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電動汽車發展的論文

電動汽車發展的論文

發布時間: 2022-01-14 13:09:46

Ⅰ 有關電動汽車近五年的書籍 期刊 論文

電動車輪的驅動技術摘要:介紹了電動車輪驅動技術的發展,電動車輪的類型和特點,以及電動車輪驅動技術的優勢,對目前電動車輪驅動技術中的關鍵技術問題和電動車輪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進行了討論,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建議。關鍵詞:電動車輪;電動車;驅動技術(一)引言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和能源的日益緊缺,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逐步增強,汽車在帶給人類方便、快捷、舒適的現代生活的同時,也引起了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和不斷加劇的能源短缺問題,燃油發動機在現代汽車動力系統中的統治地位也逐漸被動搖。目前,電動車作為唯一能達到零排放的機動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電動車輪技術作為電動車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以其獨特的技術優勢越來越受到汽車開發商的關注。電動車輪作為獨立的驅動部件,集電動機傳動機構、制動器等於輪轂,是一種獨特的驅動單元。使用電動車輪技術的電動車普遍具有控制靈活、結構緊湊、綠色環保、傳動效率高等優點。(二)電動車輪驅動技術的發展最早的電動車輪結構產生在20世紀50年代初,是由美國人羅伯特發明的,其結構如圖1所示,該輪轂裝置中融合了電動機、減速機構、制動器。電動機的輸出力矩傳遞到減速機構的輸入軸,經減速後,增大的力矩傳遞給輪輞,最後驅動車輪旋轉,這種結構最早應用在大型礦用自卸車上,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於1968年推出的。到20世紀70年代,我國也開始研製大型礦用電動車輪自卸車,自1977年湖南湘潭電機廠研製成功第一台電動車輪自卸車樣車以後,又先後生產了一系列電動車輪自卸車,目前我國的電動車輪自卸車性能日臻完善,某些型號也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20世紀90年代初期,清華大學輕型電動車科研組首先將電動車輪的思想勇勇於電動自行車的研製,並研製出半軸式鳥籠結構的電動輪轂,因此成為世界上最早將電動車輪傳動結構應用於電動自行車的單位。這種電動輪轂採用了告訴有刷電機、減速齒輪和離合器。半軸式鳥籠結構,就是將中心軸,即自行車輪軸的中段膨脹成一個「鳥籠」,軸也就分為左、右兩段,即左、右半軸式結構,鳥籠中放置盤式電機。這種「鳥籠式」的特點是把電機很好地保護了起來,除工作力矩外,沒有任何外力會作用到電機上,其結構見圖2。整個輪轂的內部結構非常精巧、緊湊,總重35kg,體積為Φ190mm×110mm。電動車輪電動汽車被認為具有集中電機驅動電動車喝傳統電動車無法比擬的優點,是未來燃料電池汽車高端車輛的理想選擇,世界上多家汽車公司和研究機構都在進行電動車輪電動車的研究。自1991年日本人在美國申請專利以後,日本在電動汽車的電動車輪研究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三)電動車輪結構類型及特點根據電動車輪的驅動類型,可以將電動車輪分為減速驅動型和直接驅動型。減速驅動型電動車輪多採用內轉子高速電動機,這種電機一般轉速高、轉矩小,為了滿足車輪的實際轉速要求,通常需匹配一個相應的減速機構。減速機構一般安裝在電動機與車輪之間,起到減速和增矩的作用,以保證電動車在低速時能獲得足夠大的轉矩。減速驅動型電動車輪具有比功率較高、質量輕、效率高、雜訊小、成本低等優點,但因為電動機轉速較高,必須用減速機構降低轉速以獲得較大的轉矩,因此作為非簧載質量的整個電動輪的質量依然比傳統的內燃機汽車重。減速機構多為行星齒輪減速裝置,其結構緊湊、減速比較大,也有採用外嚙合圓柱齒輪減速裝置的,但軸向尺寸過大,徑向質量分布不均。為了減少電動車輪的非簧載質量,出現了直接驅動型電動車輪,這種電動車輪去掉了減速驅動型電動車輪中的減速機構,大大減少了非簧載質量,也簡化了整個電動車輪的結構。這種電動車輪多採用外轉子電動機,直接將外轉子安裝在車輪的輪輞上驅動車輪轉動。然而電動車在起步時一般需要較大的轉矩,也就是說安裝在直接驅動型電動輪中的電動機,必須具有較好的轉矩特性,能在低速時提供大轉矩。另外,還必須具有很寬的轉矩和轉速調節范圍。直接驅動型電動車輪中採用的外轉子電動機結構簡單,軸向尺寸小,能夠在很寬的速度范圍內控制轉矩,且響應速度快,又因為沒有減速機構,所以效率較高。如果要獲得較大的轉矩,必須增大電動機的體積和質量,但成本較高,在加速時效率卻很低,且雜訊很大。(四)電動車輪驅動的優勢電動車採用電動驅動技術後能量源與驅動電機之間的功率傳遞採用軟電纜,擺脫了傳統機械傳動的設計約束,給整車帶來了很多優點:(1)採用電動車輪技術,在同樣功率需求的情況下,可以將單個電動機功率分配給多個電動機。相應地,對電氣和機械傳動零部件的要求都可以降低,便於設計與生產。在大型礦用載重汽車上,機械傳動很難傳遞的大轉矩,就是利用電動車輪結構實現傳遞的。(2)取消了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差速器等部件,使傳動系統得到簡化,有利於汽車實現輕量化目標;由於減少了精密機械部件的加工費用,使整車生產成本也有望降低;由電動機直接驅動車輪甚至兩者集成為一體,便於實現機電一體化。(3)由於去掉了機械傳動部分,相對於保留機械傳動系的電動車,其傳動效率得到提高。(4)提高汽車的通過性能。這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簡化的傳動系統可以提高車輛的離地間隙,另一方面,使用全輪驅動和驅動輪單獨控制的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地面的附著能力。(5)電動車輪與動力源之間採用軟電纜鏈接,且佔用空間少,因此使整車布置設計非常靈活,對於電動客車來說,便於實現低地板化行李箱及乘客位置設計更靈活,並且也有的空間來布置電池。整車質量分布設計自由度大,可以更合理地分配軸向載荷。(五)電動車輪的關鍵技術電動車輪由於自身的結構特點,使得這一技術在電動汽車上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是,目前電動車輪的關鍵技術還沒有完全突破,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關鍵技術:(1)研製調速范圍寬,轉矩變化范圍大,結構緊湊的電動機。(2)解救電動機的冷卻、密封和抗振動技術。(3)開發效率高、結構緊湊和重量輕的減速裝置。(4)可靠性高、性能好的電子差速器。(六)電動車輪的發展趨勢電動車輪在汽車上推廣主要受兩個方面因素制約,一方面要解決電動車輪的關鍵技術;另一方面是在關鍵技術解決之後,電動車輪的成本應大幅度下降,用戶能接受因使用電動車輪後而增加的成本。轎車採用電動車輪技術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不會很快推廣使用。轎車的舒適性要求高,行駛速度高,電動車輪引起的非簧載質量增加會引起平順性下降,需要進一步解決;轎車的速度變化范圍寬,採用固定速比的減速裝置,對電動車輪的轉矩性要求高,技術上還存在一定困難;轎車的車輪直徑較小,電動車輪的不止有一定困難,電動車輪的密封、冷卻和抗振性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大客車採用電動車輪技術日益增多。大客車的車輪旋轉速度較低。採用固定速比的減速裝置後,電動車輪的性能可以滿足車輛行駛性能的要求;大客車特別是低地板大客車採用電動車輪結構後,可以容易實現原來中央驅動結構由主減速器和論辯減速兩級減速才能完成的功能,既簡化傳動系統,又有利於解決電動車輪引起的非簧載質量對平順性的影響;電動車輪引起的成本增加在大客車的成本中所佔比重不大,能夠為用戶所接受。(七)結語電動車輪技術作為一項新技術,具有結構緊湊、可以改善車輛驅動性能和行駛性能,有利於整車布置等特短,無論是在電動自行車之類的輕型車輛,還是電動汽車或是重型礦用車上,都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雖然電動車輪技術中有些關鍵問題還沒有得到完全解決,但採用電動車輪技術哦的電動車與傳統車相比,確實存在著許多不可比擬的優勢,所以,以電動車輪技術為特徵的電動車是未來電動車的發展方向。參考文獻:1.彭謙。大型電動輪自卸車的發展概況及趨勢[J]。礦山機械,2000(2):12-13。2.宋佑川,金國棟。電動輪的類型與特點[J]。城市公共交通,2004(4):16-18。3.陳勇,張建榮,張大明。電動輪技術在電動汽車中的應用和發展[J]。機械設計與製造,2006(10):169-171。

