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補貼款款公示
❶ 新能源汽車買車多久能拿到補貼款
通常在購買後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到手,經常的4S聯系,有的情況如果你手續齊全,4S還可以先行墊付的,但你購買之前沒提,那就不能墊付了, 你就耐心等待吧!
❷ 新能源汽車補貼八年支出近520億元 但仍有超過70%的車輛未獲補貼
5月25日,工信部發布《關於2018年度、2016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和2018年度、2019年度補助資金預撥審核情況的公示》。該公示提供的數據顯示,本次審核下發的補貼金額共達108億元。依照公示數額計算,自2010年啟動新能源汽車補貼發放到2018年,國內車企在八年時間內累計拿到補貼517億元。
此次公示披露的2018年、2016年、2015年的補貼清算終審情況顯示,2018年通過補貼審核的車輛數為54.87萬輛,總共撥付資金221.8億元,減去此前預撥付款項,本次實際撥付9.81億元;2016年通過審核補貼的車輛為5.69萬輛,本次共撥付68.2億元補貼資金;2015年以及前通過補貼審核的有0.21萬輛,本次撥付1.27億元。去年10月,工信部已公布2017年新能源補貼終審情況,2017年通過審核補貼的車輛20.82萬輛,共下發226.2億元補貼資金。
但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的總體覆蓋率並不高。數據顯示,2011年-2018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共299萬輛,但得到補貼的車輛總數僅為81.6萬輛,占累計總銷量的27%。也就是說,在過去八年間銷售的新能源汽車中,有超過70%並未獲得新能源汽車補貼。
不過縱向看,新能源汽車補貼的覆蓋率呈逐漸上升態勢。經濟觀察網記者統計的數據顯示,2015年及之前年度的補貼覆蓋率僅為0.47%,2016年上升至11.2%,2017年進一步上升至26.8%,2018年達到43.7%。
雖然補貼門檻逐年提升,但是補貼覆蓋率不降反升,主要得益於是新能源車企迅速對政策作出反映,對產品的關鍵性能指標進行了及時的更新升級,以符合新補貼政策的要求。目前,市面在售主流產品續航里程已經從幾年前的不到200km提升至450km以上,同時電池能量密度等指標也在持續提升。
但仍有很大一部分車型並沒有得到補貼,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在市場發展早期,一些新能源車型在技術指標上未達到補貼政策對續航里程、電池能量密度等的要求。另外,還有部分申請補貼的車型,存在未達到政策要求的」銷售後行駛里程超2萬公里「,或未接入國家信息平台等原因,導致申請補貼的車型被相關部門核減。
統計數據顯示,在本次共計108億元的補貼中,獲得補貼最高的前三名車企分別是北汽福田10.9億元、東風汽車10.3億元、江南汽車(眾泰汽車子公司)9.8億元。
除了對往年補貼進行清算,此次發布的公示還顯示,工信部對2018年度、2019年度補貼資金進行了預撥付。據了解,2018年的這部分預撥付是針對在該年已上牌,但尚未滿足2年2萬公里行駛里程的車型。根據去年重啟的預撥付規則,對有運營里程要求的車輛啟動預撥付,即車輛完成銷售上牌後撥付部分資金,從注冊登記日起2年內運行不滿足2萬公里將不予補助,預撥付資金將在清算時扣回。
公示結果顯示,2018、2019年專家組核定補貼車輛數為90.7萬輛,擬預撥金額為28.4億元。其中,收到預撥付資金最多的三家車企為,比亞迪獲預撥款5.63億元,北汽獲預撥款2.4億元,上汽集團獲1.4億元。從地區來看,前三名則為河南、深圳和陝西省,分別獲預撥款2.96億元、2.88億元和2.85億元。
預撥付機制的重啟被認為有利於緩解生產企業的資金壓力。在本次兩會期間,有來自新造車企業的代表指出補貼資金結算時間過長所造成的資金佔用,給車企帶來了很大的資金壓力,呼籲加快補貼結算速度。其表示,目前補貼資金佔用額度達到幾億元或數十億元,佔用時長則長達一年多甚至超過兩年。
去年11月,財政部經濟建設司發布《提前下達2020年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預算對地方分配結果》,下發2017年和2018年的補貼資金總計313億元,加上此次提前撥付的28.4億元,已經總計預撥付新能源補貼341.4億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❸ 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
新能源車型(含純電,插電式)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內,才能享受國家補貼。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400km以上的,補貼2.25萬元,250km至400km補貼1.62萬元。插電混動續航里程在50km以上補貼0.85萬元。
2020-2022年初步敲定補貼退坡標准分別為10%,20%,30%。特別需要注意具備換電模式的車型不在此項價格限制范圍內。換句話說,國家鼓勵換電商業模式的發展。
(3)新能源汽車補貼款款公示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提出新車後必須及時補充電能,保持電池在充滿狀態。在使用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准確把握充電時間,參考平時使用頻率及行駛里程,自我把握充電時間。過度充電,過度放電和充電不足都會縮短電瓶使用壽命。長時間擱置應保證電量維持在80%以上,因為電池有自放電現象,電量過高,會影響安全性。
充電器輸出插頭松動、接觸面氧化等現象都會導致插頭發熱,發熱時間過長會導致插頭短路或接觸不良,損害充電器和相關電子電路,給您帶來不必要的損失。所以發現上述情況時,應及時清除氧化物或更換接插件。
❹ 工信部公示最新批次車型申報,新能源車「遇冷」僅19款
眾所周知,受車市下行疊加疫情影響,我國為了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政府相關部門已先後出台了多項「救市」政策。其中,以新能源汽車受益最深。
