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新能源汽車連橫

新能源汽車連橫

發布時間: 2022-03-19 13:41:43

『壹』 合縱連橫的新能源時代 廣汽豐田卻已經搞定了優勢

而廣汽豐田之所以能取得逆市的高速增長,一方面在於其硬體的優勢,包括產品品質、迎合消費者需求的快速轉變、TNGA構架新技術的加持等,另一方面,則在於軟體的提前思維與布局。

在2019年經歷的關鍵節點——國五國六排放車型切換進程中,我們曾經於5-6月進行過各大品牌的庫存調查,廣汽豐田早在3-4月即完成了旗下主力銷量車型的國六版本換代。

換言之,在廣汽豐田iA5身上,它還在延續這種創新的思維。中國市場中更多的合資品牌如今選擇的依然是傳統的導入方式,諸如200多公里續航油改電產品仍然賣出了15萬元左右的高價,明顯與市場需求不符。而廣汽豐田藉由創新的合作模式和高度,無疑能率先掌握市場需求動向的變化,伴隨著EV產品的推進,廣汽豐田在市場中的佔有率,只會越來越強盛,而不隨著市場的波動而忽上忽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貳』 2019,車市四大關鍵詞刻骨銘心!下個十年更精彩

▲豐田展出的未來出行工具

毫無疑問,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最終將給全球汽車產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浪潮,這其中既有極大的挑戰,但也會帶來比汽車產業更豐厚的回報。

按照各大科技公司與車企的預計,2020-2030年這10年,將會是自動駕駛技術快速發展與落地的10年。

現在,我們已經站在了這個10年的起點,未來10年,我們不僅會看到自己的出行方式帶來一次質變,同時也將看到一輪更加波瀾壯闊的技術變革浪潮與產業演變進程。

車東西也將堅定不移地站在產業側,與各位一到親歷這場改變世界的出行革命。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凜冬已至,新能源車企該如何過冬

剛剛過去的2019年,車市的淘汰賽便已經初露端倪,諸多造車新勢力,融資困難、難以量產等信息層出不窮。

成立多年的游俠汽車被政府收回工廠用地,以水驅動汽車的青年汽車破產,拜騰汽車數次延後量產……

2020年是新能源的寒冬,但是也有可能轉換為新能源的新起點。「斷奶」之後的新能源雖然會歷經陣痛,但是對於新能源的行業的發展卻是必經之路。依靠政策與補貼會為新能源汽車帶來短期的發展,但是市場才是新能源最終的出路,如果政策過度干預,新能源市場便失去了它該有的活性,這將是我們都不願看到的結果。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肆』 合縱連橫系列之上汽、廣汽捂手取暖抗寒 超大集團聯合如何落地

篇首語:車企之間,車企與高科技企業間的合縱連橫在汽車行業轉型和變革的關鍵時期有著重要的意義,技術互補,跨行業經驗的借鑒都將影響汽車業的發展。

北京的冬天還沒走,汽車市場的寒冬卻提前來了。

乘聯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1月至11月,我國乘用車市場的累計銷量為1855.5萬輛,同比下降8.0%,這是中國汽車市場28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畢竟,敢於在此時把「底牌」亮給對手的企業,已經不多了。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伍』 新能源汽車良幣驅逐劣幣

