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電動汽車會不會被撬
❶ 純電動汽車到底安全不安全,看下發動機就知道了
存電動車不用發動機,
電動汽車有電動機,簡單點說就類似電瓶車的電瓶。
一,電機直接驅動車輪的裝置叫做輪轂電機,早在100多年前保時捷就曾經應用過。當時是內燃機發電來驅動輪轂電機,不過後來因為成本高,能效低,維護麻煩等原因放棄了輪轂電機,轉而採用內燃機+變速器來驅動車輛。
二,輪轂電機有很多優點,車輛採用輪轂電機可以省去,離合器組件,變速器,差速器,後橋,傳動軸等傳動部件。最典型的就是電摩和普通摩托車。
電摩就靠電機直接驅動車輪,不僅省去了內燃機,也沒有了變速箱,由鏈條減速傳動車輪變成電機直接驅動車輪。輪轂電機省去一些傳動部件的同時也節省了大量空間,減輕了車輛自重,而傳動效率也高了不少!而且四個車輪是獨立控制的,通過電控可以很容易的實現輪間差速功能,而不需要機械差速器。
三,轂電機質自身量大(重),輪轂電機要比普通汽車輪轂多了很多東西,其中電機質量是最大的。成品輪轂電機質量在30kg以上,過重的車輪對系統懸掛系統要求更高。傳統汽車廠商的工程師絞盡腦汁的採用輕體材料把簧下質量降下來,據研究簧下質量減少1公斤相當於減輕15公斤簧上質量。
簧下質量和汽車加速性,操控性,穩定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工程師都在想辦法降低簧下質量,而採用電動車輪轂電機簧下質量一下子一下子增重好幾十公斤,正和工程師的意圖相反。但是家用車輛日常代步使用,操控性要求可以降低一些,畢竟我們不去賽車。
四,壽命問題。永磁材料在高溫下可能退磁,退磁後電機性能必然下降。而行車中剎車片溫度可達到200度以上,如何完美解決散熱是一個問題。另外成本也會比較高,成熟穩定的電控技術也需要一定時間來積淀。
❷ 在開新能源純電汽車的時候,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嗎
具體來說,首先要說的是安全性問題。與傳統的燃料汽車相比,電動汽車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要求,因為純電動汽車的電池組位於車身底部,當這些電池組發生火災時,發生爆炸的可能性受到嚴重沖擊的電池比燃料汽車更具幾何形狀。因此,駕駛純電動汽車時應注意安全,謹慎駕駛,不要大肆宣傳。同時,就充電而言,避免大電流放電,避免電池過度放電等,也減少了著火和爆炸的可能性。
從以前的情況不難看出,由於電池的特殊性,決定用戶在駕駛電動汽車時應多加註意,否則會損壞電池,縮短電池壽命。因此電池的壽命。因此,純電動汽車應努力確保駕駛時均勻行駛,並盡可能避免涉水。另外,您應該規劃線路並仔細檢查電源。
❸ 純電動汽車上了全車盜搶險,若被盜會如何理賠
""投保全車盜搶險,如果車子被盜,保險公司會全額賠付嗎?""我剛買的全車盜搶險,但是聽說如果車內東西被偷,保險公司是不賠的,是真是假?如果這樣,我不是吃虧了"
近日,一些車主在某門戶網站的保險論壇探討全車盜搶險話題,或各抒己見,或疑慮重重,很是熱鬧。的確,都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為給愛車增添一份保障,許多車主都投保了這一險種,尤其剛買的新車"遭殃系數"甚大,全車盜搶險更不可少。不過,即便已投保,一些車主對於該險種依舊一知半解,以至出險理賠時引發不必要的糾紛。
譬如,一些買了全車盜搶險的車主認為,不論車輛本身還是車內物品被盜,都能要求保險公司賠償。實際上,遇到車輛被撬,車內物品被盜,並不屬於理賠范圍。因為全車盜搶險的保險標的就是車輛本身,賠償條件須為整車被盜被搶,且公安機關立案3個月後仍未找到,由其開證明才能向汽車保險公司申請理賠。若是盜搶未遂或車上零部件、附屬設備及車內物品被盜,諸如輪胎、後備箱內的東西,或車載音響等被盜,都屬於該險種的責任免除事項。
由此,車主停車時,現金、存摺、銀行卡,乃至筆記本電腦等貴重物品盡量不要放在車內,萬一被偷,損失就要由車主自擔。當然,對於被盜搶期間,保險車輛上零部件的損壞、丟失,
汽車保險公司一般是負責賠償的,但前提是被盜車輛最終被追回。此外,保險車輛在被盜搶期間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者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保險公司也不負責賠償。
此外要額外提醒投保該險種的車主,根據保險補償性原則,車輛被盜後,汽車保險公司的賠償金額是按照車輛出險時的實際價值來確定,即使車主投保的金額高於車輛的實際價值,也只能按實際價值計賠。如果被保險車輛的保額低於其實際價值,則按照保險金額計算賠償。而且,全車盜搶險一般實行20%的絕對免賠率,免賠率由車主自行承擔。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❹ 修新能源車會不會很危險會被電死不
不會的!新能源汽車也有自己一套嚴格的維修流程!只要嚴格執行維修流程,就不會容易出現安全事故的!