從免徵購置稅和補貼期限延長兩年,再到「新基建」風帶起的純電動車充電樁業務迅猛發展。所有的一切,都向著有利於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方向在行進。
這不僅為低迷的新能源車市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也向各大車企傳遞了一則信息,國家將會繼續從政策引導上扶持著新能源汽車產業不斷發展。
按理說,車企似乎都應該借著這股勢,加快自己新能源的步伐。可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對於車企而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理性地作出產品戰略的調整,卻成為了當下諸多車企給出的答案。
政策利好之下
車企申報新能源車型的積極性並不算高
五一長假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工信部官網公示了申報第332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
從新產品公示中,馬拉車市發現此次申報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共計只有19款車型。其中,新能源乘用車5款,新能源客車有4款,新能源專用車為10款。
單就車型數量來看,此批次所申報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相比之前的批次呈現出明顯下滑的趨勢。同時19款也是近年來申報批次中,新能源汽車產品數量的最低值。
在消費者最為關心的新能源乘用車方面,不僅數量僅為五款,而且此次申報新能源乘用車的主機廠也只有兩家,分別為廣東福迪(小鵬)汽車和奇瑞新能源。
由於這最新的一批次產品公示,正是在新能源汽車迎來諸多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而產生,自然也難免讓人有些疑惑。
為何利好的政策在不斷出台,而主機廠申報新能源汽車產品(乘用車)的積極性卻反而不算太高。難道是出現了各大車企剛好在此批次中「集體」沒有規劃的巧合?
事實上,車企的新能源產品布局和規劃並沒有因為此次接連出台的政策而同步進行調整。其背後,卻有許多不得不說的「顧慮」和現實問題。
補貼延長的同時,門檻卻在「提高」?
各大車企表現得「不積極」,或許能夠從四部委在近日發布的《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去尋找答案。
在4月23日發布的這則《通知》當中,對於補貼的應用細則作出了明確。《通知》顯示,原定於今年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延長至2022年年底。
同時也為享受新能源乘用車補貼的車型設置一定的「門檻」: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鼓勵「車電分離」;對於整車能耗、續航里程補貼標准有所變化;對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企業單次申報清算車輛數量作出限制,分別為10000輛和1000輛。
對於設置30萬元的補貼門檻,業界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有人認為此項是專門為了限制特斯拉而所做出的規定,而有人認為將會對部分合資、豪華品牌的EV之路產生巨大的挑戰。
無論怎麼看,今年的補貼政策確實是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這也使得不少車企都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產品戰略,以及在新能源領域布局的重心。
簡單來說,補貼延長但卻「變相」地提高了門檻,對於車企而言並沒有產生加大新能源布局和投入的動力。
對於傳統車企而言
燃油車依然是當下的利潤保障和重心
拋開那些只規劃了新能源車型的車企而言,對於更多的傳統車企,顯然當下的重心依然放置在傳統的燃油車型之上。
其實也不難理解,由於疫情的侵襲,使得更大車企都倍感壓力。而以目前車市中消費者的購車取向來看,燃油車型的需求基本還是主流。
馬拉車市近日對銷售終端的實際探店過程中,發現無論是到店看車詢車,還是下訂購買的消費者,其需求基本都是以燃油車型為主。
雖然也有不少的地方政府也推出了針對新能源車型的購置補貼和優惠措施,但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超過燃油車型。那麼重心擺在更加能夠帶給車企利潤保障的燃油車市場,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況且,我國的新能源車市自去年6月底實施新舊政策切換之後,所表現出來的「抗擊打能力」,大多車企也都看在眼裡。
與其說「利好」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出台後,大多數傳統車企都表現得並不那麼「積極」,還不如說這是他們基於目前的現實情況下的相對理性。
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依然任重道遠
從政策發布後,「波瀾不驚」的市場反饋可以看出。國家雖然試圖讓新能源汽車「快速」加入到市場中去,但不得不說目前來看,顯然步子邁得有些大,斷奶稍微來得有些快。
特別是當下,在新能源汽車本身的諸多瓶頸還未真正解決的時候,人們對於新能源汽車還存在著諸多焦慮。與此同時,純電動汽車究竟是不是未來的明確發展方向,都還尚存爭議。
其實就在4月初,剛確定新能源補貼延長兩年的時候,馬拉車市就曾提出過自己的問題。
現在來看,不但「已退坡」的補貼沒有漲回去,而且隨著門檻的提高也一定程度上也增大了車企的壓力。如果消費者沒有感受到實質的優惠力度,那麼給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的增量註定有限。
通過此次的政策落地,我們也可以看到國家財政能拿出的錢是有限的,延長時間勢必要把單車的金額減少。而新能源汽車在逐步適應和參與市場化競爭的時候,在有限的支撐下嘗試滲透率的突破顯然成為了新的課題。