Ⅱ 求教關於電動汽車未來發展前景展望的畢業論文

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關鍵技術之一.1881年特魯夫(Gustave Trouve)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電動三輪
車時,使用的是鉛酸電池.目前,仍有不少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採用新一代鉛酸電池.近十多年來,
鋰離子動力電池在電動汽車生產中得到應用,越來越顯示出其優越性.
美國學者麥斯J.A.Mas通過大量實驗提出電池充電可接受的電流定理:1)對於任何給定的放電電流,
電池的充電接受電流與放出容量的平方根成正比;2)對於任何放電深度,一個電池的充電接受比與放電電
流的對數成正比,可以通過提高放電電流來增大充電接受比;3)一個電池經幾種放電率放電,其接受電流
是各放電率接受電流之總和.也就是說,可以通過放電來提高蓄電池的充電可接受電流.在蓄電池充電接
受能力下降時,可以在充電的過程中加入放電來提高接受能力.
汽車動力電池的性能和壽命與很多因素有關,除了其自身的參數,如電池的極板質量、電解質的濃度
等外;還有外部因素,如電池的充放電參數,包括充電方式、充電結束電壓、充放電的電流、放電深度等
等.這給電池管理系統BMS估計蓄電池的實際容量和SOC帶來很多困難,需要考慮到很多的變數.
WG6120HD~合動力電動汽車的電池管理系統是建立在SOC數值的管理上.SOC(state ofcharge)指的是電
池內部參加反應的電荷參數的變化狀態,反映蓄電池的剩餘容量狀況.這在國內外都已經形成統一認識.

Ⅲ 怎樣寫畢業論文 淺談電動汽車的應用與發展

http://www.wendangtianxia.com/search.asp?word=%C6%FB%B3%B5&m=2&searchbtn2=%BF%AA%CA%BC%CB%D1%CB%F7 摘要 作為整個汽車物流的源頭,供應物流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我國汽車製造企業供應物流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例如重復建設、運輸系統各成體系、兼容性差、互補互惠能力差、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提出引入第三方物流以及建立汽車零部件供應物流區域化整合模型是提高我國汽車供應物流效率的關鍵。 關鍵詞:物流;汽車零部件物流;第三方物流;區域化整合;供應物流 目錄 摘要1 Abstract 2 1 緒論 4 2 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現狀 4 3 我國汽車零部件供應物流現狀 2 3.1 供產銷一體化的自營物流 2 3.2 「整車廠」中心型的供應物流 3 4 我國汽車零部件供應物流存在的問題 3 4.1 自營模式為主 3 4.2 標准化工作滯後 3 4.3 信息共享效率低 3 4.3.1 信息共享及多贏意識差 3 4.3.2 信息化建設參差不齊 4 4.4 汽車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 4 4.5 汽車物流業人才匱乏 4 5 相關的對策建議 4

麻煩採納,謝謝!

