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能源汽車政策與法規
1. 、簡述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與國外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區別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美、日、歐等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中國政府通過示範推廣、財政補貼等方式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但由於缺少對產業發展的統籌規劃,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仍面臨著許多問題:科研投入不足、核心技術缺乏、生產規模化程度不高、市場難以推廣、配套設施不健全等.對國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經驗的總結表明,國家政策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起著關鍵性和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國政府要營造適合新能源汽車產業成長的環境,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對研發投入、技術水平、生產規模、市場定位、配套設施等予以全面支持,以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
2. 我國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有哪些
新能源車定價高,但是一般地方政府首先補貼一部分,上了官方名錄的車,中央政府還會有補貼。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新能源車上牌基本直接去就搞定,北京是搖號成功率接近百分百,上海市幾乎不要怎麼拍賣
3. 新能源領域迎來重要國策,明年起我國19省大面積普及新能源汽車
據了解,當前充電樁的布局已經基本滿足了公共交通、物流運輸、私人出行等領域的充電需要。不過,目前充電樁等新能源基礎建設的發展中仍存在分布不均衡、充電便利性不足等問題,充電難成為新能源行業發展的制約條件之一。有分析指出,《產業發展規劃》的頒布將加快解決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發展不完善的問題。
氫能源的體系建設成為《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提及的內容。《產業發展規劃》指出,要求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引導企業根據氫燃料供給、消費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氫基礎設施,提升安全運行水平;開展高壓氣態、深冷氣態、低溫液態及固態等多種形式儲運技術示範應用,探索建設氫燃料運輸管道,逐步降低氫燃料儲運成本。同時,《產業發展規劃》也進一步明確了關於提升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技術以及推動商業化示範運行等內容。
事實上,早在2019年,氫能源首次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中,氫能源上下游的投資和布局成為熱點。中金公司認為,氫能源汽車是行業長期發展方向,該項政策的推出,將進一步加快了產業發展節奏,為氫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相關產業鏈帶來一定投資機會。
陳士華分析認為,氫能源在《產業發展規劃》中被多次提及也充分反映出國家對於氫能源發展的重視。「受到原材料的制約以及技術的限制,當前氫能源的發展還沒有達成最理想的解決方案。不過從長遠來看,氫能源是替代純電動的最佳路線,只是其發展仍需要較長的時間。」
總體來看,《產業發展規劃》對於新能源的支持范圍不僅僅局限在新能源車輛本身,而是通過擴充產業發展重點,來進一步探索新能源全產業鏈的布局和完善。在產業環境方面,《產業發展規劃》提出鼓勵新能源汽車、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企業跨界協同,鼓勵整車及零部件、互聯網、電子信息、通信等領域企業組成聯盟,以及對內深化行業管理改革,對外擴大開放和交流合作和加快融入全球價值鏈等。
