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動汽車產業主要優勢是
❶ 新能源汽車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新能源汽車種類:
、純電動汽車是一種採用單一蓄電池作為儲能動力源的汽車,它利用蓄電池作為儲能動力源,通過電池向電動機提供電能,驅動電動機運轉,從而推動汽車行駛。
、混合動力汽車是指驅動系統由兩個或多個能同時運轉的單個驅動系聯合組成的車輛,車輛的行駛功率依據實際的車輛行駛狀態由單個驅動系單獨或多個驅動系共同提供。
、其他新能源汽車包括使用超級電容器、飛輪等高效儲能器的汽車。目前在我國,新能源汽車主要是指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常規混合動力汽車被劃分為節能汽車。
(1)我國電動汽車產業主要優勢是擴展閱讀:
新能源汽車的優點
、採用混合動力後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來確定內燃機的最大功率,發動機相對較小,此時處於油耗低、污染少的最優工況下工作。由於內燃機可持續工作,電池又可以不斷得到充電,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車一樣。
、因為有了電池, 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下坡時的動能。
、在繁華市區,可關停內燃機,由電池單獨驅動,實現「零」排放。
、有了內燃機可以十分方便地解決耗能大的空調、取暖、除霜等純電動汽車遇到的難題。
、可以利用現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資。
❷ 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意義
新能源汽車是國家的發展方向,實質是由於我們的能源結構決定的,目前我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度達到60%以上,不得不居安思危,同時傳統汽車三大件:發動機、波箱和底盤技術和專利基本控制在歐美日汽車廠商手中,包括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巨頭大多也集中在歐美日企業手中,加上日益嚴重的環保問題,國家一定會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❸ 新能源專業現在在汽車行業的優點有那些,發展前景怎麼樣
新能源汽車技術就業方向:1、新能源汽車專業就業前景光明。當前,我國正在貫徹「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戰略,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實施重點扶持政策。目前國家財政扶持節能減排,促進了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並且已成為新一輪汽車促銷的亮點。隨著油價不斷攀升,能源與環保問題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車無疑會成為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因此,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所培養的人才定然是未來的稀缺人才。2、新能源汽車專業畢業生就業途徑比較廣。新能源汽車專業畢業生可以通過競聘,做新能源汽車公司的技術人員;也可以到4S店做新能源汽車的維修技師;還可以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3、新能源汽車專業簡介: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是國家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緊缺人才專業。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專業核心能力:具備新能源轎車的裝配、檢測、維護能力和汽車與配件營銷服務能力。
❹ 電動汽車有哪些優勢
談起汽車,人們就會想到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想到遍布於公路旁的加油站。的確,汽車為現代社會的交通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沒有汽車的社會甚至是不可想像的。但是,現在的汽車,絕大多數是內燃機汽車,是靠燃燒汽油或柴油來產生動力的,這就在給人類提供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問題:一是消耗大量石油資源;二是釋放大量含鉛、硫、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氣體,污染破壞自然環境。
地球上的石油資源畢竟是有限的,不能無限制地消耗下去。70年代出現的石油危機,使汽車生產大國,特別是石油資源貧乏的大國,緊張了一下子。假定有朝一日,石油供應中斷,一些國家的交通就會陷於癱瘓。
說到城市的環境污染,汽車的確是罪魁禍首。幾十萬輛甚至上百萬輛的汽車在城市的街道上疾馳,猶如同樣數量的小煙囪在施放煙霧,城市的空氣污染程度相當嚴重。
有沒有辦法解決汽車所造成的公害呢?分單雙號行駛僅僅是權宜之計,不是長遠辦法。人類要努力研製使用其他能源,少污染的汽車,電動汽車便在考慮之列。
