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生產線模式
㈠ 比亞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從事新能源研發,什麼時候獲得生產資質,生產了多少台
2003 年,比亞迪正式收購陝西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組建比亞迪汽車,進入汽車製造與銷售領域,開始了民族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征程。比亞迪汽車堅持自主研發、自主品牌、自主發展的發展模式,以「造世界水平的好車」 為產品目標,以「打造民族的世界級汽車品牌」為產業目標,立志振興民族汽車產業。目前,比亞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產業基地,在整車製造、模具開發、車型研發等方面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產業格局日漸完善。比亞迪汽車在上海建設有一流的研發中心,擁有3000多人的汽車研發隊伍,每年獲得國家研發專利超過500項。在西安建設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轎車生產線,總產能達到20萬輛。在深圳建成現代化汽車城,總產能將達到30萬輛,並建成第二研發中心,將成為比亞迪汽車中高級汽車的生產基地。北京模具製造中心,業已形成專業化、規模化的模具產業格局,為世界知名汽車品牌製造整車模具。
2006年,比亞迪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29億元,同比增長101%;汽車產業取得驕人業績,主力車型F3實現銷售63153輛,同比增長472%,實現銷售收入近50億元。F3還實現出口5000餘輛,產品覆蓋16個國家和地區。
2007年以來,比亞迪F3月銷連續突破萬輛。從06年5月基本完成上市,再到07年6月18日第10萬輛下線,比亞迪F3僅僅用了14個月的時間就跨過了中級轎車生存的第二門檻;而從07年6月到08年6月,比亞迪F3用12個月的時間,再創造了產銷10萬輛的奇跡,為自主品牌之最,成為「速度之王」。
07年7月份,比亞迪另一款兩廂中級轎車F3R全國上市,以超凡動力、超級安全、超酷外形引領兩廂車新時尚,掀起新的兩廂車銷售風暴。
2008年3月18日,比亞迪第一款中高級商務轎車F6全國上市,自主品牌沖擊中高級轎車市場從F6開始。今年比亞迪汽車將有F6、F3R自動版、F0、F8、DM雙模電動汽車等至少5款新車投放市場,同時將產能提升到80萬輛,以滿足市場需求。至此比亞迪集團已經形成700萬平方米的龐大產業格局,在集團發展的強大驅動下,比亞迪汽車將以強大的實力馳騁在汽車大潮中。
㈡ 比亞迪的生產模式是怎樣的還有其他廠商和它一樣嗎
從車外殼到發動機變速箱,電池電機,從三合一到現在的八合一,從以前的自己造剎車系統到現在的博世主動找上門合作,各個單元控制晶元到車燈到輪轂,車內座椅按鍵。尤其研發出的弗迪電池有限公司:弗迪電池有限公司前身是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它的主要作用在於具備電池領域100%自主研發,設計及生產能力,在3C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梯次利用等方力電池。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就會發現,比亞迪之所以成立新的弗迪系公司,目的就是為了比亞迪下一步的戰略計劃做一個相對應的鋪墊。前期通過比亞迪的漢系列汽車把自己的科研。
動力電池的弗迪電池有限公司,車用照明的弗迪視覺有限公司,汽車電子的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動力總成的弗迪動力有限公司以及汽車模具的弗迪模具有限公司。未來的市場是屬於純電車型的!同樣,弗迪動力致力於汽車動力系統,包括驅動電機系統、新能源整車解決方案等等。這些都是未來汽車動力系統最重要的部分!而弗迪科技業務涉及汽車。
㈢ 比亞迪每年生產多少輛新能源汽車
建議樓主咨詢一下當地的經銷商或者是代理商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㈣ 比亞迪中國地區生產基地,哪一個是深圳新能源汽車電池的
新能源電池是在惠州做,坪山屬於汽車組裝
㈤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電控部分在哪裡生產
深圳本地吧
㈥ 總投資60億元 比亞迪新能源電池生產基地落戶安徽