受政策的帶動作用,未來新能源全產業鏈的投資和發展將有更大想像空間。中信證券的研報指出,《產業發展規劃》再次明確了電動車長期發展,進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投資確定性;從全球視野看,中國電動化供應鏈快速發展、最為完善,龍頭企業已經供應海外,作為全球優質製造資產的價值凸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我國現行新能源汽車有哪些扶持政策
純電動車補貼計算方法:
單車補貼金額 =(里程補貼標准或者車輛帶電量 × 550)二者取最小值 × 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調整系數 × 車輛能耗調整系數。
里程補貼標准:(R = 續航里程)
250km ≤ R < 400km,補貼 1.80 萬元/輛
R ≥ 400km,補貼 2.50 萬元/輛
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調整系數標准:(T = 電池能量密度)
125Wh/kg ≤ T < 140Wh/kg 補貼系數 0.8
140Wh/kg ≤ T < 160Wh/kg 補貼系數 0.9
T ≥ 160Wh/kg 補貼系數 1.0
車輛能耗調整系數標准:
整車整備質量(m)與耗電量(Y)應滿足以下門檻條件:
m ≤ 1000kg 時,Y ≤ 0.0126 × m + 0.45;
1000 < m ≤ 1600kg 時, Y ≤ 0.0108 × m + 2.25;
m> 1600kg 時,Y ≤ 0.0045 × m + 12.33。
百公里耗電量(Y)優於門檻 10(含)- 20% 的車型按 0.8 倍補貼;
優於門檻 20(含)- 35% 的車型按 1 倍補貼;
優於門檻 35%(含)以上的車型按 1.1 倍補貼。
插電混動車型補貼計算方法:
單車補貼額度: 1.0 萬元/輛。
補貼條件:
1. 工況法純電續航里程不得低於 50km;
2. 工況法純電續航里程低於 80km 的:
用車輛 B狀態燃料消耗量(不含電能轉化的燃料消耗量)與現行的常規燃料消耗量國家標准中對應限值相比;
比值介於 55%(含)- 60% 之間的車型,按 0.5 倍補貼;
比值小於 55% 的車型按 1 倍補貼。
3. 工況法純電續航里程高於 80km 的:
其A狀態(純電行駛)百公里耗電量應滿足純電動乘用車 2019 年門檻要求,即可享受全額補貼。
燃料電池車:
2019 補貼政策未公布。
其他政策:
新能源車免徵購置稅 (2018 年 1 月 1 日起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止)。
過渡期政策說明:
2019 年 3 月 26 日至 2019 年 6 月 25 日為過渡期。
過渡期期間,符合 2018 年技術指標要求但不符合 2019 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照 2018 年補貼對應標準的 0.1 倍補貼,符合 2019 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 2018 年對應標準的 0.6 倍補貼。
過渡期期間,銷售上牌的燃料電池汽車按 2018 年對應標準的 0.8 倍補貼。
補貼地域差異:
根據中央要求,各地區在過渡期後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購置補貼,轉為用於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如地方繼續給予購置補貼的,中央將對相關財政補貼作相應扣減。
5. 中國新能源汽車政策有哪些
一是不需要搖號,只需要申請排隊即可。大家都知道北京燃油汽車指標是多麼難獲得,這個是有命中概率的,有些人甚至3-4年都沒有搖到;然而,根據《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實施細則(2013年修訂)》要求,新能源汽車指標只需要申請排隊即可,可以確定的是你100%可以命中,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最長可能也就是2年。
二是購車有補貼且用車成本相對較低。購車補貼情況請出門左走,看這里(現在申請新能源小客車指標後購買電動汽車還能享受的補貼有多少);用車成本將在以後給大家做出對比,請大家關注小編,盡情關注。
三是不需要再考慮被限行。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工作日高峰時段區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京政發〔2017〕12號)要求,純電動小客車在工作日高峰時段區域不限行。這對於汽車出行每天都是剛需的朋友來說,無疑是最好不過的利好政策了。