電動汽車,就是以電源為動力的汽車,它並不是什麼新玩意兒。早在1873年,英國人就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輛有實用價值的電動汽車,1892年美國人也製成了電動汽車並在芝加哥展出。到1915年,美國電動汽車的產量超過了內燃機汽車,達5000輛。但是以後,電動汽車就逐步被內燃機汽車所取代。其主要原因是,電動汽車所用的蓄電池笨重,能量低,充電時間長,使用時間短的緣故。但當內燃機汽車大量發展所造成的公害日益嚴重時,人們才又想起了電動汽車。
但這並不是歷史的簡單循環,新型的電動汽車必須克服過去電動汽車的缺點才會有新的生命力。
電動汽車與內燃機汽車相比,其優點是明顯的。它依靠蓄電池作為動力,電能的來源非石油一家,水力、火力、風力、沼氣均能發電。電動汽車的效率比內燃機汽車高5%。蓄電池的充電可選在夜間電網低峰時刻,最大的優點是,電動汽車不產生廢氣,不必擔心污染問題,而且電動汽車的雜訊也要比內燃機汽車低5~10分貝。
但是內燃機汽車風行於世,自有它存在的理由,它可達到100千米以上的時速,一次加油行程可達數百千米。而電動汽車目前這方面還難以企及。
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在於改善蓄電池的性能,使之能量大、壽命長、成本低。世界工業發達國家都在競相研製新型蓄電池。德國研製出的一種蓄電池,電池壽命可達千次以上,一次充電可行駛200千米,時速可達130千米。日本製成了一次可連續行駛180千米的電動汽車。我國於1985年3月也製成了「中山湖」牌電動汽車,最高時速60千米,一次行程可達150千米。在世界上,電動汽車技術領先的還是美國。其發展思路是把電動機與汽油發動機結合在一起為動力,在市區行駛時用電動機系統,在郊外公路上使用汽油發動機,這種車可以省汽油25%,還能減少對市區的污染和雜訊,具備了兩種汽車的優點。
電動汽車的發展還會帶來一系列新興產業的繁榮,如電池製造、充電器、充電站、電動機製造業等,當然也會對傳統產業造成沖擊,如遍布世界各地的加油站的命運就是一個問題。
從發展方向上看,未來的汽車必定屬於電動汽車。在21世紀,新型的電動汽車將成為汽車行業的主角。
❺ 我國新能源汽車可以發展起來依靠哪三方面支持
首先是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還有電池技術的穩步發展,節能環保的生活理念
❻ 我國發展電動汽車有哪些方面的優勢
前瞻網發布的《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盡管電動汽車行業的市場規模還不是很大,但是社會依然對電動汽車充滿想像。根據前瞻產業研究研究電動汽車行業研究小組的監測,2013年第一季度,中國共生產新能源汽車2991輛,其中純電動汽車2691輛,對比上年同期增長62.6%;銷售新能源汽車3175輛,其中純電動汽車2874輛,對比上年同期增長57%。純電動汽車產與銷均實現了較快增長。在插電式混合動力產銷方面,第一季共生產300輛,銷售301輛。我國電動汽車行業保持快速發展。
同時,為了實現十二五期間我國政府對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目標,各個地方政府也出台了更加詳細的支持措施。目前北京市鼓勵私人購買新能源車政策修訂版已經完成,新政策中取消了私人購買電動車就不能再購買傳統車型一項。北京市三年內力推私人購買3萬輛電動汽車。北京市計劃在2015年前推動私人購買3萬輛電動汽車,並可能採用「購車送樁」模式,充電樁產權歸屬於消費者。2013年北京市將會啟動5000輛新能源乘用車推廣計劃,並表示其中包含了私人消費,並新建6000個充電樁。
盡管我國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還遇到技術等方面的難題,但是無可爭辯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合力將加速我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也有利於我國汽車行業徹底擺脫被外資品牌控制的格局,提升行業的國際競爭力,這也是我國政府積極推動我國電動汽車行業的重要動力。
❼ 中國新能源汽車問鼎全球電動汽車銷冠,中國新能源電動車有啥發展優勢
1、我國是製造大國,在掌握了新能源核心技術的情況下,可以製造更多的汽車;2、我國人口基數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廣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楊建龍曾指出,全球各國開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加速追趕,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未來中國仍要從市場、技術、環境三大方面入手,重點突破核心技術,掌控產業鏈關鍵環節,占據價值鏈高端,優化產業發展環境,開拓海內外市場。
❽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威脅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威脅主要來自替代品的威脅、跨國廠商技術優勢的威脅和尋租活動的威脅。
在替代品的威脅方面,目前我國傳統汽車產業處於快速成長期,行業利潤率較高,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並不迫切,除少數廠商外,國內汽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意願也不高。
跨國汽車廠商在新能源汽車技術上相對成熟,其中部分廠商已經有較為成熟的產品可以投放中國市場,國內汽車企業可能在競爭中出於不利地位,加劇跨國汽車廠商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壟斷。
