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電動汽車未來發展趨勢
A. 電動汽車是未來汽車發展的趨勢,為什麼電動汽車卻都不保值呢
這是因為電動汽車的價格漂浮不定,而且現在的一些電動汽車也會出現降價的情況,所以相對來說不保值。
B. 新能源汽車前景怎麼樣發展趨勢
目前,全球能源和環境系統面臨巨大的挑戰,汽車作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戶,需要進行革命性的變革。因此,世界各國都紛紛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節能減排,我國更是將其列入到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中,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對其發展高度關注,陸續出台了各種扶持培育政策,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6)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49.7萬輛,成為全球保有量最大的國家。專家預計,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145萬輛。
從應用領域來看,截至2015年12月底,新能源汽車用於公共領域的比例為65%, 而且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2015年4月,私人領域份額超過公共領域,達到最高值61%。汽車限購城市是私人領域推廣的主要貢獻者,貢獻度前三名為上海(26%)、北京(14%)、深圳(8%)。
從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鼓勵機制還會持續,力度上也越來越大,除了新能源汽車的購買補貼外,以後地方政府還會陸續出台一些優惠政策,例如購置稅優惠,停車收費優惠等,還將會提供一些行駛上的便利,比如新能源汽車不限行等。再隨著電池技術進步,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將大大提升充電便利性,降低購置成本,也會加快促進電動轎車進入家庭的速度。
面對當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良性的市場與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更主要的是,要打造出適合市場可持續性發展的好產品,要從傳統的汽車產品、充電設施、車輛服務和車聯網領域,逐步擴充至以滿足用戶綠色出行為核心需求的智慧出行生態圈,全方位覆蓋到新能源車生活的各個領域,為人們打造更加環保、高效、便捷的出行體驗。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C. 純電動汽車未來會大規模普及嗎,多久的未來。。。
純電動汽車未來會大規模普及
(1)純電動車目前在上海試行電動汽車,目前上海和北京電動車估計有50萬輛,就目前的充電樁還是不能滿足,而且如何沖電是最大的問題,建設代價大,站城市空間。最重要慢充需要12個小時,只能行駛200公里,快充相對只要20-40分鍾,但是對目前國家電網的原有線路承載力不夠。需要加大電網電纜的承載力。最後是無線充電,中國可能還在研究。
(2)目前世界上有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有試行無線充電,這要靠政府,開發商,公共設施部門的共同努力。
純電動汽車是指:
(1)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由於對環境影響相對傳統汽車較小,其前景被廣泛看好,但當前技術尚不成熟。
(2)完全由可充電電池(如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或鋰離子電池)提供動力源的汽車。雖然它已有134年的悠久歷史,但一直僅限於某些特定范圍內應用,市場較小。
(3)主要原因是由於各種類別的蓄電池,普遍存在價格高、壽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大、充電時間長等嚴重缺點。
D.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嗎
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於電子或氫燃料,在使用過程中沒有化石燃料的燃燒,不會污染環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以下是新能源汽車未來十大發展趨勢,一起來看看吧!
趨勢預測1:產銷量螺旋上升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全球領先,過去三年連續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第一大國,累計產銷量已超過180萬輛。
其中,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市場佔比為2.7%,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
雖然質疑聲難免,但是在政策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車大勢已定,只會繼續向前。從數據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螺旋式上升,2017年50萬輛、2018年80萬輛,而2019年預計達100萬輛以上,2020年規劃為200萬輛。
100萬的產銷量小目標對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著標志性意義,如果實現則代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開始可以支撐起百萬量級的規模。
趨勢預測2: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雲變幻
新能源汽車行業格局正在形成。廣汽、北汽、比亞迪、吉利等傳統車企強勢領跑,同時,以蔚來、威馬、小鵬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更是裹挾資本與技術果斷進入,走著完全不同的路。
傳統車企加速轉型布局
2019年比亞迪新能源車全球覆蓋城市將由200個擴大到400個,主推10萬元以下微型電動車。此外,明年比亞迪將增加3萬個充電配套設施。
北汽新能源發布 「擎天柱計劃」,計劃2019年~2022年,以北京、廈門、廣州等城市輻射展開,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運營平台和梯次儲能運維平台,建成換電站1000座,運營車輛10萬台。
吉利將開發多款電動車型、混動車型和插電式混動車型,2019年計劃推出5款以上的新能源車型。
造車新勢力融資建廠