(文/張鈺翊)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越來越被看好,以特斯拉為首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股票市值飆升。而在中國車企方面,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比亞迪今年以來股票市值漲幅巨大,已經成為全世界市值第四,中國第一的車企。
能夠迎來資本關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潛力。12月22日,安徽蚌埠市政府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在合肥舉行「比亞迪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簽約儀式。
以前,比亞迪新能源動力電池基本自產自用,自去年開始已逐步推進動力電池的對外供給。比亞迪總經理助理杜國忠曾表示,比亞迪已經掌握了刀片電池和更多動力電池方面的核心技術,在產能擴充後將會開放給行業用戶使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㈦ 北汽與比亞迪的電動汽車對比那個更強哪個更智能
北汽新能源的電池以三元鋰電為主,其技術來源於韓國SK公司。鋰電池雖然擁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低溫性能,但在穩定性和安全性上還存在不穩定因素。
而做電池出身的比亞迪則堅持自主研發,採用技術相對成熟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安全性高,即使高溫狀態也能正常運行,由於不含重金屬,綠色環保,生產過程也更加清潔、不易形成污染,可回收。
在不同的新能源車型上,採用的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已經開始出現了分化並且固定下來。總體而言,這個趨勢是新能源乘用車偏向三元鋰,而新能源客車使用磷酸鐵鋰,新能源專用車(貨車)也比較傾向於使用三元鋰。
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在高溫安全與碰撞、穿刺安全上,要遠遠高於三元鋰電池,對於要大量載人、涉及到公共安全的大客車來說,安全性能的優先度要遠遠高於續航里程。並且,由於三元鋰電池需要鋼制外殼和更復雜的冷卻系統保護,因此組成電池系統後,能量密度並未將磷酸鐵鋰甩開太遠。只是在理論能量密度上,三元鋰有更大的開發空間。
國內在電機、電控領域的自主化程度仍遠落後於電池,部分電機電控核心組件如IGBT晶元等仍不具備完全自主生產能力。
㈧ 豐田比亞迪合資公司成立,將生產電動車,特斯拉的亞洲對手來了
此外,全球車市進入寒冬,世界車市引擎——中國也啞火。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汽車銷量為2576.9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0.6萬輛,同比下降4.0%,十年來首現負增長。
不願具名的咨詢機構人士對出行一客分析稱,由於國內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快速退坡,以純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面臨巨大考驗。目前存在不小的不可確定性。
市場不佳的情況下,國外大車企利用自身優勢開始碾壓中小車企。
例如大眾集團宣布向所有整車廠開放自己的純電動汽車模塊化平台MEB,福特公司成為首個使用MEB平台的車企。福特計劃與2023年推出基於MEB平台的新型電動車。與此同時,雙方還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領域形成聯盟。
一位在工信部相關智庫工作的新能源領域專家對出行一客表示,在電芯前瞻研發水平上,像寶馬、豐田這樣的全球巨頭在相關領域的技術儲備極深。
此外,戴姆勒與寶馬集團共同投資10億歐元,聯手成立5家出行合資公司;合資11億歐元,致力於小型等級車型的開發;集中開發資源,聯手開發自動駕駛相關技術,包括共用可擴展的平台,以應對利潤下降的行業局面。
瑞銀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沈微向出行一客指出,對於小車企來說加入一些成熟的研發平台,再通過造型或者電氣設備的創意提高競爭力,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因此,面對歐美車企的咄咄逼人,如果中國車企不打造自己的平台,未來汽車行業的天平將繼續傾向於歐美車企。
奇點汽車聯合創始人、CEO瀋海寅也向出行一客表示,電動技術開放,車企自己做差異化產品是主流方向。如果手機行業不開放,就沒有今天的安卓智能機。
對於國內車企來說,國外傳統大廠的結盟是未來國內車企能否換道超車成功的重要阻礙。一旦不能搶奪制高點,中國車企將會陷於泥潭。
