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電動汽車起火事件統計
A. 2019新能源車市銷量下滑,特斯拉、蔚來、比亞迪先後出現自燃事件
[億歐導讀]?2019年是公認的汽車產業變革之年,在變革中,純電動汽車成了車企破局和轉型的第一步。就純電動而言,電池安全、補貼退坡、里程焦慮和銷量下滑是今年繞不開的關鍵詞。
(車市寒冬/Pixabay)
2020年,伴隨著補貼的完全退出,一個純粹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向所有玩家敞開。
新的一年,國產特斯拉將實現大規模交付,合資品牌旗下新能源車型也將陸續推出,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行業將面臨重新洗牌。
在這樣的環境中,新能源車企要做的便是提高產品力,並完善配套服務,消除消費端的顧慮,讓新能源汽車的優勢真正體現出來。否則,在未來競爭中將難以存活下來。
編輯:張宇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數據顯示:特斯拉起火事故率高於我國新能源汽車
9月20日,在南京空港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全球智慧出行大會(GIMC2020)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介紹了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在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領域的應用。他介紹,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起火概率萬分之0.49,2020年是萬分之0.26,比燃油車的萬分之1到萬分之2,要低很多。
大會上,孫逢春院士根據數據報告,給出了以下七個結論:
1、新能源汽車著火事故比例低於傳統燃油車。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著火事故率是0.0049%,2020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年化火災事故率是0.0026%。根據公安部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傳統燃油車的年火災事故率約為0.01%~0.02%。
2、我國新能源汽車著火事故率顯著低於國外水平。2012-2019特斯拉安全報告表明,每行駛2.8億公里就發生一起特斯拉車輛燃燒事故。而在2018-2019國家監管平台統計數據,我國新能源汽車每行駛4.47億公里發生一次燃燒事故。
3、大型車企新能源汽車的著火車輛較少。
4、著火車輛中乘用車佔比較大。2020年目前統計的54輛著火車輛中,乘用車25輛,佔比46.3%。
5、磷酸鐵鋰電池的安全性相對較好。
6、行駛狀態下著火車輛較多。具體來看,起火車輛中,靜置狀態佔31.4%,行駛狀態佔40%,充電狀態佔17.1%,未知狀態11.4%。
7、2017年及以前出廠的新能源汽車事故率較高。
目前,工信部已發布電動汽車強制性國家標准。新標准方案中,增加了電池系統熱事件報警信號要求,提醒駕乘人員;增加了電池系統熱擴散試驗,要求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後,電池系統在5分鍾內不起火不爆炸,為乘員預留安全逃生時間等。新標準的實施,也能夠進一步保障駕乘人員的生命安全。
C. 杭州通報電動車起火事件,最新調查進展如何
據相關消息報道,杭州發生一起電動車起火事件。目前官方正在進行進一步的調查,最新的調查進度如何?據相關人員透露,經過專業的人員調查,目前已經判斷此次爆炸事故可能與電瓶車的鋰電池有關。當然,具體原因目前還在進行調查中,相信結果出來之後,會第一時間通知大家。其實這段時間,關於電瓶車的事故是非常多的。各種原因,各種情況發生了各種事,給我們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那麼大家是否知道,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才會導致這種結果的出現?下面我們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做一個簡單的了解吧。
當然,除了這些原因之外。可能還有一些其他原因,所以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因為他給我們帶來的影響足夠多了,如果我們還放任不顧,那結果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
D. 蔚來ES8於5月16日再次自燃,是否說明純電動車的電池安全隱患開始暴露
因政策補貼因素倒逼企業過度追求電池的高能量密度,是造成目前電動汽車暴露安全問題的最大根源。
另外前瞻產業研究院對2017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的起火事故分析統計,充電場景是起火的高發場景,佔比達50%。起火事故的原因中,動力電池自燃佔比為31%,主要是由於鋰電池發生內部或者外部短路後,短時間內電池釋放出大量熱量,溫度急劇升高,導致熱失控。不難發現,電動汽車起火大部分原因指向動力電池。
E. 動力電池龍頭深陷自燃泥潭:連續起火20起,14萬台電動車被召回
LG化學動力電
新公司也可以在動力電池開發上投入更多的研發經歷,這對於提升產品質量和革新電池技術都有很大的幫助,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自燃等事故的發生。