蔚來汽車融資達到140億元,正籌建上海生產基地。蔚來汽車已聘請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內的八家銀行為其年內赴美上市做准備,據悉此次IPO規模大約在10億至20億美元。工廠方面,目前蔚來汽車已經開始籌建位於上海市嘉定區的生產基地,規劃土地800畝左右。
威馬汽車計劃從2019年起,以每年超過一款新車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場。威馬汽車首批量產車於今年年中上市,新車將搭載網路Apollo系統,定價在20萬元左右,綜合工況續航里程可達450公里。
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雲變幻,無論是傳統車企加速轉型布局,還是造車新勢力融資建廠,都將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走向新的繁榮。
趨勢預測3:共享汽車前景光明,隱患暗藏
經歷過共享單車的繁榮與寒冬,共享的優勢與隱患不言而喻。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分時租賃汽車都是新能源汽車,雖然隨借隨還、自由支配吸引著用戶,但充電樁的數量與共享汽車數量不匹配,以及還車點的缺乏,導致行業運營效率低,共享汽車便利性不足。
即便如此,摩拜出行、滴滴出行、美團等互聯網巨頭,北汽集團、上汽集團、首汽集團、吉利汽車等傳統汽車生產商依舊紛紛進入新能源共享汽車行業。可以說,依賴資本的獨立運營派和依託整車企業的出行服務探路派是目前兩大主要力量。
隨著共享汽車運營規模的不斷擴張和運營區域的擴大,共享汽車的經營難度和經營壓力不斷增大,行業規范運營有待加強,例如保險的完善,為企業制定個性化方案或強制購買運營級商業保險,只有讓用戶無後顧之憂,未來前景才能長期看好。
趨勢預測4:商用車率先上路
人類運輸有兩種形式:生活流動和商品流動。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商用車有望率先上路。
公交電動化已經進行很多年,新能源客車的有效市場目前已經接近飽和,計程車和物流車作為政府采購和城市交通管制的領域,有望迎來新一輪的電動化熱潮。
眾所周知,大城市在解決個人的出行交通方面,公認的方式是減少私家車,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系統。同理,最有效的解決貨物的出行,同樣是打造「貨物公交系統」。
解決諸如續航、充電、一次裝載量等固有短板,「貨交」系統完善,物流公司大量自有車輛就不再是必須,貨物們定時定點定路線上車,分站到達,形成一個高效、有序、減少閑置和浪費的城市貨物運力系統,從而形成新一輪新能源熱潮。
趨勢預測5:配套產業逐步完善
兩會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公開指出:「充電基礎設施仍然是我們發展的短板」。
雖然新能源汽車產業初具規模,產業鏈條相對完整,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充電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劇,整體建設規模已經嚴重滯後。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各類充電樁達到45萬個,車樁比約為3.8∶1,距國家規劃的1∶1還有很大差距。充電技術是電動車發展的關鍵,未來電動汽車的充電趨勢將是「私人交流充電樁日常慢充」與「公共快充補電」兩種方式相結合。
預計下一步是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無線充電、智能充電、大功率充電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支持加氫站建設運營。
趨勢預測6:與人工智慧結合,向著無人駕駛前進
在《速度與激情8》中被黑客攻擊導致交通癱瘓的場景已經不是科幻。人工智慧+新能源=未來汽車。車聯網+新能源將徹底改變出行方式,一邊吃著火鍋一邊開著車不再遙遠。
為此,業內人士建議,加快研究並出台運營政策,從國家層面為加快自動駕駛汽車產業化奠定法律基礎;加強防範汽車被黑客攻擊、關鍵數據被控制而造成的巨大風險;加快部署自動駕駛車輛運營,推進智能化道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加速改造面向自動駕駛汽車的新型城市交通環境。
可以想像,未來一輛由電力或太陽能或其他清潔燃料為動力,由人工智慧操控的無人駕駛汽車,不僅擁有「朋友」屬性,陪你聊天,感知你的各種情感;還是你的專屬僕人,替你「跑腿」購買咖啡、機場接人。
趨勢預測7:中國特色新能源技術路線
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燃料電池汽車(FCEV)、氫發動機汽車以及燃氣汽車、醇醚汽車、太陽能汽車等其他新能源型汽車。
目前,純電動戰略初見成效,但弊端也開始顯現。因此,燃料電池、插電式、增程式作為技術補充方案等在某些應用領域的技術優勢將得到更多的政策關注和支持。
著眼未來,將重點突破動力電池、高比功率高耐久性燃料電池電堆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將成為發電主體能源,充電智能化將引發能源結構的巨大變革。
趨勢預測8:動力電池回收體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存在諸多問題:1.回收利用法律法規尚不完善;2.回收利用體系尚不健全;3.回收技術和工藝水平有待提高;4.回收利用成本高、盈利難。
但同時,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加速成形,《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施方案》完成,這將對動力蓄電池結構設計、連接方式、工藝技術、集成安裝的標准化做系統梳理和規定,同時強化對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運輸、儲存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進一步落實動力蓄電池編碼制度及可追溯體系。
同時以補貼的方式規范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回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將逐漸規范,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趨勢預測9:低速電動車卷土重來
此前,依靠補貼政策支持,純電動A0、A00級市場攜低價、牌照優勢對低速車市場形成一定的沖擊,收割了一大批低速車用戶,但由於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對續航里程進行強制升級,車輛成本預計大幅提高,部分過於依賴補貼的車型將黯然退出。
