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市場遇冷新聞
『壹』 思考:疫情過後,新能源汽車市場真會迎來爆發期嗎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確實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汽車行業自然也不能例外。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很多車企選擇延期復工復產,線下經銷商店面也沒能正常營業,而直接導致的就是銷量下滑。根據乘聯會2月19日公布的銷量數據顯示,2019年2月份上半月銷量大幅度下滑,下降幅度同比達到約92%,新能源汽車同樣也不例外。那麼疫情過後,新能源汽車市場會迎來爆發期嗎?文青認為會的。
最後,在2月20日舉行的網上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稱,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出台進一步穩定汽車消費的政策,並鼓勵各地出台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增加傳統汽車限購指標,從而盡可能促進汽車消費,而這些都是利好政策。
總結:所以不論是從整體市場需求還是從政策層面上來看,在疫情過後,新能源汽車市場都會迎來一個爆發期。不知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貳』 新能源汽車面世之後,銷售一直遇冷,原因到底是什麼
很多朋友首先看到我們文章的標題就感覺到非常的不可思議,其實我們可以給大家講述這么一個數據,在今年的5月份我們國內的新能源車輛型號一共銷售了9萬輛左右,比上一個月份增加了差不多有30%也就是1.4倍左右,而且從1月份到5月份的這一個時間段這種車輛型號的銷售數量總共更是達到了28萬輛,比起前一年來說要增加了1.4倍左右。

但是除了這一點之外,他這種類型的汽車需要進行的充電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想要為自己的車輛裝上一個充電的裝置一般都需要購置一個單獨的停車位置,而很多車主朋友卻並沒有具備這樣的條件。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他們的行駛里程一般都比較短,根本就不太適合非常長遠距離的行駛。最後一個讓大家都比較關注的問題就是它的充電的電池也是會不斷的衰減的。市面上現在流行的幾種不同型號的電池都會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加而不斷的縮短自己的壽命,所以更換電池所帶來的費用也是非常大的一筆資金。
『叄』 在全球車市遇冷的當下,連續4年蟬聯全球產銷第一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是潛力猶在還是隱憂已現
目前,我國新能源客車市場無論是從技術水平,還是市場規模在全球均處於領先的地位。從技術層面來看,新能源客車行業各種技術方案層出不窮,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創新最為活躍的市場,在技術上我國已處於市場的領先地位。從市場規模來看,我國已穩居全球新能源客車第一大市場。
事實上,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受到政府、政策眷顧的程度之高向來毋庸置疑。盡管,隨著政策的調整,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波動被視為是正式「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的信號和開端,但市場對政策的依賴程度依然不低。政策這把「雙刃劍」,造就了一個集潛力和隱憂於一身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換言之,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而言,一個潛力與隱憂並存的時代已至。
『肆』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銷量沒有逆勢而上,汽車市場還將繼續冷下去嗎
2018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約為101.53萬輛,同比增長83%,其中純電動車乘用車銷量約為75.89萬輛,同比增長69%,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約為25.55萬輛,同比增長138%,在汽車市場整體低迷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卻逆勢而上。從2009年國務院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啟動國家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範工程並給予補貼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發展近十年。由於早期的新能源汽車優勢較少,主要依靠國家政策驅動。
新能源現在之所以不被認可,主要還是因為這種車的成本太高,所以車價也讓人無法接受,很多人即使是有心想要購買,但也只能是望而卻步。在這種車型中,電池的成本是最高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使這種車的價格偏高,不過車電分離可以幫助這種車更好的推廣,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車的成本。其實大家最在意的還是續航的問題,想要達到理想的續航,電池的構成是最關鍵的,要是電池的技術提升,快充技術也快速發展,再加上路權規范了,成本上也降低了。
『伍』 新能源汽車銷量頻頻遇冷,該何去何從
新能源汽車銷量一直不是很好,包括二手市場也是這樣的情況,我們也是想辦法拯救這樣的情況!
