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前期技術條件
1. 新能源汽車產業現狀及其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鎮化率逐步提高,城市人口日漸增多,人們也更加註重生活的質量,對出行便利性的要求提高,且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對綠色出行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車應運而生。
結合環保的需求,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我國「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到聚焦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氫能等產業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等。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了新能源汽車在2025和2035年的發展目標。在政策的推動下,我國本土汽車整車製造企業比亞迪、吉利、江淮等企業都開始了針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製造做出了部署。
新能源汽車產業產業鏈全景梳理:新能源汽車製造成為重要的一環
新能源汽車上游主要為原材料,包括電解液、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等,這些材料經過加工製成新能源汽車所需的零部件,如:電池、電控、電機等。
對於新能源全車而言,電池、電控、電機等零部件相當於傳統燃油汽車的發動機,對於新能源汽車猶如心臟般的存在,電池、電控和電機技術的發展關繫到新能源汽車的續航歷程,動力系統等關鍵指標。
新能源汽車行業產業鏈的下游主要為新能源汽車的整車製造,是新能源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一環,目前在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主要包括純電動新能源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等。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 新建新能源汽車製造企業應具備什麼條件
一般來講PEST四方面吧
P 政治 包括政策 制度設計對產業的支持等
E 經濟 產業配套程度 資本關注程度等
S 社會 人員、交通、文化等 包括意識層面對其接受程度等
T 技術 生產的東西怎麼樣技術最關鍵了
3. 新能源汽車的歷史發展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始於21世紀初。2001年,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五」期間的「863」重大科技課題,並規劃了以汽油車為起點,向氫動力車目標挺進的戰略。「十一五」以來,我國提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戰略,政府高度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
2008年,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已呈全面出擊之勢。2008年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長主要是乘用車的增長,1-1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售899台,同比增長117%,而商用車的新能源車共銷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駛入快速發展軌道。雖然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國商用車市場上的增長潛力已開始釋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輛。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車——主要是液化石油氣客車、液化天然氣客車、混合動力客車等——銷量同比增長178.98%,至4034輛。相比在乘用車市場的冷遇,「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商用車市場已開始迅猛增長。
2010年,我國正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國家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2010年7月,國家將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由20個增至25個。選擇5個城市進行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試點。新能源汽車正進入全面政策扶持階段。
4. 什麼是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採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
新能源汽車包括四大類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級電容器、飛輪等高效儲能器)汽車等。非常規的車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氣(NG)、液化石油氣(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新能源汽車的定義:因國家不同其提法也不相同,在日本通常被稱為「低公害汽車」,2001年以日本國土交通省、 環境省和經濟產業省制定了「低公害車開發普及行動計劃」。該計劃所指的低公害車包括5 類,即:
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以甲醇為燃料的汽車、排污和燃效限制標准最嚴格的清潔汽油汽車。
在美國通常將新能源汽車稱作「代用燃料汽車」。
2016年4月,為更好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更好區分辨識新能源汽車,實施差異化交通管理政策,公安部將啟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在前期調研論證的基礎上,設計了新能源汽車號牌式樣,為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凝聚各界智慧共識,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建議,即日起公眾可為自己喜愛的號牌式樣投票。
5.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簡單概述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現狀