❺ 小偷偷新能源電動車被電死,車主需要賠償么。
不需要賠償.
你去偷著剪高壓線被電死,你試試看國家給你賠不?
❻ 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都有哪些
近些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迅速。新能汽車憑借自身的優勢,已經它已成為許多人在購買車輛的首選。車子多了,但是相對的安全問題也引起了關注,尤其是今年發生的幾起電動汽車自燃事件,讓人們對這個新興事物,又愛又恨,雖然車輛的優點多多,但是對於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也是不容忽視。
從車輛本身的設計上面去分析,首當其沖的就是電池安全問題,電池的常見的安全隱患幾種,第一種電池充電的安全隱患,電池一旦過充的話對於車輛來說就會引發車輛出現自燃的情況出現,現在車輛的電池採用的是三元鋰電池,由於電池內部的金屬鈷元素穩定性較差,一旦電量充太滿,容易使其電極產生結晶,產生大量余熱。
第二種就是在行駛過程中線路松動造成短路引發起火由於一些車輛在設計的時候為了不影響到車輛的空間,把車輛的動力電池下掛在底盤下面,在駕駛的過程中不小心或者碰底就會導致線路短路引發電池的安全隱患,其次就是電池本身在設計的時候所產生的的車輛電池質量問題,這一類和車輛電池老化以及內部的電極受損所引起的。
其次由於電動汽車本身的構造沒有發動機等原件,在車輛的噪音上面來說相對傳統的燃油車而言小了很多。在低速行駛的過程當中會給周末的人造成一定的影響,很有可能感覺不到周圍有車輛的存在造成的安全隱患,任何一個事物的發展都是帶著兩面性的。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在使用的時候按照要求去進行相關的保養,減少超出控制范圍的事故發生。雖然這些問題有,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安全隱患也不再是被人談論的對象,但是可以肯定的新能源車的崛起依然是大勢所趨。
舉報/反饋
❼ 新能源汽車行業還能發展下去嗎會不會倒閉
整理了一些資料供參考如下:
預測2019年補貼退坡政策落地 新能源汽車價格將上漲
「買新能源車的話,要盡快了。」深圳一家上汽榮威4S店的銷售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如果2019年新的補貼政策落地之後,全系產品或漲價一至兩萬元。而北京一家吉利新能源4S店的銷售也表示,補貼退坡後全系產品可能漲價30%。
早在2018年年底,各地經銷商便以2019年補貼退坡後車型可能漲價為由,鼓勵消費者盡早購車。而直至2019年春節假期結束,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方案仍未落地,但坊間版本層出不窮,並指出2019年補貼退坡幅度將高達50%、地補取消等多項變化。而一旦該政策施行,這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巨大的震盪。業內簡單估算,單車補貼退坡預計最高可達7萬元。
而相比上述4S店的觀望態度,有新能源車企已經坐不住了,推出漲價和保價方案。春節前,小鵬汽車官方宣布,其首款量產車型小鵬G3自2月1日起綜合補貼後統一售價由13.58萬-16.58萬元調整至15.58萬-19.98萬元,相比12月份新車上市的售價增加幅度為2.00萬-3.40萬元,漲幅接近15%。更早些時候的1月24日,新特汽車DEV1兩款車型也分別漲價5000元、6000元。
與小鵬汽車和新特汽車的漲價不同,蔚來汽車和威馬汽車則選擇推出稍微含蓄的「保價政策」來應對補貼退坡。例如,蔚來公布的保價政策提出,用戶在2月份購買蔚來ES8,並在國家補貼政策發布前提車並上正式牌照,可按2018年標准享受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2月份支付大定,國家政策發布後4月30日前上正式牌照,國家補貼按2018年標准享受,地方補貼則按2019年政策執行。
北京一家比亞迪4S店的銷售也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補貼退坡政策落地後,新能源產品價格將會上調,而在3月份之前完成上牌的購車用戶則能享受2018年的補貼優惠。位於北京的一家奇瑞4S店的銷售告訴記者,目前下一批次的車可能因為補貼政策而漲價。相比推出保價政策穩固市場,有些品牌則選擇了暫停銷售等待政策落地再行定價。位於北京的另一家奇瑞4S店的銷售告訴記者,店面從2019年1月1日開始便暫停銷售,直至新的補貼政策落地。「有一些品牌沒有漲價,但是由於補貼少了,消費者需要掏出更多的錢;而另一些品牌車型的到手價格會有小幅上調。但在2019年底,實際價格將重新回到下降通道。」有分析人士指出。
