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國家電動汽車
㈠ 如果算上特斯拉,3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能好看20%
目前,國內有多個城市出台了刺激消費的政策,這些政策會給汽車消費帶來一定拉動效應。中汽協預計,二季度中國汽車市場會有較大的復甦,但難以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在僅考慮國內因素影響的情況下,隨著各項支持和促進政策的陸續出台,結合汽車行業企業的積極努力,「下半年汽車行業的銷售水平有望恢復或超過去年同期」,但仍將受到海外疫情的不確定因素影響。
國內疫情已經好轉,歐美正處於風暴中心,而接下來,包括印度在內的東南亞、非洲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很可能出現第三波疫情暴發。
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稱,在供應鏈方面,雖然絕大部分供應件在中國生產,但還是有少量零件是從國外進來的,包括發動機、變速箱、晶元、連接器、材料等等,會對國內汽車企業的生產產生影響。
好在目前企業有一定庫存,「平均兩個月,部分企業1個月」。所以,海外疫情對國內車企供應鏈有一定影響,但目前還沒有出現特別大的影響。
不過,下一步,受到較大影響的很可能是出口市場。
許海東表示,「中國汽車出口到美國和歐洲的相對少,目的國主要是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也在封鎖交通,採取相關的隔離措施,對當地消費會產生沖擊,對中國汽車出口也會產生影響。」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我實在是搞不懂發達國家為什麼普及不了電動自行車
第一,車少
第二,油價便宜,人均工資高
第三,環保技術成熟,人家國家都是歐四歐五的排放標准,非常干凈了
第四,公共交通發達,四通八達的地鐵、輕軌和公交,不是你發展中國家能比的
人少是最重要的因素吧
㈢ 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究竟是純電動,混合動力還是燃料電池汽車的天下
現在已經很多純電動汽車在世面上跑了!像眾泰雲100
㈣ 電動汽車目前真的很雞肋嗎
不可否認,當前國內所謂的新能源汽車,基本上都是都是以純電力驅動為為主。實際上,按照我國的規定,新能源汽車分為三大類,即: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而純電動汽車無疑是發展最好的,最好的。

目前,電動汽車仍舊是處於發展階段。如果說燃油汽車是發達國家,那麼電動汽車就是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各方面的配套仍舊還是不如發達國家,至少在充電樁、產品穩定性、續航旅程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㈤ 特斯拉與國產電動汽車相比較優勢在於哪裡
斯特拉電動車相比於我們國產電動車來說非常受歡迎,優點也很多,下面我來一一列舉一下。
提到買純電動汽車,大多數人第一反應都是特斯拉,尤其是最近特斯拉的頻繁動作,讓特斯拉的知名度變得更高,講真,有時候都覺得買純電動汽車不買特斯拉似乎都會被人嘲笑。那麼特斯拉到底好在哪,為什麼就是比國產純電動汽車受歡迎?
其實國產純電動汽車的技術並不差在哪,但是和特斯拉比起來,在一些方面還是比較弱的,比如說自動駕駛,雖然這一功能目前只能作為輔助功能使用,但是嘗試過的小夥伴都知道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如何。
不過對於國內的用車環境來說,我覺得基本上也就是能讓你低頭拿東西的時候更安全吧。除了這一技術之外,那就是充電技術,不能說特斯拉的電池比國產車好多倍,但是耐用的程度或許並不同,續航大多數時間是更長的,這點是讓人羨慕的,而且充電時長也比很多國產車企要好,只能說車主願意買、敢買,還是有原因的。
㈥ 新能源汽車將來真的可以普及嘛
新能源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會大量普及,但是能不能取代燃油車,這個不好說。或許有人說了以後石油枯竭了,那肯定就是新能源的天下了,說這話的人就是抬杠來了。下面說說我的觀點。
第一,新能源車現在技術發展不如燃油車,電池充電時間,續航能力都需要解決,另外,燃油車對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很方便的。
第二,也就中國政府大力發展新能源,因為,燃油車國產車尚比不過合資車。要想彎道超車只有發展新能源。就跟當初中國選擇發展雙離合一樣。
第三,石油資源一時半會也不會枯竭,車企為了利潤有時候不會把精力全部放入到發展新能源車里而不顧燃油車的發展了。
第四,當今世界發展中國家還佔多數,發展新能源就跟發展中國家要發展自己,對環境的影響是走先污染再治理還是先治理再發展,相信大家都知道,發展中國家要想發展肯定是先污染再治理,這沒辦法。燃油車對發展中國家還有很大的需求。
第五,重型卡車燒柴油的大卡,新能源估計現在還沒有那麼大馬力。還有好多領域新能源根本不能比。