LG化學方面對於電池業務的前景也非常看好,預計新公司今年的預期銷售額約為13萬億韓元(約770億元人民幣),作為對比,寧德時代2019年的年銷售額為458億元。根據此前的公告顯示,LG化學預計電池業務銷售額到2024年將達到30萬億韓元(約1770億元人民幣)。
總的來看,目前LG化學確實遭遇了一系列的煩心事,但已經形成的市場格局短時間內並不會發生變化,未來動力電池市場仍將是寧德時代和LG化學雙雄爭霸的局面。
結語:安全問題為電池企業的命脈
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中最重要的零部件,但技術上存在壁壘,長期以來車企都是選擇從電池企業直接購買電芯或者電池組來使用,這也催生了幾個強力的動力電池企業,如寧德時代和LG化學。
由於動力電池為車輛提供動力,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發熱或者受到損傷從而導致出現安全事故,車輛自燃和爆炸的情況時有發生。
寧德時代和LG化學都因為車輛自燃事件而承擔了一定的輿論壓力,這也給電池企業敲了一記警鍾,在追求能量密度和擴張的路上更要注意電池的安全問題,做出又好又安全的電池才是重中之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F. 威馬汽車頻發起火事故 沖刺IPO或受影響
一個月內接連發生四次車輛冒煙起火事故後,威馬汽車決定召回問題車輛。
10月28日,威馬汽車發布聲明,已主動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召回計劃,自即日起召回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9月23日生產的,搭載了動力電池型號為ZNP3914895A-75A的部分2020款威馬汽車產品,共計1282輛。
而針對部分媒體提到的10月27日發生於北京市的威馬汽車起火事件,涉事車輛則並未搭載中興高能的電池。
官方資料顯示,中興高能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是中興通訊旗下新能源板塊規模控股子公司,主要致力於研發、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列產品。
據高工產業研究院統計,2020年1-9月,中興高能的動力電池為威馬配套了2257輛汽車,裝機量為118.2MWh,在威馬的電池裝機總量中佔比接近15%。
沖刺IPO或受影響
盡管車輛召回的主要責任方為電池供應商,威馬的反應也「算得上」迅速,但接連多起事故或許會給威馬汽車的口碑形象、上市計劃帶來不利影響。
同時,部分消費者對威馬的供應鏈管理能力、質檢能力表示懷疑;再結合中興高能的聲明,威馬可能仍未說明車輛起火的真實情況。
針對威馬的電芯供應商選擇,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認為,由於威馬的生產流程採取C2M的個性化定製模式,支持用戶在下訂單時選擇不同的汽車配置,因此其電池供應商較為多元。
至於召回事件是否會延遲威馬的上市進程,張翔認為,在IPO審核問詢階段,上交所必然會對威馬的產品安全性展開評估,預計會有一定影響。
10月13日,上海證券局官網信息顯示,威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已於9月30日正式提交了科創板IPO輔導備案,輔導機構為中信建投證券。按照規劃,威馬准備於2021年初在科創板上市。
10月初,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通過公開信表示,威馬將加速產品的量產落地,並進一步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堅持精細化運營。
不過,他也坦言,威馬汽車如今尚未「安全上岸」,疫情的負面影響也沒有完全消除;公司與特斯拉的差距「依然是全方位的」。
考慮到召回需要免費更換動力電池包並提供賠償,威馬汽車或許還將承擔一筆不菲的費用支出。
數據顯示,威馬汽車今年三季度的累計銷量同比增長79.3%,達6200輛;其中9月銷量達2107輛,同比增長38.8%。威馬EX5自2018年9月交付至今,累計銷量近3.6萬輛,居造車新勢力單一車型銷量第一。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G. 純電動汽車事故統計怎麼找
沒上牌的車,肯定沒統計。
H. 新能源汽車起火統計
隨著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崛起,越來越多消費者選購了新能源汽車,自燃事故的現象也就多了起來,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1日至11月8日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已發生了27起自燃事件,這些自燃的新能源車涉及到16個品牌共18款(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電動)車型。其中,1月份共發生1起、5月份中發生6起、6月份發生6起自燃事件,7月份發生1起、8月份發生8起、10月份發生4起、11月份發生了1起。
這些發生自燃事故的新能源汽車分別是哪些品牌的?涉及到哪些純電動或混動車型等新能源車型?以下是2020年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統計數據表。
序號 時間 地點 品牌 車型 事件
1 1月7日 山東臨沂 眾泰 E200 行駛中自燃
2 5月4日 浙江杭州 江淮 瑞風EV 行駛中自燃
3 5月8日 廣東東莞 日產 帥客EV 充電時自燃
4 5月8日 湖南長沙 理想 ONE 行駛中自燃
5 5月18日 廣東廣州 廣汽新能源 埃安 S 停車自燃
6 5月26日 深圳福田 南京依維柯 EV車型 追尾自燃
