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汽車新能源的意義
1. 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有什麼重大意義
1、交通能源與環境問題是21世紀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對我國尤為嚴峻 目前世界汽車保有量約8億輛,預計到2020年全球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2億輛,主要增量來自發展中國家。國際能源機構(IEA)的統計數據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費在交通領域(其中美國達到67%)。預計到2020年交通用油佔全球石油總消耗的62%以上。美國能源部預測,2020年以後,全球石油需求與常規石油供給之間將出現凈缺口,2050年的供需缺口幾乎相當於2000年世界石油總產量的兩倍。與此同時,交通能源消耗也是造成局部環境污染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為此,全球已達成共識:交通能源轉型勢在必行。近年來,我國汽車業迅猛發展。2005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均超過570萬輛,分別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二位,自主品牌轎車和汽車出口均出現大幅增長。預計2020年前我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國和主要的汽車出口國之一。我國目前的汽車人均保有量還很低,2003年每千人汽車保有量僅為美國的2.5%(19輛),大約相當於美國90年前的水平,是世界上汽車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預計2020年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3~1.5億輛。但是,當我國剛剛到達汽車社會門檻,車用石油消費在石油總消費中的比例(1/3以下)還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時(1/2以上),我們已經感受到了石油供應的日益緊張。同時,車用石油消耗所產生的空氣污染和CO2排放也正在變成愈來愈嚴重的問題,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CO2排放國,由此產生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爭端將會愈演愈烈。這充分表明,我國所面臨的石油安全與交通能源問題將來勢更猛、影響更大、挑戰更加嚴峻。按傳統交通能源動力系統發展下去,不可持續,實現我國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轉型是大勢所趨。2、未來20年是我國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轉型的戰略機遇期歷史上,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變革一直處於技術革命和經濟轉型的核心位置。十九世紀,煤和蒸汽機火車引發了歐洲的工業革命,開創了人類的工業經濟和工業文明;二十世紀,石油和內燃機汽車促成了美國的經濟騰飛,把人類帶入了基於石油的經濟體系與物質繁榮,也帶來了能源環境的巨大挑戰。進入二十一世紀,以替代燃料和混合動力為代表的各種新型汽車能源動力技術迅猛發展,相互競爭,引發了一場新的技術變革,預示著人類將要進入後石油時代過渡期和能源動力技術創新突破的機遇期。這場能源動力系統變革的主要趨勢是汽車能源多元化、汽車動力電氣化和汽車排放潔凈化:基於可再生能源的生物燃料對於各種車輛具有良好的適用性,成為各國共同推廣的新型燃料;混合動力作為新型汽車能源動力技術共性平台,繼承了先進內燃機技術,結合高效潔凈的電力驅動方式,既充分利用現有燃料基礎設施,又能包容各種新型燃料,現已成為新型動力汽車產業化的里程碑;燃料電池作為一種新興能量轉換裝置,盡管目前還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技術障礙,但其作為新一代汽車能源動力系統的遠期解決方案仍然被全球所看好。汽車能源動力技術的變革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混合動力有望在近中期逐步普及;燃料電池汽車的規模商業化大約在2020年以後。面向中長期的汽車技術發展,我國汽車所處的這一技術變革時期為我國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變革提供了歷史機遇。機遇之一:中國的資源和能源狀況適合發展新能源交通動力系統。中國缺油、少氣、多煤,這一結構特點給交通能源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基於各種資源特點的多種替代燃料可以充分發揮我國地域遼闊和資源多樣性的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基於煤炭的燃料工業、基於生物質的農業能源和基於天然氣的各種氣體燃料技術,從而實現交通能源來源的多樣化。同時,從我國城鄉布局看,城市模式以大城市群為主要特點,汽車燃料基礎設施比較集中,有利於燃料清潔化管理和監督。我國廣大農村,隨地區不同,其一次能源資源特點也不同,這比較適合發展一次能源來源多元化、燃料製取和消費當地化的燃料供應體系。機遇之二:我國具有實現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變革的後發優勢。從我國汽車發展階段看,具有後發優勢。盡管發達國家政府均大力推動各種代用燃料汽車的應用和向氫能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的轉型,但是其傳統汽車產業龐大,石油基礎設施完善,消費習慣難以轉變,實施轉型社會成本高昂,轉型難度很大。而我國汽車工業剛剛發展起來,汽車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車動力系統發展戰略選擇上,有更大的自由度。相對常規汽車而言,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如果政策得當,可以在世界上率先實現轉型。機遇之三:實施汽車動力系統變革,是多年來我國發展清潔汽車和電動汽車成功實踐的戰略總結和發展的必然要求。