所以,新能源汽車會普及,但是燃油車跟新能源還會一塊存在。
㈦ 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究竟是純電動、混合動力還是燃料電池汽車的天下
電力的來源是多種多樣的。可再生能源如水電、核電等,相比火電污染小,成本低,且沒有化石燃料耗光的危險。甚至可以利用分布式的家用太陽能發電設備實現家庭汽車能源的自給自足。
社會用電存在波峰和波谷。在凌晨時段,用電量很低,很多機組容量被浪費,而此時正合適用多餘的機組容量給汽車充電。
純電動汽車完全沒有內燃機的高噪音和振動,也沒有燃氣燃燒的時滯,極為安靜,平順,且動力響應極為迅猛。加之電動機低轉速扭矩很大,性能也很強。
相對於燃料電池,純電動汽車應用的鋰電池等電池技術已經大規模應用在電子電器等行業。
純電驅動,使得全自動電控變得更容易,車聯網,自動駕駛技術等等更容易實現。
雖然電池本身有污染,但相對容易集中處理。而內燃機尾氣排放很難集中處理,而且因為內燃機尾氣,及其形成的霧霾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影響到的人口更多,綜合危害可能更大。
其他三種方式都還要依賴化石能源,純電動完全不需要。真的化石燃料用光了,這是四種之中唯一的選擇。
㈧ 現在最先進的電動車是什麼牌子
電動車是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到過度的交通工具。沒有去作極致研發。更沒有最先進之說。都差不多。
㈨ 有充電樁卻充不了電,新能源汽車還有未來嗎
電動汽車面臨有充電樁卻充不了電的局面,主要是兩個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電動汽車充電系統和介面的問題,因電動汽車發展歷史相對較晚,還沒有建立完整的體系,所以標准化介面和系統還難以全面建立,這使得不同汽車品牌的充電系統和介面有不同的標准,結果導致即使有電動汽車充電樁卻充不了電的局面。
總之,類似有充電樁但是卻充不了電的問題,其實都很容易解決,因為這涉及廠家利益,所以廠家自己就會推動這個領域的「革命」,而且會逐步達成共識,畢竟沒有廠商跟「錢」過不去。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前景非常好,這是全球共識,無論是堅持化石能源的美國,還是發展中國家的「巨頭」,其實都看好新能源汽車,這也是中美始終走在新能源汽車前列的重要原因。技術問題都可以解決,不會影響發展前景,畢竟這是全球共識。
㈩ 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有什麼重大意義
1、交通能源與環境問題是21世紀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對我國尤為嚴峻 目前世界汽車保有量約8億輛,預計到2020年全球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2億輛,主要增量來自發展中國家。國際能源機構(IEA)的統計數據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費在交通領域(其中美國達到67%)。預計到2020年交通用油佔全球石油總消耗的62%以上。美國能源部預測,2020年以後,全球石油需求與常規石油供給之間將出現凈缺口,2050年的供需缺口幾乎相當於2000年世界石油總產量的兩倍。與此同時,交通能源消耗也是造成局部環境污染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為此,全球已達成共識:交通能源轉型勢在必行。近年來,我國汽車業迅猛發展。2005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均超過570萬輛,分別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二位,自主品牌轎車和汽車出口均出現大幅增長。預計2020年前我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國和主要的汽車出口國之一。我國目前的汽車人均保有量還很低,2003年每千人汽車保有量僅為美國的2.5%(19輛),大約相當於美國90年前的水平,是世界上汽車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預計2020年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3~1.5億輛。但是,當我國剛剛到達汽車社會門檻,車用石油消費在石油總消費中的比例(1/3以下)還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時(1/2以上),我們已經感受到了石油供應的日益緊張。同時,車用石油消耗所產生的空氣污染和CO2排放也正在變成愈來愈嚴重的問題,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CO2排放國,由此產生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爭端將會愈演愈烈。