1.缺乏核心技術、技術瓶頸有待進一步突破
當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領域缺乏核心技術,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發展方向是電動車,在混合動力技術方面與國外差距甚大[4]。由於技術創新能力弱,關鍵技術瓶頸無法克服,使得電池造價太高,可靠性也落後於國外企業。此外,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技術、部件的成本也比較高,我國的新能源汽車中電池成本占整車成本的一半,導致了售價過高。
2.市場相對較少,需要進一步開發
目前,由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價格較高,加之市場開發不足,技術方面也有待實現突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車的價格要高於普通式的汽車,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3產業化程度需要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程度不高,由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是十分廣闊的,故它的發展壯大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且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相關部門和產業之間的合作。由於經濟利益驅使,盡管國家對地方的新能源汽車有著一定的補貼政策,但是本地政府保護本地企業的利益,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發展[5]。鑒於這種情形,國家必須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進行統一的指導和管理,形成一種平衡發展機制。
四、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對策
當前,雖然我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國新能源汽車正仍處於產業化發展的初期,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的數量、技術等方面,與西方國家的差距仍然很大,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對策。
1.需要政府扶持,加強引導
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要求出台相關的優惠政策,因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一項長期性、可持續性的產業,需要政府各部門加強配套服務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有利於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內外部環境[6]。再者,對於新引進的新能源汽車龍頭產業化企業,從貸款貼息、科技投入等方面使企業加快發展壯大。
2.提高消費者的消費意識
新能源汽車走入千家萬戶能否實現,關鍵要看市場及消費者願不願意購買。因此,除了物質刺激消費者使用新能源汽車外,還應加強對消費者進行新能源汽車基礎知識的普及,充分使環保意識和科學發展等觀念深入人心,這樣才能鼓勵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3.提升技術標准,強化技術支撐
目前,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標准體系已見雛形,但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動力方面尚未制訂和完善具體的技術標准。這就要求盡快建立各類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技術標准,為大規模的推廣和應用提供有效的技術與產品支撐[7]。同時,要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性、節能性、環保性等方面做好等級認證工作,這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發展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4.搞好基礎建設體系
首先,要提供便利的新能源汽車全方位服務。這就需要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要求政府與企業加大電網、維修站等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創造有利於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氛圍[8]。同時,企業應向市場投放消費者滿意與值得擁有的產品,促進示範聯動效應的形成,保障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健康發展。
6. 催生新一波造車新勢力新能源車企准生證條件生變
六、將附件2《企業集團下屬企業的准入審查要求》中「一、設計開發能力」修改為:「一、技術保障能力」,並對有關內容作出相應修改。
具體見附件2《企業集團下屬企業的准入審查要求》。
七、對附件3《新能源汽車產品專項檢驗項目及依據標准》做以下修改:
(一)將GB/T18387-2008《電動車輛的電磁場發射強度的限值和測量方法,寬頻,9kHz~30MHz》修改為,GB/T18387-2017《電動車輛的電磁場發射強度的限值和測量方法》;
將GB/T4094.2-2005《電動汽車操縱件、指示器及信號裝置的標志》修改為,GB/T4094.2-2017《電動汽車操縱件、指示器及信號裝置的標志》;
將GB/T19836-2005《電動汽車用儀表》修改為,GB/T19836-2019《電動汽車儀表》;
將GB/T18386-2005《電動汽車能量消耗率和續駛里程試驗方法》修改為,GB/T18386-2017《電動汽車能量消耗率和續駛里程試驗方法》。
(二)刪除GB/T27930-2015《電動汽車非車載傳導式充電機與電池管理系統之間的通信協議》,新增GB/T34657.2-2017《電動汽車傳導充電互操作性測試規范第2部分:車輛》
(三)新增5項標准,分別為:GB/T33978-2017《道路車輛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模塊》、GB/T34585-2017《純電動貨車技術條件》、GB/T37154-2018《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整車氫氣排放測試方法》、GB/T37153-2018《電動汽車低速提示音》、GB/T34598-2017《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商用車技術條件》。
具體見附件3《新能源汽車產品專項檢驗項目及依據標准》。