Ⅳ 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論文

摘 要 隨著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和「低碳經濟」概念的不斷推廣,節能減排成為當今熱點問題。而如今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加,在導致交通擁堵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能源危機問題也亟需解決。在此背景下,開發新能源,研製節能環保型汽車是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筆者就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所遇到的問題作出闡釋與總結。
關鍵詞 新能源汽車 發展現狀 發展趨勢€E烀媼倌煙
中圖分類號:U473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概念最早在20世紀60年代「十一五」初期的「863計劃」中提出。新能源汽車概念一提出,就引起了社會和學術界的廣泛討論,行業內各廠商也表現出較高積極性,不斷嘗試研發不同類型的新能源汽車。那麼,新能源汽車是如何定義的呢?目前,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定義各有側重,新能源汽車的概念和分類標准也沒有統一,本文將從普遍認同的概念和分類進行闡述。新能源汽車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新能源汽車。廣義上講,新能源汽車指除汽油和柴油發動機等內燃機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車。包括氫能源汽車、燃氣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等,廢氣排放量相對較低或者零排放。從狹義上講,新能源汽車指採用非常規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兩方面的技

Ⅳ 誰幫我寫一篇新能源汽車的論文,從概述,發展狀況和展望方面都可以,請發到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能源汽車論文模板
一、技術概述
電動汽車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它使用存儲在電池中的電來發動。在驅動汽車時有時使用12或24塊電池,有時則需要更多。

1、電動車技術特點
●無污染,雜訊低
電動汽車無內燃機汽車工作時產生的廢氣,不產生排氣污染,對環境保護和空氣的潔凈是十分有益的,幾乎是「零污染」。眾所周知,內燃機汽車廢氣中的CO、HC及NOX、微粒、臭氣等污染物形成酸雨酸霧及光化學煙霧。電動汽車無內燃機產生的雜訊,電動機的雜訊也較內燃機小。雜訊對人的聽覺、神經、心血管、消化、內分泌、免疫系統也是有危害的。
●能源效率高,多樣化
電動汽車的研究表明,其能源效率已超過汽油機汽車。特別是在城市運行,汽車走走停停,行駛速度不高,電動汽車更加適宜。電動汽車停止時不消耗電量,在制動過程中,電動機可自動轉化為發電機,實現制動減速時能量的再利用。有些研究表明,同樣的原油經過粗煉,送至電廠發電,經充入電池,再由電池驅動汽車,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經過精煉變為汽油,再經汽油機驅動汽車高,因此有利於節約能源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量。
另一方面,電動汽車的應用可有效地減少對石油資源的依賴,可將有限的石油用於更重要的方面。向蓄電池充電的電力可以由煤炭、天然氣、水力、核能、太陽能、風力、潮汐等能源轉化。除此之外,如果夜間向蓄電池充電,還可以避開用電高峰,有利於電網均衡負荷,減少費用。
●結構簡單,使用維修方便
電動汽車較內燃機汽車結構簡單,運轉、傳動部件少,維修保養工作量小。當採用交流感應電動機時,電機無需保養維護,更重要的是電動汽車易操縱。
●動力電源使用成本高,續駛里程短
目前電動汽車尚不如內燃機汽車技術完善,尤其是動力電源(電池)的壽命短,使用成本高。電池的儲能量小,一次充電後行駛里程不理想,電動車的價格較貴。但從發展的角度看,隨著科技的進步,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電動汽車的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揚長避短,電動汽車會逐漸普及,其價格和使用成本必然會降低。

2、電動車基本結構
電動汽車的組成包括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驅動力傳動等機械繫統、完成既定任務的工作裝置等。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是電動汽車的核心,也是區別於內燃機汽車的最大不同點。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由驅動電動機、電源和電動機的調速控制裝置等組成。電動汽車的其他裝置基本與內燃機汽車相同。
2.1. 電源
電源為電動汽車的驅動電動機提供電能,電動機將電源的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通過傳動裝置或直接驅動車輪和工作裝置。目前,電動汽車上應用最廣泛的電源是鉛酸蓄電池,但隨著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許多新型電池也在發展中。這些電源(電池)主要有鈉硫電池、鎳鉻電池、鋰電池、燃料電池、飛輪電池等,新型電源的應用,為電動汽車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2.2. 驅動電動機
驅動電動機的作用是將電源的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通過傳動裝置或直接驅動車輪和工作裝置。目前電動汽車上廣泛採用直流串激電動機,這種電機具有"軟"的機械特性,與汽車的行駛特性非常相符。但直流電動機由於存在換向火花,比功率較小、效率較低,維護保養工作量大,隨著電機技術和電機控制技術的發展,勢必逐漸被直流無刷電動機(BCDM)、開關磁阻電動機(SRM)和交流非同步電動機所取代。
2.3. 電動機調速控制裝置
電動機調速控制裝置是為電動汽車的變速和方向變換等設置的,其作用是控制電動機的電壓或電流,完成電動機的驅動轉矩和旋轉方向的控制。
早期的電動汽車上,直流電動機的調速採用串接電阻或改變電動機磁場線圈的匝數來實現。因其調速是有級的,且會產生附加的能量消耗或使用電動機的結構復雜,現在已很少採用。目前電動汽車上應用較廣泛的是晶閘管斬波調速,通過均勻地改變電動機的端電壓,控制電動機的電流,來實現電動機的無級調速。在電子電力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它也逐漸被其他電力晶體管(入GTO、MOSFET、BTR及IGBT等)斬波調速裝置所取代。從技術的發展來看,伴隨著新型驅動電機的應用,電動汽車的調速控制轉變為直流逆變技術的應用,將成為必然的趨勢。
在驅動電動機的旋向變換控制中,直流電動機依靠接觸器改變電樞或磁場的電流方向,實現電動機的旋向變換,這使得電路復雜、可靠性降低。當採用交流非同步電動機驅動時,電動機轉向的改變只需變換磁場三相電流的相序即可,可使控制電路簡化。此外,採用交流電動機及其變頻調速控制技術,使電動汽車的制動能量回收控制更加方便,控制電路更加簡單。
2.4. 傳動裝置
電動汽車傳動裝置的作用是將電動機的驅動轉矩傳給汽車的驅動軸,當採用電動輪驅動時,傳動裝置的多數部件常常可以忽略。因為電動機可以帶負載啟動,所以電動汽車上無需傳統內燃機汽車的離合器。因為驅動電機的旋向可以通過電路控制實現變換,所以電動汽車無需內燃機汽車變速器中的倒檔。當採用電動機無級調速控制時,電動汽車可以忽略傳統汽車的變速器。在採用電動輪驅動時,電動汽車也可以省略傳統內燃機汽車傳動系統的差速器。
2.5. 行駛裝置
行駛裝置的作用是將電動機的驅動力矩通過車輪變成對地面的作用力,驅動車輪行走。它同其他汽車的構成是相同的,由車輪、輪胎和懸架等組成。
2.6. 轉向裝置
專項裝置是為實現汽車的轉彎而設置的,由轉向機、方向盤、轉向機構和轉向輪等組成。作用在方向盤上的控制力,通過轉向機和轉向機構使轉向輪偏轉一定的角度,實現汽車的轉向。多數電動汽車為前輪轉向,工業中用的電動叉車常常採用後輪轉向。電動汽車的轉向裝置有機械轉向、液壓轉向和液壓助力轉向等類型。
2.7. 制動裝置
電動汽車的制動裝置同其他汽車一樣,是為汽車減速或停車而設置的,通常由制動器及其操縱裝置組成。在電動汽車上,一般還有電磁製動裝置,它可以利用驅動電動機的控制電路實現電動機的發電運行,使減速制動時的能量轉換成對蓄電池充電的電流,從而得到再生利用。
2.8. 工作裝置
工作裝置是工業用電動汽車為完成作業要求而專門設置的,如電動叉車的起升裝置、門架、貨叉等。貨叉的起升和門架的傾斜通常由電動機驅動的液壓系統完成。