四是品格高尚想為實現北京藍天做貢獻。雖然理論上來說,個人做某件事的時候,是不會考慮社會邊際效應的,但是生活在北京的小編認為,會有這樣一群人,希望能做些什麼事情,還北京一片藍天。
二、新能源汽車產業有哪些政策國家從宏觀綜合、行業管理、稅收優惠、科技創新、推廣應用、基礎設施等方面制定了全面的政策體系。
——宏觀綜合政策,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奠定基調,指明大方向。
——行業管理政策,任何一個行業發展,必須制定規范,讓行業健康發展。
——稅收優惠政策,提供優惠,刺激企業進入產業。
——科技創新政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必須增加科研投入。
——推廣應用和基礎設施政策,均為應用層政策,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消費市場。
6. 請你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出謀劃策
我不是工程技術人員。但是,我認為電動汽車是一項簡單的工業技術。之所以是簡單技術,只要我們看看眾多老百姓天天騎行的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就理解了。一個低直流安全電壓的電動機與小體積的乾式電瓶及簡單的控制電路就驅動行走了。外配一個幾十元的電瓶充電器(家庭手工作坊都能夠買電子元件組裝)。時速可以50公里長時間行使駛,家庭電路普通插座4小時充滿電里程50公里。電動轎車應該與它是大同小異的動力系統。為什麼專家認為是高技術與復雜技術,因為專家的高地位,他們不使用電動摩托車,他們脫離了實踐。他們不去用共產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唯物辯證法思想去研究開發新事物。燃油汽車技術最復雜。因為發動機最復雜,已經使用有百年了吧。發動機上配套的就有發電機與直流電動機(啟動機),還有電瓶。還有雨刷器控制電路。鐵路與碼頭裝卸已經使用電瓶叉車可能有50年了,老式的硫酸液體電解液電瓶組充電與行駛和起重使用經驗有50年了吧。可控硅調速技術在電瓶叉車和有軌與無軌電車上使用足有45年了吧。還有理由鼓吹電動汽車技術沒有攻克嗎?如果這樣說,只能是證明電動汽車結構發展路線方向沒有切合現有電動驅動行駛基礎配套實際現狀。燃油汽車除了污染,人們都能夠滿足使用心理。一個小於像床頭櫃大小的桶,隱藏在車體裡面,裝40公斤危險液體(汽油,柴油,或者高壓天然氣氣體)。除了價格是人們猶豫的外(雖然有污染但只是嘴上說,沒有構成人們使用心理障礙)人們沒有其它心理擔心障礙能夠阻擋了使用燃油汽車。換上電瓶替換燃油,沒有污染與噪音,並且日常使用費用也比燃油的低,電動汽車為什麼就沒有路面保有量呢(看不見)呢。外認為就是電動汽車沒有做到像燃油汽車一樣的不間斷行駛保障。簡單例子:燃油汽車從黑龍江省可以一口氣不停留開到海南島(幾次的非常暫短的加油時間必須停留下來,人們心理能夠接受容忍)。而電動汽車即使是電瓶一次充滿電能夠做到行駛1000公里,中途也得必須長時間停留下來繼續充電,讓人心理忍耐不了的就是這個充電時間。人們都了解的事情,一個手機充足電還要1個小時呢,何況那麼大的汽車電瓶呢,笨人也能夠知道充電時間不會比手機短。況且連續里程達到1000公里的電池電瓶即使開發生產出來,按照現在的市場規律,得多少錢啊,大眾能夠接受得起那個電瓶價格嗎。因此,電瓶使用實行俱樂部模式,配套沿途幾十公里設立一個電瓶更換站的續能(電)方式才是電動汽車進入人們購買使用心理的正確路線。 我不是電動汽車專業人員,我在網上粗略地看了看人們對於有關政策與部門現狀的描述,給我的印象是,一,國家的政策偏向於充電樁模式,例如,電池充電規定2c,3c充電電流,意味著必須達到快速充電。我認為這個方向是不能夠促使電動汽車發展的。二是,工信部沒有發揮好中央權威國家計劃一盤棋的思想。本位利益高於了社會利益。如,我看到的此網上介紹的國度電力公司實行的做換電模式的電動汽車續電架構,由於生產汽車企業不能夠賺到電瓶的現實與後續利潤,就不與國度電力合作,而工信部站在汽車企業立場,使國度電力放棄換電模式,而走向充電樁模式。我認為,是方向錯了。電動汽車的發展,必須走換電模式的架構,充電模式只能夠是換電模式的附屬。否則,電動汽車難於被人們接受其續航性能與價格據高不下的現狀。電瓶與車必須分開。石油與電力部門是換電站,充電站的主要建立部門。工信部制定好電瓶電池充電介面標准與電瓶框外觀標准。充電電壓應該以220為標准。只有這樣,投資建設才能最低廉。如果採取高壓充電,汽車與電力投資變得巨大與不安全。大電流快速充電,也會要建設新電力電路,投資巨大,佔地增加。電瓶成本也會高高上升。只有換電才能充分利用現有民用電力設施,而且最主要是,換電模式,能夠保障電動汽車不必糾結行駛里程。