基於對我國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和實現我國汽車工業跨越發展的戰略考慮,「九五」期間,科技部會同有關部委組織實施了「清潔汽車行動」,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目前,全國已有燃氣汽車22萬輛,加氣站700餘座,年替代石油150萬噸。而且天然氣汽車呈現快速增長勢頭,預計今後幾年將進入大規模推廣應用階段。「十五」期間,科技部組織實施了「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國家投入8.8億元,是最大的科技專項之一。全國200餘家單位、2000多名骨幹科技人員直接參與實施,初步形成了官、產、學、研合作機制。目前,小型純電動車輛已經開始小規模產業化,混合動力汽車已有多個車型通過國家認證成為產品,燃料電池汽車已進入示範考核運行階段。自主開發的燃料電池、動力蓄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系統具備批量化生產能力。這為我國汽車動力轉型戰略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技術、人才和實踐基礎。
2. 結合材料說說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有何現實意義
首先看看政策限定的新能源汽車范圍:
1,以純電池為汽車動力能源(不包括鉛電池)。
2,以燃料電池為汽車動力能源。
3,較目前內燃機有較大提高的。
目前內燃機效能有很大提高不是短時間的事,所以限定新能源只是指電動汽車。再結合以下數據來看看電池汽車目前的性能。
以比亞迪E6為例,一組電池11萬元,單體電池壽命是1500次充電循環,但成組後能有800次就很不錯了,一次充電標稱210公里行駛里程,總里程是16.8萬公里,每公里電池折舊0.65元,然後每公里還需要電費0.2元左右。這樣算下來每公里到了0.85元。目前有技術可以在十幾分種內把電池充到85%,但這樣會嚴重影響電池壽命,而且,85%的電池下,一次充電跑100多公里就得再充,上高速或遠程行駛可能嗎?
我國目前火電所佔比例極大,也就是說,對電池充電的電力來源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煤,所謂的環保不知道在哪裡!
當然,如果太陽能電廠、風電廠或其它環保經濟的電力來源得到解決,而且國家電網也允許這些電力並網,使用環保電還是有可能的。
國家大力發展電力汽車,目的是減少對進口原油的依賴,但對普通老百姓講,經濟帳上並不劃算。第一,電動汽車比同級比油動車價格高很多,第二,使用性能、效費比遠不及油動車。
油價上漲到如香港的10元/L的時候,再考慮電動汽車吧。
3. 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意義
1、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節能汽車是推動節能減排的有效舉措。
能源和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社會輿論壓力空前,大力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是解決能源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實現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舉措。
2、在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進程中,工信部作為牽頭單位制定了多項相關政策,為示範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工信部的支持。
3、為推動我國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國家多次出台相關補貼政策,在補貼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車產業似乎見到了曙光。
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優勢
1、環保
純電動汽車在運行過程中可以做到零污染,完全不排放污染大氣的有害氣體。即使按所耗電量換算為發電廠的排放,造成的污染也少於傳統汽車,因為發電廠的能量轉換率更高,而且集中排放可以更方便地假裝減排治污設備。
2、省錢
2014年,國家和地方政府給予電動汽車最高11.4萬元的補貼,這一舉措使電池成本居高不下的電動汽車的售價能夠下降到與傳統汽車相當的水平。而在油價高企的今天,電動汽車的運行費用是要遠小於傳統汽車的。
4. 發展新能源的意義
發展新能源的意義
1、中國能源需求的急劇增長打破了中國長期以來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格局,自1993年起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且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加,使得中國接入世界能源市場的競爭。
由於中國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量的相對不足,未來中國能源供給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高。
2、國際貿易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國際能源價格有可能隨著國際和平環境的改善而趨於穩定,但也有可能隨著國際局勢的動盪而波動。
3、今後國際石油市場的不穩定以及油價波動都將嚴重影響中國的石油供給,對經濟社會造成很大的沖擊。
4、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可相對減少中國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對進口能源的依賴程度,提高中國能源、經濟安全。
5、此外,可再生能源與化石能源相比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其環境污染少
(4)發展汽車新能源的意義擴展閱讀
特點
1、資源豐富,普遍具備可再生特性,可供人類永續利用;比如,陸上估計可開發利用的風力資源為253GW, 而截止2003年只有0.57GW被開發利用,預計到2010年可以利用的達到4GW, 到2020年到20GW,而太陽能光伏並網和離網應用量預計到2020年可以從的0.03GW增加1至2個GW。
2、能量密度低,開發利用需要較大空間;