3、電動汽車的技術內容包括:
●驅動電池技術:鎳氫電池,鎳鎘電池,鉛酸電池,鈉硫電池,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等,應具有比功率和比能量高,能滿足動力性和續駛里程的要求:充電時間短、充電動循環多,以方便使用和保證壽命。
●電機技術:主要有四種電機:直流電機、永磁電機、開關磁阻電機、交流感應電機。要求重量輕、效率高、可靠性好。
●驅動系統控制與集成技術:多採用單片機和功率器件配合作為控制系統,功率器件主要使用IGBT(絕緣柵雙極晶體管)。
●電池監視與管理系統技術
●充電系統技術
●電動汽車整車布置及匹配技術

二、現狀及國內外發展趨勢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外將電動汽車技術的重點放在關鍵的電池技術研究上,美國三大汽車公司投資26億美元,進行合作研究,美國電池製造商聯合進行的USABC項目也把目標指向電動汽車用的電池。 目前電池技術的現狀與電動汽車的實用要求還有相當距離,使電動汽車在動力性能、續駛里程、製造成本和可靠性等方面無法和常規汽車相比。電動汽車的前景基本上取決於電池技術的突破。近年來鎳氫、鋰、燃料等類電池被相對看好,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究,鉛酸、鎳鎘等傳統電池的改進工作也在進行。
國家科委、計委在"八五" 、"九五"期間組織了電動汽車的攻關課題,最近又把電動汽車項目列入"十五"規劃,國內大型汽車企業、高等院校、研究單位對電動汽車的研究也持積極的態度,通過改裝電動汽車,進行了多輪試制,力爭在"十五"結束時達到電動汽車的產業化。

三、"十五"目標及主要研究內容
①目標:解決關鍵技術,完成可實用的電動汽車的開發,並實現產業化。
②主要研究內容:電動汽車的總體設計;先進的電池技術;電動機及控制驅動系統;整車監控與管理系統、使用環境與配套技術等。

這個是從網上摘抄的,你可以試著組合一下你的文章.

Ⅵ 關於汽車誕生和發展的論文3000字左右 有出處

汽車的誕生
1.1769年法國人NJ居紐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車驅動三輪汽車。1804年脫威迪克設計製造了第一輛蒸汽汽車。
2.1879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首先試驗成功台二沖程試驗性發動機。
3.1986年國際汽車產業界推舉德國戴姆勒――賓士汽車公司主辦國際汽車百年聖誕慶賀的盛典 汽車工業史上的三次變革
1.1914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安裝的汽車裝配流水線帶來了汽車工業史上的第一次變革。
2.第二次變革發生在本世紀50年代。當時歐洲內部關稅壁壘逐漸拆除,使歐洲市場空前繁榮,有力地推動了汽車製造工業的發展。
3.本世紀60年代末,日本汽車工業出現奇跡,生產出物美價廉的汽車,使得世界汽車工業發生第三次變革
四大汽車城
1.底特律:美國汽車城。蓋擁有汽車1.57億輛,平均每1.5人就有一輛。壟斷美國汽車工業的通用、福特和克萊期勒汽車公司的總部均設在底特律城,全國1/4的汽車產於這里。全城442萬人口,有91%的人以汽車工業為主。
2.豐田:日本汽車城。豐田市有人口28萬,其中豐田汽車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人員、家屬佔62%。豐田公司有10座汽車廠,生產幾十個系列的輕重型汽車。此外,它還有1240家協作廠。全公司每個職工平均年產值13萬美元,居世界之首。
3.都靈:義大利汽車城。全市人口120萬,其中35萬多人從事汽車工業,每年生產汽車占義大利總量的75%。菲亞特公司1899年在這里創建汽車廠時,僅有41名職工,現在已發展為世界第七、歐洲第二大汽車公司。
4.斯圖加特:德國汽車城。全城人口 60萬,是生產世界第一輛汽車的戴姆勒――賓士汽車公司所在地。該公司在國內設有1800個維修點,在國外17個國家和地區設有4250個未來汽車將呈八大特點
美國《汽車新聞》雜志對目前每年生產5000萬輛汽車的統計,預測國際市場汽車結構將出現以下八大特點。
1.柴油機被更多的轎車所採用,歐洲裝備柴油機的轎車已越來越多。
2.汽油機技術發展的標志之一是電控燃油噴射發動機將取代化油器發動機。歐共體已明確規定:今後生產的汽油機汽車必須裝備電控燃油噴射系統。
3.電動汽車將進入實用階段。隨著低價格、高能量和長壽命新型電池的研究發展,以及人們對環保的強烈呼聲,電動汽車將逐漸在各大城市成為一種代步工具。
4.汽車安全標准將會更加嚴格。為保證汽車可靠性和穩定性,ABS也將逐漸成為一些車型的標准裝置;安裝保障乘客的氣囊裝置的數量將逐漸增加,一些車型甚至裝備側面氣囊;三點自動上肩式安全帶、防側撞桿及鋼制鏈都將裝備到各種類型的汽車上。
5.使用更多替代鋼的輕型材料,以降低車重。鋁合金、鎂合金及碳素纖維等輕質材料在汽車製造上的應用將增多。
6.各種電子裝置將在汽車上更多地應用,如電子發動機鎖,它使偷車賊無法下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使駕駛人員無論身處何處,都不會迷路。
7.載貨汽車將改進現有的動力裝置。使用一種更加有效的動力裝置,可以使目前的載貨汽車拉得更多、跑得更快。
8.前輪驅動汽車將有所增加,發動機橫置技術進一步發展,將使汽車更省油、更為經濟;一些大型汽車也將採用前輪驅動方式,如新奧迪AB 等。