由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需要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大量的資金投入,國家政策和相應的優惠措施如補貼、減稅等可能會引發汽車廠商的尋租活動,導致國家的優惠政策和資金投入無法有效的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❾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機會有哪些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後發優勢表現為傳統汽車產業快速發展期較短,汽車普及率較低,有利於向新能源汽車轉換。
油價上漲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存在一定機會: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上漲將會導致國內油價的上漲,提高傳統汽車的使用成本,有利於消費者轉向新能源汽車。
政策引導的作用: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已經威脅到我國能源安全並造成能源項目上的巨額貿易逆差,政府開始大力推動節能技術並加快能源結構的轉變。同時,基於可持續發展目標,在國家「節能減排」政策指導下,國家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在產業內競爭與合作方面,合資企業的大量存在使得國內汽車企業通過與跨國企業的合作研發與生產降低市場風險、提高技術水平存在一定機會。
❿ 介紹我國汽車的優勢,,劣勢 急用!!!
我國目前汽車產業出口的快速增長,主要依靠勞動力成本優勢。中國汽車產業不僅在製造方面享有廉價高效的勞動力資源,而且在汽車設計以及加工機械設備等間接成本上也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其次,作為後起的汽車生產國,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具有一定的後發優勢。我國企業可以利用與跨國汽車公司合作或競爭的機會,學習和利用發達國家已有的經驗和技術,因而大大減少發展過程中的風險成本。
第三,龐大且快速發展的國內市場,為我國汽車產業海外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支撐。在國內市場上,我國具有相對完整的工業基礎,具有較強的配套能力。通過開發國內市場,不僅積累了市場經驗,還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勢力,完全有能力將國內市場中的規模經濟和創新成果延伸到國際市場,形成我國汽車產業海外發展的堅強後盾。
第四,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具有一定實力。從「九五」到「十一五」期間,根據我國國情需要,通過實施「863計劃」,持續投入巨資鼓勵自主品牌研發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項目。近年來,我國又先後推出了多項政策,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目前,我國已具備了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條件,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關鍵零部件體系,開發了一批新能源汽車,實現了小批量整車生產能力,並且在部分城市開展了小規模的示範應用,具有一定的實力
、、、、
國汽車產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劣勢也非常明顯,不可忽視。首先,由於中國汽車產業起點低,企業規模小,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研發投入少,技術的自主開發能力不足,絕大多數國產轎車的核心部件都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從出口地的信息反饋看,中國汽車的返修率偏高,尤其是發動機性能還存在一定欠缺。
其次,中國汽車產業出口主體分散,產業自組織能力不強。這一方面使大多數企業無力建設方便、快捷、多網點、高標準的服務網路,海外售後服務滯後;另一方面,導致中國汽車企業在出口市場上「各自為戰」,為爭奪訂單同室操戈,相互壓價,不僅損害了企業的利益,也使「中國製造」的整體形象受損,嚴重影響我國汽車出口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中的認知度不高。研究顯示,我們汽車品牌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指數僅是美國的41.3%,日本的42.4%,德國的47.3%,韓國的61.6%。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汽車繼續使用「價格戰」為主要競爭手段,不但使其成本和利潤承受巨大壓力,國外消費者也不一定買賬。
第四,中國汽車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經驗不足,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經營規范與銷售及服務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