目前國內車企都在打造屬於自己的專屬化電動車開發平台。吉利汽車與沃爾沃合作開發了全新純電動車專屬架構——PMA。長城汽車打造了ME平台。上汽集團也在打造電動車專屬架構,並且還在專攻三電技術。
在各家車企都在打造屬於自己的電動化平台之時,如何說服對方共同開發並非易事。畢竟誰主導了底層架構,誰就決定未來電動車的標准。
除此之外,如何把一個個產品做到標准化、如何組建模塊化的產品、如何構建標准化的平台體系,這是比亞迪在內的國內整車企業需要面臨的挑戰。
「我不是預言家,我不知道未來會是啥樣。」對於電動汽車的技術路線選擇,豐田章男表示,中國市場瞬息萬變,面對這最大的挑戰,豐田通過各種技術路線共同發力,讓消費者自己來選擇。(責編/楊佩謙)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㈨ 聽說比亞迪與外國一家汽車公司合作生產新能源汽車,是真的嗎
「世界上最年輕的汽車公司」比亞迪,與「世界上最老的汽車公司」戴姆勒賓士就電動車及零部件合作訂立諒解備忘錄,並計劃聯合推出面向中國市場的新品牌電動車。
此次聯姻,業內人士表示,比亞迪是搭上了進入國際市場的「高速路」。也有專家表示,未來的中國汽車品牌應該誕生在環保和新能源等研發領域有突出業績的企業,如果還是傳統汽車工業企業,即使是國際大品牌,也會面臨巨大的轉型挑戰或危機。因此,比亞迪與戴姆勒的品牌聯姻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3月1日,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下稱「戴姆勒」)宣布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二者擬在電動車以及零部件領域深入合作,包括但不限於成立合資公司。
業內人士認為,雙方合作是各取所需,比亞迪借勢賓士的品牌效應,在擴展國內市場以及進一步開拓歐美市場上形成更大的優勢;賓士則是藉助比亞迪在電池技術方面的優勢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車這一未來市場。
吸引全球汽車「大佬」的目光
3月12日,比亞迪公布了2009年度上市公司年報,2009年汽車業務的營業額同比增長了142.79%,達到209.91億元,占集團總營業額的53.18%。同時該公告稱,比亞迪繼續保持了充電電池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地位。
比亞迪的業績不只獲得了「股神」巴菲特的青睞,也正在吸引「大眾」、「賓士」等全球汽車業「大佬」的目光。
比亞迪公關部經理徐安昨日表示,戴姆勒選擇與比亞迪合作一方面是看中了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發展的良好前景,而更重要的是戴姆勒看中了比亞迪在電動汽車研發領域的先進技術,希望通過與比亞迪的合作提升自身在電動汽車核心部件領域的技術水平。
比亞迪此次與戴姆勒賓士合作,正好借勢全球第二大豪華車品牌,為出征歐美新能源汽車市場鋪路。華景咨詢董事長、實戰派戰略管理專家佟景國指出,在出征歐美市場之前,選擇戴姆勒這樣的合作夥伴是非常合適的。當然,戴姆勒之所以願意與比亞迪合作,也說明比亞迪在電池技術方面是過硬的。
對於日內瓦車展上比亞迪和賓士展位相鄰而設,佟景國認為這是品牌間互相借勢。他指出,促成比亞迪與戴姆勒合作的根本原因有三點:首先,從全世界的汽車生產廠商來講,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體系、生產體系的儲備上佔有很高地位,比如它在新能源汽車人才的數量上是世界第一的,這個規模上的優勢可以支撐它在未來的新能源汽車時代沖擊世界第一的位置。其次,汽車業產品與品牌的相關性太強,僅有優秀的技術體系是不夠的。與賓士合作可以藉助它的品牌優勢,藉助它的生產資源進入歐洲市場。再者,從新能源汽車的角度講,賓士在新的汽車時代已經產生「空殼化」了,戴姆勒也需要藉助比亞迪這樣一個新能源汽車的新勢力來給自己的汽車抓住一些實質性的內容。
合作或將延伸到新能源工程車
去年上半年,比亞迪也曾與另一家汽車巨頭「德國大眾」簽署過合作的框架性協議,表示雙方將在電動汽車及車用電池領域展開合作,但一年來,雙方的合作並沒有看到多少實質性進展。
佟景國認為,這次合作肯定要比和大眾的合作好一點。比亞迪和大眾的合作註定是沒有太多實質性進展的,因為大眾從歷史上就不是一個汽車生產廠家,它是一個汽車生產企業的聯合體。這家公司相當於我國早年的汽車工業聯合會——汽車工業總公司,只是起一個產能協調的作用,下面的生產廠商是各自為戰的。而賓士則是一家完整的汽車生產企業,所以合作會有更多實質性結果。
汽車產業的價值鏈包括兩大體系,一部分是整車生產體系,另一部分是渠道銷售配送體系。戴姆勒可供比亞迪學習的地方主要在渠道。