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對環境影響小;
4、分布廣,有利於小規模分散利用;
5、間斷式供應,波動性大,對持續供能不利;
6、除水電外,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成本較化石能源高。
新能源作為中國加快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將為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和產業基礎。
1、風能無論是總裝機容量還是新增裝機容量,全球都保持著較快的發展速度,風能將迎來發展高峰。風電上網電價高於火電,期待價格理順促進發展。
2、生物質能有望在農業資源豐富的熱帶和亞熱帶普及,主要問題是降低製造成本,生物乙醇、生物柴油以及二甲醚燃料應用值得期待。
3、太陽能隨著中國國內光伏產業規模逐步擴大、技術逐步提升,光伏發電成本會逐步下降,未來中國國內光伏容量將大幅增加。
4、汽車新能源環境污染、能源緊張與汽車行業的發展緊密相聯,國家大力推廣混合動力汽車,汽車新能源戰略開始進入加速實施階段,開源節流齊頭並進。
5. 發展新能源電力汽車有何重要社會和經濟意義
不論是從經濟社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環境的高度來審視,還是一些特殊用途解決現實的能源供應出發,發展新能源均具有重大戰略意義。①新能源是人類社會未來能源的基石,是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在當今的世界能源結構中
6. 從經濟生活的角度分析說明國家扶持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意義
1、新能源汽車可以減少人民對石油的依賴,有利於抑制石油價格上漲,對於其他非燃料油的價格也有較好的干預,使其價格下降。從而使國家對石油的依賴程度降低,有利於國家發展;
2、我們國家因為汽車工業起步晚,實力、技術等等方面沒有外國企業的實力,所以一直處於競爭劣勢。而扶持新能源汽車的開發與投放市場,可以使中國汽車工業以另一種方式向世界一流發展,這樣發展更快,也是一種趨勢,因為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3、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已經臨近枯竭,發展新能源是全世界的共識,而且也不只是在汽車工業。大力扶持新能源的開發,新能源技術的開發,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們國家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像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成功的國家一樣,實現快速現代化,為實現偉大目標邁進堅實的一步。
純手打~~
7. 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前景
在能源和環保的壓力下,新能源汽車無疑將成為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車得到快速發展,以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1.4億計算,可以節約石油3229萬噸,替代石油3110萬噸,節約和替代石油共6339萬噸,相當於將汽車用油需求削減22.7%。
2020年以前節約和替代石油主要依靠發展先進柴油車、混合動力汽車等實現。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節約石油7306萬噸、替代石油9100萬噸,節約和替代石油共16406萬噸,相當於將汽車石油需求削減41%。屆時,生物燃料、燃料電池在汽車石油替代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結合中國的能源資源狀況和國際汽車技術的發展趨勢,預計到2025年後,中國普通汽油車占乘用車的保有量將僅佔50%左右,而先進柴油車、燃氣汽車、生物燃料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將迅猛發展。
(7)發展汽車新能源的意義擴展閱讀:
類型
新能源汽車包括四大類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級電容器、飛輪等高效儲能器)汽車等。
非常規的車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之外的燃料,如天然氣(NG)、液化石油氣(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等。
在中國,政府規定新能源汽車指三類純電動汽車、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這三類車型在中國有補貼及出行便利(如北京地區,純電動汽車不限號限行等)。
8. 為什麼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1、新能源汽車不要石油。
我國的石油主要是依靠進口中東國家的,我國開採的石油產量只有三分之一,明顯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而石油主要都被用在汽車動力方面,為了減少石油進口量,緩解我國的經濟壓力,國家才注重電動車產業的發展。
2、技術
我國汽車產業的很多技術都遠遠落後於日本、韓國等國家,發動機、變速器等都要依靠國外的技術專家。我國的電池產業發展非常好,能夠在世界佔有領先地位。所以發展新能源汽車,能夠讓我國不用再到國外購買大量的專利和零配件。
3、環境問題。
因為汽車尾氣排放量超標,給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我國近幾年著重強調要可持續發展,燃油汽車明顯是與國情相違背,為了保護環境,不再過度開發不可再生資源,更為了人民的健康,要少用燃油汽車,多用電動車或者電動汽車。
9. 中國新能源汽車有何重要意義
在中國,新能源車的官方定義=純電動車+插電混動車。實際上,最受政策鼓勵的,就是純電動車。
為了鼓勵這個創新產業的發展,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可謂不遺餘力。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純電動和插電混動呢?同樣能實現節能環保、而且解決方案更容易被接受的普通混合動力,為何不在鼓勵范圍之列?