其次,關於新能源車企的洗牌也一直在進行。在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之下,最終能夠做好新能源汽車,將自身最大最強的車企畢竟只是少數。我們需要的其實是更好的新能源車型,而非更多讓人無法特別滿意的產品。
馬曰:
客觀的情況,造就了我國車市遭遇上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而本身就自帶爭議的新能源汽車其影響更為深遠。在國家出台相關政策的利好下,如何讓車企提升動力和積極性,從而打造出能夠符合消費者切實所需的產品,顯然需要更多自身努力之外的刺激。
如果說最近一批次的新能源車型申報「遇冷」,還姑且能算巧合,若不解決新能源汽車目前實質性的問題,那麼這樣的巧合或許真的就會成為常態。屆時,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而言,呈現出的可就不簡單是「失速」的問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❺ 新能源汽車補貼款多少天能下來
新能源的汽車補貼一般需要1到3個月左右才可以
❻ 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都有哪些變化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實施對於車企而言能夠推動車企快速的發展,對於消費者而言能夠通過補貼得到實惠,減少買車的成本,隨著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推出,幾家歡喜幾家愁,4月23日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代表著新補貼政策正式落地,在新政出爐後的好幾天內,業內熱議聲音仍然此起彼伏,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有哪些變化?
針對於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來看,調整的是補貼力度有以下幾點變化,第一點,補貼對於車輛的續航要求有所提高,根據最新的補貼政策去看,車輛的續航在300km到400km左右的車型,能夠享受1,62萬左右的補貼,而大於400km續航的車型能夠享受2.25萬左右的購車補貼。
第二點,想要享受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車輛的價格不能高於30萬左右的高度,那麼從這個上面去看也是補貼政策帶來的改變,會使得一批高於三十萬的車型而無法享受應有的補貼,不過採用「換電模式」產品除外,限價在30萬以下的新能源車,將利好集中在中低端新能源汽車領域,能夠引導廣大消費者購買高性價比的新能源車。
總得去看對於2020年新能源汽車在補貼政策上面相對於往年的補貼政策要求更高了,提高了續航里程作為補貼的參考,同時設置了30萬元的政策補貼門檻,這些補貼政策的變化,對於正在"混日子"的新能源車企來說,也是擊中了其要害之處。總之補貼的變化也是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能夠更好的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❼ 新能源汽車補貼2021具體內容有哪些
1、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與2020年補貼標准從4月23日起實施,2020年4月23日至2020年7月22日為過渡期不同,通知明確2021年補貼標准從2021年1月1日起實施,且未設過渡期。
2、通知明確了不同類型、不同領域車輛產品的補貼標准,為補貼政策精準執行提供依據。為推動公共交通等領域車輛電動化,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以及黨政機關公務領域符合要求的車輛,補貼標准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10%。
(7)新能源汽車補貼款款公示擴展閱讀:
政策影響
2021年新能源汽車將採用新的試驗方法標准,對部分車輛產品的技術指標值將造成影響。為保障新老標准平穩過渡銜接,通知提出,對按照新試驗方法進行檢測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產品,按同等技術難度,合理規定續駛里程、能耗等技術指標門檻值要求。
其他新能源汽車在新試驗方法標准下的技術指標門檻,適用財建〔2020〕86號文件規定。通知還明確,新標准發布實施前,按照老標准進行檢測的產品,只要符合補貼政策技術門檻要求,均可按規定享受補貼。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退坡20%
❽ 工信部再公示一批新能源補貼情況 累計金額109億
(文/彭科峰)5月25日,工信部公示了一批2018年度、2016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和2018年度、2019年度補助資金預撥審核情況。據悉,本次共發放約109億元新能源汽車補貼。
本次公示中,2018年度,企業申報推廣數為574445輛, 企業申請清算資金2282432.8335萬元,專家組核定的推廣數為548699輛,應清算補助資金2117777萬元,剩餘應扣預撥資金2289530萬元,本次扣減預撥資金2019699萬元,本次實際預撥資金98078萬元。
2016年度,企業申報推廣數為58196輛,企業申請清算資金694121.84萬元,專家組核定的推廣數為56855輛,應清算補助資金682020萬元。
2015年度及以前,企業申報推廣數為2438輛,企業申請清算資金40291.9068萬元,專家組核定的推廣數為2085輛,應清算補助資金28467萬元,終端用戶閑置車輛補貼資金清算扣回15745萬元,本次實際撥付補助資金12722萬元。
此外,2018、2019年度新能源推廣應用核定車輛為907132輛,預撥金額為283869萬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