佟景國指出,既然「二者擬在電動車以及零部件領域深入合作」,實際上,賓士轎車在戴姆勒體系中所佔的比重是很低的,戴姆勒的優勢主要是工程車,因為工程用車的耗能更大,因此雙方未來的戰略合作也可能延伸到新能源工程用車,在這方面有所突破。「當然目前只是對它們未來戰略合作的一個猜測。」如果比亞迪真有這方面的戰略考慮,此次合作對於比亞迪未來的新能源工程車在歐洲市場的開拓和發展都是有利的。
事實上,徐安也表示,比亞迪和戴姆勒的合作已經運作了比較長的時間,這期間比亞迪總裁王傳福曾經去戴姆勒汽車生產總部參觀,戴姆勒總裁也曾經來比亞迪參觀。
徐安表示,比亞迪將與戴姆勒此次合作將設立一家新技術合資公司,為中國市場設計、研究和開發新電動車、電力傳動系統、車用動力電池和電動車的相關零部件。未來新的合資公司將成為高端電動車的生產者。
然而,關於此次比亞迪與戴姆勒的合作,網路調查顯示只有45%的調查對象比較看好。有關並購問題專家也認為,比亞迪與戴姆勒未來的合資企業當中,雙方在企業管理、品牌打造、市場開拓以及渠道建設等方面還將面臨一個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問題,但因為目前還沒有具體的實施方案,未來合作成效究竟會如何還很難說。
佟景國認為,做新能源汽車的思維不同於傳統車,「光是拿出好車來還遠遠不夠,關鍵是如何讓老百姓用上」。佟景國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難點不在於生產環境和生產能力,也不在於管理環境,而在於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對於政府、市場的影響是否足夠大,是否能建立起相應的市場體系。這一市場體系在全球都還沒有建立起來,消費者認識方面還存在諸多誤區,比如,消費者普遍認為新能源汽車動力不足等」。
目前,新能源汽車核心的問題在於還尚未實現產業化,包括從設計到生產,以及相應加電站體系的建設完善,產業鏈體系尚未形成,因此,佟景國認為,這次合作更多應從戰略方面去考慮:比亞迪與戴姆勒的合作短期內主要是為了共同培育市場,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只能共同來合作創新。中國政府肯定很積極來培育市場,因為這是中國汽車業最後一次走上世界前列的機會。
改變品牌形象不是一朝一夕
雖然比亞迪從2006年開始,已經連續4年實現汽車銷量翻番增長,成為國內增長速度最快的汽車新銳品牌。但要真正改變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低質低價」的品牌形象,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從國際上的經驗來看,佟景國指出,一個汽車品牌的打造需要12年左右,因為它的品牌成熟周期比較長。
徐安也指出,「品牌是需要時間來積累的,我們一直堅持以『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為企業的發展戰略。我們相信,依靠我們在汽車技術領域的不斷突破和優秀的市場表現,我們的品牌力也將會得到穩步增長。」
徐安表示,比亞迪從進入汽車產業之前已經開始了對電動汽車的研發,比亞迪堅信電動汽車將是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方向,為此它們還專門建立了電動汽車研究院。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憑借他們在電池領域長期積累的技術優勢,已經成功研發出適合電動汽車的鐵電池技術,它具有高容量、高放電能力、高安全性的特點,目前已經應用在他們開發的F3DM\F6DM雙模電動汽車和E6純電動汽車上。
王傳福曾宣稱,到2020年,比亞迪要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目前,比亞迪正在以「創新者」的定位來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但這個新的品牌形象定位要獲得全球消費者的認可還需加以時日。
佟景國指出,比亞迪要後來居上,有三件事必須做:首先,「僅僅從汽車角度是不行的,需要實現產融一體化,以融資貸款等多種形態的貸款來加速銷售,打造完整的產業鏈」。
另外,比亞迪需要形成多層次的品牌體系,任何一個品牌都是金字塔結構的,在金字塔尖,讓全世界消費者記住的可能是它的新能源汽車,但在著力發展高端新能源汽車的同時,傳統能源汽車仍需要繼續發展。再者,比亞迪需要利用好我國的市場優勢,融入國家的汽車戰略,同時利用好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機會迅速崛起。
如果能做好這三點,佟景國認為,比亞迪完全有可能憑借後發優勢做到全球第一。另外,汽車行業最需要企業家精神,王傳福在企業家精神方面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