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5年電動汽車技術路線
① 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的研究技術路線有哪些
1.電機繞組。 繞組排布和磁場能量轉換有關。優化的繞組可以降低損耗,提高效率,減少發熱。對於車載電機,能量有限,研究電機繞組就成了重要的一個環節。
2。轉子形狀。好多電動汽車已經不用傳統電機轉子了,改用IPM等結構,可以有效增大轉矩,減小電動機體積。
3。驅動電路。不同的電驅模式可以獲得不同的效果。例如傳統的交流電機控制(I-torqur I-phase分量控制)這部分應該是比較熱的吧。誰能研究出一個nb的控制電路,達到控制准確、減小諧波,實現簡便,那誰就nb了。
4。發熱研究。電機研究,無論是汽車還是什麼,歸結到最後都是發熱的問題。可能是電機過熱,也可能是電力電子器件過熱。有很多人在研究電動汽車的散熱問題。因為電力電子器件比傳統汽車部件更容易受熱損壞。
希望對你有幫助。研究領域太多了,隨便一個小地方就足夠你研究幾年啦。
②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
圖4中國乘用車按照路線圖2.0分動力總成比例
小結:實際這個路線圖是否能順利目前看來不清楚,不過保守的估計可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比較難過10%的滲透,過了以後到15%到20%比較容易,還是因為目前的5%區域集中和地方的推廣政策直接相關,要讓新能源汽車形成比較穩定的盈利模式,走到對岸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③ 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發布,未來十年電動汽車不會替代燃油車
下一個十年,純電動車會替代汽油車嗎?我非常明確的告訴你:不會!
雖然電動汽車是國家大力扶持發展的項目,但是它的發展也不是大躍進式的,而是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往前走,逐步的用電動汽車來替代燃油車,而不是一下子全部替換掉,國家對此是有非常明確的規劃的。就在今天,2020年10月27日,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修訂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在上海發布,這可以看做是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規劃發展藍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④ 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重大轉向:混動進、電動退
中國汽車實現節能減排的技術路線將出現重大變化,以混合動力為主的節能汽車在未來15年所佔的市場份額將提升,而純電動和插電混動構成的新能源汽車的份額則會減少。這意味著中國政府過去10年全力以赴推動純電動汽車發展,並希望以此趕超傳統汽車強國的戰略出現調整。
9月16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於南京舉行的「全球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上,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介紹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以下簡稱「路線圖2.0」)透露了上述方向。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目標降低,到2025年的乘用車(含新能源)新車油耗目標也從路線圖1.0中的4L/100km放寬至路線圖2.0中的4.6L/100km。
同時,在大力鼓勵混動汽車發展的同時,動力電池的發展路線也要進行相應調整,要改變以往偏能量密度的策略,還要發展適用於混動車輛的功率型電池,以及能量功率兼顧型電池。
「制定路線圖2.0的專家一致認為我們要同時重視傳統汽車的轉型,要和發展新能源汽車一起抓。」王秉剛表示,中國汽車產業今後15年之所以要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應該並舉發展基於三方面原因:
一是中國地域廣闊,地理、氣候、道路、使用環境很復雜,多元化的汽車技術和多元化的能源結構可能對中國更加適合。二是中國是能源消耗大國,交通能源只有多元化才更加安全,僅僅依靠電或者僅僅依靠石油都是不安全的。三是中國的電力還是以煤炭發電為主,電力部門的規劃到2035年煤電仍佔一半左右,而煤炭除了作為能源以外,還是珍貴的材料資源,我們也要珍惜它,而世界上還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可以被我們利用。
不過,王秉剛同時指出,在強調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並舉發展的同時,仍然要堅持純電驅動戰略取向不動搖。10年前中國確定的以「純電驅動」為主的發展戰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電動汽車拉動的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與充換電基礎設施產業鏈初步建成,改變了延續百年的傳統汽車產業鏈結構,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與增強競爭力的新的重要基礎。
路線圖對於車企的技術路線選擇將起到什麼作用?該路線圖的制定目的是「支撐政府行業管理、引領產業技術創新及引導社會資源集聚」。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過去幾年車企在技術路線選擇方面的主要依據仍然是政府的補貼政策,由於混動汽車沒有補貼,絕大部分車企都放棄了混動技術路線。不過,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逐年退坡並將於2022年底徹底退出、以及「雙積分」政策鼓勵發展低油耗節能汽車,預計混動技術路線將重新受到車企的重視。
?不過,一個尷尬的局面是,在過去十年中國全面推動純電動汽車發展的背景下,很多自主品牌車企已經放棄了混動技術路線,也停止了對高效內燃機技術的開發,大部分車企也不具備混動車輛所需的機電耦合技術研發能力,在這種局面下,傳統能源乘用車的全面混動化要如何進行呢?當然,以豐田為代表的在混動領域擁有強大技術能力和豐富產品組合的跨國車企肯定會對中國的政策調整拍手稱快。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⑤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發布,混動車迎來好時代
在10月27日開幕的2020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上,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全行業1000餘名專家歷時一年半修訂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以下簡稱技術路線圖2.0)正式發布。其中最受業界關注的便是在進一步強調了純電驅動發展戰略,提出至203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比超過50%,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左右,節能汽車全面實現混合動力化,汽車產業實現電動化轉型。