電動汽車驅動系統應該不是新技術。因為我國鐵路裝卸部門早在70年代初就使用電瓶叉車了。最少已經近50年經驗了。他們有大型充電房間,當時是老式的液體硫酸電池組。電瓶叉車起重量一噸。有2個直流電機,一個運行,一個起重。電壓可能是48伏(24個電瓶,每個2伏),是前輪驅動,後輪轉向。前橋有差速器與半軸。早期是腳踏板動作轉換開關(凸輪控制器原理的小機械式大電流觸點式開關)切換用鑄鐵做的電阻片通斷而改變電阻進行走行調速,負載最大時,是前面叉子舉著一噸重的貨物,進行轉向與行走,貨物能被舉高2米。76年實現了可控硅調速。去掉了轉換開關與電阻片。只用一個電視機頂盒大小的半導體電路板連接腳踏板,和電瓶與電機線,實現了無極調速(沒有沖動與節能)。已經有45年的經驗了。老式硫酸電瓶每班工作12小時,搬走貨物達到50噸。如果作業量大叉車電力耗盡,就用另外一台叉車方便地吊出電瓶箱,馬上吊入另外一個已經充滿電的電瓶箱,只用擰3個普通螺絲(正付極和燈光線)。鐵路幾十年的電瓶叉車製造,使用與維護經驗,完全能夠為電動汽車的驅動與電瓶充電與維護提供現成的,及時的,免費的研發資料。因此,鐵路部門進入電動汽車領域也是對更快地發展電動汽車,也是捷徑。鐵路叉車的經驗也是極其重要的經驗資料,盡快了解與收集,對於降低電動汽車成本是行之有效的路線。另外電動摩托車,電動三輪車已經廣泛使用多年,這些生產單位的經驗也必須立即借鑒。一個電動汽車賣價10幾萬,20幾萬,這么高價格,簡直就是個笑話。
7.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存在什麼問題
一是充電基礎設施仍然是發展的短板。我國現在車樁比只有3.5:1,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充電基礎設施結構性供給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整體規模仍顯滯後。2020年規劃建設公共充電樁數量約50萬個,但是與同期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規模仍然不匹配。另一方面,充電設施的布局也不夠合理,公共充電樁的使用率還不到15%,可持續的商業發展模式還沒有形成,存在著運營企業盈利困難和消費者充電價格偏高的雙向矛盾。
二是政策體系仍需要完善。在貨幣化支持政策逐步退出的情況下,使用通行便利等後續接替的政策需要提前研究,抓緊布局。國家部委之間,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支持政策的銜接還不夠充分。不同形式的地方保護主義仍然存在,部分城市設置地方目錄,導致消費者選擇車型空間大大的壓縮,造成了市場的割裂,抑制了發展的活力。
三是核心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突破。從動力電池來看,高端產品與國外的差距不大,但產業整體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在先進技術研發、產品的一致性保障以及國際化發展方面,與跨國企業相比,仍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從整車來看,真正意義上新一代純電驅動的平台大多還沒有納入企業的研發計劃,已有的平台大多是利用原來燃油車進行的改裝性平台。燃料電池汽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還在拉大,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還亟待完善。
四是後市場流通服務體系還有待健全。在售後服務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車的質保內容參差不齊,電池以舊換新的政策也不相同,售後服務配套體系滯後,對培育消費市場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新能源汽車二手車市場評估標準的缺失,流通體系的不健全,車輛保值率低,影響新車市場的長遠發展。
此外,雖然雙積分辦法已經發布,但是部分企業還面臨著較大的達標壓力。以2016年為例,123家汽車整車企業當中,有42家沒有達到燃料消耗量標準的要求。其中,也有產銷規模較大的企業,不少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產品規劃布局方面,距離2019年和2020年積分比例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