如何拿到更多補貼,忽略了市場需求,忽略了質量品質保障,現在市場這樣,兩方面都有欠缺。」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傳播顧問沈承鵬說。
一方面,相比其它一些品牌,北汽新能源產品結構一直較為單一。
很長一段時間,北汽新能源的主力車型是EC系列的微型純電動汽車。比如,2017年,北汽新能源EC系列銷量超7.8萬台,超過總銷量的70%。2018年,EC系列車型銷量約為9.1萬輛,約占總銷量的60%。
但隨著技術的成熟,微型電動車等低端電動車型市場競爭力大幅減弱,轉型升級成了北汽新能源必走之路。
這兩年,北汽新能源開始向中高端轉型,但產品的結構單一的問題仍然存在,比如2019年,北汽新能源銷量的近6成,都來自EU5這一款車型。
另一方面,由於在核心零部件缺乏一定的積累,北汽新能源也更易陷入被動的生產局面。
以新能源電池為例,相比不少自主品牌在過去兩年打造了自己的電池產業板塊,北汽新能源車型電池依然是采購的模式,供應商主要是寧德時代、孚能科技、國軒高科等幾家,國軒高科還是北汽新能源B輪融資的投資方。
前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價格、供應量等方面的限制下,很容易讓整車廠陷入「被動」的局面,並不利於北汽新能源的整車成本和產能控制。
2019年1月,北汽新能源產銷量雙雙暴跌,在業內專家看來,這主要就是由於企業處於產品結構調整階段,產業配套環境尚未成熟,高性能電芯資源供應不足所導致。
北汽新能源顯然也認識到了未來長久發展的瓶頸,認為轉型已是迫在眉睫。
近年來,北汽新能源也在研發方面砸了不少錢。2019年北汽藍谷的研發投入約15.45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為6.55%,還投資20.51億元建立了北汽新能源試驗中心。
今年4月,北汽新能源還發布了其面對未來市場競爭的中高端品牌——ARCFOX,首款定位於純電動中型SUV的ARCFOX α-T車型已亮相,價格定在了28萬元起。
這個價格與國產特斯拉Model 3的正面競爭在所難免,也是其他不少新能源汽車品牌的主力車型區間,而且隨著大眾、豐田等汽車巨頭新電動化產品的入場,留給北汽新能源的轉型時間已十分緊迫。
補貼紅利還能吃多久?
雖然轉型承壓,但必須承認,北汽新能源依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未來一段時間內,北汽新能源大概率還會藉助政策,尤其是地方政策的春風,享受補貼紅利。
比如《通知》特別強調了對「換電模式」的鼓勵政策,這正是北汽新能源現在重點布局的領域。
北京市也於去年出台了計程車換電鼓勵方案,針對2018~2020年到期報廢、更新為純電動車的出租汽車實行獎勵政策,最高可補7.38萬元/輛,並且計劃在2020年底,將北京市2萬輛計程車更新為新能源電動計程車。
「巧合」的是,就在這個方案發布一個月後,北汽新能源就向北京城區內的計程車企業交付了2000輛換電計程車EU300。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底,北汽新能源還以2.57億元向北京奧動增資。北京奧動是一家新能源汽車換電服務提供商,主要業務是為在北京區域市場運營的換電版計程車、網約車提供換電服務。
此次增資成功後,不僅將有利於北汽新能源繼續推進旗下換電業務,也同樣有助於獲得政府在該項領域的資金補助。
不過這一舉措能否帶來預期的效應,也存在未知因素。
比如北汽藍谷前董事周理焱就曾表示,北京奧動連年虧損,基於收益法評估結果增值率84.89%確定交易價格的合理性不夠充分,且北京奧動未來能否達成收益預測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迎合另一波政策趨勢,確實能為北汽新能源帶來一些增量空間,但政策補貼終會退出,核心技術培育、優質車型研發、定價策略博弈等等,終究是北汽新能源需要直面的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不盡快走出政府補貼的「舒適圈」,盡快建立核心產品和技術競爭力,北汽新能源或將在獨立的破局之路中,面臨不小的「陣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北汽新能源B輪融資多少
據報道,北汽集團旗下的北汽新能源已完成B輪融資,規模超過110億元。今年下半年,北汽集團將研究在更多業務板塊引入社會資本,深化資產證券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探索。