疫情重創車市,新能源汽車良幣驅逐劣幣過程加劇。直觀表現是洋品牌新能源汽車份額暴漲,中國品牌內部結構調整——頭部企業逐步替代尾部企業,整合重組成為今年發展方向。
狼真的來了?
一季度,洋品牌新能源汽車市佔率同比上漲了20個百分點,份額擴張了四倍還多。就在一年前,本土新能源汽車的份額還在九成以上。新能源汽車股比放開至今一年有餘,反對者驚呼:狼真的來了!支持者表示: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是劣幣和良幣實現分離的重要前提。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1~3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約為11.4萬輛,同比增幅為-55.1%。其中,本土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8.3萬輛,同比增幅為-65.2%;洋品牌新能源車銷量約為3.1萬輛,同比增幅高達94.1%。
從市場佔有率看,一季度本土新能源車份額為72.5%,市場份額近三年來首度跌破90%。與此同時,洋品牌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躍升至27.5%,與2019年同期相比上漲了4.3倍,與2018年同期相比暴增了17.6倍。具體看,洋品牌中特斯拉表現極為搶眼,一季度銷量約為1.7萬輛,獨佔了14.6%的市場份額。特斯拉成為中國新能源股比放開最大的受益者。
2018年7月28日,中國新能源汽車股比正式放開。當時,有支持者認為:「股比限制政策不利於中國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壯大,所以應當盡早放開汽車領域的股比限制。」但反對者認為:「放開外資股比限制將進一步擠壓民族汽車工業的發展空間,對本土品牌發展產生致命打擊。」
然而,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車股比放開,是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與國際接軌的重要舉措,顯現出中央政府做大做強汽車工業的決心。新能源股比放開標志著市場由政策驅動,進入了政策、市場雙輪驅動的新階段,進入了優勝劣汰的新階段。
中國品牌韌性強
盡管洋品牌市場份額翻倍,但中國品牌顯現出極強的韌性。一方面頭部企業市場份額穩固,另一方面「本土新銳」的市佔率大幅提升,逐步替代小企業成為新能源市場的主力。
當前,本土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內部存在三方勢力。傳統實力派中,以比亞迪、上汽、北汽為代表,連續四年來累計市場份額始終保持在四成左右。同時,眾泰、江鈴、華泰等新能源領域曾經的強者市場份額快速萎縮,被長城、廣汽為代表的新能源領域「本土新銳」快速趕超。
統計顯示,2017年一季度,眾泰、江鈴兩家企業新能源汽車份額分別為9.8%和9.4%,今年一季度驟降至0.1%和0.5%,市場份額縮水幅度高達90%。與此同時,長城和廣汽新能源汽車今年一季度的份額分別為2.40%和7.10%,與2017年同期相比實現了零的突破。
從格局變化看,本土新能源車企仍佔主導地位,市場份額達到七成;並且三家傳統實力派占據絕對優勢,市場份額佔四成;同時,中國品牌內部結構正在經歷「換血」,未來以優秀中國品牌為主力的本土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將顯現出更強的韌性。
從長期走勢分析,盡管國家出台了新能源補貼最新政策,且明確規定了2020~2022年補貼階段性退出的比例。但是新能源汽車距離市場競爭的本真越來越近了,在傳統能源車領域靠品牌、品質、技術占據一席之地的規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將會同樣適用,良幣驅逐劣幣成為中國品牌發展的大趨勢。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良幣逐劣幣的過程中,洋品牌未必能獲全勝,現在強的以後可能被迫出局;當前頭部的中國品牌也未必能夠保住地位,一些優秀的中國品牌很可能後來居上。縱觀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歷史,這種格局的轉換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次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一定重演,甚至結果可能都是一樣的。
連橫破縱成大勢
在良幣驅逐劣幣的大勢下,中後部企業積極尋找合作夥伴來消除自身短板,抱團取暖形成規模經濟、降低批量成本,或許能在殘酷的「淘汰賽」中生存下來。
疫情沖擊下,汽車行業整合重組的案例不少。標志性事件是4月27日,吉利控股集團與湖南省人民政府、長沙市人民政府在長沙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託管湖南省省屬國有企業長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屬湖南獵豹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長沙工廠。據悉,吉利正式託管長豐獵豹汽車工廠後,將從事新能源汽車整車的生產和銷售,導入新能源汽車產品及技術,推進資源整合。
顯然,車企合作資源互通可以形成優勢資源互補。一些自身技術不夠強的地方,可以通過合作資源互通,來實現短板的跨越。同時,新能源是高投入行業,合作分攤研發費用,既可以緩解研發投入的巨大壓力,又能在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因此,無論是解決眼下問題,還是謀劃未來市場,企業之間加強連合,都不失為切實有效的解決路徑。
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股比正式放開,競爭機制引入。2020年,中央再度明確補貼退坡機制,靠吃補貼為生的車企漸漸淡出,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步回歸本真,良幣驅逐劣幣成主流。與此同時,車企之間加強合作資源互通會成為一大趨勢,違背這一趨勢的企業將很難存活下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拿下斯巴魯20%股份,看豐田的「合縱連橫」之道