而在全球汽車產業的另一熱點——智能網聯汽車方面,技術路線圖2.0進一步明確了構建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體系和新型產業生態,提出到2035年,各類網聯式自動駕駛車輛廣泛運行於中國廣大地區,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正是基於此,2.0版技術路線圖中提出了,至2035年,我國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各佔一半,傳統能源動力乘用車將全部轉為混合動力,從而實現汽車產業的全面電動化轉型。在此基礎上,我國汽車油耗將在未來5年、10年及15年達到不同的標准。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新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是對我國汽車電動化路線的合理修正,將引導我國電動汽車產業走上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汽車全面電動化的進程中,混合動力汽車的重要性有望顯著提升,國內廠商技術儲備充足,隨著混合動力汽車成為關鍵的過渡產品,其重要性將顯著提升,市場滲透率有望迅速增長。
根據乘聯會統計數據顯示,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過去平穩但有些「寡淡」的混合動力(HEV)市場開始明顯升溫,尤其是在2020年前7個月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動車型同比下滑的情況下,還實現了混動車型(不含進口車)批發銷售16.6萬輛、同比增長16.2%的逆勢上揚。而豐田、本田等日系在華合資混動車型的表現更是出色,僅廣汽本田混動車型今年前三季度累計銷量就達到了82,284輛,展現出了極強市場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豐田汽車有望向廣汽集團提供混合動力技術,這也是豐田首次將其核心混合動力技術提供給外國公司,其目的無疑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2019年豐田品牌在華市佔率約為6%)。
此外,日產汽車也在加強其在中國的混合動力汽車業務。該公司將發布一款配備了其ePower混合動力技術的車型。日產汽車還計劃未來三年在中國推出五到六款混合動力車型,其中包括暢銷的軒逸轎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汽車電動化勢不可擋 車企技術路線如何兼顧當下與未來
美東時間12月7日,特斯拉股價漲逾7%,報641.76美元/股,總市值首次突破6000億美元,達到6083億美元(約3.9萬億元人民幣),市值一天增長404億美元。同期,豐田汽車市值為1931億美元,只相當於特斯拉市值的1/3。12月8日,特斯拉股價又上漲8.12美元,收於649.88美元/股。
不同於混合動力技術,e-POWER的驅動方式很獨特。它搭載一台高效的小排量燃油發動機,燃油發動機不直接驅動車輛行駛,始終處於高效運轉區間為發電機輸入動力,實現發電。產生的電能,通過電動機驅動車輛行駛,實現全時電驅。同時,搭載高性能大扭矩電機,研發團隊根據GT-R渦輪加速驅動力特性對動力系統進行調校,使得e-POWER擁有強大的動力加速性能。
換句話說,搭載這種技術的車,既不是純電車,但又能有純電車一般的使用體驗;而在擁有純電體驗的同時,又消除了里程焦慮,不受充電樁制約,擁有和燃油車一樣的使用便利性。從目前上市的車型來看,e-POWER技術燃油經濟性也很高,日本NOTEe-POWER車型市區工況油耗僅為2.9L/100km。
獨特的e-POWER技術,是日產結合當下能源和用車環境,在節能減排上進行的新探索,它開辟了目前汽車市場動力形態的新可能,同時也和VC-TURBO超變擎、ZeroEmission日產純電技術一起,展現東風日產「讓每一滴油都成為澎湃的動力,讓每一度電都發揮更大的效能」的追求。
目前,同時掌握這三類完全不同的動力技術並推出量產產品的車企僅有日產汽車一家,在以用戶的多樣化動力需求為出發點,推動日產動力天團的落地和不斷進化的同時,東風日產也努力承擔起作為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和對能源的尊重。這樣的日產,值得我們期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⑦ 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是什麼
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表示中國應堅持純電動戰略,在此基礎上再推進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
中國電氣化的技術路線應該繼續堅持純電為導向,盡快形成平台化與模塊化,不要折騰。
500公里以內的乘用車,燃料電池與純電動相比沒有優勢
純電動車最大的風險就是電池的安全性,我國應盡快建立電動車的年檢制度
隨著補貼政策的退坡,雙積分制度的力度還不夠,可以借鑒國外變得燃油稅、碳稅等政策
⑧ 電動汽車技術路線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私家車越來越普及,而每一輛汽車都需要定期做維修和保養為安全出行保駕護航。所以說,人們對汽車的維修保養需求越來越大。截止2019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2.6億輛,其中私家車保有量首次突破2億輛,龐大的汽車保有量給汽車維修保養等後服務行業帶來了很大的商機和挑戰,尤其是隨著汽車新技術、新工藝的日新月異,汽車後服務行業亟需大批全能型高新技術精英人才。所以,學汽車技術成為許多年輕人的首選
⑨ 未來十五年,電動汽車和油混汽車將平分天下,可能嗎
國內包括吉利、長安、廣汽都有了自己的HEV相關技術,豐田還把自己的THS技術部分開放給了廣汽。國產品牌的HEV車型,或許將是未來重要的增長點。也許我們可以期待一下中日車企在油電混動領域的競爭。
寫在最後
炒得沸沸揚揚的「電動退、混動進」,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准確的說法應該是「電動進、混動也進,兩者齊頭並進」。
中國未來15年的汽車發展技術路線,勢必將形成純電動車為主導的「新能源技術路線」,與油混技術為主導的「節能汽車路線」——這兩條路線並行的格局。
但是,15年的周期里,要實現「以電動車為主的新能源車,要佔據50%的市場份額」,「另外50%的燃油車,要全部升級為油電混動車」。兩個目標都不容易。對車企來說,更是壓力山大。
但壓力大,也得硬著頭皮上。中國政府目標是力爭在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作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戶,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首當其沖。
未來十五年,對汽車產業的大考來了。
版權聲明:本文為線外邦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線外邦)
?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⑩ 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會是什麼樣的
今年新能源汽車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