Ⅶ 請教高手:淺析汽車新能源技術發展狀況論文怎樣寫

立幟汽車製造網 隨著世界能源危機和環保問題日益突出,汽車工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方面,石油資源短缺,汽車是油耗大戶,且目前內燃機的熱效率較低,燃料燃燒產生的熱能大約只有35%—40%用於實際汽車行駛,節節攀升的汽車保有量加劇了這一矛盾;另一方面,汽車的大量使用加劇了環境污染,城市大氣中CO的82%、NOx的48%、HC的58%和微粒的8%來自汽車尾氣,此外,汽車排放的大量CO2加劇了溫室效應,汽車雜訊是環境雜訊污染的主要內容之一。我國作為石油進口國和第二大石油消費大國,污染嚴重,世行認定的2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有16個在中國。國內汽車產品水平與國外差距很大,平均油耗高出10%—30%,排放約為15—20倍,汽車工業面臨的壓力更大。

上個世紀末以來世界各國和各大汽車公司以及國內各大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紛紛致力於開發清潔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獲得了長足發展。汽油和柴油是傳統內燃機汽車的能源,利用除此以外的能源提供汽動力的汽車均可稱為新能源汽車。目前正在開發的新能源包括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醇類、二甲醚、氫、合成燃料、生物氣、空氣以及電荷燃料電池等。

本文介紹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概況,並對其發展前景提出看法。

1 新能源汽車的種類及其特點

1.1 天然氣汽車和液化石油氣汽車

天然氣汽車又被稱為「藍色動力」汽車,主要以壓縮天然氣(CNG)、液化天然氣(LNG)、吸附天然氣(ANG)為燃料,常見的是壓縮天然氣汽車(CNGV)。液化石油氣汽車(LPGV)是以液化石油氣(LPG)為燃料。CNG和LPG是理想的點燃式發動機燃料,燃氣成分單一、純度高,與空氣混合均勻,燃燒完全,CO和微粒的排放量較低,燃燒溫度低因而NOx排放較少,稀燃特性優越,低溫起動及低溫運轉性能好。其缺點是儲運性能比液體燃料差、發動機的容積效率較低、著火延遲期較長。這兩類汽車多採用雙燃料系統,即一個汽油或柴油燃料系統和一個壓縮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系統,汽車可由其中任意一個系統驅動,並能容易地由一個系統過渡到另一個系統。康明斯與美國能源部正合作開發名為「先進往復式發動機系統(ARES)」的新一代天然氣發動機,根據開發目標,該發動機熱效率達50%(熱電聯產時達到80%以上),NOx排放量低於0.1g/km,製造成本為400450美元/kW,維護費用低於0.01美元/kwh,在滿足這些目標的同時,發動機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1.2 醇類汽車

醇類汽車就是以甲醇、乙醇等醇類物質為燃料的汽車,使用比較廣泛的是乙醇,乙醇來源廣泛,製取技術成熟,最新的一種利用纖維素原料生產乙醇的技術其可利用的原料幾乎包括了所有的農林廢棄物、城市生活有機垃圾和工業有機廢棄物。目前醇類汽車多使用乙醇與汽油或柴油以任意比例摻和的靈活燃料驅動,既不需要改造發動機,又起到良好的節能、降污效果,但這種摻和燃料要獲得與汽油或柴油相當的功率,必須加大燃油噴射量,當摻醇率大於15%—20%時,應改變發動機的壓縮比和點火提前角。乙醇燃料理論空燃比低,對發動機進氣系統要求不高,自燃性能差,辛烷值高,有較高的抗爆性,揮發性好,混合氣分布均勻,熱效率較高,汽車尾氣污染可減少30%以上。這種汽車最早由福特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發,到2003年底,美國有230多萬輛乙醇汽車,其中多數是道奇和克萊斯勒廂式車——2003年已賣出233466輛。

1.3 氫燃料汽車

氫是清潔燃料,採用氫氣作燃料,只需略加改動常規火花塞點火式發動機,其燃燒效率比汽油高,混合氣可以較大程度地變稀,所需點火能量小,有利於節約燃料。氫氣也可以加入其它燃料(如CNG)中,用於提高效率和減少N02排放。氫的質量能量密度是各種燃料中最高的一種,但體積能量密度最低,其最大的使用障礙是儲存和安全問題。寶馬公司一直致力於氫氣發動機研製,開發了多款氫發動機汽車,其裝有V12氫發動機的7系列轎車是世界上首批量產的氫發動機,該發動機可使用氫氣和汽油兩種燃料。

1.4 二甲醚汽車

二甲醚(DME)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具有優良的燃燒性能,清潔、十六烷值高、動力性能好、污染少,稍加壓即為液體,非常適合作為壓燃式發動機的代用能源,使用該燃料的車輛可達到美國加州的超低排放標准。日本NKK公司成功地開發出用劣質煤生產二甲醚的設備,並且和住友金屬工業公司於1998年完成了用二甲醚作為汽車燃料的試驗,二甲醚汽車(DMEV)不會排放黑色氣體污染環境,產生的NOX比柴油少20%。

1.5 氣動汽車

以壓縮空氣、液態空氣、液氮等為介質,通過吸熱膨脹做功供給驅動能量的汽車稱為氣動汽車,氣動發動機不發生燃燒或其他化學反應,排放的是無污染物輻射的空氣或氮氣,真正實現了零污染。目前開發比較成功的是壓縮空氣動力汽車(APV),工作原理類似於傳統內燃機汽車,只不過驅動活塞連桿機構的能量來源於高壓空氣。APV介質來源方便、清潔,社會基礎設施建設費用不高,較容易建造。無燃料燃燒過程,對發動機材料要求低,結構簡單,可借鑒現有內燃機技術因而研發周期短,設計和製造容易。但目前APV能量密度和能量轉換率還不夠高,續駛里程短。1991年法國工程師Guy Negre獲得了壓縮空氣動力發動機的專利,並加盟MDI公司,2000年MDI公司推出的名為「進化」(evolution)的APV,質量僅700kg,其發動機質量僅為35kg,速度可達120km/h,一次充滿壓縮空氣可行駛200km,充氣費用僅為0.3美元,在城市中約可行駛10h,在壓縮空氣站充氣2min就可完成,用氣泵充氣3h可完成。