豐田就像健壯的樹干一樣,通過與諸多車企的深化合作來使自己變得枝繁葉茂。

斯巴魯本社日前發布消息,斯巴魯主要股東和第一大外部股東豐田汽車達成協議,豐田汽車對斯巴魯的持股比例由16.8%增加至20%。此後,斯巴魯轉變成為豐田汽車旗下一家股權子公司,斯巴魯公司的盈虧業績將納入豐田汽車此後披露的財報中。

在新能源的結構上,混合動力和氫能源一直是豐田的左右手。豐田始終在押寶氫燃料電池,認為氫燃料電池車才是終極環保車型,此外,由於在混動領域下跌苦功,其已經形成一個比較大的混動技術上的壁壘,對於市場來說幾乎接近寡頭的地位。

「氫燃料電池確實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目前還不具備市場化條件。豐田立足未來的想法沒錯,但在以純電動產品為主流的市場來說,豐田也需要在這個階段發出聲音,避免步入『柯達』的後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表示。

與燃料電池板塊、混合動力板塊相比,純電動板塊是豐田的一大軟肋,其對於全球純電車型的涉及並不多。如今,電動化已經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汽車行業發展的重點。以賓士、寶馬、大眾為代表的歐洲車企均制定了非常激進的電動車發展戰略。對於豐田而言,如何迎頭趕上,快速佔領這一市場,是當下亟待努力的目標。

對此,豐田將橄欖枝拋向了斯巴魯,對於豐田與斯巴魯的合作,崔東樹認為兩者在合作領域上可以很快的進入狀態。「豐田與斯巴魯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合作關系達成後,雙方在技術資源方面不斷深化,豐田86和斯巴魯BRZ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了共同研發的經驗,在未來新領域的合作上,兩者的『代溝』也會很小。」

全球「新四化」提速,汽車產業正在深入推進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系統性變革,催生「馬路上的革命」。隨著全球汽車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技術方面的研發投入不斷攀升,抱團取暖成為各大車企的主要對策,對於豐田來說同樣如此。

不過與大眾福特、賓士寶馬尋找國際聯合的車企相比,豐田更願意與日本本土品牌合作。如今的市場競爭趨於多元化,越來越多的車企採取了抱團取暖的做法,而豐田正在通過與諸多車企的合作,使自己的造車大樹變得枝繁葉茂。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柒』 混改、合並、收購……2019年車企按下變革「加速鍵」

2019年12月21日,雙方注冊成立合資公司——奇瑞商用車弘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此舉,奇瑞商用車和淮海控股將發揮雙方優勢,為新公司在接下來的發展中實現1+1>2。奇瑞商用車將其20年的研發體系和淮海集團現有3000家一級營銷網路銷售結合,分擔資金壓力的同時,進行優勢互補,助力雙方品牌的溢價。

合並也好,混改也罷,這無不意味著復雜的舊格局將被打破,企業發展動力將被重塑。在全球汽車產業合縱連橫的大背景下,這對於車企們而言,均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一個良機。

?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捌』 合縱連橫之特斯拉股票大漲暗藏什麼玄機寧德時代是「推手」

縱觀同級別的主流車型,特斯拉ModelY在價格方面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力。同樣是國產化率的穩步提升,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於產能的增加。據分析,國產Model3和ModelY產量目標預計在25-30萬輛之間。因此,無論是已經降價的Model3,還是准備投產的ModelY,在未來的定價上有著很多的靈活空間,市場上的反應也會更為積極。

寫在最後

如果把這次股票的大漲單純的歸結為資本運作,不免片面,但可以解讀為資本市場對特斯拉的前景充滿了樂觀的信息,這次大漲的直接原因顯然是與寧德時代的合作有著一定關系,再者,特斯拉在中國業務的快速成長作為背書同樣不可小覷。而回到特斯拉本身來看,這不是一家單純的造車企業,它很像蘋果,谷歌這樣的科技公司,圍繞著汽車的開發,在人工智慧、車聯網等前端科技方面的都有所建樹,自然也就深得資本市場的追捧。