據介紹,北汽集團誕生於1958年,是我國最主要的汽車企業之一,2016年營業收入達到4061億元,銷售汽車285萬輛。2017年1月至7月,北汽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3.6萬輛,在純電動乘用車市場的佔有率達到了23%。
C. 零跑汽車超募完成B輪融資 融資金額43億人民幣
對於零跑汽車與合肥市的合作協議,不久前零跑汽車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與合肥市政府達成合作協議之後,零跑將在合肥建立第二工廠。」據了解,該工廠投產後,產能將達到年產2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水平。
D. 北汽新能源公司上市了嗎
4月27日,北汽新能源重組ST前鋒股份(600733 )順利過會,這意味著北汽新能源成為中國第一家即將上市的新能源整車企業。這也印證了日前北京車展上北汽方面釋放關於「上市」話題的信息。
北汽新能源亮相資本市場已近在眼前。近年來,新能源汽車作為新經濟在工業領域中的標志性行業,以及國家對汽車產業轉型的戰略層面規劃,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今年3月初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的成立更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技術研發、人才建設和產業發展提供了動力。北汽新能源作為與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共同成長的行業龍頭企業,上市後將有望藉助資本市場對產業發展的助推作用,繼續保持高質量快速發展,成長空間巨大。
內容來源:鳳凰網汽車
E. 天使融資的A輪融資、B輪融資是什麼它們的關系是什麼
A輪——看產品,B輪——看數據,C輪、D輪——看收入,IPO——看利潤。我們都清楚,產品的存在,無非就已經確定好壞之分,如果產品是為了滿足投資者的期望,那麼可以考慮加大投入,打通渠道或者砸廣告,此時的投資額度一般在1000萬到1億之間,如果產品不符合投資者的預期,可能很難籌集到資金,而這次創業就會失敗。
正常情況下,如果我們拿到A輪融資後,就必然要花錢打造漂亮的數據,其次,如果用戶下載量和使用率很低,很難拿到B輪融資,因為市場不認可你的產品,當然,如果錢花光後,你公司的用戶群超過了之前排名在你前面的公司,那麼投資者更有興趣繼續花錢幫助你成功,眾所周知,投資機構中,紅杉、IDG、經緯中國等普遍參與此階段投資,投資金額均在1億元以上。
F. 拜騰汽車B輪融資參投方有哪些
拜騰汽車宣布完成5億美元B輪融資:一汽、寧德時代參投。
總部位於南京的新造車企業拜騰汽車宣布完成了5億美元的B輪融資。
6月11日,拜騰汽車發布消息稱,該公司完成B輪融資,融資總額達5億美元,主要投資人包括中國一汽集團、啟迪控股、寧德時代、江蘇「一帶一路」投資基金等。這將有助於下一階段量產車的生產,以及產品和技術研發等工作。
隨後,有報道稱,富士康方面宣布不再投資整車製造項目,騰訊也未追加投資,隨後FMC的投資者主體發生變更。目前,拜騰汽車的公司主體為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車技術開放有限公司,該公司大股東為知行新能源汽車投資管理(南京)有限公司,後者大股東曾於2018年1月發生變更,由FutureMobiltyCorporation Limited變更為Byton Ltd。
2017年8月,戴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目前富士康和騰訊不是我們的股東,但和諧汽車是(股東)。」
據媒體此前報道,拜騰汽車南京工廠總投資額約110億元,規劃年產能30萬輛。拜騰首款量產車型的預生產也將在2019年上半年實現,並於明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
內容來源:鳳凰網
G. 金額30億元 長安新能源將啟動B輪融資
據悉,在去年11月戰略發布會上,長安表示將與華為、寧德時代攜手打造一個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新產品基於自主研發的智能電動汽車平台打造,據相關媒體的論述稱,寧德時代與華為或將參與次輪融資,更多消息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