1.6 電動汽車

世界上第一輛電動車(EV)由美國人在19世紀90年代製造。EV大致分為蓄電池電動汽車(BEV)、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和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電動汽車的一個共同特點是汽車完全或部分由電力通過電機驅動,能夠實現低排放和零排放。

蓄電池電動汽車是最早出現的電動汽車。使用鉛酸電池的汽車整車動力性、續駛里程與傳統內燃機汽車有較大的差距,而使用高性能鎳氫電池或者鋰電池又會使成本大大增加。而JtBEV都需有一定充電時間及相應的充電設備,使用場合受到了限制。燃料電池具有近65%的能量利用率,能夠實現零排放、低雜訊,國外最新開發的高性能燃料電池已經能夠實現幾乎與傳統內燃機汽車相當的動力性能,發展前景很好,但成本卻是制約其產業化的瓶頸。在加拿大進行的示範試驗表明,使用燃料電他的公共汽車製造成本為120萬加元,而使用柴油機的公共汽車僅為27.5萬加元。

混合動力汽車融合了傳統內燃機汽車和電動汽車的優點,同時克服了兩者的缺點,近年來獲得了飛速發展,並已經實現了產業化和商業化,PRIUS和INSIGHT兩款混合動力汽車的成功向人們展現了混合動力技術的魅力和巨大的市場潛力。

1.7 以植物油為燃料的汽車

為了尋找可代替石油的新能源,科學家也將目光投向了植物油,正在研製以植物油如大豆油、玉米油及向日葵油為原料的內燃機油。科學家們還在研究生物柴油,這是一種以植物油為原料的燃料,將來可作為柴油的替代品大量用於卡車和輪船。生物柴油中不含硫,因此不會對環境造成酸雨威脅。為生產生物柴油,化學家們正在對植物油進行酯化加工,使之變成甲基酯化合物,燃燒起來更干凈,發動機內殘留物也較少。

2 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概況

我國天然氣資源豐富,分布廣泛,海南、北京、上海、重慶等省市被列為國家燃氣汽車重點示範城市,各地均在燃油汽車基礎上研製開發改裝了壓縮天然氣汽車和液化石油氣汽車,主要用於計程車、公交客車、大型車輛和工程設施等。一汽—大眾公司開發了捷達LPG,上海交大研製成LPG轎車並和申沃客車聯合開發成功改裝型LPG城市bus,北京開發了CNG城市bus。

山西是產煤大省,甲醇汽車項目已進行多年,目前已達到商業運行階段,所用甲醇汽車採用靈活燃料系統,既可用甲醇,也可用汽油,將乙醇當作有氧燃料使用,現在在河北和黑龍江等地推廣。同時國家制定了乙醇汽油燃料相關標准。我國雲崗汽車公司大同汽車製造廠開發了甲醇中巴車。

我國煤炭資源豐富,政府支持以煤炭為原料製造車用燃料項目。煤直接液化和間接液化製取車用燃料的項目正在積極進行。「十五」期間在雲南和陝西建立了煤直接液化示範廠,以煤為原料合成石油或二甲醚等車用燃料。西安交通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煤化工研究所經過5年協同攻關,於2000年研製出了「超低排放二甲醚汽車」,通過在TYll00單缸柴油機及裝備有大連柴油機廠生產的CA498柴油機的麵包車上燃用二甲醚的試驗,發現發動機的功率可提高10%-15%,熱效率提高2—3個百分點,雜訊降低10%-15%。

我國從事燃料電池研究的單位有20餘家,質子交換膜(PEM)燃料電池技術已取得較大進展,但與國外還有不小差距,例如,國外將功率50—80kW的PEM燃料電池用於轎車,而我國最大的PEM燃料電池單堆功率為5kW,離轎車使用相距甚遠。我國的金屬燃料電池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我國的鎳氫電池和鋰電池技術水平也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比亞迪在2005年上海車展展出的E1電動車已經具備了很好的整車動力性能。

目前國內對壓縮空氣動力汽車的研究報道最多的是浙江大學,他們已經開發出壓縮空氣動力摩托車研究平台,探索出不少有益的結論,正在進一步深入研究,此外重慶大學和同濟大學也做過一些探索性研究。應當說APV在國內的發展才剛剛起步。

3 代用燃料汽車的發展前景

在各種汽車代用燃料中,LPG和CNG最方便投入使用,而且目前已經具有好的配套基礎設施。在排放和經濟性能要求較高而動力性能要求一般的公共交通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美國近年來新型公交客車中天然氣汽車就占據了較大比例。在中國這樣的農業大國特別是一些農業大省,乙醇資源豐富,乙醇汽車有良好的應用前景。二甲醚等合成燃料具有很好的排放特性,也將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特別是作為代用柴油應用於混合動力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毫無疑問是下一代汽車動力系統的主要形式。

蓄電池電動汽車的使用性能不如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且成本高。氫燃料發動機的能量利用率不如氫氧燃料電池。因而蓄電池電動汽車和氫發動機汽車的發展前景不是十分樂觀。當然隨著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展和突破,也許純電動汽車能迎來一個不錯的發展局面。壓縮空氣動力汽車雖然實現了零污染,但其整車性能與傳統汽車相差太遠,只能在較小的范圍內應用於特定場合。

燃料電池是目前技術條件下能量利用率最高的車用能源。燃料電池的比能量可達200—350Wh/kg,為鋰離子電池的2—3倍;能量轉換效率高達60%~80%,是汽油機或柴油機的1.5~2倍,能實現超低污染甚至零污染,而且燃料電池使用的氫能源是可再生的。目前以甲醇燃料電池技術最為成熟。國外各大石油公司和汽車均在致力於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以搶佔在未來汽車發展中的灘頭。戴姆勒—賓士汽車公司從1993年到2000年先後推出了NecarI—NecarⅣ和Nebas等系列FCEV,2001年5月Necar4在美國試車,功率55kW,最高車速145km/h,裝載行程450km,最新推出的Necar V-FCEV採用甲醇燃料電池。1997年Ballard動力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組建了Xcellsis公司開發燃料電池轎車,美國AR—CO、殼牌、德士古等石油公司和加州CARB先後加盟,組成世界上最強大的燃料電池車開發聯盟。日本電力中央研究所正在開發一種全面使用耐熱陶瓷的燃料電池,電池在發電效率非常高的1000℃的高溫下工作,電解質的輸出功率達到1W/cm2,相當於傳統燃料電池的5倍。EvomR公司致力於開發鋁和鋅燃料電池,已具有相當水平。