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統計情況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至2018年12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2.5萬輛,同比增長38.2%,環比增長32.9%,單月銷量創歷史新高。累計方面,2018年1-12月份累計銷量為125.6萬輛,同比累計增長61.7%,全年勝利收官。1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16.6萬輛,同比增長69%,環比增長19%,佔比74%;新能源商用車銷量為5.9萬輛,同比下降8.8%,環比增長97.8%,佔比26%。純電動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9.2萬輛,同比增長33.8%,環比增長39.1%,佔比85%;插電混動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2萬輛,同比增長73%,環比增長3.2%,佔比15%。整體銷量增長符合預期。
2018年12月,狹義乘用車(轎車+SUV+MPV)零售銷量達221.7萬輛,同比下降19.2%,環比增長9.8%;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達2235萬輛,同比下降5.8%。2018年全年狹義乘用車產量2309萬輛,同比增速下降5%。
2012-2018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統計情況
2012-2018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補貼退坡後影響到底多大?
對於2019年補貼退坡政策落地後產品是否漲價,蔚來、威馬汽車都保持著謹慎觀望態度。如果保價政策到期而不採取其他措施,那麼對於消費者而言,價格則順其自然上漲。與此同時,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補貼退坡後車企成本增加,2019年大多數電動車都會有升級換代,包括續航里程、電池能量密度都會升級,而升級後的產品價格也會適當向上調整。
舉例來說,廣汽新能源GE35302018年享受的補貼為9.9萬元,但2019年的補貼將直降至2.9萬元,補貼退坡幅度高達7萬元。不過,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於清教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電動車漲價並不會成為一種趨勢。「漲價不會成為一種趨勢,只是一種表面現象,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整個還會下調。」他表示。
其認為,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電控等上游企業在前幾年整車廠的傳壓之下成本已經實現穩中有降,隨著2019年特斯拉等外資品牌電動車產品的加入,如果自主車企不自掏腰包補齊差價,那麼產品競爭力也將極大減弱。「整車如果因為沒有補貼就漲價是不現實的,第一消費者不會買單,第二並沒有更高性價比的車讓消費者買單。」於清教說。「變相漲價說明新能源整車在控製成本方面做得還不是很好。」於清教認為,漲價對限購城市而言影響不大,主要影響更關注性價比的二、三線及以下市場。「補貼進一步退坡至少讓那些以補貼為生,或者說目的不是研發和開發有價值新能源產品的企業退出市場,清理了市場環境。」上述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進入後補貼時代,對於新能源汽車企業而言,要做的不單單是整合現有技術開發一款受市場歡迎的產品這么簡單,更要實現全產業鏈的布局和各個細分市場產品的全覆蓋,強化企業綜合競爭力。「新能源汽車目前產品處在快速迭代的時期,整個供應鏈任何一個環節技術沒有快速跟進的話,對沒有掌握核心零部件技術的企業來說,很容易掉隊。」上述比亞迪相關負責人說。
電池成為成本核心 價格下降將成為未來主要趨勢