與此同時,低速電動車憑借不依賴補貼、暫時還不需上牌的優勢有望卷土重來,在交通管理政策相對寬松的三四線城市迎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期,佔領半壁江山。
低速電動車具備替代同級別燃油車的實力,但缺乏技術標准和規范管理,續航虛標、電池衰減、中小企業產品無售後服務等也是突出問題,雖然占據了三四線城市,但低速電動車若想真正贏得消費群體的認可,有更廣闊的發展,仍需在售後服務加大投入。
趨勢預測10:渠道模式創新
新能源汽車各種銷售推廣模式層出不窮,包括直營、分銷、運營等等,隨著汽車渠道和服務的線上線下融合,以電商為主的新零售模式更是成為了新的風口。
但是針對不同用戶群體,渠道模式有所差異。有分析指出,一二線市場的用戶較為集中、普遍有購車用車經驗,採取直營體驗店的模式更被認可;而三四線城市用戶相對分散,且很多首次購車,傳統4S店模式信賴度更高。
此外,有些車輛和充電設施運營商通過向潛在用戶提供用車或充電服務,順便銷售車輛的模式也在探索中,由此形成了整個產業鏈的串聯。
E.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是發展的趨勢嗎
新能源車輛的發展前景是廣大的。就以中國而言,改革開放至今,己近四十年的時間,在經濟上取得巨大的成績。但在某些方面還是有欠缺的,如燃油發動機等。做為燃油車的核心部件,其技術無法獲得突破與掌握,只能是將命運交給別人來操作。
F. 大膽預測一下,未來十年哪種新能源汽車會增多
從目前趨勢看電動車未必跑的過氫能源車,你看看今年的北京冬運會的用車基本上用氫能源來的吧其實釋放的信號就已經很明顯了。我們一直是氫電雙線並走,只不過電動車門檻低所以現在電動車發展快,就未來十年後而言我更看好氫能源而非電動車。電動車(混動跟EV我個人一直認為是氫能源的過度產品)
G.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新能源汽車的出現表示發展越來越現代化,也體現著技術越來越先進。今天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關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的特點。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未來發展趨勢
智能聯網的未來
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家居這樣一個概念,想必今天的人已經不再陌生了。智能化、信息網路化、自動化等概念走進千家萬戶,也滲透到汽車工業的未來。如果無人駕駛汽車從設計到製造都是為了未來,那麼新能源汽車憑借「起步晚」的優勢,進入尖端技術領域的第一步。
新能源汽車製造商為了搶占市場的高度,紛紛布置先進的輔助駕駛系統,對接智能化網路技術成熟、嵌入式感測器、雷達等新部件,更致力於為產
摩托化標簽越來越清晰
新能源汽車工業的發展,時至今日,即使在續航能力、電池技術、維護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但仍有優於傳統燃料汽車的優勢。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即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燃油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將共存的市場,未來的發展標簽仍將「摩托化」。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生產方面
兩極分化是顯而易見的
在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深度受益,並開始迎來政策補貼。現在,補貼回落、准入門檻上浮、新能源汽車需求增多,也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這無疑是對汽車價格相關的質量和技術體系如「硬體」的新一輪考驗。
產業鏈主線
總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道路肯定不會是一個主幹到終點。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主要板塊主要是汽車製造、電池系統和售後運營維護。今天,由需求發展帶來的產業鏈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增加了許多分支。
新能源汽車逐漸搶占市場的新高度,也逐漸取代普通汽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一樣的感受。今天的介紹就到這里了,你對於新能源的發展趨勢了解了嗎。
H. 電動汽車未來的發展趨勢
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已經在加速,各國紛紛推出相應的嚴格排放標准以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前新能源汽車的三大技術分別是燃料電池技術,純電技術和混合動力技術。優勝劣汰一次在新能源汽車界也同樣適用,但是目前三大技術各有亮點所以前景的發展依然讓人摸不著頭腦。不過這三大技術的發展前景是值得我們去分析的,
如果從短時間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狀況上看,混合動力技術應該是占據優勢的。不過長遠發展來看應該是純電技術比較有前景。因為目前階段處於燃油車和純電動車的過度時期,電動車的能耗確實低而且能做到無排放。但是制約純電動車發展的不僅是充電技術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配套設施並不完善,這也是很多消費者選擇純電車時最忌諱的問題。
混合動力車型很好地彌補了這樣的問題,但是混合動力車型畢竟不是純電車型,其主要動力還是要依靠汽油而且在近年來國家對純電汽車的支持來看,混合動力汽車並不是一個長遠之計。未來如果純電技術有很大突破,相關設施法規越來越完善的情況下,混合動力汽車被淘汰的幾率很大。
關於燃料電池技術,目前主要是指氫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的排放物是水,因此也是很潔凈的能源。不過目前氫燃料技術的推廣也遇到了很大的瓶頸。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制氫技術沒有得到太大的提升,目前氫能源技術氫氣的來源主要是工業收集和水的電解。電解水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電解水對於電力的消耗巨大,目前主要以火力發電為主要發電技術,電力過多消耗無疑是「變相污染」。
同時,氫燃料電池最大的問題還在於氫氣的存儲。雖說存儲技術上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其設備和加氫站的製造成本高昂,相比起傳統的加油站或充電站,加氫站的製造成本是它們的五倍之多!因此短時間內很難進行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