7 5月28日 深圳 比亞迪 秦Pro EV 充電時自燃
8 6月7日 浙江長興 江鈴 易至EX5 停車自燃
9 6月20日 江蘇靖江 東風 東風新能源 行駛中自燃
10 6月22日 河北保定 長城 歐拉iQ 充電時自燃
11 6月23日 河南鄭州 比亞迪 唐DM 行駛中自燃
12 6月27日 浙江杭州 力帆 820EV 停車自燃
13 6月28日 浙江杭州 吉利 帝豪EV 停車自燃
14 7月27日 上海松江 奇瑞新能源 小螞蟻 停車自燃
15 8月6日 廣東肇慶 理想 ONE 事故後起火
16 8月11日 廣東琶洲 小鵬 小鵬G3 停車自燃
17 8月12日 深圳坪山 廣汽新能源 埃安 S 行駛中自燃
18 8月20日 福建三明 北汽新能源 EX360 充電時自燃
19 8月21日 上海 眾泰 E200 行駛中自燃
20 8月23日 海南海口 廣汽新能源 埃安 S 路口自燃
21 8月27日 福建廈門 北汽新能源 EU5 充電時自燃
22 8月27日 湖南長沙 北汽新能源 EU5 街頭自燃
23 10月5日 福建邵武 威馬 EX5 路邊自燃
24 10月13日 福建邵武 威馬 EX5 充電時自燃
25 10月19日 江蘇泰州 威馬 EX5 路邊自燃
26 10月27日 北京海淀 威馬 EX5 停車自燃
27 11月6日 江西萍鄉 北汽新能源 EX360 停車自燃
I. 各類電動汽車起火事件都有哪些
各類電動汽車起火事件都有:
1、2017年6月11日凌晨3時左右,山東省日照市一輛特斯拉撞擊護欄後發生火災。
2、2019年4月21日晚8時許,上海徐匯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
3、2019年4月24日,武漢一輛比亞迪E5起火。
4、2019年5月16日和6月14日,蔚來ES8分別在上海、武漢市再次出現自燃事件。
(9)2018電動汽車起火事件統計擴展閱讀:
2019年8月18日,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布《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今年5月以來,在發生起火事故的新能源汽車(已查明著火時的車輛狀態)中,41%的車輛處在行駛狀態、40%的車輛處在靜置狀態、19%的車輛處在充電狀態。
《報告》顯示,今年5月以來,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發現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79起,涉及車輛96輛。其中,47輛事故車輛接入國家監管平台,28起事故在發生前10天內國家監管平台已進行預警提醒。
79起安全事故中,65%的事故車輛為乘用車、28%的事故車輛為專用車、7%的事故車輛為客車。從動力電池類型看,86%的事故車輛使用三元鋰離子電池、7%的事故車輛使用磷酸鐵鋰電池、7%的事故車輛電池類型不確定。
在已查明著火原因的車輛中,58%的車輛起火源於電池問題,19%的車輛起火源於碰撞問題,還有部分車輛的起火原因源於浸水、零部件故障、使用問題等原因。
J. 35天內接連發生4起自燃事故,威馬汽車引發新能源汽車信任危機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規模已升至世界首位。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攀升,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時有發生。去年,特斯拉和蔚來就曾深陷「自燃門」。除此之外,像比亞迪、廣汽新能源等較為熱銷的新能源品牌也都發生過自燃事故。據不完全統計,2018和2019兩年,在我國發生的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超過了80起。
而就在近日,又有一個新能源品牌因為短短一個月發生四次自燃事故而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它,就是前不久剛剛完成100億D輪融資的威馬汽車。雖然這幾起事故均未造成人員傷亡,但是卻引發了消費者對於電動汽車的不信任及恐慌情緒。
值得注意的是,威馬汽車此次並沒有披露這些被召回的車輛其電芯是由哪家供應商所產,但是據公開資料顯示,威馬汽車目前有多個動力電池供應商,其中包括寧德時代、穀神、力神、蘇州宇量、塔菲爾能源、瑞浦能源、中興高能等。
威馬汽車此次所召回的電芯型號為ZNP3914895A-75A,其對應的電池生產商應該是中興高能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在今年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孫逢春曾表示,目前,因電池問題導致起火的新能源汽車事故佔起火總數的60%左右;第二大原因是碰撞,由此導致起火的比例為21%。也就是說,電池問題仍然是電動車起火事故的主要原因。
而對於此次的威馬汽車自燃事件,也有網友指出,威馬汽車這35天來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幾乎要毀了整個行業。雖然這位網友的措辭有點過激,但是毫無疑問,在經歷這一系列的自燃事件之後,消費者在短期之後確實很難恢復對新能源汽車的信心。
在小編看來,造車新勢力目前在研發技術和時間沉澱上缺乏積累。雖然威馬汽車此次主動發起了召回,並為可能存在問題的車輛免費更換由其他供應商提供電芯的動力電池包,但是誰也無法保證,類似的狀況後面還會不會再次發生,或者說,市場上還會不會再出現「另一個威馬」。
(註:以上配圖均來自網路,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並感謝!)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