總之對代用燃料的綜合評價應考慮以下因素:燃料成本;車輛成本;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有效能源利用率;溫室效應;排放污染;生產、儲運、分銷、加註設施;裝載行駛里程和加註時間;安全性。基於這些因素,目前最容易投入使用的代用燃料是CNG和LPG。電、甲醇和乙醇的綜合評價指數都低於汽油。可以預計LPG和CNG以及乙醇的市場份額將會不斷增加。二甲醚和合成柴油在十年後其市場份額會快速穩定增長。混合動力汽車會進一步發展,迅速增加市場份額。而燃料電池汽車會在20年之後開始實現產業化逐漸增加市場份額。傳統汽油機汽車的市場份額會在20年之後開始出現明顯的下降,但柴油車會在重型車輛領域繼續保持很高的市場份額。

4 結束語

在未來的20年內,汽油和柴油仍是汽車主要的能量來源,但汽油和柴油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發動機技術將快速發展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代用燃料會得到迅速運用,天然氣汽車和乙醇汽車會率先大規模投入使用,二甲醚和合成燃料會逐步擴大應用。

混合動力系統會得到快速發展和應用,混合動力汽車將至少在30年內都是汽車工業最切實可行的解決能源問題和污染問題的途徑。因此應當整合資源加速混合動力汽車的開發,搶占汽車技術發展的新高地。

燃料電池是最有前途的車用能量,也是未來汽車的主要能量源,國內石油工業應該與汽車工業聯手開發先進的燃料電池技術,搶占未來先進汽車技術的前沿陣地!