作為一家新的汽車企業,特斯拉確實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風風雨雨一處棲!2019汽車圈十大最強聯姻

站在汽車行業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時代,合縱連橫成為車企迎擊變革和競爭的最佳手段。

在智能、網聯、電動和共享新四化的過程中,任何一家企業都無力獨自承擔如此巨大的資金、人力和技術輸出。也無法保證在獨自發展的情況下,能夠在未來的變革中保持領先地位。

與此同時,近兩年的國內汽車消費持續下滑,車企競爭愈發激烈。如何在存量市場中尋求生存,謀求更高的市場份額,成為車企面臨的重要難題。

在新四化和車市「寒冬」的雙重壓力之下,車企之間相互抱團、深化合作成為行業的默契之舉。

「產業變革期,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投入巨大,對單個車企來說負擔較重。通過合作,可以降低投入,縮短研發周期,這是企業自主選擇的道路。」12月29日,資深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付向我們表示。

今年以來,車企之間「聯姻」的戲碼不斷上演。我們梳理了2019年十大車企「聯姻」案例,藉此呈現風雲變化中的汽車產業,如何通過變革和發展,走向未來之地。

攜手戴姆勒?吉利慾打造高端電動smart品牌

方式: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運營smart品牌。

事件:3月28日,吉利和戴姆勒宣布,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聯合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轉型,致力於將smart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合資公司總部設在中國,雙方各持股50%。

對於外界關注何時能落實協議,廣汽集團方面向我們表示,「本次僅為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後續將以市場化的機制推動合作,盡快促成具體合作事項落地。」

二者此番合作,並在眾多領域攜手布局,是時局所迫,也是大勢所趨。

廣汽集團也向我們表示,面對新技術、新模式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只有整合資源,開放、合作、共享,才能實現傳統車企的轉型和突破。

近兩年,國內車市持續下行,廣汽和上汽在今年前三季度都面臨著營收和業績下滑的壓力。

今年以來,車企抱團、合作的大潮從年頭延續至年尾,廣汽和上汽也希望深化合作,藉助彼此的優勢,來增強自身競爭力。廣汽和上汽此番閃電合作,並就多個核心領域達成協議,讓業內始料未及。

不過,從不少車企合作破裂的案例中就可窺見,抱團合作能否取得實效還是要打一個問號,廣汽和上汽作為國有車企,在轉型新四化的歷史節點下,雙方將如何藉助各自優勢,實現強強聯合目標,業界對此也十分期待。

過往報道猛戳這里

結語

無論是傳統汽車巨頭,還是出生不久的造車新勢力,在新四化這一歷史風口下,如何抓住轉型機遇,佔領新的高地,實現持續發展,這是亟需思考的問題。

就現階段而言,車企之間相互深化合作,抱團取暖成為重要手段之一。車企的合縱連橫,不僅可以通過資源共享,產生新的平台,新的技術,還有利於提高合作雙方的市場競爭力。

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賽道將變得更加擁擠。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車企在整個汽車行業的布局將進一步深化,「聯姻」合作或將成為未來業內常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熱點內容
小越野藍影 發布:2025-08-20 21:16:33 瀏覽:609
越野摩托車電子 發布:2025-08-20 21:02:36 瀏覽:408
二手獵豹三菱越野車 發布:2025-08-20 20:57:01 瀏覽:4
國產v6越野 發布:2025-08-20 20:56:51 瀏覽:863
五十鈴貨車42米報二手車價 發布:2025-08-20 20:56:09 瀏覽:455
大巴卧鋪客車內飾 發布:2025-08-20 20:48:27 瀏覽:964
全年旅遊安全工作部署會議 發布:2025-08-20 20:48:25 瀏覽:92
psp房車測評 發布:2025-08-20 20:41:23 瀏覽:707
越野車拉的房車 發布:2025-08-20 20:41:09 瀏覽:266
農民揀到豪車 發布:2025-08-20 20:29:52 瀏覽:309