這就要再往深分析一個層次,為什麼要有汽車新能源產業政策?
真的像紅頭文件里說的,是為了節能、環保、消除霧霾?!
錯!
產業政策其實就是和平時代的軍備競賽,是為了讓我國汽車產業崛起,在全球化經濟分工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除了經濟考慮,我認為還有國家安全的考慮。
汽車每年會消耗大量的石油能源,而我國一直是一個少油多煤的國家。
燒油多了,不光是個費錢的問題,而是能源上受制於外人的問題。一方面,別人操控國際油價,我們容易吃虧。另一方面,真的打起來,物資運輸被封鎖了,就容易被人掐住咽喉。
把燒油的車,轉化為用電的車,我們就相對降低了對石油的依賴,轉而應用其它形式的能源。
環保,並起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是相對次要的。
但是這些話,政治不正確,無論對於自己的民眾還是海外的媒體,都不適合公開去說。
於是全球各大政府,在推行電動車鼓勵政策時,不管各自的真實目的是什麼,都號稱自己是為了地球的環境保護。
大家要理解,政府發言人,本來就像企業里的PR部門。你覺得你們企業的PR部門,說的都是大實話嗎?
說到這里,我們知道了,為什麼中國希望把汽車能源從油,變成電。
那麼,順便說一下,為什麼不支持混合動力技術?
曾經,我也認為混合動力技術是個不錯的技術。支持一下挺好的。
但是,國家要考慮的整體利益,不是個人的感受。支持混動,最大的問題就是,豐田等車企在這方面的產品應用領先你20年。你去支持這樣的技術,自己的車企天賦樹,就永遠開不出花了,就像【三體】裡面地球人的科技被智子鎖住一樣——愛打電子游戲的朋友,應該理解我的意思。
相反,堅決避開混動,讓豐田、本田的優勢沒有發揮的空間。這就是表面的全球化市場經濟公平競爭下面,各國通過產業政策、設置市場隱性門檻的暗流一直在劇烈涌動。
現在這種產業政策已經看到了一定的效果,混合動力在國內的發展進度,受到了極大的延緩,目測已經永遠沒有機會成為主流技術了。
10. 中國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意義
1、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節能汽車是推動節能減排的有效舉措。目前能源和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社會輿論壓力空前,大力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是解決能源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實現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舉措。
2、在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進程中,工信部作為牽頭單位制定了多項相關政策,為示範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工信部的支持。
3、為推動我國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國家多次出台相關補貼政策,在補貼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車產業似乎見到了曙光。但是,目前上一輪補貼政策已經結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卻依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各新能源汽車及相關企業如嗷嗷待哺般翹首期盼新一輪的補貼政策。張小虞對這種現象評論道:「這與補貼政策的初衷是相違背的。企業應該認識到,補貼只是權宜之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國家未來堅定的發展方向,給不給錢都要干!而且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不應只有一條,應該百花齊放。除了純電動汽車之外,天然氣汽車、低速汽車,包括車聯網技術在內,都可以成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