八、對附件4《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准入申請書》做以下修改:
(一)刪除「與新能源汽車產品有關的專業技術人員總數(人)」的內容;
(二)刪除「新能源汽車產品設計能力及設計開發過程說明(包括研發機構和人員、開發工具和設備、開發過程描述等)」的內容;
(三)刪除「產品開發主要設施設備(含必要的軟體程序)清單」的內容。
具體見附件4《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准入申請書》。
九、根據有關標准制修訂情況,對附件5《新能源汽車產品主要技術參數表》內容進行修改。
具體見附件5《新能源汽車產品主要技術參數表》。
十、對附件6《新能源汽車年度報告》做以下修改:
刪除對「新產品研發情況」、「研發能力和條件建設情況」內容。
具體見附件6《新能源汽車年度報告》。
附件:
1.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准入審查要求
2.企業集團下屬企業的准入審查要求
3.新能源汽車產品專項檢驗項目及依據標准
4.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准入申請書
5.新能源汽車產品主要技術參數表
6.新能源汽車年度報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7. 新能源汽車比傳統汽車技術要求高嗎新能源汽車品牌中哪個最有實力
你好,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相比。在動力和傳動其實是沒有發動機和變速箱復雜的,但是在電控上邊還是有比較高的處理和運算能力的。對於新能源汽車品牌來說。特斯拉。技術高,但是比較貴,對於國內。比亞迪電池和管理系統比較厲害,相當有實力。還有一些新興的蔚來小鵬。等電動汽車也是非常的。有科技感。北汽新能源和江淮新能源。也是一直在堅持做做的,也都非常不錯,長城和榮威。陳電動和混動也在逐步佔領市場,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8. 學習汽車新能源需要什麼樣基礎條件h
汽車修復美容汽車修復美容是指車身漆面或內室件表面出現某種缺陷後所進行的恢復性美容作業,其缺陷主要有漆膜病態、漆面劃痕、斑點及內室件表面破損等,根據缺陷的范圍和程度不同分別進行表面處理、局部修補、整車翻新及內室件修補更換等美容作業。
9. 電動汽車產業政策
新能源汽車生產准入管理規則
國家發改委公告〔2007〕第72號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促進汽車產品技術進步,保護環境,推進節約能源和可持續發展,鼓勵企業研究開發和生產新能源汽車,貫徹《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新能源汽車生產准入管理工作。
第三條 本規則所稱生產准入管理是指企業法人申請,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核,准予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行為。
第四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製造新能源汽車的企業應當遵守本規則。
第五條 本規則適用於新能源汽車企業及產品的生產准入管理。
第六條 本規則所稱新能源汽車系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採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 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氫發動機汽車、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儲能器、二甲醚)汽車等。
第二章 新能源汽車分類及管理方式
第七條 根據新能源汽車整車、系統及關鍵總成技術成熟程度、國家和行業標准完善程度以及產業化程度的不同,將其分為起步期、發展期、成熟期三個不同的技術階段。起步期產品是指技術原理的實現路徑尚處於前期研究階段,缺乏國家和行業有關標准,尚未具備產業化條件的產品。發展期產品是指技術原理的實現路徑基本明確,國家和行業標准尚未完善,初步具備產業化條件的產品。成熟期產品是指技術原理的實現路徑清晰,產品技術和生產技術成熟,國家和行業標准基本完備,可以進入產業化階段的產品。
第八條 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國家科技行政管理部門,聘任有關專家,組成新能源汽車專家委員會,負責確定和調整新能源汽車產品類別的技術階段,提出適用於新能源汽車的專項技術條件和檢驗規范建議。
第九條 對處於不同技術階段的產品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起步期產品只能進行小批量生產,在批準的區域、范圍和條件下進行示範運行,並以適當的方式對全部車輛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發展期產品允許進行批量生產,只能在批準的區域、期限、條件下銷售、使用,並以適當的方式對銷售車輛以不低於20%的比例進行運行狀態實時監控。
10.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
11月2日,國務院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充換電服務網路便捷高效,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的提升。
《規劃》部署了5項戰略任務:
一是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堅持整車和零部件並重,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提升動力電池、新一代車用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基礎能力,推動電動化與網聯化、智能化技術互融協同發展。
二是構建新型產業生態。以生態主導型企業為龍頭,加快車用操作系統開發應用,建設動力電池高效循環利用體系,強化質量安全保障,推動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產業生態。
三是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促進能源消費結構優化、交通體系和城市智能化水平提升,構建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
四是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推動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互聯互通水平,鼓勵商業模式創新,營造良好使用環境。
五是深化開放合作。踐行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深化研發設計、貿易投資、技術標准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不斷提高國際競爭能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