Ⅷ 結合中國汽車企業的現狀,談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1000字以上的論文

戰略性新興產業之新能源汽車:中國車企沖頂
2010年10月18日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將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發改委隨後在對有關決定解讀時指出,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行業升級轉型的方向。我國要在未來形成具有世界競爭力的汽車工業體系,必須超前部署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當前,要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以產業聯盟系列化為途徑,著力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加速形成知識產權,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而有關規劃實際上已經將中國新能源汽車10年內的發展目標定為全球第一。若這一規劃成真,中國汽車企業將有望通過新能源汽車的跨越發展一舉登上全球汽車產業的王者寶座。
2009年9月,我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提出,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5%左右。同年12月,我國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承諾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這意味著未來10年我國節能減排任務艱巨。我國工業能耗大約佔70%,而汽車是工業能耗大戶,我國每年新增石油需求的2/3用於交通運輸業。截至2010年10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約1.99億輛。若未來國內機動車完全更新換代為新能源汽車(價格按每車10萬元計算),則整個市場規模將高達20萬億元(這還未考慮到出口)。因此,發展新能源汽車不但有助於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同時也代表了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其市場空間極其驚人。
根據《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到2015年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計劃達到100萬輛,動力電池產能約達到100億瓦時。
此外,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到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將初步實現產業化,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化;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保有量達到50萬輛以上;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實現產業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市場規模達到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保有量達到500萬輛;以混合動力汽車為代表的節能汽車銷量達到世界第一,年產銷量達到1500萬輛。
因此,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即將面臨爆發期,可以預計該產業中將會涌現出許多高速成長的企業,而這些企業也將會在資本市場獲得良好的表現,極具投資價值。
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支持全面加強
現代電動汽車一般可分為三類:純電動汽車(PEV)、混合動力汽車(HEV)、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近些年在傳統混合動力汽車的基礎上,又衍生出一種外接充電式(Plug-In)混合動力汽車(PHEV)。目前全世界各國對電動汽車都非常重視,許多國家都開始投入大量資金開發電動汽車。
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支持政策由來已久。「十五」期間,投入8.8億元設立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並取得重要進展,形成了「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基本形成電動汽車自主開發的技術平台。所謂「三縱」是指開發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三橫」是指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驅動電機、動力蓄電池。此外,電動汽車也被列入我國「863」計劃12 個重大專項之一。
目前我國汽車產業支持政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鼓勵節能環保和小排量汽車,減少現有汽車能源消耗和排放;二是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主要補助插電式(plug-in)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車。支持政策的走向是:
(1)一攬子政策推動整個產業發展、補貼范圍擴展到私人購車領域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和一攬子扶持政策將於近期上報國務院審議,如審議通過,最快年內有望實施。一攬子扶持政策將從研發生產、市場推廣、售後服務和回收利用等各個環節入手,制訂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投融資政策等。我國還准備設立國家層面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研發與產業化專項,重點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和技術改造。這將是我國第一次針對一個產業提出一攬子扶持政策。
近期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范圍從對公交、公務、市政、郵政等政府采購補貼逐步擴展到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
2009年1月,國家啟動「十城千車」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首批列入了13個城市。09年底試點城市由13個擴大到20個,選擇5個城市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試點。
2010年5月,政府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消費者在6月18日之後,每購買一輛節能型汽車,將獲得3000元的補貼。6月,出台對於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辦法,對滿足支持條件的新能源汽車,按3000元/千瓦時給予補助。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最高補助5萬元/輛;純電動乘用車最高補助6萬元/輛。
(2)通過補貼扶持和引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整體的發
展,並重點支持關鍵環節
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通過規定補助范圍、對象,並需要滿足一系列的支持條件,來引導試點城市建立相關配套設施和示範推廣工作。通過《推薦車型目錄》和國家標准,來引導申請補助的汽車生產企業及其新能源汽車產品,提高和保證產品性能參數,重點扶持具備一定產能規模和完善售後服務體系,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
目前,發改委正在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0年本)》,在鼓勵類產品中,新增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其中包括電池管理系統、電機管理系統、電動汽車驅動電機、電路集成以及充電設備等。
在配套設施方面,國家電網2010年將建設75個電動汽車充電站和6200個充電樁,2015年前將建設1700個充電站。南方電網也宣布2010年將建設超過80座充電站。
在國家和行業標准方面,我國已制定並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相關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共計42項,其中22項已列為新能源汽車產品准入的專項檢驗標准。2012年前,我國將基本建立與產業發展和能源規劃相適應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充電設施標准體系。
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近期以混合動力汽車為重點,未來以純電動車為主要發展方向
面對純電動汽車(PEV)、混合動力汽車(HEV)、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等不同的技術選擇,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我國新能源車發展路線將以純電動汽車作為主要戰略取向,近期以混合動力汽車為重點,大力推廣普及節能汽車。考慮到技術發展現狀,而將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作為未來長期的發展方向。
經過近10年的自主研發和示範運行,中國在電動車產業技術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大幅度縮小;中國電動車領軍企業與國外電動車技術的先行車企正在同一起跑線上成長。小型純電動乘用車將是3到5年內中國電動車產業發展的主導方向。在「十二五」電動車發展規劃中,小型純電動車將得到充分重視。
動力電池:以鋰電池為主要發展方向、以錳酸鋰+鈦酸鋰為正負極搭配方式
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部件成本占電動車整車成本的30%至50%,同時也是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核心技術。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到2015年,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化;到2020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技術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動力電池環節,我國力爭突破動力電池瓶頸。到2015年,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達到120瓦時/公斤以上,成本降低至2元/瓦時,循環壽命穩定達到2000次或10年以上。到2020年,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達到200瓦時/公斤以上,成本降低至1.5元/瓦時以下。
目前二次電池包括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和鋰電池等。雖然影響電池性能及決定其相對優勢的因素很多,但是比能量是最重要最直觀的一個指標。從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到鋰電池,比能量越來越高。與鉛酸電池、鎳鎘電池和鎳氫電池比較,鋰電池的優勢明顯,因此作為發展方向的鋰電池將會在電動汽車領域廣泛應用。我們預計201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的市場規模達到180億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普及期,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規模將達到2880億元。市場容量巨大,且增長迅速。
鋰電池單元主要由正極、負極、隔膜和電解液四部分組成。正極材料是決定電池性能的關鍵,目前市場應用的主流正極材料包括鈷酸鋰、錳酸鋰、三原材料和磷酸鐵鋰,其中錳酸鋰和磷酸鐵鋰可以說是各領風騷。由於磷酸鐵鋰產品存在一致性、低溫性能、高倍率放電性能和成本等問題,因此我們認為未來新能源汽車將主要選擇錳酸鋰路線。從目前市場主流新能源汽車看,除了比亞迪堅持使用磷酸鐵鋰電池,其他公司也基本都選擇了錳酸鋰路線。
在負極材料方面,雖然碳材料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但是我們預計鈦酸鋰的出現將會顛覆行業格局。鈦酸鋰是一種性能優異的負極材料,由於電位過高,鈦酸鋰並不適合與磷酸鐵鋰搭配,反而錳酸鋰+鈦酸鋰體系是較優的一種選擇。錳酸鋰+鈦酸鋰體系的優勢包括:近乎完美的安全性、使用壽命更長、可以快速充放電、結合錳酸鋰具備整體成本優勢等。因此我們認為錳酸鋰+鈦酸鋰體系將會是未來正負極材料的主要搭配方式。
電解液約占鋰電池成本的15%,電解液中關鍵材料六氟磷酸鋰約占成本一半,目前六氟磷酸鋰國產化程度很低,毛利率更高達70%;隔膜是鋰電關鍵材料中技術壁壘最高的一種高附加值材料,占鋰電池成本的20%左右,由於技術含量高,目前國內80%的隔膜需要進口。可以預計動力鋰電池用隔膜的發展方向是耐高溫、多層隔膜、高強度、高保液能力。
驅動電機:我國驅動電機技術進步明顯
驅動電機是電動汽車的關鍵部件,直接影響整車的動力性及經濟性。驅動電機主要包括直流電機和交流電機。目前電動汽車廣泛使用交流電機,主要包括:非同步電機、開關磁阻電機和永磁電機(包括無刷直流電機和永磁同步電機)。其中,非同步電機主要應用在純電動汽車,永磁同步電機主要應用在混合動力汽車中,開關磁阻電機目前主要應用在客車中。
車用電機的發展趨勢包括:第一、電機本體永磁化:永磁電機具有高轉矩密度、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等優點。我國具有世界最為豐富的稀土資源,因此高性能永磁電機是我國車用驅動電機的重要發展方向。第二、電機控制數字化:專用晶元及數字信號處理器的出現,促進了電機控制器的數字化,提高了電機系統的控制精度,有效減小了系統體積。第三、電機系統集成化:通過機電集成和控制器集成,有利於減小驅動系統的重量和體積,可有效降低系統製造成本。
在驅動電機方面,經過「九五」、「十五」、「十一五」國家對電動汽車用電機系統的集中研發和應用,我國已自主開發了滿足各類電動汽車需求的驅動電機系統產品,獲得了一大批電機系統的相關知識產權,形成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車用驅動電機系統批量生產能力。
目前,我國自主開發的永磁同步電機、交流非同步電機和開關磁阻電機已經實現了與國內整車產業化技術配套,電機重量比功率顯著提高,電機系統最高效率達到93%以上,系列化產品的功率范圍覆蓋了200kW以下電動汽車用電機動力需求,各類電機系統的核心指標均達到相同功率等級的國際先進水平。但是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在產品集成度、可靠性和系統應用技術方面,仍存在較大的差距。

熱點內容
武漢至四川雲南自駕游路線 發布:2025-07-12 09:17:49 瀏覽:42
武昌商務車電話 發布:2025-07-12 09:14:47 瀏覽:300
珠海東風汽車價格 發布:2025-07-12 09:09:37 瀏覽:650
第八代半思域內飾 發布:2025-07-12 09:03:14 瀏覽:825
內蒙越野賽泥濘 發布:2025-07-12 09:02:37 瀏覽:110
皮卡堂貴族系統在哪 發布:2025-07-12 08:17:26 瀏覽:932
2016年魯工920鏟車價格 發布:2025-07-12 08:09:17 瀏覽:749
去吧皮卡丘沒有官網了 發布:2025-07-12 07:57:04 瀏覽:177
皮卡堂怎麼使用超速技能 發布:2025-07-12 07:40:32 瀏覽:709
cla內飾顏色定製 發布:2025-07-12 07:37:19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