除了國補差異之外,地方補貼也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存在著一些「歧視」。電動汽車資源網了解到,「歧視」最明顯的就是北京,多年以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一直被北京排除在新能源汽車目錄之外,無法拿到地補,無法享受不限行等政策,甚至無法拿到新能源汽車牌照,直到今年北京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歧視」才破冰,對其發放新能源汽車牌照。與北京相比,上海和深圳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寬容度就高多了,它們不僅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列入了新能源汽車目錄,還對其發放地補,和讓其享受不限行等新能源汽車政策。雖然上海和深圳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銷售佔比較高,但其整體銷量並不如北京,仍然難以改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佔比逐年萎縮的事實。
『陸』 車市寒冬,疫情肆虐,今年的新能源車市還會增長嗎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對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季節性還是非常明顯的。本身對於新能源汽車而言,第一季度的銷量佔比就很低,如果此次疫情能夠在第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對於整一個新能源汽車市場影響就不會太大。其實小編還是非常看好今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具體原因如下。
小結
2020年,各大新能源主機廠陣營將會有越來越多極具競爭力的新能源產品上市銷售,充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將越來越完善,同時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依然存在,只要疫情能夠在第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小編還是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車市場的。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新能源汽車相關的行業資訊,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謝謝。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柒』 新能源汽車前景光明,當下遇冷
前言:
3月12日植樹節,中汽協公布了中國2月份汽車行業產銷數據,又巧合還是種下希望,汽車銷量的慘淡,是多方不願意看到的,值得汽車人去思考,如何重振消費信心,是行業共同面對的課題,這讓人想起了計劃經濟時代的汽車銷售,訂單計劃排產減少浪費,同時也滋生了諸多問題。
2月份全國汽車銷量31萬輛,同比-79.1%;乘用車銷量22.4萬輛,同比-81.7%;商用車銷量8.6萬輛,同比-67.1%;新能源汽車銷量1.29萬輛,同比-75.2%,1-2月銷量5.97萬輛,同比-59.5%。
產業投資依然活躍
比亞迪在常州總投資100億元,建設生產基地,生產王朝系列和e系列;吉利在武漢總投資90億元,年產15萬輛生產基地;長城在泰州總投資80億元,年產20萬輛生產基地;合眾在南寧總投資35億元,年產10萬生產基地;雷丁收購野馬100%股權;愛馳收購江鈴控股50%股權獲資質。各車企的投資,說明新能源汽車依舊被資本看好,紛紛搶佔2025年的市場制高點。但也有掉隊的,敏安、長江、速達等企業正在尋找發展出路。
小結:新能源汽車前景依然光明,只是碰到了中國汽車工業的調整期和「疫情」雙重影響,只是當下遇冷,在多重利好政策的影響推動下,如購車補貼和購置稅減免持續,雙積分政策,路權優惠,持續加大充電設施建設,持續推動公務用車電動化,種種跡象表明,新能源汽車的春天依舊。預計2020年新能源汽車在純電動乘用車市場規模將小幅增長,銷量規模預計將達90萬輛。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肖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捌』 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自主品牌該何去何從
伴隨著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下探,尤其是在合資品牌集中發力新能源汽車市場後,中國品牌還能不能扛得住,又該何去何從呢?小編覺得,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是有很多天然優勢的,同時,伴隨著充電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潛力還是非常大的,具體分析如下。
小結
不論是前期的新能源技術和產品的布局,還是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扶持,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立足強有力的產品,走出屬於自己的品牌向上之路,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自主品牌還是會有很強競爭力的。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新能源汽車相關的行業資訊,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謝謝。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新能源汽車2月銷量暴跌,下半年能回暖嗎
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新能源汽車在2月份銷量出現大幅度下滑。根據中汽協公布數據顯示,2月份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28.5萬台和31萬台,環比均下降約83.9%。而在1~2月份,產銷分別完成的204.8萬台和22423.8萬台,產銷同比分別下降約45.8%和42%。新能源汽車2月銷量暴跌,下半年能回暖嗎?文青認為可以。
寫在最後
正是由於政策上不斷引導,擴大汽車消費、我國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和技術提升生產成本下降,所以雖然二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暴跌,但是後半年也會回暖。不知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拾』 新能源車市場遇冷之後,「告負」會否成為新常態
會的,因為對於消費者而言,阻礙他們邁入新能源市場原因很多,其中就包括保值率。由於新能源汽車產業尚未成熟,其保值率目前不如燃油車已是業內共識。中國新能源市場目前尚屬於政策驅動型,補貼的大幅退坡直接影響了新能源市場的銷量。
能源車市場將成未來銷售主力,新創車企開始發力,傳統車企也紛紛轉型,推出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型。年初,中汽協預測今年全年新能源車銷量為160萬輛,很多人還認為太保守了。如今看來,160萬輛已經成為不可完成的任務,中汽協也將預期調整為150萬輛。
但也有看衰者。今年年初,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就曾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目前仍以政策驅動為主,市場驅動力不夠強。「到2020年購置補貼取消後,若無其他政策跟進,由於新能源汽車購置成本大幅上漲,很可能導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40%左右的『斷崖式』下滑,特別是純電動汽車受到的沖擊更大,市場份額可能下滑 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