這充分表明,我國所面臨的石油安全與交通能源問題將來勢更猛、影響更大、挑戰更加嚴峻。按傳統交通能源動力系統發展下去,不可持續,實現我國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轉型是大勢所趨。2、未來20年是我國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轉型的戰略機遇期歷史上,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變革一直處於技術革命和經濟轉型的核心位置。十九世紀,煤和蒸汽機火車引發了歐洲的工業革命,開創了人類的工業經濟和工業文明;二十世紀,石油和內燃機汽車促成了美國的經濟騰飛,把人類帶入了基於石油的經濟體系與物質繁榮,也帶來了能源環境的巨大挑戰。進入二十一世紀,以替代燃料和混合動力為代表的各種新型汽車能源動力技術迅猛發展,相互競爭,引發了一場新的技術變革,預示著人類將要進入後石油時代過渡期和能源動力技術創新突破的機遇期。這場能源動力系統變革的主要趨勢是汽車能源多元化、汽車動力電氣化和汽車排放潔凈化:基於可再生能源的生物燃料對於各種車輛具有良好的適用性,成為各國共同推廣的新型燃料;混合動力作為新型汽車能源動力技術共性平台,繼承了先進內燃機技術,結合高效潔凈的電力驅動方式,既充分利用現有燃料基礎設施,又能包容各種新型燃料,現已成為新型動力汽車產業化的里程碑;燃料電池作為一種新興能量轉換裝置,盡管目前還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技術障礙,但其作為新一代汽車能源動力系統的遠期解決方案仍然被全球所看好。汽車能源動力技術的變革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混合動力有望在近中期逐步普及;燃料電池汽車的規模商業化大約在2020年以後。面向中長期的汽車技術發展,我國汽車所處的這一技術變革時期為我國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變革提供了歷史機遇。機遇之一:中國的資源和能源狀況適合發展新能源交通動力系統。中國缺油、少氣、多煤,這一結構特點給交通能源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基於各種資源特點的多種替代燃料可以充分發揮我國地域遼闊和資源多樣性的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基於煤炭的燃料工業、基於生物質的農業能源和基於天然氣的各種氣體燃料技術,從而實現交通能源來源的多樣化。同時,從我國城鄉布局看,城市模式以大城市群為主要特點,汽車燃料基礎設施比較集中,有利於燃料清潔化管理和監督。我國廣大農村,隨地區不同,其一次能源資源特點也不同,這比較適合發展一次能源來源多元化、燃料製取和消費當地化的燃料供應體系。機遇之二:我國具有實現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變革的後發優勢。從我國汽車發展階段看,具有後發優勢。盡管發達國家政府均大力推動各種代用燃料汽車的應用和向氫能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的轉型,但是其傳統汽車產業龐大,石油基礎設施完善,消費習慣難以轉變,實施轉型社會成本高昂,轉型難度很大。而我國汽車工業剛剛發展起來,汽車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車動力系統發展戰略選擇上,有更大的自由度。相對常規汽車而言,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如果政策得當,可以在世界上率先實現轉型。機遇之三:實施汽車動力系統變革,是多年來我國發展清潔汽車和電動汽車成功實踐的戰略總結和發展的必然要求。基於對我國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和實現我國汽車工業跨越發展的戰略考慮,「九五」期間,科技部會同有關部委組織實施了「清潔汽車行動」,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目前,全國已有燃氣汽車22萬輛,加氣站700餘座,年替代石油150萬噸。而且天然氣汽車呈現快速增長勢頭,預計今後幾年將進入大規模推廣應用階段。「十五」期間,科技部組織實施了「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國家投入8.8億元,是最大的科技專項之一。全國200餘家單位、2000多名骨幹科技人員直接參與實施,初步形成了官、產、學、研合作機制。目前,小型純電動車輛已經開始小規模產業化,混合動力汽車已有多個車型通過國家認證成為產品,燃料電池汽車已進入示範考核運行階段。自主開發的燃料電池、動力蓄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系統具備批量化生產能力。這為我國汽車動力轉型戰略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技術、人才和實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