依託新能源補貼政策的扶持,過去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實現了高速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即便是在乘用車銷量28年來首次負增長的2018年,新能源汽車也實現了61.7%的同比大幅逆勢增長。盡管對補貼的梯度式退坡,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經做出了一定的適應,但在資金緊缺以及市場導向還未完全形成的大環境下,2019年補貼的進一步退坡對車企而言仍帶來成本壓力。
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下降被認為是未來的主要趨勢,其關鍵在於電池等核心部件的成本下降。2018年年底,威爾森發布的《2018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白皮書》指出,2020年電池成本相比2018年可以再降20%左右。縱向來看,動力電池系統成本從2015年的3元/瓦時,降低至2018年的1.2元/瓦時。若同比計算,電池容量60千瓦時的整車電池成本估計下降了2-3萬元。
與此同時,非電池關鍵部件的其他部件成本,也在下降通道當中。在科技進步和規模效應的雙重帶動下,電機、電控、智能系統等主要部件成本也在下降。不過,威爾森同時表示,這依然難以覆蓋補貼全部退出帶來的影響,建議未來雙積分政策獎懲力度進一步加強,如設置更高的積分比例要求、更嚴格的技術參數指標以及提高經濟懲罰的金額等。目前中國推行的雙積分制度還不能有效地化解補貼退坡之後的影響。
在2018年的一次論壇上,江淮新能源乘用車營銷商務中心總監王輝用清晰的數據,展示了雙積分交易初期微薄的「填坑」能力——一輛能獲得6萬元—8萬元補貼的電動車,積分只能賣出5000元—6000元,僅為補貼的1/10。而與此前6萬到8萬的單車補貼相比,雙積分的收入就是「毛毛雨」,可以想像,2020年補貼取消之後,企業日子的艱難程度。
這對於試圖將賣積分作為收入來源的新造車企業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而對於處於創業初期的新造車企業而言,由於補貼下滑,未來企業的資金壓力會進一步加劇。新造車企業產品尚未形成大規模銷售,資金正向迴流有限。除此之外,隨著各家產品陸續批量交付,2019年新造車企業將全面開啟銷售端的比拼,屆時整車售價大概率將會走低。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❽ 新能源汽車的弊端有哪些
新能源汽車的弊端有哪些?下面看幾位網友的分析:

❾ 新能源車有哪些缺陷
於公:
第一,騙取補貼等於騙取國庫錢財,損害國家經濟命脈;
第二,騙補行為導致車企不思進取,虛標價格,車企無法進步,中國汽車無法進步,落後於時代腳步;
第三,環保問題,中國是煤炭大國,大部分發電都是燃燒煤炭發電,因為中國煤炭太多,所以電價便宜,那麼電動車越來越多,就會導致用電量上升,這樣會導致污染環境,煤炭比汽油更加污染。
其次電池廢棄,會污染土地和水資源,以我國現在很多不負責任的車企,請問他們會處理好?空氣污染我們撐死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還能活,污染土地,吃什麼?污染水資源,喝什麼?
於私:
第一,性能方面,電動車雖然零百加速快,但後半段加速很疲軟,而且現在電池很重,車身過重導致操控變弱;
第二,續航方面,充電時間過長(快充對電池損耗厲害),而充電樁少,不少型號都配不上;老小區無法配備充電樁,新小區如果拉成本也很高;
第三,電池耐久,夏天/冬天開空調費電,尤其冬天,高速十分費電,電池用久後兩三年內衰減很厲害;
第四,後期費用,售後、維修以及保險昂貴,二手貶值率非常高,誰也不會去買二手電筒動車,報廢周期短,燃油車可以開20年再報廢,電動呢?4s店套路深,免費換電池?放心,他們套路多了,他們撐死免費換電芯,但他們可以說另外不屬於電芯,收取你一大筆費用。
第五,安全問題,電動車比燃油車,發動機更易發熱,電池短路很容易引起火災,如果每100萬輛燃油車會有一輛燃油車自燃,那麼每1萬輛電動車就會有一輛電動車自燃,而且燃油車不會隨著用車時間越長而自燃率升高,但電動車會,比如你開了5年的燃油車,自燃的可能性還是百萬分之一,你開了5年的電動車,自燃概率就可能由萬分之一上升到千分之一。或許你會覺得可能性很低,可你想想,中國人有多少,車有多少,每1000輛車會有一輛自燃,概率還不夠大嗎?
第六,電費漲價,如果電動車越來越多,那麼用電也會上升,電費也會上升,那麼我沒買電動車的人,現在哪戶人家不用電,我的生活成本變高了,我沒用電車,憑什麼我要給電車買單?生活中我們不會用到汽油,就算汽油再漲價,你只要不買車就跟你沒關系,但是生活中肯定要用到電,我不買車,結果我要承受電漲價的結果,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