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原理與構造考試試卷
⑴ 純電動汽車結構原理
純電動汽車是在傳統內燃機汽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電力驅動作為汽車的動力。電力驅動是純電動汽車唯一驅動方式。純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的主要區別在於它們的驅動系統不同,而純電動汽車,以車載電源為動力電源,提供給動力電機電能,以動力電動機驅動車輛行駛。並在電機控制系統的控制下,實時控制驅動電機的功率和速度。
⑵ 純電動汽車原理
蓄電池供電給,照明系統,測量系統,驅動系統。
蓄電池通過整流和逆變器後通過變壓器變壓,變壓器副邊根據需要選擇幾個繞組,電壓器吃來的高頻交流電整流為直流,分別給照明系統,測量系統和驅動系統供電。測量電壓裝置中需要測量電路中的電壓和電流(輸入輸出,用互感器)進行觀測,還有汽車速度,電池溫度等等(用感測器)。
驅動系統使用直流電動機,原理和電機選擇還有轉速的控制希望樓主查閱有關書籍,這里很難說清楚。
有的電動汽車加裝太陽能板,將太陽能儲存在蓄電池中,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目前為止這種汽車的速度和持續行駛距離都很低,有待進一步研究。
⑶ 電動汽車的技術原理
電機及控制系統
純電動汽車以電動機代替燃油機,由電機驅動而無需自動變速箱。相對於自動變速箱,電機結構簡單、技術成熟、運行可靠。
傳統的內燃機能把高效產生轉矩時的轉速限制在一個窄的范圍內,這是為何傳統內燃機汽車需要龐大而復雜的變速機構的原因;而電動機可以在相當寬廣的速度范圍內高效產生轉矩,在純電動車行駛過程中不需要換擋變速裝置,操縱方便容易,噪音低。
與混合動力汽車相比,純電動車使用單一電能源,電控系統大大減少了汽車內部機械傳動系統,結構更簡化,也降低了機械部件摩擦導致的能量損耗及噪音,節省了汽車內部空間、重量。
電機驅動控制系統是新能源汽車車輛行駛中的主要執行結構,驅動電機及其控制系統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電池、電機、電控)之一,其驅動特性決定了汽車行駛的主要性能指標,它是電動汽車的重要部件。電動汽車中的燃料電池汽車FCV、混合動力汽車HEV 和純電動汽車EV 三大類都要用電動機來驅動車輪行駛,選擇合適的電動機是提高各類電動汽車性價比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發或完善能同時滿足車輛行駛過程中的各項性能要求,並具有堅固耐用、造價低、效能高等特點的電動機驅動方式顯得極其重要。
純電動車的動力電池
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關鍵技術,決定了它的續行里程和成本。
1)純電動車所需的動力電池
用於電動車的動力電池應有的功能指標和經濟指標包括:(1)安全性;(2)比能量;(3)比功率;(4)壽命;(5)循環價格;(6)能量轉換效率。這些因素直接決定了電動車的合用性、經濟性。
2)超級電容器
超級電容器的優勢是質量比功率高、循環壽命長,弱點是質量比能量低、購置價格貴,但是循環壽命長達50萬~100萬次,故單次循環價格不高,與鉛酸電池、能量型鋰離子電池並聯可以組成性能優良的動力電源系統。
3)鉛酸電池
鉛酸電池生產技術成熟,安全性好,價格低廉,廢電池易回收再生。近些年來,通過新技術,其比能量低、循環壽命短、充電時發生酸霧、生產中可能有鉛污染環境等缺點在不斷克服中,各項指標有很大提高,不僅可更好地用作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摩托車的電源,而且在電動汽車上也能發揮很好的作用。
4)以磷酸鐵鋰為正極的鋰離子電池
負極為碳、正極為磷酸鐵鋰的鋰電池綜合性能好:安全性較高,不用昂貴的原料,不含有害元素,循環壽命長達2000次,並已克服了電導率低的缺點。能量型電池的質量比能量可達120Wh/kg,與超級電容器並聯使用,可以組成性能全面的動力電源。功率型的質量比能量也有70~80Wh/kg,可以單獨使用而不必並聯超級電容器。
5)以鈦酸鋰為負極的鋰離子電池
鈦酸鋰在充電-放電中體積變化極小,保證了電機機構穩定和電池的長壽命;鈦酸鋰電極點位較高(相對於Li+/Li電極為1.5V),在電池充電時可以不生成鋰晶枝,保證了電池的高安全性。但也因鈦酸鋰電極電位較高,即使與電極電位較高的錳酸鋰正極配對,電池的電壓也僅約2.2V,所以電池的比能量只有約50~60Wh/kg。即使如此,這種電池高安全性,長壽命的突出優點,也是其他電池無可比擬的。
⑷ 汽車構造及理論試題答案
第一個選擇B
⑸ 純電動汽車的構造及相應的工作原理
有電機控制器控制電機驅動 主控制器控制整車策略 電池管理系統控制電池 還有就是充電機,
⑹ 從構造和動力性兩方面對電動汽車與傳統汽車進行比較
從車身結構方面進行討論現在來說,出於以下一些原因
1)純電動汽車取消了傳統的機械傳動系統布置,增加了動力電池組和電子控制設備,這使得其在碰撞中的變形姿態、力學特性均不同於傳統汽車;
2)電動車下車體在電池布置區域剛度偏低,而且由於人機、電池空間等原因無法優化,為達到與傳統汽車相當的水平,需要對前減震器和後減震彈簧處加強;
3)由於現階段純電動車儲能和續航能力較低(時間原因)、電池組重量達數百公斤(重量原因),車身輕量化設計需求要強於傳統汽車;
4)為了縮短研發時間及成本,採用某些不恰當手段達到目的。
綜合以上原因,很多電動汽車的車身結構是通過相應的燃油車改裝的,但改裝程度有高有低。
比較差的,以某國產車型為例(並無針對性~~)可以看到前保護梁設計得相當不安全,十分容易發生事故
⑺ 比亞迪e6純電動汽車構造原理圖
呵呵 不容易搞到 這些都是核心技術 不會輕易讓人知道的 等以後電動汽車普及了那時候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